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三中学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湘教版第三中学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湘教版第三中学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湘教版第三中学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A卷_第4页
湘教版第三中学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3月考试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湘教版第三中学湘教版第三中学 20202020 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 3 3 月考试试卷月考试试卷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5353 分分 1 2 分 关于下图中对 农业的地区分布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地位于横断山区 西南的人工林区 B 地是珠江三角洲平原 水田农业区 C 地草场广布 位于内蒙古牧区 D 地属于我国北方的旱地农业区 2 2 分 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和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 农作物一年一熟 B 种植玉米 小麦 大豆 C 屋顶坡度小 墙体厚 D 经常用船作为交通工具 3 2 分 下列关于华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城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B 长城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C 南岭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第 2 页 共 15 页 D 长江以南 云贵高原以东 4 3 分 秦岭 淮河一线的南北差异明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该线以北河流冬季有冰期 B 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 盛产水稻 大豆 甜菜 C 该线以北民居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门窗宽大 利于避暑 排水 D 该线以南的水乡文化凸现 戏曲唱腔委婉 园林建筑小巧玲珑 5 6 分 下图为五个城市的位置和相应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1 表中 中表示乌鲁木齐的是 A B C D 2 造成北京与乌鲁木齐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B 经度位置 C 距海远近 D 地形 第 3 页 共 15 页 3 从图与表格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 A 夏季全国南北温差大 B 降水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C 冬季全国普遍寒冷 D 年温差最大的是乌鲁木齐 6 2 分 列地区的居民因气候湿热 人们过着聚居生活的是 A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B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C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D 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7 2 分 关于下图中甲 乙两大高原自然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两大高原表面起伏较大 农田以小块水田为主 B 两大高原气候温暖湿润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C 甲高原降水丰沛 植被茂密 乙高原降水稀少 沙漠广布 D 甲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乙高原气温低 植物生长缓慢 8 2 分 农作物的种植受气候 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 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气 候温和湿润 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第 4 页 共 15 页 A 水稻 玉米 春小麦 B 水稻 玉米 冬小麦 C 茶叶 玉米 高粱 D 甜菜 玉米 茶叶 9 2 分 人们通常将下列哪个平原称为 黑土地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成都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10 2 分 仔细阅读以下四句话 属描述北方地区的是 A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B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D 人们常说 到了昆仑山 气息已奄奄 到了五道梁 哭爹又喊娘 上了风火山 三魂已归天 11 2 分 黑土地 是指我国的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渭河平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 12 2 分 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以 为主 第 5 页 共 15 页 A 高原和盆地 B 平原和丘陵 C 平原和盆地 D 平原和高原 13 2 分 下列水果中 主要在秦岭 淮河以南种植的是 A 山楂 B 苹果 C 葡萄 D 柑橘 14 2 分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南 北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文风情 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民间体育 南骑马北滑雪 B 饮食习惯 南米饭北面食 C 民居风格 南尖顶北平顶 D 传统交通 南乘船北骑马 15 4 分 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 它的确立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 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日常行为习惯符合绿色经济的是 A 垃圾分类放置 分类回收 B 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C 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第 6 页 共 15 页 D 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方式 2 地球出汗 会导致的结果是 A 两极冰川大面积消融 B 全球降水持续增加 C 澳大利亚的夏季缩短 D 东京的樱花盛花期推迟 16 2 分 除夕夜 北方包饺子迎新年 南方年糕扑鼻香 我国南北地理差异显著 据此回答问 题 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A 长城 B 南岭 C 长江 D 秦岭 淮河 17 2 分 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地区是我国的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8 2 分 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 第 7 页 共 15 页 A 太湖平原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珠江三角洲 C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D 太湖平原 东北平原 19 8 分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1 A 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雨热同期 C 高寒 D 干旱 2 B C 两区域的农业生产均以 A 渔业为主 B 种植业为主 C 牧业为主 D 林业为主 3 下列描述属于 D 区域的是 第 8 页 共 15 页 A 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 B 一望无际的水稻田 C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D 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住火炉吃西瓜 4 下列有关数字 所在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 是我国 1 月平均气温 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是我国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0 2 分 作为古都之一北京 保留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该 A 应全部拆除 B 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C 应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 应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4848 分分 21 6 分 读下图 我国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第 9 页 共 15 页 1 A 省区的主体民族是 2 B 是 地形区的名称 判断依据是 3 图中流经 C 地形区的河流干流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4 C 地形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分析其对本区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22 17 分 胸怀祖国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请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 回答问题 1 黄河发源于 山脉 向东注入渤海 它反映了我国地势总体特征是 2 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 列举本流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能源 3 黄河中游流经沟壑纵横的 地形区 这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可以用结构图来阐释 请把 下列选择代号填入结构图中 降水多在夏季 多暴雨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黄土土质疏松 含沙量大 4 今年春天持续的干旱影响了黄河下游农业生产 请你从农业节水的角度提几条建议 23 9 分 读 甲 乙两地区图 及气候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第 10 页 共 15 页 1 说出 两河流汛期的时间以及形成汛期的水源是什么 两河的径流变化有什么差异 2 甲 乙两地区地理位置不同 自然条件差异很大 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 请根据他们 自然条件的差异 说出各自主要的农业类型 甲 乙 比较甲 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甲 乙 24 7 分 读我国北方地区简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参照方框中对 地区的描述 完成 地区的相关描述 2 从图中可以看出 甲乙两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共同的资源优势是 据此可以推断 共 同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等 3 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甲乙两工业基地科技 人才优势更为突出的是 填名称 第 11 页 共 15 页 4 观察下面三组水土流失小实验 得出的结论是 植被稀疏 降水强度大 地形坡度 水土流失严重 5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 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治理 地区水土流失的针对性措施 两点即可 25 9 分 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战略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 A 山脉 B 河流 C 海 2 甲 乙 丙三幅图所示区域中 农作物一年两到三熟的是 图 农业主要发展畜牧业的 地区是 图 最适合种植小麦的地区是 图 3 乙图中有我国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 4 甲图中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平原 丙图中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5353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5 2 5 3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第 13 页 共 15 页 14 1 15 1 15 2 16 1 17 1 18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