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高考题汇编.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高考题汇编.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高考题汇编.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高考题汇编.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高考题汇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名词解释与高考题串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009年北京12 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 载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井田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 2010年陕西2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 自治区中 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 河北B湖南 湖北C山东 山西D广东 广西 2010年上海3 汉代以来 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 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 夏人的活动地域B 周朝的重要都城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 汉初同姓王的封地 解析 山东简称鲁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此 山西简称晋 周成王弟唐叔虞受封于此 豫 冀 湘 鄂 粤 桂均不源自封国名 解析 甲骨文 青铜器与铭文为断定商周时期的重要依据 且题中涉及当时诸侯割据混战的内容 应为周朝实行分封制后的结果 09年宁夏25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是A 嫡长子继承制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09年山东文综9 在 红楼梦 第九十回中 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 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 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 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 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 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 林黛玉是 外人 贾宝玉是 自己人 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 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 09年天津文综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解析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在这一制度下太子亡就应该由太子的嫡长子 也就是明太祖的嫡长孙继承王位 2010年广东12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 其源头是A 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解析 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 国 家 结合起来 强化王权 08年广东单科 1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 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 解析 祠堂 又称 家庙 有宗祠 支祠和家祠之分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走向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2010年江苏单科 柳宗元 封建论 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 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 秦朝B 西汉C 南北朝D 唐朝 解析 西汉初年 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导致地方诸侯王势力坐大 威胁中央集权 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建议 导致诸侯王叛乱 但最终被平定 而西汉各郡县并无叛乱 由此柳宗元得出了 秦制 郡县制 之得 亦以明矣 的结论 2010年安徽14 柳宗元认为 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 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 A 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 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 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 因此排除D 2010年湖南25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行郡县说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 主要体现在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制度法令的统一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材料中的 封建 指西周 分封制 分封制下 诸侯到卿 士 其权力 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 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郡守 县令有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 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 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 公天下 08年江苏单科 1 齐人 鲁人 楚人 这种表述 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 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 07年宁夏27 秦和西汉前期 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解析 三公的职责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统管军事 御史大夫掌监察 09年山东枣庄检测 晚清七十年 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 转型 的主要表现是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08年四川卷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 州 置刺史 当时刺史是A 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 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 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 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解析 本题考查了汉武帝时刺史的职能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而设置了刺史 其职责是代表中央出巡 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08年海南卷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 特别诏令 非刘氏而王者 若无功 上所不置而侯者 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 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 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解析 B项的迷惑性很大 实际上B项是对材料的总结和概括 禁止分封同姓诸侯王的目的也在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阅读案例 回答问题 案例一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 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 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 文帝大怒 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经审讯查明 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 误以为车驾已过 急着回家 没想到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 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 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 汉武帝推行币制 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 武帝不悦 后来 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 颜异未加反驳 只是冷笑一声 廷尉张汤弹劾道 身为九卿重臣 不公开表示意见 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 这叫 腹诽 属 大不敬 颜异因此下狱 死在监狱里 问题 1 从以上案例来看 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2 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 排除其他因素 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 3 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 是否会维持原判 为什么 解析 从案例一中的 文帝 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 和案例二中的 廷尉张汤弹劾 颜异因此下狱 等信息中可看出 廷尉的职责是负责司法 而第 2 问则应从汉代治国思想 即从黄老学说到儒家学说 的演变及两种思想的特点入手来分析 第 3 问属于开放性试题 可分 不会 或 会 两个角度来分析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负责司法 从 无为 到 有为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以礼入法 礼刑结合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不会 法制至唐朝完全形成 触犯皇帝罪不可恕 会 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 人治 的特征 