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训练B卷_第1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训练B卷_第2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训练B卷_第3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训练B卷_第4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训练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训练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同步训练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9 9 分分 1 2 分 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从黑龙江的 到云南省的 2 2 分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界线是 3 1 分 我国计划生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由于 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还是很大的 4 2 分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5 2 分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其目的是 二 二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4242 分分 6 2 分 不同类型的区域划分 有不同的地理界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昆仑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 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 秦岭 淮河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C 黑河 腾冲线以西人口稠密 以东人口稀疏 D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 4 分 读 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1930 年 1970 年 2010 年的 人口年龄结构状况 完成下面小题 第 2 页 共 16 页 1 该地区人口变化趋势为 A 年轻劳动力过剩 B 人口老龄化加剧 C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人口出生率提高 2 该地区人口变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 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B 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D 环境承载力受到挑战 8 2 分 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黑河 腾冲 一线所在的省分别是 A 甲省和乙省 B 乙省和丁省 C 丙省和丁省 D 丁省和甲省 9 2 分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2000 年我国总人口有 12 亿 B 目前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第 3 页 共 16 页 C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南多北少 D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10 2 分 近年来 我国每年约增长 1200 多万人口 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高 B 人口基数大 C 大量国外人口迁入 D 自然条件好 经济发展快 11 2 分 下面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中 具有典型地广人稀特点的是 A B C D 12 2 分 下列观点符合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是 A 多子多孙多福气 B 子孙满堂 喜气洋洋 C 有子有女才算好 第 4 页 共 16 页 D 少生优生 幸福一生 13 2 分 通常认为 15 岁以下 65 岁及以上为非劳动力人口 15 岁至 64 岁为劳动力人口 如果某 个国家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 7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下表是我国 2010 年 至 2014 年人口年龄构成比重表 预计 2014 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我国新生人口有所增加 主要影响原因可能 是 我国 2010 年至 2014 年人口老龄化构成比重 年龄组成 2010 年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 0 14 岁 16 616 516 416 417 5 15 64 岁 74 674 474 273 972 4 65 岁及以上 8 89 19 49 710 1 A 国家适当方宽了生育政策 B 国家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 C 社会经济 文化水平提高 D 医疗 卫生水平大大改善 14 6 分 读 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趋势及增速预测 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 5 页 共 16 页 1 2020 2050 年期间 我国 60 岁以上 A 人口占比将持续增加 B 人口占比增速将持续上升 C 人口占比将持续减少 D 人口占比增速将持续下降 2 预测期内的人口年龄构成可能造成 A 抚养婴幼儿负担过重 B 赡养老人压力加大 C 劳动力人口持续过剩 D 人口总量迅速减少 3 2016 年 1 月 1 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这有利于 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控制和减少老龄人口数量 A 第 6 页 共 16 页 B C D 15 2 分 图中表示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界线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2 分 下列叙述中 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A 劳动力短缺 B 兵源不足 C 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17 6 分 读中国行政区划图 如下图 回答下面小题 第 7 页 共 16 页 1 在图所示的 A B C D 是中国四大临海 那么其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B 渤海 东海 南海 黄海 C 渤海 南海 东海 黄海 D 南海 东海 黄海 渤海 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国总人口为 1 370 536 875 人 普查登记的大陆 31 个省 自治区 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 1 339 724 852 人 图中 E F G H 四省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 H B G C F D E 3 观察下列四个车牌号 判断这四个车牌号来自于图中的哪个省区 第 8 页 共 16 页 A 车牌来自于图中的 E 省区 B 车牌来自于图中的 G 省区 C 车牌来自于图中的 F 省区 D 车牌来自于图中的 H 省区 18 2 分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 西南多 东北少 B 东北多 西南少 C 东南多 西北少 D 西北多 东南少 19 2 分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A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B 晚婚晚育 C 少生 优生 D 实行计划生育 20 4 分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1980 年 第 9 页 共 16 页 B 2015 年 C 2025 年 D 2035 年 2 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 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 继续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 B 放开二孩政策 C 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 D 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3939 分分 21 7 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 其界线大致是黑龙江的 市 云 南省的 县 该线以东部分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 该线以西部分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 2 这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 22 7 分 根据 中国人口增长图 和 近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 回答下列问题 第 10 页 共 16 页 1 解放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快或慢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加快或减缓 2 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国人口总数为 亿 约占世界人口的 1 5 3 从 1990 年到 2010 年 我国人口总数在 增加或减少 但是人口增幅是在 加快或减缓 这是因为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 人口的增长应该与 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 23 5 分 读 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读图可知 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 人口增长 2 新中国成立后 人口增长基本上呈 上升 原因是 3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发展和 条件相适应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 基本国策 24 15 分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第 11 页 共 16 页 材料一 现阶段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 低死亡 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数据统计显示 2013 年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 亿 本世纪 30 年代中 期将达到 4 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 提高到 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 2012 年比上年减少 345 万人 预计 2023 年以后 年均将减少约 800 万人 材料三 2013 年 11 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决定 明确提出了单独两孩政策 一方为独生子女 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是新时期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 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四 中国人口分布图 1 据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 现阶段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为什么我国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 3 现阶段 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使得 世界 70 亿人口日 的到来推迟了 5 年 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 结合材料二回答 人口增长过慢 会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5 我国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多项选择 A 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B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 改善家庭人口结构 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第 12 页 共 16 页 D 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25 5 分 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 13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9 9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二 二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4242 分分 6 1 7 1 7 2 8 1 9 1 10 1 11 1 12 1 第 14 页 共 16 页 1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