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代 时期 中国原始社会 新旧石器时期 距今 9000 4000 年 特征 主要进 步 具 体描述 干阑式建筑 木骨泥墙 白灰面 隼卯技术出现 典型建 筑 主 要建筑 西安半坡 半坡村原始社会大方形房屋 方形建筑 圆形建筑 技术 顶 台 阶 细部 1 建筑方位与日照 考虑日照所致原始社会关中地区的居住建筑多为西南向开门 2 大叉手屋架与木骨泥墙 大叉手是人字木屋 木骨泥墙是以树木枝干为柱 再用枝干横向扎结成架 其间填以苇束等轻质材料 然后两面涂泥做墙 以木构为骨干的原始建筑土木混合结构体 系 3 栽柱暗础 河南安阳市后岗建筑基地柱洞做法 4 擎檐柱 檐下立柱支撑悬挑的屋椽 5 榫卯结合 类型 平身柱榫卯 转角柱榫卯 柱脚 头榫 加稍钉的梁头榫 直棂栏杆榫卯 企口板榫卯 大到柱 梁 枋 板 小至栏杆木棱 6 土构防潮与木构防火 7 排烟通风口 囱 8 土坯的发明 河南淮阳平粮城龙山文化一号房址及安阳市后岗遗址龙山文化晚期住房 F8 F12 F15 F18 之墙体 9 石灰石的烧制与白灰抹面和粉刷技术 10 散水的使用 其他方 面 园 林 陵墓 道路 桥 梁等 祭祀建筑 对圣神和祖先的祭祀 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祭祀遗址 内蒙古包头市大青山黑麻板祭祀遗址 等 原始社会墓葬 旧石器时期 山顶洞人在其生活的涯洞里 前部作为生人起居 后部作为亡人埋葬之地 新石器时期 按照氏族血缘关系集中在一起 并与居住 生产区分离 这时 期相关 人物 著作 同时 期相关 的历史 事件 社会生产由采集 渔猎的攫 jue 取经济 进化 原始农业与畜牧业的生产 经济 干阑式构造方式上 以长木 为水平构建 屋顶较大 较 陡 出檐较深 采用榫卯结 构 穴居采用对称平面 木骨泥 墙 年代 时期 奴隶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 公元前 21 世纪 公元前 476 年 夏 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特征 1 都城建筑开始突出主权 周制 三朝五门 2 宫殿建筑与祭祀建筑混搭 3 夯土筑城起墙 4 以土木结合架构为主要建筑方式 5 整齐规划街道 以宫室为主体 主要 进步 具体 描述 1 出现了文字甲骨文 2 青铜器 3 夏 商 我国古代建筑各主要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 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建筑出现 宫 殿 园囿 陵寝 官署 监狱 以曾有过的 城市 聚落 民居 坛庙 作坊 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以城 卫君 郭以守民 的建城原则 以城为中心 将官舍 民居 作坊 道路等环绕其周围 某些建筑适当 集中 除了功能 还反应了礼制上的观念 集中作坊 便于生产及管理 前朝后勤 的宫室布局原则 庭院或廊院的建筑组合 土圹木椁 guo 墓葬制式的确立 大 中 小型墓结构区别 中 大型 墓以大木层叠为椁室 墓坑回填夯土 地面不起坟 有些墓圹上建有祭祀建筑 非贫民之墓中 常有殉人 大墓则另 有牲人 夯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夯土运用于筑城 屋基 墙体及墓圹回填等出 技术提高 抬梁 式木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4 周 奠定了我过封建社会的主要格局 由于封建社会的需要 各类建筑都需按照严格的等级制 度予以划分 建筑中表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明显 十分具体并付诸实现 在尺度 数字 色彩等 方面 的规定与法则 木架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木梁架建筑广泛的运用 土木结合 斗拱扩 大应用 陶制建材的推广使用 大大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陶制砖 瓦及其他制品使用于建筑 不仅在建筑机构和构造上产生了变革 同时也对建筑的外观和用途带来诸多影响 我国最早建筑文献出现 周礼 考工记 建筑模数尺度的定规与应用 周代对各 种建筑的尺度 都曾做过专门的规定 设有专司丈量各种建筑尺度的宫吏 量人 三朝五门 五层门 皋 gao 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三朝 大朝 外朝 内朝 典型 建筑 主要 建筑 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高台建筑 殷墟 晚商都城遗址 中国第一四合院 陕西岐山县凤雏村 干阑式建筑 湖北圻春 