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检测与免疫学技术 一 抗原抗体的检测技术二 免疫细胞的检测三 细胞因子的检测四 免疫相关基因分析五 免疫标记技术六 免疫PCR IM PCR 技术七 杂交瘤技术与T细胞克隆技术八 新型抗体的制备技术九 抗原的制备技术 一 概述免疫学检测是应用免疫学理论设计的一系列测定抗原 抗体 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实验手段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学技术的应用极为广泛 疾病的诊断 疗效评价及理论研究等 二 抗原抗体的检测技术 根据反应的基本原理与表现主要分为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和补体参与的各种反应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设计的试验还有标记抗原 或抗体 检测相应物质的标记技术 对机体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进行鉴定 计数及功能测定 一 细胞计数1 荧光抗体染色2 免疫酶染色技术 ABC法 APAAP法3 免疫金银染色法 IGSS 4 免疫细胞化学法5 四聚体法6 TCR 链测定 三 免疫细胞的检测 二 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1 T细胞功能测定 肿瘤 病毒感染 免疫缺陷 自身免疫病等 1 细胞增殖 转化 试验 可分为非特异性丝裂原和特异性抗原两类 丝裂原主要有PHA ConA和PWM 抗原刺激物有破伤风类毒素 PPD和白色念珠菌等 同种MHC及抗CD3单抗等 肿瘤细胞 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2 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TL 3 分泌功能检测 4 T细胞功能的体内检测法 接触性超敏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R 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2 B细胞功能判定 1 B细胞增殖 转化 试验 PWM SAC LPS 对小鼠B细胞 抗IgM抗体及EB病毒等 2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3 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4 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 ELISPOT是一种可检测抗体分泌细胞 又可测定抗体分泌量的体外实验方法 此法的主要优点是 稳定 特异 且抗原用量少 可同时检测不同抗原诱导的抗体分泌 并可定量测定 可检测组织切片中分泌抗体的单个细胞 3 NK细胞活性测定体外检测NK细胞活性的方法有形态学检查法 放射性核素释放法 酶释放法 化学发光法及流式细胞术等 测定人NK细胞活性常以K562细胞株作为靶细胞 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常用YAC 1细胞为靶细胞 1 形态学检查法 2 放射性核素释放法 用放射性核素 51Cr 125I UdR 标记靶细胞 3 酶释放法 测定靶细胞膜受损后从胞浆内释放至介质中的乳酸脱氢酶 LDH 活性 NAG酶荧光比色法 NAG酶是细胞浆中存在的一种溶酶体酶 与其底物作用后 生成荧光产物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 敏感性明显高于LDH比色法 而且方法简单 结果稳定 重复性好 4 化学发光法 5 流式细胞术 应用FCM检测NK细胞活性是根据PI染料排斥法 PI渗入死亡细胞内与DNA和RNA结合 在488nm波长激发下产生绿色荧光 此法既可以测定单个细胞毒活性 也可以用于总细胞毒活性试验 还可利用荧光染料法 细胞光扫描法 双标记细胞毒法测定细胞毒性细胞的杀伤效应 4 吞噬细胞功能测定 1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测定 一般采用滤膜渗透法 Boyden小室法 或琼脂糖平板法 2 中性粒细胞吞噬 杀菌功能测定1 显微镜检法2 NBT试验 此项试验是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 杀菌功能的一种简易方法 3 化学发光测定法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过程中出现呼吸爆发 产生活性氧代谢产物 此类活性氧化基团与细胞内杀菌作用密切相关 同时又能激发细胞内某些物质产生化学发光 4 巨噬细胞细胞毒测定 通常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以 干扰素为激活剂使其活化 作为效应细胞 用125I UdR标记的DBA 2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作为靶细胞 3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中药斑蝥酒精浸液敷贴法诱发无菌性皮炎 从皮肤水泡渗出液中收集巨噬细胞 在体外进行鸡红细胞吞噬试验 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作为判断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指标 四 细胞因子的检测 一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将细胞因子作为抗原进行定量检测 如免疫斑点法 ELISA法 