感冒、咳嗽等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1页
感冒、咳嗽等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2页
感冒、咳嗽等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3页
感冒、咳嗽等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4页
感冒、咳嗽等病的中医药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冒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 流行性感冒等 临床上 以鼻塞 流涕 喷嚏 头痛 恶 寒 发热 全身不适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 抗病能力减弱 当 气候变化时 人体内外功能不能 适应 风邪或时行疫毒乘虚由 皮毛 口鼻而人 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 此病全年都可以发 生 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主要症状 风寒感冒鼻塞 时流清涕 痰清稀色白 风热感冒发热 咽喉疼痛 痰黄黏稠 气虚感冒年老或体虚 恶风寒或发热 倦怠无力 暑湿感冒发热恶风 头身困重 胸脘痞闷 见于夏季 二 单方验方 1 姜葱糖水 生姜 10 30 克 将其捣烂 加适量红糖 葱白 2 段 水煎 煮 趁热服 服后盖被取微汗出 每日一剂 适用于风寒感冒 2 紫苏叶茶 紫苏叶 16 克 晒干揉成粗末 沸水冲泡 加红糖适量 代茶 频饮 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 3 藿荷饮 鲜藿香叶 10 克 鲜荷叶 15 克 冰糖适量 煎水 饮 适用于暑湿感冒 4 金菊薄荷茶 金银花 15 克 菊花 10 克 薄荷 3 克 放人茶杯中 用沸水冲 泡 焖泡 10 15 分钟即可 代茶频饮 适用于风热感冒 三 简易治疗技术 1 拔火罐法 在颈椎 胸椎附近选则大椎 大抒 肺俞拔罐 拔罐后留罐 10 15 分钟起罐 或用闪罐法 适用于风寒感冒 2 刮痧法 沿颈椎 胸椎两侧 即风池 大椎 风门 肺俞部位 及肩胛 部 中府及前胸 足三里各 1 2 分钟 适用于风热感冒 四 中成药治疗 证型用药 风寒感冒九味羌活丸 7 感冒清热颗粒 风热感冒疏风解毒胶囊 7 莲花清瘟胶囊 7 银翘解毒丸 7 银翘解毒颗粒 7 柴胡注射液 气虚感冒玉屏风颗粒 暑湿感冒藿香正气水 胶囊 7 保济丸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 适当休息 尽量避免过度劳累 并注意隔离 2 室内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 阳光充足 保持一定的温度和 湿度 3 感冒病人饮食宜清淡 多饮水 多食蔬菜瓜果 日常主食 应以蒸 煮为主 质地应稀 软 食勿过饱 切忌荤腥油腻煎炸之 品 更忌食生冷不洁的食物 咳嗽咳嗽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炎 上 呼吸道感染等 临床上以咳嗽 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 外邪犯肺 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 失调 内邪干肺 不论邪从外人 还是邪自内生 均影响到肺 使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发为 咳嗽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主要症状 风寒咳嗽咳嗽新起 痰稀色白 风热咳嗽咳嗽新起 痰稠色黄 燥热咳嗽咳无痰 或痰黏稠难出 痰湿阻肺久咳痰多色白 或兼见食少脘满 大便时溏 二 单方验方 1 黄芩汤 黄芩 30 克 水煎服 每日 2 4 次 治疗风热咳嗽 2 桑叶煎 嫩桑叶 30 60 克 水煎服 每日 2 4 次 治疗燥热咳嗽 3 百合款冬花饮 百合 30 60 克 款冬花 10 15 克 冰糖适量 水煎 饮水食 百合 宜晚饭后睡前食用 治疗燥热咳嗽 4 川贝母蒸梨 雪梨或鸭梨一个 川贝母 6 克 冰糖 20 克 将梨于柄部切 开 挖空去核 将川贝粉装人 雪梨内 用牙签将柄部复原固定 放 大碗中加人冰糖 加少量水 隔水蒸半小时左右 将 蒸透的梨和 其中的川贝母一起食人 治疗久咳不愈 咳嗽有痰 5 杏仁萝卜汤 苦杏仁 打碎 6 10 克 生姜 3 片 白萝卜 100 克切块 水 煎服 可加少量白糖 每日 1 2 次 散寒化痰止咳 治疗风寒咳 嗽 三 简易治疗技术 1 刮痧法 刮痧部位 颈部 大椎 背部 风门 肺俞 胸部 膻中 中 府 各 1 2 分钟 2 穴位按摩法 按揉天突穴 3 分钟 按揉肺俞 膻中 风池穴各 2 分钟 敲打 后背 2 3 分钟 四 中成药治疗 证型用 药 风寒咳嗽通宣理肺丸 