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1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3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4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7 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C C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6464 分分 1 2 分 因矿产资源丰富多样 被称为 聚宝盆 的盆地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2 2 分 中国诗词大会 点燃国人对诗词的热情 以下诗词中描述西北地区的是 A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青池塘处处蛙 B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C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D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3 4 分 我国幅员辽阔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 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特征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区域雨热同期 为我国粮食产区之一 B 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大 适宜发展旱作农业 C 区域严重缺水 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第 2 页 共 17 页 D 区域光照充足 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 关于四大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区域煤 铁 石油资源丰富 B 区域水能 有色金属资源贫乏 C 区域稀土 太阳能资源贫乏 D 区域煤炭 石油资源丰富 4 2 分 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A 高梁 B 小麦 C 水稻 5 2 分 读 我国某一高原景观图 回答问题 该高原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环境污染 C 生物灭绝 D 酸雨危害 6 2 分 某年我国南方多地发生严重的干旱和高温灾害 对下列哪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最大 第 3 页 共 17 页 A 水稻 油菜 B 棉花 甜菜 C 小麦 花生 D 玉米 大豆 7 12 分 常住与旅游 我们体会 感知 家园 不同的风土人情 1 绵阳的气候特征 如图 与我的感受相符合的是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冬季温暖多雨 C 全年炎热干燥 D 夏季高温多雨 2 体验首都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选择参观 A 故宫 B 人民大会堂 C 鸟巢 第 4 页 共 17 页 D 中关村科技园 3 享受 青稞美酒飘哈达 的美好生活 我选择到 A 江南水乡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4 绵阳的气候特征 如图 与我的感受相符合的是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冬季温暖多雨 C 全年炎热干燥 D 夏季高温多雨 5 体验首都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选择参观 A 故宫 B 人民大会堂 第 5 页 共 17 页 C 鸟巢 D 中关村科技园 6 享受 青稞美酒飘哈达 的美好生活 我选择到 A 江南水乡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8 2 分 下列我国不同地区的小朋友对各自地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海南小朋友说 我们这里纬度低 全部位于热带 B 山西小朋友说 我们这里黄金多 有 乌金之乡 的美称 C 黑龙江小朋友说 我们这里纬度高 夏天里全国本地最凉快 D 四川小朋友说 我们这里生长的苹果又大又红 好吃得很 9 2 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 在生产方式 生 活习惯 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下列叙述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农田以旱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藕 竹笋是常见食材 以种植小麦 大豆为主 民居屋顶坡度较大 墙体较厚 第 6 页 共 17 页 A B C D 10 2 分 下列界线中 与秦岭 淮河一线大致相同的是 一月 0 摄氏度等温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A B C D 11 2 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主要是为了保护 A 珍贵中药材冬虫夏 B 珍惜动物藏羚羊 C 该地区整个生态系统 D 当地牧民的养殖 12 2 分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大致与下列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第 7 页 共 17 页 A 200mm B 400mm C 600mm D 800mm 13 2 分 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冰川侵蚀 B 地壳运动 C 流水侵蚀 D 风力沉积 14 2 分 在黄土高原上行走 本来距离很近 却常要绕道远行 原因是 A 千沟万壑 B 河道纵横 C 地表崎岖 D 沼泽遍布 15 2 分 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有 旱涝灾害 台风 滑坡 泥石流 火山爆发 A B C D 16 2 分 下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第 8 页 共 17 页 A 黄土塬 B 黄土峁 C 黄土梁 D 黄土坡 17 2 分 挽黄河臂膀 依太行身躯 踏千里黄土 踩万年 乌金 赞美的地区位于 A 东南丘陵 B 黄土高原 C 柴达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18 2 分 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 A 植树种草 B 修建水库 C 打坝淤地 D 修建梯田 19 2 分 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山水相连 共同穿过两省的山脉和河流是 A 长白山和黑龙江 B 大兴安岭山地和松花江 第 9 页 共 17 页 C 长白山和松花江 D 大兴安岭山地和黑龙江 20 2 分 读四幅省区轮廓图 东北三省中邻河北省的是 A B C D 21 2 分 东北平原主要农作物是 A 春小麦 花生 甘蔗 B 冬小麦 谷子 甜菜 C 春小麦 大豆 甜菜 D 冬小麦 大豆 棉花 22 2 分 黑龙江省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位于 A 哈尔滨 B 齐齐哈尔 C 牡丹江 D 大庆 第 10 页 共 17 页 23 4 分 读我国某地区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 甲地 电子工业 B 乙地 种植业 C 丙地 制糖工业 D 丁地 畜牧业 2 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 A 气候冷湿 松林成海 B 沃野千里 黑土广袤 C 稻米满仓 荔枝成行 D 山环水绕 平原居中 24 2 分 东北平原主要糖料作物是 A 甘蔗 B 甜菜 C 大豆 D 油菜 25 2 分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本是 第 11 页 共 17 页 A 辽中南 B 珠江海湖 C 京津唐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3939 分分 26 12 分 祖国之行 阅读有关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CCTV4 远方的家 栏目连续推出了大型系列节目 边疆行 沿海行 中 以纪实的手法 记录了所经地区的风土人情 材料二 边疆行 沿海行 路线图 1 边疆行 摄制组从防城港出发 基本沿我国陆上疆界到达丹东 其行程大约是 A 5000 千米 B 10000 千米 C 22000 千米 D 40000 千米 2 边疆行 和 沿海行 的起点分别位于 第 12 页 共 17 页 A 广西 辽宁 B 广东 辽宁 C 黑龙江 广西 D 广东 山东 3 边疆行 专题片有四集分别是 a 沙漠边的绿洲 b 寻幽访玉走腾冲 c 最北之旅漠河 d 塞上明 珠 草原牧歌 按拍摄的边疆行路线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 a b c d B b a d c C c d b a D d c b a 4 边疆行 经过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它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沿 海行 经过了我国著名的直辖市 它的简称是 5 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山脉 和 河 27 10 分 读 黄土高原地区略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 A 是 省 山脉 B 是 C 是 D 是 2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第 13 页 共 17 页 3 黄土高原水土流的原因 28 17 分 读东北地区图 回答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 A B 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平原 B 是 山脉 2 A 地区湿地面积减少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3 东北三省与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据东北三省 人口占全国比重 粮食产量占全国 比重 分析 为什么东北三省能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4 对照 大庆工业结构 图 说说大庆市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第 14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6464 分分 1 1 2 1 3 1 3 2 4 1 5 1 6 1 7 1 7 2 7 3 7 4 7 5 7 6 8 1 9 1 第 15 页 共 17 页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