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 论文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 有很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要获得更多的审美教育 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审美底蕴 那么 我们可 以从感知开始 让自己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力 并能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这基础之上 我们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首先是要高度重视文学语言的审美观照 培养学生对语 言美的感知力 其次是要认真把握传达作品题材信息世界的文学形象 培养学生对文 学形象的理解力 三是悉心体味作者的主观情感 培养学生对情感美 人格美的鉴赏 力 四是注意作品的传达方式 真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 培养学 生运笔为文的构创力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感知力 理解力 鉴赏力 构创力 美育 即审美教育 也叫美感教育 它以美学为理论基础 运用艺术美 自然美 社会美和科学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对美的感知力 理解力 鉴赏力及创 造美的才能的教育 青少年学生由于阅历所限 审美实践受到一定局限 他们接触最多的是书 因此 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 就必须充分借助于教材这个充满了美育资源的园地 19 世纪法 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 是缺少发现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 我们要善于去发掘 美 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 审美内容 纵观语文教材 课文中富有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 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优美深邃的意境等 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 语文教材中 那一篇篇古今中 外的散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童话 寓言等 构成了一个个精致 完整 丰富 生 动的美好世界 那里有美丑的交锋 有优美的人性和风景 有崇高的人格和景观 有 2 人生的悲和喜 也有世界的幽默和滑稽 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 陶冶人的德性 而且自身就令人留连忘返 赏心悦目 感情激荡 因此 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不仅可行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令人遗憾的是 很长时间以来 语文教学仅仅成为 传道 授业 解惑 的单纯 工具 其自身的美学价值 审美光辉往往被忽视了 1999 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德 智 体 美等 方面全面发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提高全 民族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 语文教师正在努力改变那种把语文课当作智育 德育的工具而忽视其眉宇功能的局面 在强调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语文界呼吁加强人文精神之时 语文教学中注重 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它不仅能帮助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 审美观念 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 滋润与美化他们的心灵 而且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 育 促进他们德智体劳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的美育内容 施以各种审 美教育活动 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 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对提高学生的整 体素质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并且有利于学生从小就会追求优美的事物 感受美好的 生活 有利于他们形成高尚的情操 因此 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既然这样 语文教师就应有深厚的审美底蕴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获得审美教育 不断加强自身的文美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呢 一 审美从感知开始 审美感知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 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感知力 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门外汉 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表现在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 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 3 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 又能从整体上去把握 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 只有这样 才能进入美的领域 领略美的意蕴 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 将审美内容 尽快传递到大脑 促进主客体的和谐 虽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 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 积淀着一定理性思考的因素 因此 审美感知力包含有选择力 这对教学程序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具有指导性 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 音韵 节奏 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 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 把那些静止的文字 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 因为 美只能 在形象中出现 而语文教师的这些审美感知力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审美愉悦 而是 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 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 有着丰富多彩 千姿百 态的美 有感情激越的诗歌 有文辞优美的散文 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 有逻辑严密 的议论文 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 