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_第1页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_第2页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_第3页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实验 5 5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测量固体的线胀系数 实验上归结为测量在某一问题范围内固体的相对伸长量 此相对伸长量的测量与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一样 有光杠杆 测微螺旋和千分 表等方法 而加热固体办法 也有通入蒸气法和电热法 一般认为 用电热丝 同电加热 用千分表测量相对伸长量 是比较经济又准确可靠的方法 1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 学会用千分表法测量金属杆长度的微小变化 2 测量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 2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一般固体的体积或长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 这就是固体的热膨胀 设物体 的温度改变时 其长度改变量为 如果足够小 则与成正比 并t L t t L 且也与物体原长成正比 因此有L 1 tLL 式 1 中比例系数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 其物理意义是温度每升高 1 时 物体的伸长量与它在 0 时长度之比 设在温度为 0 时 固体的长度为 当 0 L 温度升高为 时 其长度为 则有t t L tLLLt 00 即 2 1 0 tLLt 如果金属杆在温度为 时 其长度分别为 则可写出 1 t 2 t 1 L 2 L 3 1 101 tLL 4 1 202 tLL 将式 3 代入式 4 又因与非常接近 所以 于是可得到如 1 L 2 L1 12 LL 下结果 5 121 12 ttL LL 由式 5 测得 和 就可求得值 1 L 2 L 1 t 2 t 3 3 仪器介绍仪器介绍 1 加热箱的结构和使用要求 1 结构如图 5 1 2 使用要求 1 被测物体控制于尺寸 mm4008 2 整体要求平稳 因伸长量极小 故仪器不应有振动 3 千分表安装须适当固定 以表头无转动为准 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 读数在 0 2 0 3mm 处较为适宜 然后再转动表壳校零 4 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探头需保持在同一直线 2 恒温控制仪使用说明 面板操作简图 如图 5 2 所示 图 5 2 1 当电源接通时 面板上数字显示为 FdHc 表示仪器的公司符号 然后即刻自 动转向 A X X X 表示当时传感器温度 即 再自动转为 表示等待 1 t b 设定温度 2 按升温键 数字即由零逐渐增大至实验者所选的设定值 最高可选 80 3 如果数字显示值高于实验者所设定的温度值 可按降温键 直至达到设定值 4 当数字达到设定值时 即可按确定键 开始对样品加热 同时指示灯会闪亮 发光频闪与加热速率成正比 5 确定键的另一用途是可作选择键 可选择观察当时的温度值和先前设定值 6 实验者如果需要改变设定值可按复位键 重新设置 4 实验步骤 1 接通电加热器与温控仪输入输出接口和温度传感器的航空插头 2 测出金属杆的长度 本实验使用的金属杆的长度为 400mm 使其一端与隔 1 L 热顶尖紧密接触 3 调节千分表带绝热头的测量杆 使其刚好与金属杆的自由端接触 记下此时 千分表的读数 1 n 4 接通恒温控制仪的电源 先设定需要加热的值为 30 按确定键开始加热 在达到设定温度后降温至室温 降温时也应读数 注视恒温控制仪 每隔 3 读一次读数 同时读出千分表的示数 将相应的读数 2 t 记在表格 3 t n t 2 n 3 n n n 2 n 3 n n n 2 n 3 n n n 里 其中 2 n n n n n n 5 显然 金属杆各时刻上升的温度是 相应的伸长量是 2 t 1 t 3 t 1 t n t 1 t 则式 5 可表示为 2 n 1 n 3 n 1 n n n 1 n 1 nnn 11 ttL n 即 tL n ttL nn n n 111 1 6 由此可知 线膨胀系数是以 为纵坐标 以 为横坐标的实验曲线的斜 n n 1 n n t 1 t 率 把各测量值填入下表 作 与 的曲线 即与曲线 先算出 n n 1 n n t 1 tn t 再求出 另外还可根据式 6 来计算出 因为长度的测量是连续进 1 L 行的 故用逐差法对进行处理 n 5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 Tn Nn m m 6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1 图像法图像法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与曲线如下图所示n t 因 故数据正相关相关性很高 9991 0 2 R 可得 0 0046mm 又因 400mm 1 L 1 L 求得 5 1 1015 1 400 0046 0 0046 0 L 2 逐差法逐差法 089 0 151 nnn0933 0 262 nnn 09295 0 373 nnn09565 0 484 nnn 092725 0 4 4321 nnnn n 3 4 1 2 1076 2 14 i i A nn nmmnB001 0 322 1093 2 Bn nnu A 同理求得 20 t0 A t 根据查得的 求出2 0 B t t u 2 0 22 BAt ttu 根据式 6 则 5 1 10159 1 tL n 其中 2222 ln ln tnr u t u n u u nn 1ln tt 1ln 代入数据求得 4 1016 3 r u 9 106623 3 r uu 106623 3 10159 1 95 u 则 106623 310159 1 95 0316 0 r u 7 误差分析误差分析 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几乎一致 而逐差法中 数量级很小 4 1016 3 r u 故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产生误差的原因 1 在读取数据时的读数误差 2 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 8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在测量过程中 整个系统应保持稳定 不能碰撞 2 读取 数据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