技术 顶 台阶 细部 1 土木结合 土墙中置木柱 2 榫卯技术 榫卯出现了多种形式 燕尾式半肩榫 搭边榫 割肩透榫 环扣 落梢榫 等 3 木构建筑 夯土技术 抬梁式木构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并已出现斗拱 夯土技术采用 版主方 式 版筑墙体 在夯土时使用工具如夹板 夹棍等 4 建筑工管制度 司空大木 大木结构有木梁柱 穿斗 干阑 井干四种基 本形式 汉代建筑中之斗拱 斗拱是我国古建筑中一想突出构建 用以承托建筑之悬出部分 斗拱 的最简单形式是在柱顶放置如斗状的梯形方木 栌 在一斗二升式斗拱上 为防止梁下所垫枋木的弯曲 在斗拱中央点一个小木块 便诞生了一斗三升式斗拱 斗拱本身未有出跳 在承托悬出的屋檐时 常采用在伸出 的梁头端部放置斗拱的方式 斗拱依部位大致可分为檐下斗拱与平座斗拱两类 斗拱与橫拱已十字交错 汉 代之屋面形式 悬山 庑殿较多 单坡 两坡悬山 攒顶 囤项及阿四顶 阿四顶 构造复杂 运用于高级建筑 平面近于方之矩形时 其阿四顶之正脊较为短促 即其斜脊仍依 45 度角上交 屋脊有正脊等 汉代木椁 guo 墓中反映之大木结构 有两种结构 井干和版墙式两类 联络个木构件所用之榫卯 有塔边榫 子母榫 细腰孙 燕尾榫 勾搭榫等 2 小木 包括门窗 栏杆 天花 藻井 楼梯 隔架等 天花藻井之形象亦多得之于墓葬 特别是石墓和崖墓 中 形式有平顶 两坡 覆斗 筒劵 穹窿 斗四等 2 砖石结构 突飞猛进的发展 用于墓室 水道中 砖石拱 已从叠涩中发展为半 圆形拱 并列拱 筒拱 穹拱等 屋面大量使用青瓦覆盖 板瓦 筒瓦的坚实度和半圆形瓦当上所 饰花纹 比西周都有进步 砖的种类 条砖 方砖 空心砖 3 高台建筑继续流行 4 已出现冰室和温室 其他 方面 园林 陵墓 道路 桥梁等 骊山秦始皇陵开辟我国帝陵建设新篇章 始自秦始皇陵 我国古代帝王陵寝形成一个十分完整形体并 具有显著特色 祭祀建筑的发展与定制 祭祀制度在汉代经过多次变化之后才得到了统一和定制 天花藻井之形象亦多得之于墓葬 特别是石墓和崖墓中 形式有平顶 两坡 覆斗 筒劵 穹窿 斗四等 这 时期 相关 人物 著作 同 时期 相关 的历 史事 前 221 年二十六年秦灭齐 统一中国 文化 经济大统一 大融合时期 前 202 年汉高祖五年项羽败死于乌江 今安徽和县 刘邦称帝 都雒阳 后迁都长安 件 年代 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 两晋 南北朝 公元 265 581 年 特征 1 宫成为都城中重点 前部为朝区 后部为寝区 2 舍室为寺 佛教建筑兴盛 楼阁和密檐式是中国塔的两种基 本形制 3 高足家具兴起 4 创新少 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 5 园林有所发展 石雕技术比汉代有所进步 7 建筑和装饰风 格 最初是茁壮 粗狂 略带稚气 后呈现着 雄浑而带巧丽 刚劲而带柔和的倾向 主要进 步 具 体描述 1 佛寺 佛塔及石窟寺的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大成就 2 创新少 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建筑 3 砖结构大规模用于地面 4 台榭建筑变少 宫殿门外设独立双阙 台基外侧设砖砌散水 典型建 筑 主 要建筑 公元 516 年 北魏胡灵太后在洛阳建的永宁寺塔 是一座方形的九层木塔 公元 523 年 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 是一座 15 层的密檐式塔 是我国地面建筑 遗存中最早的一座 云冈石窟 技术 顶 台 阶 细部 1 夯土墙和木架共同承重 2 砖石结构技术有所发展 拱券 筒壳 双曲扁壳和叠梁 地上则出现了石拱桥 3 斗拱表面采用纹饰的做法 主要有雕镂和彩绘 栱枋尺寸规格化 已具 以材为祖 的 特点 柱上的栌斗除承载斗拱外 还承载内部的梁 拱端劵杀已经很明确 广泛运用人字栱作为补间辅 作 人字栱由直线逐渐改为曲线 斗拱已出现 昂 这是斗拱在出跳支撑挑檐的作用上的重要推进 两 跳华栱承托出檐 4 柱础出现复盆和莲瓣 八角柱和方柱多数具有收分 出现了梭柱 其他方 面 园 林 陵墓 道路 桥 梁等 园林 防自然山水的园林盛行 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 人工雕琢增多 讲究情趣 园林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立 陵墓 南朝主张薄葬 陵墓沿袭东晋形制 不起坟 注重地面雕刻 通常为在神道 两侧有对称的时刻 这时 期相关 人物 著作 出现 工官 同时 期相关 的历史 事件 266 年 建西晋 都城洛阳 317 年 建东晋 都城健康 4 世纪后期 间前秦 都城苻坚 383 年 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 大败前秦 前秦瓦解 