颗粒 胶囊 片 风热咳嗽羚羊清肺丸 燥热咳嗽蜜炼川贝枇杷膏 7 养阴清肺丸 痰湿阻肺二陈丸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 戒烟酒 避免接触烟雾及刺激性气体 异味等 2 饮食不宜甘肥 辛辣 煎炸及过甜 咸等食物 3 室内环境通风换气 保持一定温度及湿度 4 注意气候变化 及时增减衣服 避免受凉 眩晕眩晕 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 低血压 神经性衰弱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等疾病引起的以头晕 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中医认为 因清窍失养 临床上以头晕 眼花或眼黑为主症 的一类病证称为眩晕 眩晕的 病位在清窍 由脑髓空虚 清窍失 养 或痰火上逆 风邪外犯 扰动清窍 或由瘀血痹阻 脑络 且与 肝 脾 肾三脏关系密切 眩晕以内伤为主 多由虚损所致 有因 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 脑髓失养所致者 有因肝肾阴虚 肝阳偏 亢 风阳上扰清窍所致者 有因痰浊 瘀血痹阻脑络所致者 亦有 因外感风邪 扰动清窍所致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主要症状 肝阳上亢眩晕欲仆 耳鸣 头痛且胀 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 头 痛加剧 面红目赤 急燥易怒 失眠多梦 口苦 心脾两虚眩晕动则加剧 劳累即发 倦怠无力 气短懒言 面色无 华 唇甲色淡 心 悸少寐 痰浊中阻视物旋转 头重如裹 胸闷恶心 食少多寐 肝肾不足头晕目眩 耳鸣 久发不已 偏于阴虚者腰膝酸软 健忘 失眠 咽干口噪 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 形寒肢冷 二 单方验方 1 钩藤汤 钩藤 30 克 水煎 早晚分服 30 日为一疗程 可清热平肝 熄风定眩 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 本品不宜久煎 2 黄芪饮 黄芪 10 15 克 加水 500 毫升 浸泡 40 分钟后煮沸 频频 代茶饮 每日一剂 可益气升 阳 治疗因气虚引起的头晕眼花 无力 3 饮食疗法 车前粳米粥 车前子 15 克 布包 煎水去渣 人粳米 60 克煮 粥 玉米粉适量用冷水溶和 调人粥内煮熟吃 每日 1 剂 常吃 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 三 简易治疗技术 1 刮痧法 头部 百会 太阳 风池 背部 肝俞 肾俞 前臂内侧 内 关 下肢外侧 足三里 各 1 2 分钟 2 外敷法 填脐疗法 黄芪 五味子各 10 克 研为细末 加清水适量 调为稀糊状 外敷于肚脐孔 处 敷料包扎 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 1 次 连续 3 5 天 可健脾益气 适用于气血亏虚 所致的眩晕 敷涌泉法 吴茱萸 20 克 肉桂 2 克 共研细末 米醋调勻 捏成饼状 于睡前贴敷于 双足心涌泉穴 次晨取下 连续 3 5 次 或取吴茱萸适量 研为细末 用米醋或凡士林 适量调为膏糊 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 每日 1 换 连续 10 15 天 可引热下行 适用于眩 晕耳鸣 烦躁多梦 颜面潮红 四 中成药的使用 证型用 药 肝阳上亢松龄血脉康胶囊丨脑立清胶囊 痰浊中阻二陈丸 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 病室保持安静 舒适 避免噪声 室内光线以柔和为宜 不要太强 2 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 眩晕发作时应卧 床休息 闭目养神 少做或 不做旋转 弯腰等动作 以免诱发或加 重病情 3 对重症病人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 发现异常 及时处 理 4 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多吃蔬菜水果 忌烟酒 油腻 辛 辣之品 少食海腥发物 虚证眩晕者应适当增加营养 令痹证令痹证 相当于西医学的反应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 炎 骨关节炎 痛风等疾病 临床上以肌肉 筋骨 关节发生疼痛 酸楚 麻木 重着 灼热 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 大变形为主要表 现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 感受风 寒 湿 热等外邪 致使经络 痹阻 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痹证的发 