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_第1页
《登高》教案_第2页
《登高》教案_第3页
《登高》教案_第4页
《登高》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5 登高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二 过程与方法 1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了解此诗情景交融 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 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 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法方法教法方法 吟诵法 讲析法 点拨法 讨论法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古人 登高必赋 登高赋诗是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观象 引出 登高诗 1 1 登高望远 思亲怀乡 登高望远 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 萸少一人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2 2 登登 高高 望望 远 远 伤伤 时时 悲悲 己己 2 前 不 见 古 人 后 不 见 来 者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独 怆 然 而 涕 下 3 陈 子 昂 登 幽 州 台 歌 3 3 登登 高高 望望 远 远 抒抒 怀怀 励励 志 志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4 更 上 一 层 楼 王 之 涣 登 鹳 雀 楼 二 作者介绍 1 生平经历 杜甫 712 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 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 居长安城南少陵 自称 少陵野老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世称之为杜少陵 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 因此被称为 诗史 他亦被称为 诗圣 杜甫出生在 奉儒守官 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 岁学诗 15 岁扬名 20 岁以后可分 4 个时期 一 玄宗开元十九年 731 至天宝四年 745 杜甫过着 裘马清狂 的浪漫生 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 在洛阳与李白结为 挚友 次年秋分手 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 20 余首 多是五律和五古 以 望岳 为代表 涉世不深 涉世不深 二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 746 755 杜甫困守长安 穷困潦倒 他不断投献权贵 以求仕进 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 安史之乱前一个月 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 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 难 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创作发生了深刻 巨大的变化 奉赠韦左丞丈 二十二韵 丽人行 兵车行 出塞 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 三 肃宗至德元年 756 至乾元二年 759 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尽历艰危 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 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 但半路被俘 陷贼中近半年 后冒 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 受左拾遗 不久因直谏忤旨 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 回京 任原职 758 年 5 月 外贬华州司功参军 永别长安 759 年 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 于年底到达成都 组诗 三吏 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 肃宗上元元年 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 770 11 年内 杜甫在蜀中八年 荆 5 湘三年 760 年春 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 并断续住了五年 765 年 严武去世 杜甫 失去凭依 举家离开成都 开始了 漂泊西南天地间 的生活 时间多在船上度过 770 年冬 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 年 58 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蜀相 登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江村 登岳阳楼 思想更深邃 诗风更沉郁 思想更深邃 诗风更沉郁 2 观看视频 品读经典 登高 直观了解杜甫写诗经历 第二课时 一 唐诗简介 唐代 公元 618 907 年 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 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 盛唐 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他们被称为 初唐四杰 初唐成 就最高的是陈子昂 盛唐出现了以高适 岑参 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 田园诗 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中唐的代表有 元白诗派 元稹 白居易 和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贾岛 李贺 白居易的叙事诗 琵琶行 和 长恨歌 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 小李杜 的李商隐和杜牧 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二 作者简介 杜甫 712 770 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省 出生于巩县 今属河南省 自幼好学 知识渊博 怀有报国大志 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客居长安 时曾住在少陵 陕西省西安市南郊 西 所以世称杜少陵 又因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 任节度参谋 世人又称杜工部 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 深刻批判统治者的罪恶 深切同情穷苦人民 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 因此被称为 诗史 他也被后人尊称为 诗圣 名人对杜甫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年长 韩愈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 767 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 矍塘峡口 以水急 风大 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 当时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 造成社会动乱 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 诗 人只得继续 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这里有时代的苦难 也有 家道的艰辛 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 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 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 他抱病登台 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 悲哀 四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学习一首古诗 首先就是要进行朗读 俗话说 书读百遍 其义 自现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朗读诗歌 1 听读 学生听配乐诗朗诵 感受诗歌意境 6 2 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字音 节奏 轻重 感情 3 学生齐读 要求声情并茂 约一分钟 4 请两位学生起身诵读 其他同学对其朗读作一点评 一位学生朗读 几位同学点评 教师补充做朗读指导 五 诗句赏析 1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一组读 1 这一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各用什么词描写的 明确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分别用 急 高 啸哀 清 白 飞回 来描写 十四字写六种景 极为凝练 2 急风 高天 哀猿 清渚 白沙 飞鸟 各给人什么感觉 设身处地想想 明确 急风 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 又有心灵的 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 显 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 很孤单 