RIA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均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 某些细胞因子含量甚微的样品 如脑脊液 可用免疫聚合酶链反应 immuno PCR 进行检测 二 生物学测定法根据细胞因子对特定的生物学活性 应用相应的指示系统 同时与标准品对比测定 从而得知样品中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 一般以活性单位 U ml 表示 靶细胞可直接从组织中分离 如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试验和胸腺细胞 脾细胞 的增殖试验 或用体外培养的依赖细胞因子才能生长的细胞因子依赖株及对细胞因子杀伤敏感的细胞作为靶细胞 1 促进细胞增殖和增殖抑制法 多种IL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各种CSF作用于造血系统的不同细胞 可促进其增殖及在半固体琼脂凝胶系统中克隆培养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 故可采用集落形成试验研究CSF的水平 常用的检测细胞增殖的方法有3H TdR掺入法 比色法 染色法和直接计数法等 其中测定细胞代谢酶反应细胞增殖数的比色法包括MTT XTT MTS和NAG等方法 2 细胞毒活性测定法许多细胞因子 TNF 针对转化的细胞及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溶细胞或抑制细胞生长的活性 3 抗病毒活性测定法常用于检测抗病毒活性的细胞株有WISH Hep2 c L929 A549和MDBK等 其中WISH和Hep2 c细胞株用以检测人干扰素 L929细胞株用于检测小鼠干扰素 Ratec细胞株用于检测大鼠干扰素 而MDBK细胞株则可用于检测多种族的IFN 和IFN 常用于攻击细胞的病毒有滤泡性口炎病毒 VSV 鼠脑心肌炎病毒 EMCV 以及Sindbisvirus等病毒 检测抗病毒活性的方法 测定细胞因子抑制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 CPE 抑制病毒蚀斑形成或抑制病毒的产量等 4 趋化活性测定法多种细胞因子具有趋化活性 分别能诱导中性粒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定向迁移趋化因子诱导细胞移动的方式包括趋化性和化学增活现象 趋化性 chemotaxis 是指诱导细胞向趋化因子化学浓度高的方向作定向移动 可采用琼脂糖和微孔小室趋化试验测定细胞因子的趋化活性 化学增活现象 chemokinesis 是指增强细胞的随机运动 可采用琼脂糖小滴化学动力学试验检测 三 分子生物学测定法RNA印迹法 核酸酶保护分析 原位杂交 PCR和RealTimePCR等 亦可通过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基因组成或mRNA量 推算出细胞因子的合成量 四 单个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测定法常用的方法有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RHPA 和反向ELISA斑点试验 1 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RHPA RHPA是一种体外检测抗体分泌细胞的试验 亦可用于检测细胞因子 2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 所用的包被抗体与酶标抗体应分别针对细胞因子的不同抗原决定簇 五 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采用FCM免疫荧光技术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的细胞因子 用两种标记的荧光抗体可在一种细胞内同时测定两种不同的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检测的基本技术 细胞因子的广泛生物学活性是通过与各自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的 因此细胞因子受体的检测与细胞因子检测一样 已成为基础理论和临床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 粘附分子的检测 某些粘附分子除表达于细胞膜表面外 还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粘附分子的检测方法目前大多采用免疫学技术检查其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和测定某些样品中的含量 六 免疫相关基因分析 包括各种类型的杂交技术 如转印杂交 斑点杂交 原位杂交等以及PCR技术等 杂交技术主要工具是核酸探针 它是指一段用放射性核素或其他标记物 生物素 荧光素 地高辛等 标记 并与目的基因互补的DNA片段或单链DNA RNA 分为cDNA探针 寡核苷酸探针 基因组DNA探针及RNA探针等 核酸探针技术的操作主要包括 质粒DNA的提取 靶DNA片段的分离 靶DNA片段的标记 待测样品mRNA的提取 标记cDNA探针与待测样品进行杂交 放射自显影或显色分析 一 细胞因子基因组DNA或mRNA的检测1 Northern杂交分析2 斑点杂交法3 原位杂交法4 PCR扩增产物杂交分析是将细胞因子的mRNA经过逆转录为cDNA 用特异性细胞因子引物进行PCR扩增 通过Southernblot后 再用标记探针检测特异细胞因子DNA的水平 5 Southern印迹杂交6 斑点及狭缝印迹杂交 将DNA变性后直接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再进行杂交7 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测定还可采用RT