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D卷新版_第1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D卷新版_第2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D卷新版_第3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D卷新版_第4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D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8 页 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北京义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 D D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4646 分分 1 2 分 人们按照地理方位 把亚洲分为六个地区 我国位于 A 南亚 B 西亚 C 东亚 D 东南亚 2 2 分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 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 由东南向西南逐渐减少 D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 2 分 我国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B 我国人口出生率高 死亡率也高 C 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大 农村人口比重小 D 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4 2 分 小明同学想利用暑假期时间尽可能多的领略我国民族风情 选择最佳的地点是 A 云南省 B 贵州省 C 吉林省 第 2 页 共 18 页 D 四川省 5 2 分 以下不属于我国直辖市的是 A 北京市 B 上海市 C 广州市 D 天津市 6 2 分 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 A 20 海里 B 120 海里 C 12 海里 D 200 海里 7 2 分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A 三分之二 B 三分之一 C 五分之三 D 四分之一 8 2 分 四大地理区域中关于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青藏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C 西北地区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D 南方地区 复杂多样 第 3 页 共 18 页 9 2 分 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 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1000mm 等降水量线 1 月份 0 等温线 A B C D 10 2 分 下列河流中 具有 水量丰富 含沙量小 结冰期长 的特征的河流是 A 珠江 B 长江 C 黄河 D 黑龙江 11 2 分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 该数据反映我 国 0 14 岁比重15 64 岁比重65 岁以上比重 全国 6 29 4 38 1 91 A 人口增长加快 B 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 劳动力仍较充足 12 2 分 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是因为我国 第 4 页 共 18 页 A 季风气候显著 B 夏季普遍高温 C 气候复杂多样 D 雨热同期 13 2 分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 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B 在黄河下游挖沙 C 加固黄河大堤 D 加大用水量 使水流量减少 14 2 分 我国某一盆地 位于地势的第一阶梯上 有 聚宝盆 之称的是 A 四川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15 2 分 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线是我国 1 月 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大致是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B 线是季风非季风的分界线 分界山脉都是东北 西南走向的 第 5 页 共 18 页 C C 线以东降水丰富 是外流区 D C 线以西都是内流区 16 2 分 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 A 1999 年 12 月 20 日 B 1997 年 12 月 20 日 C 1999 年 7 月 1 日 D 1997 年 7 月 1 日 17 2 分 秦岭 淮河一线大致通哪些界线相一致 1 月 0 等温线 7 月 0 等温线 400mm 年等降水量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A B C D 18 2 分 关于黄河和长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均发源于青藏高原 注入黄海 B 均自西向东流 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 C 水量均非常丰富 航运业发达 D 水能资源均非常丰富 在中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19 2 分 2017 年 8 月 23 日 澳门受台风 天鸽 重创 灾情严重 致 8 死 153 伤 台风来临前 下列应对方法错误的是 第 6 页 共 18 页 A 关好门窗 B 把花盆搬到阳台上 C 留在室内 D 不靠近广告牌 20 2 分 1 月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A 黑龙江 B 内蒙古 C 广东 广西 D 海南 台湾 21 2 分 河底日隆堤日高 黄河竟是天上涛 此诗句描述了黄河哪个河段的特征 A 上游水流湍急 水能丰富 B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C 下游易发生干旱灾害 D 下游形成 地上河 22 4 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是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下列自然灾害与冬季风有关的是 A 水旱灾害 B 地震 C 台风 D 寒潮 2 当泥石流 下图 发生时 人们正确的逃生方向应该是 第 7 页 共 18 页 A 沿着 A 方向 B 沿着 B 方向 C 沿着 C 方向 D 原地不动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8 8 题 共题 共 3737 分分 23 8 分 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回答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区域名称 A B C D 2 A B 两个区域分界处的山脉是昆仑山脉和 山脉 3 B C 两个区域分界处的山脉是 4 C D 两个区域的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是 和降水 第 8 页 共 18 页 5 地跨 A B C D 4 个区域的省级行政区是 24 2 分 1999 年 10 月 12 日 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亿 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国家 25 3 分 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是对我国影响最大 气候灾害 我国的 雨极 在台湾的 26 10 分 读长江水系图 填注下列内容 1 长江注入 海 图中 为 湖 A 为 2 长江中游是指 到 3 为 水利枢纽 4 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5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 是因为 27 2 分 从海陆位置看 中国位于 洲东部 洋西岸 28 2 分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 阴山 贺兰山 冈底斯山脉为界 29 5 分 小明打算暑期去我国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旅行 上网查阅了两地的部分景观图片 请你 帮助他解答相关问题 第 9 页 共 18 页 1 反映南方地区的是图 该地区所在的干湿地区是 其植被类型是 2 根据景观图及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 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气候 3 若夏季去 A 地区 他是否需要携带雨具 是 否 30 5 分 读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写出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A B C D E 三 三 连线题连线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31 10 分 读中国地形图填写地形名称 第 10 页 共 18 页 盆地 1 2 高原 3 4 山脉 5 6 7 8 9 平原 10 四 四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3232 分分 32 10 分 读 中国略图 完成下列问题 第 11 页 共 18 页 1 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 河流 地形区 盆地 省区 省 省 2 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国家 B 国家 C 海 33 10 分 甲图为中国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乙图为海底地势剖面图 读图答题 1 图中阴影部分为地势第 级阶梯 该阶梯地形以 为主 2 OP MN 两条线中 能够体现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状分布的是 3 代表的山脉中 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是 填序号 是 山脉 东侧是 地形区 4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的一部分 一般水深 200 米以下 称为大陆架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千米 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乙图中的 填字母 区域 5 我国最大的渔场是 最大的盐场是 34 12 分 下图为 长江 黄河干流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第 12 页 共 18 页 1 长江 黄河都发源于 高原 都流经 省和 省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 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下游流经 平原或山地 地区 2 黄河下游有 地上河 之称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治理黄河的关键 是治理中游 严重的问题 3 长江最终流入 海 其干流横贯东西 终年不冻 宜宾或宜昌 以下四季通 航 素有 水道 的美誉 目前已建成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是 第 13 页 共 18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4646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第 14 页 共 18 页 16 1 17 1 18 1 19 1 20 1 21 1 22 1 22 2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8 8 题 共题 共 3737 分分 23 1 24 1 25 1 第 15 页 共 18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