哀猿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 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 它在到处盘旋 寻找自 己的巢 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 总之 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而且只能是一只 而不是多只 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 此时杜甫正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3 首联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 情感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意境 凄凉 旷远 2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组读 1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明确 只有两种 落木 长江 2 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面对此情此景 诗人想到了什么 无边落木 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 已是晚年 已老了 生命短暂 不尽长江 是时间的无穷 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 风流人物 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 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 不禁 怅望千秋一 洒泪 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 看看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对比 衬托 人的生命越短暂 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或者反过来说 历史和时 间越悠久 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人生倏忽百年 江山万古长青 4 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在什么样的意境中 情感 仰望着茫无边际 萧萧而下的木叶 俯视奔流不息 滚滚而来的江水 一种韶光易 逝 壮志难酬 忧国伤时的感怆 7 意境 苍凉 雄浑 沉郁而悲壮 3 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组读 1 什么是 作客 是否和现在的 做客 相同 明确 作客 和现在的 做客 不同 这里的 作客 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杜甫这里 是漂泊他乡 流浪他乡的意思 而且 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 是长久的 不断的 常作客 杜甫从 48 岁开始 一直到 58 岁去世为止 11 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 写这首 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2 什么叫登台呢 联系王维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回答 明确 登台 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古人登台 是为了祈求长寿 登台都是全家一起 去 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 可是杜甫呢 是独自一人 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 悲凉的秋天 做客并登台 3 再往深处想 杜甫登台是在什么年纪 明确 百年 就是老年 拖着多病的身体 4 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 情感 长年飘泊 老病孤愁 意境 苍凉寥廓 4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组读 1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哪联的哪句诗知道的 明确 是国难 是连年的战乱 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 使我两鬓斑白了 艰 难苦恨繁霜鬓 2 这是一种什么心情 忧愁还是忧愤 明确 是一种忧愤的心情 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 才白发丛生 两鬓染霜 3 苦恨 和 新停 应怎样理解 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国难当头 杜甫年事已高 疾病缠身 虽忧国忧民 却无能为力 他的心情一定是 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多病 而 新停 又是 刚刚放下 新 与 苦 都是副词 两相对应 这两句 词相应 句相同 苦恨繁霜鬓 新停浊酒杯 分别是 非常痛恨 两鬓染霜 刚刚放下浊酒杯 之意 4 杜甫为什么 苦恨繁霜鬓 新停浊酒杯 呢 明确 国家的艰难 人民的苦难 激起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无奈年老多病 无能为 力 他怎能不悲愁万端 古人认为有酒方能浇愁 无奈多病不能喝酒 这种愁闷 这种伤 忧 怎么了却 怎么疏解 只能郁结在诗中 郁结在心头 因此 我们读这首诗 解这首诗 既要把握诗境对表现人物情感的妙用 又要揭示人物情感抒发的内涵 诗人杜甫忧国忧 民 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六 赏析小结 登高 是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看作是古今律诗的压卷之作 除 8 了因为内容的丰富深沉外 在艺术上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1 对仗工整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 而且还有句中对 上句天对风 高对急 下句沙对渚 白对清 对 仗极其工整 仔细玩味 一篇之中 句句皆律 一句之中 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对 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2 情景交融 1 上四句写景 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铺垫 情景交融 2 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 老迈多病的处境 悲凉之情顿生 独登台 将凄清的景物 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 令人顿生同情 3 尾联含义深刻 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 发现了诗人的衰叹 艰难苦恨 导致 了诗人 多病 和 繁霜鬓 的境遇 特别是因多病而断酒 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 这 些都道出对时世 艰难 不满 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叹 七 总结 诗人雄俊奔放的笔势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悲壮豪迈 心胸阔大的感觉 通过这节课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 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 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 回望自己四处飘泊 穷困潦倒的一生 面对 祖国山河 黎民苍生 老人百感交集 让我们诵读去感怀这位老人 齐读 登高 风急 天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 飞回 无边 落木 萧萧下 不尽 长江 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 百年 多病 独 登台 艰难 苦恨 繁霜鬓 潦倒 新停 浊酒杯 八 布置作业 1 背诵 登高 2 完成 登高 练习 九 板书设计 35 登高 杜甫 人称 诗圣 文为 诗史 首联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孤独哀伤 写景 颔联 无边落木 不尽长江 韶光易逝 颈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漂泊孤苦 抒情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苦闷 艺术成就 对仗工整 情景交融 9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尤其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相 对较弱 因此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以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的教学思路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 再造诗 歌意境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 也为其他诗歌的学习打下 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 让学生弄清一首诗歌的主题并不难 天键是要让学生会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 赏析和理解 更深层 体会诗人的情感 因二节课时间有限 今后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 学习 多给学生时间去想象 品味和交流 评议情况如下 1 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 利用音 图 像的感染作用与形 象性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