PCR 原位杂交与原位PCR RNA半寿期的检测 进行中的转录分析等 二 BCR及TCR克隆性基因重排分析1 Southern印迹杂交法 仅适用于科研 而不适用于临床诊断 2 PCR扩增技术 正常多克隆淋巴细胞群DNA的扩增产物含有不同长度的片段 电泳检查呈现弥漫涂片状结构或多条带 而单克隆性基因重排经PCR扩增后 产生明显相同长度的片段 电泳呈现单一紧密折带状结构 应用PCR扩增技术进行基因诊断具有特异 敏感 1 104 1 105克隆性细胞 快速 24h可完成 等优点 用于恶性淋巴瘤和白血病等的临床诊断以及白血病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三 HLA基因分型技术1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 PCR SSOP 或PCR ASO PCR SSOP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简单 快速而又精确的HLA 类抗原分型方法 能鉴定所有已知序列的HLA DR DQ DP等位基因 精确地分析DNA的多态性 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 技术 此项技术特别适用于个别标本和小样本的检测 3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PCR SSCP 藉此可鉴别编码HLA 类抗原基因的多态性 应用PCR SSCP可以直接比较供 受体之间HLA 类基因是否完全一致 且可精确到1 2个碱基之差 具有相对简捷而精确的特点 在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配型中已初步应用于临床 4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 PCR SSP 该法操作简单 快速 实验结果容易判断 杂合子也很易检出 不足之处在于 为检出所有的等位基因必须用多个引物进行扩增 5 指纹图谱 PCR fingerprinting 技术 进行HLA 基因分型鉴定时 将供 受体的DNA扩增产物混合 电泳后得出一指纹图 再与二者各自的PCR指纹图谱进行比较 从中选择出指纹图一致的供 受体进行移植 PCR指纹图谱在选择非亲缘关系的供 受体进行骨髓和器官移植配型时 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6 SNP 单个核苷酸多态性 分析 四 补体基因分析 五 抗体基因分析 六 细胞膜分子基因分析 七 免疫标记技术 一 免疫荧光技术 二 放射免疫分析法 三 酶免疫技术 四 发光免疫测定 八 免疫PCR IM PCR 技术 免疫PCR是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PCR技术结合起来 用以检测微量蛋白质的方法 免疫PCR是用DNA分子标记特异性抗体 利用PCR可大量扩增DNA片段的特点 从而将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 最低检测值可达10 21mol L 1 直接免疫PCR是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 用特异性单抗结合此抗原 再用生物素化抗体通过亲合素连接生物素化DNA 然后将后者进行PCR2 间接免疫PCR系将所测物的单抗包被在固相载体上 然后使所测抗原与之结合 再将特异性抗体生物素化 并通过亲合素连结生物素化DNA分子而将后者进行PCR 九 新型抗体的制备技术 一 对鼠源性抗体的改造1 人 鼠嵌合抗体 chimericantibody 鼠源性单抗的V区 人免疫球蛋白的C区 2 人源化抗体将鼠抗体的互补决定区 CDR 与人IgFR和C连接构建 人源化抗体 1 模板替换 使用与鼠对应部分有较大同源性的人FR替换鼠FR区 例如可通过CDR移植构建 改型抗体 2 表面重塑 对鼠CDR及FR表面残基进行重塑或镶饰 使之类似于人抗体CDR的轮廓或人FR的型式 3 补偿变换 在人FR选择与CDR有互补作用 与抗体的亲和力有密切关系或对FR空间结构折叠起关键作用的残基进行改变 以补偿完全的CDR移植 4 定位保留 通过计算机模建从现有的人源抗体保守序列中搜寻与鼠FR区最类似的序列 根据最简位置模板确定鼠可变区的关键位置残基 并保留所有这些位置而将其余部分进行人源化 3 小分子抗体 1 ScFv 由VH和VL中间连以14 15个小肽 常用的连接肽为 Gly4Ser 3 2 VH与VL适当部位各引入一个半胱氨酸形成以二硫键固定的Fv段而构成的DsFv 3 将ScFv中两个可变区之间的接头缩短 使两分子间VH和VL配对形成双价小分子抗体 Diabody 4 将两种不同特异性的V基因交叉配对 则可得到双特异性Diabody 5 在ScFv的一端加上一个双聚化结构亦可构建不同类型的双价或双特异性小分子抗体 如Minibody等 二 抗体库技术 三 产生嵌合抗体的小鼠和产生人抗体的小鼠利用基因打靶和取代的方法以及转基因技术产生嵌合抗体 通过转基因 基因缺失及杂交和选择等一系列过程 获得双转染基因 人H 链基因 的纯合小鼠 其脾 淋巴结 骨髓中的B细胞可表达人的 链 四 细胞内抗体 细胞内抗体是指在细胞内合成并作用于细胞内组分的抗体 亦称为内抗体 intrabody 若在抗体基因的N端或C端加入引导序列就能使抗体表达定位亚细胞部位 如胞浆 线粒体 内质网或细胞核部位 若在细胞内表达特异识别与肿瘤发生有关的癌基因编码的抗体 即可抑制癌基因编码产物的表达 可用于肿瘤的治疗 细胞内免疫用于病毒性疾病的治疗 抗EGFR胞外区的ScFv RIR 并在ScFv RIR的C 末端连接KDEL肽 提供ER滞留 五 基因工程抗体衍生技术1 双特异性抗体 BsAb 或称双功能抗体 BfA 2 抗体的抗原化技术 借助人源化抗体的构建方法 以抗体V区作为分子载体来表达生物学相关的多肽或外源性抗原表位 即抗原化抗体 antigenizedantibody AbAg 3 抗体重组免疫毒素4 催化抗体 catalyticantibody 或抗体酶 abzyme 将催化活性引入抗体的结合部位 产生一种具有抗体和酶双功能的蛋白质 