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 讲究形式与内容统 一的艺术美 如果语文教师缺少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 就感知不到作者的创造之美 更别说让学生感知到美 有了审美感知力 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 并且最后 接受同美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 语文教学强调文与道美的统一 语文教师的审美感 知力有助于语文教学运用汉语这种具有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种 展开优美的抒情和滔 滔的雄辩 展示生动的审美场景 使美质像春风细雨般渗入学生心田 让学生体验美 以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 还是作文教学 只有语 文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审美感知力 才能抓住形象性 情景性等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形 体 结构 意境的美 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 审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蕴 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生活 丰富自己的阅历 拓宽自 己的视野 才能左右逢源 从多方面深刻地感知美 能够认识文字形象美 感悟语言 4 音乐美 品味词语意蕴美 领会句式变化美 把握整体风格美 从而把语文课教 活 教 实 教 美 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陶冶 使师生的情感交 流自然默契 使师生都体验到审美的愉悦 二 必须具备的审美鉴赏力 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 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 也包括对 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 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 形态的领悟 审美鉴赏 力的形成 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基础 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 趣味 理想作 为鉴赏标准 现代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即必须做到高屋建瓴 独具慧眼 审美鉴赏力的构成需要丰富的情感 需要有准确的评判力 还需要有审丑 能力 美是连结情感的纽带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 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 审美 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 才能看到文章中美的形象 感到美的力量 认识美的本质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 体现着作者的审美理想 语文教师首先要 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 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精神美 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 情是文之根 语文教师抓准了它 就 可以转变成学生之意 从而使他们品尝到寻幽览胜的乐趣 语文教师情感应随作者感情波动而波动 决不偏离开作品的感情基调 激昂时慷 慨动情 诗人共鸣 悲壮时义正辞严 令人动容 委婉处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只 有这样 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 启开心扉 触发情思 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 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另一方面 语文教师又必须有理性的稳定的审美情感 只有形成 5 这样稳定的情感 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语文教学的情感节奏 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趋向稳 定 以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 语文教师一旦具备了丰富的审美情感 不仅可以缩短与作品的距离 而且可与作 者的美的情感沟通 正确把握作品的基调和节奏 并从初入到渗透再到共鸣 准确而 有效地把它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不可言喻的美感 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之在 想象里渗透一种内 在的欣喜和满足 语文教师的审美评判力是其审美鉴赏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评判力是对审美对 象的美丑 好坏 高低的分辨和评价能力 这样的评判比科学认识的评判包含着更为 复杂的心理因素 它需要建立于高尚健康的审美观基础之上 在方法上要对审美对象 进行综合分析 概括 比较 以准确地评判审美事实和审美价值的意义 分辨良莠 因此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评判力 才能透过形象 透过表象 通过理性的审美 评判 挖掘其本质 课文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具有作者独特的艺术美感 语文教师应 具备把作品放在它所描写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进行评判的能力 这样才能抓住课文 的显著美学特征 如对柳永的词与苏轼的词进行比较评判 我们只有把准当时的时代 脉搏和文学倾向 才能对婉约派词人表现出的情思缠绵 清丽飘逸的阴柔之美和对豪 放派词人创造出的激昂慷慨 豪爽明快的阳刚之美有深刻的认识 并认识不同作家的 风格和作品内容的进步性与历史局限性 三 欣赏美和创造美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 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 语文教学的审 美创造是美学理论的实践化 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语文 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 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 有 时还需要特殊的秉赋才能 6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 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 高 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 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 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 越学越乐 美 在其中 乐在其中 如沐春风 由感知到鉴赏再到创造 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反馈 即吸收 加工 输出 这 输出 就是创造 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还包括还原性创造和全新性创造 前者要求语文教师能通 过直观 美读等方法将美的人 事 物进行还原 后者要求语文教师能将前人积累下 来的审美经 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 