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会维持原判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010年福建14 朱子语类 云 唐事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 中书省做定将上 得旨 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 则门下驳 若可行 门下又下尚书省 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 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 ACD均是正确的 B选项转换概念 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启示 新课程一标多本 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 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 2010年广东文综14题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 主要评议皇帝得失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A君权 不受制约 提法错误 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B排除 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向皇帝负责 C项也不对 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的局面 这反映出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 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 枢密院掌管军事 而三司使掌管财权 通过这项制度 将相权一分为三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 一分为三 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 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2010年浙江卷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 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解析 唐朝科举制下 无论富家子弟还是平民子弟都能参加科举考试 故A项说法错误 八股取士和熟读四书五经是明代科举制的内容和规定 故B D两项错误 唐朝采取分科取士的作法 分为进士 明经等科 故C项符合题意 09年江苏卷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 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解析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政令 三省职权有分工 有合作 相互牵制和监督 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提高了行政效率 并通过分权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故正确答案为C项 09年浙江卷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B宋C元D明 08年海南卷 下列各项中 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 秦朝的御史大夫B 汉朝的刺史C 唐朝的节度使D 宋朝的枢密使 解析 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 西汉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唐朝节度使独揽地方行政 军政和财政大权 只有宋代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 08年山东卷 唐宋时期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经济趋于繁荣 回答 1 2 题 1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主要原因在于A 增设机构 独立施政B 分工明确 相互协调C 一职多官 互相牵制D 简化机构 总揽于上 2 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 今开封 示意图 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 它们是 A B C D 解析 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夜市 草市 晓市开始出现 同时也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瓦子 彩瓷技术出现于元代 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 故 表述错误 解析 解答本题必须结合对唐朝三省六部制职能及其作用的准确理解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三省既相互牵制 又互为补充 分工明确 提高了办事效率 08年宁夏卷 旧唐书 良吏传 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 高宗 永徽中累授定定令 诛大姓皇甫氏 盗贼止息 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 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 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 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唐朝时压制地方大姓后 地方秩序得到巩固 B C D三项的内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且与史实不符 08年宁夏卷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 直秘阁 五百贯 擢通判 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关键词 通判 北宋宋太祖时期始设通判一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07年宁夏卷 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 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 设置 中书门下 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 由中书省草拟诏令 门下省审议D 尚书省统领六部 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解析 本题难度稍大 需要纵向地梳理三省六部职权的变化 到北宋 宰相的军权 财权被剥夺 只剩了 中书门下 的行政权具有延续性 中国古代经济史 2010年天津卷 图1到图2的变化 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 图1反映的是西汉时的二牛抬扛式耕作 图2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 从二牛抬扛式耕作到曲辕犁 反映了我国耕犁技术的成熟 故本题选B项 铁犁牛耕和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故A C两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单位亩产量提高的信息 故D项错误 古代农业 2010年海南卷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 小农经济的发展B 租佃关系的盛行C 土地的高度集中D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解析 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手中要掌握足够的土地 宋代以后政府为推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导致政府手中控制的土地数量减少 2010年海南卷 辛弃疾说 北方之人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 而兼并之患兴 贫富斯不侔矣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引文的意思 辛弃疾认为北方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贫富差距不大 从中无法得出北方比南方农业发达 排除A 南方 多末作以病农 兼并之患兴 这是贫富差距的原因但并非根源 排除B 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北方比南风更稳定 未 指工商业 南方 多末 说明南方上平经济发达 因此答案为C项 09年重庆卷 隋唐时期 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B 芍陂C 通济渠D 邗沟 解析 郑国渠 芍陂 邗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符合隋唐时期的只有选项中的通济渠 09年宁夏卷 北魏首创均田制 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 众人集体生产B 田庄规模生产C 个体农户耕作D 官府募民耕作 解析 均田制是指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的前提下 将土地分给流亡农民耕种 按人口分配 不论男女 这样就形成大量个体农户经营 A B两项表述有误 D项官府募民耕作 表述不准确 09年浙江卷 某生分析下表 得出了四项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A B C D 解析 表格反映是农业税下降 非农业税上升 农业税所占比例下降 从战国开始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宋朝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没有削弱 故 说法不符合史实 宋代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 非农业税不断增长 符合题意 从表格中可以直接判断 正确 古代手工业 09年江苏卷 沈括 梦溪笔谈 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 用柔铁屈盘之 乃以生铁陷其间 泥封炼之 锻令相入 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 春秋时期B 西汉C 南北朝D 北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冶炼业的发展史 据材料可知 该项技术是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明 故选C项 07年海南卷 图2为 三彩胡人执犁俑 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元代 解析 此题难度较大 容易误选A项 此题最关键的一点是从 三彩 二字上去分析 应为唐代出现的唐三彩陶器 再结合 执犁 得知 犁 为曲辕犁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 粮食 与支出情况表单位 钱 资料来源 汉书 食货志 居延汉简甲乙编 释文 注 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 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 粮食 与支出的差额 2 据 汉书 食货志 记载 冬天农闲时 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 1 的计算结果 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 