称为抗体酶或程序性酶 programmableenzyme 十 杂交瘤技术与T细胞克隆技术 一 杂交瘤技术1 B细胞杂交瘤技术与单抗的制备2 T细胞杂交瘤技术与其功能的研究二 T细胞克隆技术 按其特异性分为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细胞克隆 按其功能则可分为辅助性和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 一 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 二 抗原非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制备 三 同种反应性TH和CTL克隆的制备 四 肿瘤抗原特异性CTL克隆 细胞凋亡的检测 一 概述细胞凋亡 apoptosis Apo 是生物体内无用的 老化的一些损伤细胞自动死亡的一种形式 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 机体为维护内环境的稳定 通过基因调控而使细胞自动消亡的过程 二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细胞坏死是细胞膜 线粒体膜结构 流动性 渗透性及受体等均受损 进而细胞溶解 坏死 而细胞凋亡时上述结构和功能均保持不变 细胞坏死时 ATP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及终止 细胞凋亡时 ATP mRNA和蛋白质合成依旧 细胞第二信号系统仍活动 细胞坏死时 细胞DNA随机降解 电泳不呈梯状图谱 细胞凋亡时 DNA多降解成180 200bp或其倍数的梯状片段 电泳呈梯状图谱 细胞坏死时 细胞内容物外溢 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 细胞凋亡时 细胞内容物不外溢 所以不引起炎症反应或局部损伤 细胞坏死时 往往是成团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时 在组织中呈分散状态分布 三 研究细胞凋亡的意义1 细胞凋亡在肿瘤形成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凋亡基因与抗凋亡基因突变 易形成肿瘤 免疫效应细胞表达FasL 肿瘤细胞表达Fas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抗肿瘤 肿瘤细胞高表达FasL 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抑制免疫功能 逃避免疫监视 肿瘤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Fas 逃避免疫监视 2 细胞凋亡与免疫学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细胞凋亡与成熟T细胞 AICD 细胞凋亡与与B细胞 细胞凋亡与胞毒效应3 细胞凋亡参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4 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 抗病毒免疫防御 细胞凋亡与AIDS 细胞凋亡与病毒性肝炎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一 形态学方法1 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法2 荧光显微镜检测法材料 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细胞学涂片 方法一 PI染液 碘化丙啶 propidiumiodide PI DAPI染液 AO染液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PI染色选用 600nm的激发光 DAPI选用460 500nm的激发光 AO染色选用520nm的激发光 HE染色核DNA呈蓝色 而PI染色呈红色 DAPI染色呈蓝白色 AO染色呈黄绿色 凋亡细胞呈现核浓缩 染色加深 或核染色质呈新月形聚集于核膜一边 晚期凋亡细胞表现为核碎裂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小体被细胞膜包绕 即凋亡小体 方法二 Hoechst33342 PI双标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提现金额的合同范本
- 文物建筑修缮合同协议书
- 投资卖摩托车合同协议书
- 租赁合同谁拟定合同范本
- 包工不包料劳务合同协议
- 厂间租赁合同协议书模板
- 机房空调安装协议合同书
- 贴瓷砖外包协议合同模板
- 超市签保底销售合同范本
- 统计员工作总结汇编(6篇)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 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 《工贸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 第二届中国管理培训生项目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 发证机关所在地区代码表
- 过去分词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 书法的章法布局(完整版)
- GB∕T 10429-2021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型式和基本参数
-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 资产评估质量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