北方地区陷入格局混战的状态 年代 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 隋 唐 五代时期 公元 581 年 公元 1279 年 特征 1 都城和建筑的特点 规模宏大 气魄雄伟 格调高迈 整齐而不呆板 华美而 不纤巧 2 建筑装饰和色彩也都十分华丽 华美而不纤巧 3 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 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潮期 建筑技术 和艺术有巨大的发展和提高 主要进 步 具 体描述 1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隋宇文恺建大兴城 唐继承发展为长安 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 2 设计施工水平提高 唐宋时期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称作 都料 都料 专业技术熟练 专门 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 典型建 筑 主 要建筑 技术 顶 台 阶 细部 1 大体量建筑已不需要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型木构的办法来解决 木构架的用料 和形式已经呈现规格化的现象 建立 以材为祖 的用材制度 以材为模数的设计 方法 至迟在唐代已成熟运用 2 唐代 斗拱进入成熟阶段 盛唐时期斗拱已可以出到四跳 已有逐跳计心的做 法 补间只用一朵斗拱 斗拱的承托 悬挑功能已经完善 3 中唐时期 补间辅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敦煌莫高窟中唐第 231 窟壁画上 当 心间画着两朵补间斗拱和三个驼峰 这意味着 双补间 的出现 表明中唐时期已 呈现当心间加宽的趋势 4 住宅仍采用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 在柱子的形制 比例略显粗矮 柱础较平 建筑屋顶从单体形态 到群体组合都已发展成熟 其他方 面 园 林 陵墓 道路 桥 梁等 桥梁 安济桥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桥 园林 帝王宫苑的兴建极盛 大内御苑 离宫御苑 行宫御苑 都频频营建 陵墓 形制上分为两类 建于原上 沿袭秦汉以来的 封山为陵 的做法 墓顶封 土 呈覆斗形 仿魏晋和南朝的 以山为陵 的做法 把墓室开凿在山的南 面 大小不一 这时 期相关 人物 著作 河北赵县安济桥 赵州桥 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又称空腹拱桥 设计人 李春 特点 敞肩 空腹 石拱桥 跨度 37m 由 28 道石券并列组成 是我国古代石建筑的瑰宝 建筑设计上已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办法 宇文恺 同时 期相关 的历史 事件 年代 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 宋 辽 金 特征 1 建筑装修 色彩大发展 建筑外观细致 柔美 纤巧秀丽的风格 彩画 琉璃 瓦的使用 高家具 2 吸收中原文化 唐末进入中原 建筑方面仿效汉族传统 沿袭唐代建筑风 3 佛教盛行 建筑受宋和吐蕃影响 具有汉藏文化双重内涵 主要进 步 具 体描述 1 宋 城市结构与布局发生根本变化 取消夜禁 打破了里坊制 宋代是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起点 木架建筑模数制 营造法式 李诫按照斗栱的 材 模数化 定型化 建立 以材为祖 的模式 建筑组 织手法多样 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 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 砖石建筑水平达新高度 建筑 类型 佛塔 桥梁 2 金 减柱法出现 典型建 筑 主 要建筑 辽代建筑遗构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技术 顶 台 阶 细部 斗拱 机能减退 下昂被斜栿取代 斗拱比例小 补间辅作朵数增加 其他方 面 园 林 陵墓 道路 桥 梁等 园林兴盛 文人园兴起 宋代是中国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时 期相关 人物 著作 营造法式 与李诫 建立 以材为祖 的模式 材份制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同时 期相关 的历史 事件 年代 时期 