生 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 生活环境有关 痹 证初起 不难 获愈 晚期病程缠绵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主要症状 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酸痛 关节屈伸不利 得热则缓 遇寒痛甚 风湿热痹肢体关节肿胀 疼痛 活动不利 可见关节重着 肌肤麻 木不仁 手足沉重 或见关节红肿 灼热 虚瘀痹病程长 关节肿大 畸形 僵直 屈伸不利 伴腰酸膝软 畏寒喜暖 二 单方验方 1 威灵仙方 威灵仙 500 克 切碎 和人白酒 1500 毫升 放人锅内隔水炖 30 分钟后取出 过滤备用 每次 10 20 毫升 每日 3 4 次 或 酒浸 3 7 日 晒干研细末 炼蜜为丸 每丸重 6 克 一 次服 1 丸 每日两次 体虚者不宜常服 三 简易治疗技术 1 刮痧法 头颈部取风池 大椎 大抒 背部取膈俞 脾俞 肾俞 上肢取 合谷 外关 曲池 臂臑 下肢取血海 梁丘 足三里 阴陵泉 照 海 昆仑 解溪 肩部取肩髃 肩髎 臑俞 每 穴 1 2 分钟 15 2 外敷法 食盐 500 克 小茴香 120 克 研末 共炒热 用布包褽痛处 3 丁 0 神灯 局部烤 20 30 分钟 注意不要烫伤 若有红肿热痛者 慎 用 4 按摩 局部滚法 5 分钟 局部按揉法 5 分钟 局部弹拨或拿法 3 分钟 背部用弹拨法 膝部用拿法夂 局部用叩打法或散法 2 分钟 背部用叩打法 膝部用散 法 四 中成药治疗 证 型用 药 风寒湿痹益肾蠲痹丸丨小活络丹 风湿热痹湿热痹颗粒丨四妙丸 虚瘀痹抵痹颗粒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 饮食注意少食性寒食物 如海鲜等 补充钙含量高的食 物 如奶 蛋制品 2 注意保暖 3 适度活动 可进行广播体操 八段锦 五禽戏等锻炼 中风后遗啶中风后遗啶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患者经抢救治疗六个月后仍有半身不 遂 言语不利 健忘等临床症状 的一类疾病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 性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期 中医认为头为 诸阳之会 清阳之府 五脏之精血 六腑 之清气 皆上注于脑 若年 老体衰 积劳内伤 情志过极 饮食不 节 劳欲过度 致使机体阴阳失调 气血逆乱 脑 脉为之瘀阻不 畅 脑失濡养而成本病 或阴亏于下 肝阳暴张 阳化风动 血随 气逆 挟火挟痰 横窜经络 蒙蔽清窍 血不循脑脉 反溢于脉外 形成本病之危重证候 其病 机归纳起来不外风 肝风 火 肝火 心火 痰 风痰 湿痰 痰热 气 气逆 虚 阴虚 气虚 血虚 瘀 血瘀 六种 此六种常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合而为病 一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主要症状 气虚血瘀半身不遂 言语不利 伴神疲乏力 阴虚瘀阻半身不遂 言语不利 伴有头晕 口干 腰膝酸软 舌红 无苔 二 单方验方 1 皂角膏 皂角 60 克 陈醋少许 将皂角去皮研细末 用陈醋少许 调 成膏状 治疗中风后遗症口眼歪斜 口眼向右斜者贴左面 向左 斜者贴右面 一日 2 次 连贴 5 日 勿人眼内 2 黑豆膏 黑豆适量 将其洗净加水煮汁 煎至稠为饴膏状 用时先含 于口中不咽 片刻后再饮下 每日 3 4 次 除热活血 治疗中风 后不语 一 17 三 简易治疗技术 1 推拿法 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常用手法有推 按 捻 搓 拿 擦等 以 患侧颜面部 背部 肢体 为重点 常用穴有上肢的风池 肩井 天 宗 肩髁 曲池 手三里 合谷等 下肢的环跳 阳陵泉 委中 承山 等 2 拔罐法 治疗中风后遗症常用穴位肩髁 曲池 合谷 环跳 伏兔 阳 陵泉 足三里 口眼喁斜加 地仓 颊车 病程日久上肢加肩髎 肩 外俞 下肢配腰阳关 白环俞 肘部拘挛配曲泽 腕部 拘挛配大 陵 膝部拘挛加曲泉 踝部拘挛加太溪 语言謇涩加廉泉 患者取 适当体位 选用口径合适的玻璃火罐 将罐吸附于相应穴位上 留罐 15 分钟 每日一次 四 中成药的使用 证型用药 气虚血瘀华佗再造丸 阴虚瘀阻杞菊地黄丸合血府逐瘀胶囊 7 脉络宁注射液 五 饮食及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 防止并发症 长期卧床患者要做到勤翻身 保持衣物 床 单干燥平整 积极按摩受压 的皮肤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褥 疮发生 鼓励患者咳痰 或勤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肺部感 染 口腔感染等 进食应以流质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