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 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创造教 学美 如形式多样的教学艺术之美 于漪老师说 语文不是蜜 却能粘住学生 这就是创造性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师 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审美创造力 既讲究科学美 又讲究艺术美 以敏锐的审美语感 体现语文表达的规范性 准确性 鲜明性和语言表达的形象性 生动性 音乐性 通 过创造美的语境 再现文章的声感美 把学生带入意境 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心 同其情 耳醉其音 从而活跃学生的 思 发展学生的 智 审美创造力很强的语言 总是准确的语言 因为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语言 的力量 它又是简洁的语言 因为只有简洁的语言才能表现出思想的丰富 它又是严 密的语言 因为只有严密的语言才能表现出思维的科学性 它还是形象的语言 因为 只有形象的语言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激发创造的欲望 它还是生动的语言 因为只 有生动的语言才富有表现力 突出课文的传神之笔 语文教师创造性的语言 有时也 不失诙谐幽默或爽朗朴实 有时则富有哲理 语文教师的富有审美创造力的语言总是 能营造浓烈的艺术氛围 抑扬顿挫 感染力极强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应是创造的过程 语文教师必须以其富有的审美创造力不断地 感染学生 使他们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力 鉴赏力 而且会自觉培养审美创造力 常 7 会发表独到之见 写作也就会出现角度新 立意深 构思巧的佳作 并能迸发审美创 造力的绚丽火花 语文教学将实现最优化 师生都会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语文教师只有在教 学中致力于创造美 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 显示自身的本质力量并形成自己 教学的艺术风格 魏书生老师 于漪老师 钱梦龙老师就是讲究教学创造美的典范 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像熊熊烈火 可以照亮黑暗的角落 让一切珍贵的东西闪光 总之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 才能产 生 一览众山小 的自豪感 率领学生感知美 鉴赏美 继而创造美 从而使语文教 学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审美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无论是知识的 学习 内容的把握 还是语言的分析 课堂形式的设计等 无处不在 作为语文教师 就应以高尚的情操 合乎规范的语言 精湛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发现这多姿多彩的美 如和煦的春风吹开学生的心扉 激发他们的兴趣 诱发他们的美感 使他们在不自觉 中进入美的境界 受到美的熏陶 那么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文学作品时 对作品作多角度的感知和主体化的把握 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 赏美 创美能力 一 高度重视文学语言的审美观照 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力 语言是 文学的第一要素 语文教材中的语言 准确 简练而又生动优美 它不 仅写景 描山摹水 如在眼前 状物 雕形图貌 栩栩如生 叙事 绘声绘色 娓娓 动听 说理 鲜明清楚 练达警策 而且 由于构成文学语言的词的选择定夺 排列 组合及句法运用的千变万化 又具有抑扬顿挫 变化有致的音乐美和赏心悦目的 建 8 筑美 作为文学作品内容载体的语言诉之于听觉所显示出来的美 就是音乐美 音乐美 又具体表现为语言声调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因此 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第一步 就是 要在把握作品语言本体意义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 吟诵 咬文嚼字等手 段去对作品整个语言韵律和内在节奏进行感知和品味 以真切细腻地感受作品的审美 内涵 例如 君子于役 通过朗读吟咏 便能感知到回环往复 复沓跌宕的韵律美 以及缠绵缓慢的节奏美 从而理解诗歌所反映的徭役之苦 相思之苦的主题 把握思 妇由思念 盼望到牵挂 体贴的感情升华过程 古诗如此 新诗亦然 天上的街市 回环式的比喻 隔句押韵 一节一韵 节节换韵 给人以韵律美 节奏上 蓄意为 三音组 每个音组以二音节或三音节为主 又给 人以明快平和的节奏美 反复诵读 就会让人神游文中 心附纸上 通过诗歌语言的 音乐美 去寻觅作品深层的情感意蕴 语言需要用文字来记载 这样一来 作为书面语言的文学语言便具有了一定的形 体 因此 它诉之于视觉便具有可供眼睛感知的 建筑美 天上的街市 第一节的 两个比喻从外观形式上看是对称的 后三节则略有变化 长短相近 构成大小一致但 又并不呆板的四方板快格局 在整齐和谐中构建了一个米人的艺术世界 让人目之所 及 悦兮快兮 现代诗中的楼梯诗 以及一些以形代字的诗 都是企图让语言直接给 人以美的享受 让人们通过对语言 建筑美 的直接感知 去领悟作品语言的深刻寓 意 从更高层次来看 作品语言美还表现在不同的语言风格上 许多著名的诗人 作 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有着不同的个性美 因此 对作品语言风格的捕捉和玩味 也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 作家的语言风格往往体现出作机的艺术个性和 感知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 对它的感知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 还可以使学 9 生受到作家审美观 艺术观的影响 提高对美的判断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 鲁迅的沉 郁 郭沫若的高亢 朱自清的清丽 冰心的清纯 老舍的质朴 杨朔的诗化 等等 无不给人以语言美的享受 学习他们的作品时 认真地加以玩味 其受益是非浅的 二 认真把握传达作品题材信息世界的文学形象 培养学生对文学形象的理解力 文学形象是作品特定内涵的载体 没有它 则作品事不能动人 情不能感人 理不能 服人 因此 把握文学形象是理解作品信息世界 说了什么 或 传达了什么 的关键 而文学形象既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又指情景交融的画面或意境 它在不同 作品中的不同表现 决定了我们教学不同作品时应择定 或侧重 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抒情类作品时 我们要细心体味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意境 王国维曾说 文章之妙 亦一言以蔽之 曰 有意境而矣 何以谓之有意境 曰 写情则沁人心 脾 写景则在人耳目 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可见抒情类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全 在于 意境之有无 与 深浅 抒情作品的审美关键亦在于对主客观统一的文学意境 的审美 理解抒情类作品的关键便是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已经之所在 并进而做出审美 判断 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只限于字句的解释疏通与有关内容的阐述 学生就体味不到 作品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像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美妙 反而会使美文变 丑文 让学生感到畏惧和厌倦 体味和领悟作品的意境绝不是简单的画面还原 如杜甫之 望岳 