封建社会晚期 元 明 特征 1 装饰朴素 尺度雄伟 南北文化融合 1 砖已普遍用于民居 2 官式建筑日趋定型化 2 琉璃的大量使用 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运用更为广泛 3 建筑群处理更为成熟 利用自然环境 营造气氛 主要进 步 具 体描述 1 大胆使用减柱 移柱法 2 风水术到明代已达极盛期 3 木结构技术再定型 木构架注重整体性 斗拱趋简单 注重梁柱接合 4 砖 已普遍用于民居 砖拱技术发达 长城 空斗墙 硬山建筑的应用 无梁殿的出 现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明中叶 砖雕 5 官式建筑日趋定型化 明代初期 以明代在第宅等级制度方面有较严格的规 定 官员造宅不许用歇山及重檐屋顶 不许用重拱及藻井 一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 下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 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 禁用斗栱 彩色 6 琉璃的大量使用 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运用更为广泛 典型建 筑 主 要建筑 北京妙应寺白塔 山西芮城永乐宫 十三陵 技术 顶 台 阶 细部 1 木构技术变革 草率 简洁 木架建筑方面 仍是继承宋 金的传统 但在规模和质量都逊于两 宋 木构技术草率 简洁 梁式富于变化 大胆使用减柱 移柱法等 反映了社会经济凋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 不采用了种种节约措施 叠层式结构的衰落和混合结构的发展 梁栿作用的增加 柱网自由化 斗拱地位下降 与宋材分制度的解体 2 南北技术与艺术的差异扩大 在梁架体系 斗拱用材 翼角做法等方面出现较 大突破 风格上从简去华 使用减柱法和移柱法 使用斜梁重檐 斗拱的结构 作用日趋减弱 补间辅作开始增加 主要在北方 3 梁柱体系简化与改进 从举折到举架的转变 举指屋架的高度 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 定 宋称 举折 所谓举架是指 木构架相邻两檩中的垂直距离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作用 使屋面 呈一条凹形优美的曲线 越往上越陡 利于排水和采光 硬山顶的普及 榫卯结构更加精巧 翼角做法逐渐 定型 重檐楼阁的简化与发展 卷 轩 的形成和 yuan 草架 其他方 面 园 林 陵墓 道路 桥 梁等 1 元 城市规划 左祖右社 的布局方法 继承宋 金布局形式 规模宏伟 规划严谨 设施完善 大都体现了一个强大帝国首都的气势和风貌 城中的主要干道都通向 城门 主干道间有纵横交错的街巷 寺庙 衙署和商店 住宅分布在各个街巷之 间 园林 园囿 在继承金代的基础上发展 匠人技术相当精湛 私家园林 利用天然山水 借以成景 规模相对较大 园林的发展陷于停顿状态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兴盛 喇嘛教盛行 2 明 城市 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而成 建后分为外城 内城和皇城三部 分 在城的南边加建一个外城 外城主要是手工业和商业区及规模巨大的大坛 和农坛 园林 花囿 布局较为均称 私家园林发达 园林普及化 造园技术的发展 造园理论 园林文化内涵的充实 造园之风大盛 园林功能生活化 造园要 素密集化 造园手法精致化 这时 期相关 人物 著作 园冶 计成 营造正式 明代中叶江浙民间做法 鲁班经 明代木工用书 记录当时民间匠师的业务必备知识和中国古代民间 常用建筑 家具和器物的形制 尺度 用料等 午荣编 成书于明代 是一本 民间匠师的业务用书 同时 期相关 的历史 事件 年代 时期 封建社会晚期 清 1616 年 1911 年 特征 1 建筑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皇家园囿上 及汉藏混合建筑 使中国建筑有了一个 新的发展 2 定都北京 没有沿用过去每改朝换代均要焚毁前宫室 以煞王气的 传统 继续使用明代的紫荆城 在使用中加以完善 主要进 步 具 体描述 1 雍正十二年 1734 颁布了 工程做法则例 改宋式的以 材 契 为模数 的方法为以 斗口 为模数 简化了计算 标准化程度提高 2 汉藏混合建筑 清代为团结蒙 藏民族 在西藏 青海 甘肃 蒙古等地修建了若干喇嘛庙 3 不再追求建筑的结构美和构造美 而更著眼於建筑组合 形体变化及细部装饰 等方面的美学形式 4 新的多样性的建筑材料不但使建筑技术有了进步 而且使建筑外貌有了更大的 改观 作为传统建筑结构的主体形式的木构架技术亦有许多改进 柱网更为规格化 元明以来习用的侧脚 