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学简介,KODAK CHENGDU OFFICEMAX WANG,医学影像学简介介入放射学简介医学影像图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学简介-概念,利用各种手段将人体内的结构、组织、生物物理化学特性、组织间相互关系等部分信息带出体外,在各种显示媒介中展示,提供临床诊断、治疗、分析统计依据。利用相关手段完成将这种信息较长时间保存、再现、检索等功能。,医学影像学简介-历史(X线1),18951972年常规模拟影像的发展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投入医学应用1903年钨酸钙增感屏,钨靶出现1960年涤纶片基出现1972年稀土增感屏,第一代感绿胶片,医学影像学简介-历史(X线2),数字图像出现1973年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19801985年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超声诊断技术(DV)计算机成像技术(CR)计算机直接成像技术(DR)激光打印成像技术(LIT)数字减影技术(DSA),医学影像学简介-CT,CT是电子计算机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X线球管环绕身体扫描测得各点吸收数据,进行图像重建,显示横断面、管状面的图像1969年首次出现头部CT机,到目前发展了五代第一代:头颅专用机线状射线(20s)第二代:全身扫描扇形射线(18s)第三代:多探测器(300800个)、同步滑环(5s以下)第四代:探测器环状排列(10002000个),螺旋(1)、多排螺旋(0.050.1s)第五代:电子束CT,医学影像学简介-MR,1946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1973年图像化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的含义:原子核,其影像形成基础为质子密度磁的含义:1、磁共振过程发生在一个强大的外加磁场中。2、在静磁场上按时叠加小的梯度与射频磁场线圈进行空间能量描记,重建图像,医学影像学简介-DSA,数字减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phuy,DSA)1977年首次出现,一经出现就迅速在临床方面得到了迅速推广。数字减影是目前介入放射学的基础,医学影像学简介-DSA,原理:X线信息采集-A/D-计算机内蒙像与血管像相减处理-D/A-显示、存储特点:仅显示感兴趣区内的血管影像动态采集、动态减影、动态观察形态学、功能学诊断、治疗,医学影像学简介-DSA,流程图,19,医学影像学简介-CR,医学影像学简介-ECT,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ECT):正电子发射物为探测对象-PET(需要微型回旋加速器及复杂的PET机应用较少)普通Y射线为探测对像-SPECT(价廉、应用较广)属于核医学范畴X线CT问世后ECT技术也迅速发展在揭示病理生理、代谢生化异常、某些特异性检查方面较X线CT、MR为优能量能级采集较低图像清晰度、对比度较差,ECT影像,各种医用图像装置的特点比较,23,医学影像学简介-热点,数字医学影像技术在精密机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等现代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也极快的发展着。目前的热点 数字成像系统无胶片系统、医疗网络互连(PACS)多层快速螺旋CT三维立体成像多方法融合成像,24,25,26,介入放射学简介-慨念,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首现于1967年,国内可译为:手术放射学或介入放射学,目前已基本统一为介入放射学含义:应用放射诊断学的器械、技术和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应用放射诊断学技术作为导向穿刺手段,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资料以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设备、导管技术等介入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27,介入放射学简介-简史,介入放射学出现于60年代,在Seldinger穿刺插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已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964年同轴扩张系统外周血管再通1967年开始用于心脏临床,治疗:动脉导管未关闭、肺动脉瓣狭窄扩张、肺动静脉畸形等19681972区域性动脉灌注,28,介入放射学简介-简史,70年代开始大规模应用于肿瘤临床8090年代介入放射技术飞速发展,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介入放射器械及其技术的发展,能由它处理的疾病日益增多,陈旧的方法得到改良,完善了内科治疗方法,替代了许多外科的手术治疗,大大造福于病人。目前介入放射科已成为继内科、外科之外的第三大临床科室,29,介入放射学简介-基础,介入放射学各项技术均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电视透视、超生图像仪、DSA、CT、MR等通用器械导管导丝穿刺针导管鞘,30,介入放射学简介-基础,专用器械球囊内支架滤过器血栓清除系统栓塞、灌注药物、造影剂。,31,32,33,介入放射简介-Seldinger技术,34,介入放射简介-介入性技术,栓塞和栓塞疗法区域性灌注疗法血管成形术血栓清除术穿刺抽吸术引流和造瘘取出和狭窄疗法,35,介入放射简介-病例,36,介入放射简介-病例,37,介入放射简介-病例,38,X线诊断影像质量标准,39,影像质量标准-如何评价,关于影像质量评价的问题,一直是我国放射学界十分重视而又不易取得统一认识的课题诸多主、客观条件无法统一于一个绝对标准之下评价原则:以诊断要求为依据;用物理参量作客观评价手段;成像的技术条件做保证;三者有机的结合,40,影像质量标准-临床常用标准,全国大多数卫生主管部门、医院采用的是:甲、乙、丙分级评片法主观性较强甲片的主要标准:(通过总体观察分析)1、准确的摄影体位机位置,包括上下左右边缘,包括部位及感兴趣(或结构)的显示,41,影像质量标准-临床常用标准,2、合适的密度与对比度、良好的细节显示、最小的失真度及无明显的班点感觉3、片上无污染、异物阴影、划痕、漏光及其他弊病4、胶片尺寸使用得当5、被检者资料显示应齐全、正确、整齐而不影像诊断乙级片标准:其中任一项达不到标准丙级片标准:其中任二项达不到标准,42,影像质量标准-其它标准,客观评价法MTFWiener光谱法主观评价法统计法分级评定法综合评价法ROC曲线法,43,影像质量标准-CEC标准简介,欧洲共同体X线诊断影像质量及病人辐照量试行标准简介基本原则诊断要求为依据物理量为客观评价手段成像的技术条件做保证对于病人受检计量也有客观要求,44,影像质量标准-CEC标准简介,几个术语解释图像识别分级1、可见或看到:可以看见解剖特征,细节不能全部显现2、显示或再现:可见解剖细节,但不一定清晰3、清晰可见或清晰显示:解剖细节可以明确辨认重要图像细节:看清细节结构所需最低限尺寸,45,影像质量标准-CEC标准简介,胸部诊断要求1、深吸气后摄片2、胸廓应对称3、在横膈上显现整个肋架4、再现整个肺的血管;特别是末梢血管图像5、能看清支气管树,心脏和主动脉边缘,末梢血管图像6、能看清横膈和胸膜角(肋膈角)7、看到心后肺实质和纵膈,46,影像质量标准-CEC标准简介,摄影技术条件1、摄影装置:立式滤线器或立式胸片架(带静止滤限器)2、焦点尺寸:3.0铝当量4、滤线器:r=12;40L/cm5、屏片组合:20040006、FFD:180(140200)cm7、管电压:100150Kv8、曝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定样管理办法
- 林业绩效管理办法
- 救助管理办法广州
- 择优项目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小金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天全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曲阳供热管理办法
- 拍照留痕管理办法
- 新疆水库管理办法
- 旅游签证管理办法
- 专科重点病人管理制度
- 混合动力系统在船舶中的应用
- 光伏发电监理表式(NB32042版-2018)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陕西省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清单
- 2024年商业租房合同格式版(四篇)
- 2023年河北省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 吨桶使用管理制度
- 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安全培训-汤立 2
- 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鲁嘉华副校长)
- 2014版河南中安qd6330点型气体探测器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