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阶段考试试卷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阶段考试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919 题 共题 共 4848 分分 1 2 分 关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 湿两季 B 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旱 雨两季 C 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D 每年 10 月到次年 5 月为雨季 2 2 分 世界上椰子的最大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分别是 A 泰国 菲律宾 B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C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D 菲律宾 泰国 3 4 分 下图为日本主要工业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A 北部岛屿 B 西部平原 C 太平洋沿岸 第 2 页 共 14 页 D 周边小岛 2 日本的海上运输业十分发达 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 位于高纬度地区 B 工业发达 技术水平高 C 国内矿产资源贫乏 D 海岸曲折 多优良港湾 4 2 分 世界上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广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洲 D 亚洲 5 2 分 恒河下游地区广泛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黄麻 6 2 分 印度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 西南季风的不稳定 B 东北季风势力强 C 东北季风势力弱 D 气候炎热降水少 第 3 页 共 14 页 7 2 分 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 A 汉服 B 和服 C 西装 D 唐装 8 2 分 下列国家中 有 花园城市 之称的是 A 东帝汶 B 不丹 C 文莱 D 新加坡 9 2 分 据下图判断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 沿海地区 B 河流上游 C 分布在山地上 D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10 2 分 蒙古和新加坡分别属于 A 东亚和南亚地区 第 4 页 共 14 页 B 中亚和东南亚地区 C 西亚和东南亚地区 D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11 2 分 泰国黑米 香米 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 它们以其优良品质 赢得了消费者的喜 爱 不仅泰国 而且越南 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原因是 A 高温多雨的气候 B 炎热干燥的气候 C 温和多雨的气候 D 寒冷干燥的气候 12 8 分 2018 年 2 月 红海行动 热映 该片讲述了在索马里外海亚丁湾 中国船只遇袭 海员 被海盗扣留 中国海军 蛟龙突击队 奉命执行任务的故事 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 1 中国船只遇袭的亚丁湾位于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北冰洋 C 大西洋 D 印度洋 第 5 页 共 14 页 2 图中的红海形成原因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 面积会越来越小 最终会消失 B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形成 面积会越来越大 最终会形成新的大洋 C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面积会越来越大 最终会形成新的大洋 D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面积会越来越小 最终会消失 3 限制中东各国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是 A 土地资源 B 石油资源 C 水资源 D 森林资源 4 图 9 中航海线经过的海峡 A 的名称为 A 马六甲海峡 B 曼德海峡 C 英吉利海峡 D 德雷克海峡 13 2 分 读东南亚局部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是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的必经之路 B B 国家盛产椰子 有著名的婆罗浮屠塔 第 6 页 共 14 页 C C 群岛多火山 土壤肥沃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 本图所示区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一年有雨 旱两季 14 2 分 某考察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 旅游团成员们提出了希望游览象征 日本的旅游胜地 这个旅游胜地是 A 泰山 B 富士山 C 黄山 D 金刚山 15 2 分 金砖国家 是指巴西 俄罗斯 印度 中国 南非等五个新兴经济体国家 这些国家中 被誉为 世界办公室 和 世界加油站 的分别是 A 中国 印度 B 印度 南非 C 巴西 中国 D 印度 俄罗斯 16 2 分 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和工业产品主要出口国外的原因分别是 科技发达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国内市场狭小 矿产资源丰富 A B C D 17 2 分 关于日本的叙述 正确的是 第 7 页 共 14 页 A 日本工业发达 资源丰富 工业区大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B 地势低 多平原 耕地面积广 C 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D 多火山 地震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18 4 分 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 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读中南半岛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有关中南半岛自然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势是南高北低 B 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C 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D 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 2 图中阴影区主要是下列哪种农作物的分布区 A 香蕉 B 小麦 C 水稻 第 8 页 共 14 页 D 茶叶 19 2 分 东南亚的唯一内陆国是 A 蒙古 B 老挝 C 越南 D 印度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6 6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20 2 分 地理知识点 东西半球的规定是以经线 20 W 160 E 按照小小东 大大西的原则划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亚洲的经线范围大约是 26 E 170 W 所以亚洲大部分在 半球 亚洲 的纬线范围大约是 81 N 11 S 所以亚洲大部分在 半球 21 3 分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 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国家 有 火山国 之称 国家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国家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 22 2 分 亚洲的世界地理之最很多 请写出两个 23 3 分 将首都 国家与经济特点连线 莫斯科 日本 与世界密切联系的工业 东京 印度 重工业发达 新德里 俄罗斯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业 24 3 分 亚洲地形以 为主 是除 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25 1 分 是我国的最高峰 也是世界的最高峰 三 三 连线题连线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8 8 分分 26 5 分 将下列描述与相应的地区事物用直线连起来 地球之肺 南极洲 第 9 页 共 14 页 世界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印度尼西亚 千岛之国 亚洲 巨河之洲 亚马孙热带雨林 27 3 分 将下列国家或地区与其相关特征对应连线 A 印度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B 美国 世界第二软件大国 C 澳大利亚 坐在矿产上的国家 四 四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1313 分分 28 8 分 读 亚洲地区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与数字所代表的地理 事物的名称 山脉 河流 G 平原 I 平原 2 D E 两条河流注入 洋 3 亚洲人口众多 请列举两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名称 并写出其首都名称 国家 首都 国家 首都 第 10 页 共 14 页 29 3 分 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有 和 30 2 分 中南半岛上的山脉 河流具有 纵列分布的特点 世界上最大的橡胶 生产国 第 11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919 题 共题 共 4848 分分 1 1 2 1 3 1 3 2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2 2 12 3 第 12 页 共 14 页 12 4 13 1 14 1 15 1 16 1 17 1 18 1 18 2 19 1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6 6 题 共题 共 14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发酵豆粕类药用饲料营养价值再评估与市场定位研究
- 2025-2030反刍动物专用饲料营养价值提升技术研究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膨胀问题解决方案对比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对比与产能规划
- 2025-2030动力电池无钴化技术突破对原材料市场影响评估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布局优化与梯次利用技术经济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与环境效益评估研究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及技术路线比较
- 家长浅谈小升初重点准备事项
-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操作流程
- TBT 3329-201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隧道内预埋槽道
- 2024版公司100%股权转让协议
- T-CPIA 0056-2024 漂浮式水上光伏发电锚固系统设计规范
-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 中医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总结
- 2024年度鲁迅完整版课件
- 雪花猪养殖新模式
- 便利店设计方案
- 电力系统反恐怖知识讲座
- 铁道车辆制动装置及制动新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化学氧化二氧化氯氧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