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 根据材料和问题 2 中的信息 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 有人认为 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据问题 3 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从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 粮食 与支出情况表切入 旨在考查分析西汉时期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 解答此题时 要注意社会发展过程中同一时期农业 手工业 商业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 1 问可直接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第 2 问要注意从自然经济的特点入手来进行回答 第 3 问回答时注意利用第 1 2 问的结论 从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等方面来说明 第 4 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注意其本质特征 如果没有雇佣关系 商品经济再繁荣也不能认为它已出现 参考答案 1 纳钱代役的情况 8500 283 406 2300 4918 2732 300 2439 钱 即亏2439钱 亲身服役的情况 8500 283 406 4918 2732 300 139 钱 即亏139钱 2 农民收入不敷支出 衣着消费比重较高 为增加收入 减少支出 农闲纺织 3 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 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 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4 不成立 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 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 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 古代商业 09年宁夏卷 据 东京梦华录 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 当街列床凳 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A 生活习俗改变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 官府鼓励经商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 宋代都城向过往商贾提供吃 住和店铺等现象 比较普遍 体现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封建政府一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不存在官府鼓励经商的现象 C项错误 B项中材料没有提及经商方式 而A项游离于题意之外 09年江苏卷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 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 可用排除法 中商帮主要在明清时期出现 且与题干联系不大 故可排除带 的选项 答案为C项 09年广东卷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 市 的说法 正确的是 与居民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 又叫 草市 开市 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 B C D 解析 草市原来是乡村的定期集市 在宋代时由于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 从而形成了草市 夜市 晓市 故 草市不符合汉代长安 市 的特征 答案为B项 09年全国 卷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 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其中有A 废除五铢钱B 市坊分区C 实行两税法D 草市兴起 解析 采用排除法 A项废除五铢钱行开元通宝 货币统一利于商业经济 B项市坊分区是对商业活动区域的限制 C项税收政策的变化是顺应经济形势而对生产关系所作的调整 D项草市兴起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而非原因 故答案为B项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天下已平 汉 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 高后时 为天下初定 复驰商贾之律 然市井之子孙 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 假令术逾侪类 同辈之人 止可厚给财物 必不可超授官秩 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 同坐而食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 农商一事也 商籍农而立 农赖商而行 求以相辅 而非求以相病 则良法美意 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宋 陈亮 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 商之子恒为商 严氏之先 则士商相杂 严 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 然吾为舜工计 宜专力于商 而戒子孙勿为士 盖今之世 士之贱也 甚矣 清 归玄恭 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本题属文字材料解析题 撰写历史小论文类的题型 也属于开放试题 这类题在2000年左右比较常见 要求根据材料所给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提炼观点 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 综合作答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描述与阐释问题的能力 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 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对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解题的关键有四方面 第一 要明确设问要求是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重点在于 评述 即要先 述 而后 评 要先依据材料信息 述 出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状况 然后再 评 评 中国古代商人地位变化的原因 再 评 从地位变化的原因说明的问题 第二 要准确把握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 如对材料分析不透 把握不住 或对此部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准 很难得高分 第三 注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 语言表达精练流畅 逻辑严谨 注意观点要正确 体现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原则 第四 属于开放问答题 作出总体性评价时要注意从对不同时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加以说明 具体说应从统治者对商人的政策在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初期和明清时期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回答 评分标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采取分项评分办法 分项评分项目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11 12分 要求 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 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 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 并作出总体性评价 文字通顺 逻辑严谨 第二等 7 10分 要求 观点正确 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 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 文字通顺 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 4 6分 要求 观点基本正确 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 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 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 0 3分 要求 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2010年全国 卷 分析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 记载 关中之地 于天下三分之一 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 什居其六 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 长安 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 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 关中地区经济衰退 隋唐虽定都长安 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 由于交通限制 粮食转运耗费巨大 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 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 隋炀帝兴建的 东都 洛阳 与长安并称为 二京 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 安史之乱后 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 史载 唐德宗时 关中蝗 食草木都尽 旱甚 灞水将竭 井多无水 百姓嗷嗷待哺 聚泣田亩 德宗曾因长安粮尽 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 与太子相拥而泣 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 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 米已至陕 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 二京 之一的原因 解析 解答第 1 问主要依据材料所给信息 从政治上与前代的联系 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说明 第 4 问可从政治 经济 地理 文化传统等角度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 隋唐政治上与北周一脉相承 关中为政治中心区域 关中地理位置优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