单就文字可谓 平平 但联系诗人的审美体验去欣赏玩味 则气韵生动 堪称杰作 该诗抒写了诗人 的审美体验和独特发现 景 情随诗人 望 的角度而变化深化 情景交融 气象生 动 教学时如果无视诗人的审美体验和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而直露地把诗句翻译给学 生 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形象的理解力 还会使诗歌在意义上失之浅陋 因此 10 为把作者 难写之景 显现在学生面前 把 言外之意 恰切地表达出来 真正让学 生体味到作品刻意追求的意境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创造性的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 可以朗读吟诵 以声征入 可以咬文嚼字 披文入情 可以激发想象 联类无 穷 可以对比映衬 强化意象 可以创设情境 迁移表象 可以音像显示 图乐配合 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词句含义的收录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审美主体 从而提高学生 对文学意境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教学叙事类作品时 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理想为知道 分析 欣赏文 学作品中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 深入挖掘其内在 的美学价值 如魏巍的 我的老师 中的蔡老师 她外貌温柔美丽 心地善良 关心 孩子疾苦 及时排解孩子的痛苦和悲伤 是一个美好形象 在孩子的心目中 她最伟 大 最公平 最慈爱 教学时应让学生从这个形象上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 三 悉心体味作者的主观情感 培养学生对情感美 人格美的鉴赏力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沁人心脾 往往就在于它融入了作者的才情 血泪 爱的欢乐和恨的悲诉 乃至生命 表现出了作家的人格美 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要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 感知作家的人格 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寻找自己感情与作品感情的契合点 律动点 以达到审美主客体感情上的交融 使学 生真正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的内心 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 心灵呼唤的同声 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沉睡的情感被激活 是学生粗浅 狭隘的情感结构被扩大的深化 使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得到提高 抒情作品 作者的主观情感一般与生动具体的画面交融在一起 形成情景交融的 意境 比如学毛泽东的 沁园春 雪 这首豪迈奔放 雄视百代的词 我们要从词所 描绘的北国风光中去洞悉一个无穷的精神世界 玩味一种宇宙豪情 深刻领会主人公 在作品中抒发的情 既是自我内在心声的高吟 有时一种时代情绪的概括 这种时代 11 之情有了 江山多娇 的时代之景为依托 便气势恢宏 振奋人心了 教学时让学生 对附丽于景上的情悉心体味 细细鉴赏 对于构建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不无益处 的 叙事作品 作家往往在人物形象的描述上或事件的叙述中 寄寓着自己的情感 表现出自己的人格 老舍的 小麻雀 描写生动逼真 语言含蓄隽永 感情热烈真挚 确实是心灵的艺术 表面上看写一只小麻雀的遭遇 实际上反映的却是一幕社会悲剧 在小麻雀的遭遇里 正寄寓作者对三十年代鬼蜮横行 弱肉强食的社会显现实的悲愤 对弱者的同情 不管作家有多么的客观和冷静 他的作品中也还是要露出情感倾向 鲁迅在病态的下层社会不幸人们中的孔乙己身上融注入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的深 广忧愤 莫泊桑在菲利普夫妇身上寄寓了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希望 教学此类作品 就 要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感知 让学生感情律动起来 以达到对作品更深 层次的领悟 人物形象自身所通过言谈举止表现的情感 也是我们感受情感美 人格美的一个 方面 它可以增强对作品思想情感的理性思辨 如 最后一课 中小弗郎士身上体现出来的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件小事 中车夫重视民众 同情民众的美好情感 苦柚 中小姑娘的诚实 善良 一心为顾客着想的高尚品德 都可以激起我们情感的波澜 感受到主人翁的人格美 教学时 我们必须注意这些情感因素的挖掘 以培养学生对 作品情感美 作者人格美的感知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而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 入理解 四 注意作品的传达方式 真切理解作者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 培养学 生运笔为文的构创力 文学的传达就是作家依靠语言媒介将内心孕育的意象外化为文学作品 在这个外 12 化的过程中 传达方式至关重要 因此 注意作品的传达方式 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 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既能使学生学到创作方法 结构形式 表现手法 描写技巧等一系列传达方面的方式方法 还能从作家对生活的微妙感受和独特态度中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然而 由于欣赏习惯和文学修养的原因 目前语文教学中作品 的传达方式这一欣赏角度 往往有所忽视 已经淡化为课文教学结束时的一点点缀 简单的几条写作特点归纳而已 传达方式没有很好的成为学生审美的视点和写作的 借鉴 审美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笔者认为 从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开发项目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与课后辅导方案
- 企业并购风险法律审查要点
- 教育培训机构课程设置与管理方案
- 工程机械设备采购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纺织厂废水处理操作规范
- 电气工程低压配电实操试题库含解答
- 一年级语文学科德育融合教学计划方案
- 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与拆卸安全协议模板
-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习题解析
- 【《基于单片机和面部识别的考勤机系统设计》8000字】
- 彩泥鱼世界(课件)-广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 2026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山东高速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生活中的东、南、西、北》课件
- 二方连续图案课件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备考指导
- 昆山编外人员考试真题
- 2025安徽淮南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二级公司外包服务人员招聘16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 专题03 立方根重难点题型专训(3个知识点+8大题型+3大拓展训练+自我检测)(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