生起作法及斗拱构造等逐渐退化或减弱 材分制名存实亡 角部梁架构造通行顺梁 扒 梁 抹角梁方法 木构件的修饰向表面性装饰发展等 尤其在拼合梁柱技术 多层楼阁构架 大体量建筑构架 重椽草架及复杂的结顶技术方面 更有突出的成就 典型建 筑 主 要建筑 1 汉藏混合式寺庙 溥仁寺 建于 1713 年 普宁寺 建于 1755 年 溥佑寺 建于 1760 年 安远庙 建于 1764 年 普乐寺 建于 1766 年 普陀宗乘庙 建于 1771 年 殊象寺 建于 1774 年 须弥福寿庙 建于 1780 年 2 藏式寺庙 拉萨的布达拉宫 3 合院式民居 以北京四合院最为规则典型 4 园林建筑是清代建筑的精华 如华美的圆明园与颐和园 技术 顶 台 阶 细部 1 顶 常见到的有 硬山 悬山 歇山 庑殿 攒尖五种形式 庑殿又有单檐庑殿 重 檐庑殿 歇山有单檐歇山 重檐歇山 三滴水楼阁歇山 大屋檐歇山 卷棚歇山等 硬山 悬山 常见者既有 一层 也有两层楼房 攒尖建筑则有三角 四角 五角 六角 八角 圆形 单檐 重檐 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硬山硬山 屋面仅有前后两坡 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 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 悬山式建筑悬山式建筑 屋面有前后两坡 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 庑殿建筑庑殿建筑 庑殿建筑屋 面有四大坡 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 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 故庑殿又称四阿殿 五 脊殿 歇山建筑 歇山建筑 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 四角轻盈翘起 玲珑精巧 气势非凡 攒尖建筑攒尖建筑 建筑物的屋 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 形成尖顶 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 2 内檐构架基本上摆脱了斗拱的束缚 使梁柱直接榫接 形成整体框架 提高了 建筑物的刚度 清代大建筑的梁柱材料多改用帮拼方式 以小木料攒聚成大材料 外周 以铁箍加固 表面覆以麻灰油饰 完全不露痕迹 帮拼法不仅节约了巨材 而且为分段施上的多层楼阁创造了 条件 3 以砖石承重或砖木混合结构形式的建筑较明代增多 官私的建筑总量比任何历史朝代都要 多许多 但此时木材的积蓄又日渐稀少 因此迫使建筑业去寻求更多的其他种类建筑材料地方性材料 如各种 石材 竹材 苇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校园师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方案
- 法本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年普货押运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劳动人事代理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合同
- 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
- 2025道路运输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概
- 金融系本科毕业论文模板
- 眩晕,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气道管理相关知识试题N0–N2(附答案)
- 粮食储备库存管理与调配流程
- 毕业论文要实证分析吗
- 员工自付社保协议书
- 网络直播带货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机制研究
- cvte2107校招笔试题目及答案
- 活鹅宰杀协议书
- AI技术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 美宜佳转让协议合同
- 混改公司合同协议模板
- 儿童多种维生素课件
- GA/T 2159-2024法庭科学资金数据清洗规程
- 江苏常州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2025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物业管理师)参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