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第一版)_第1页
开题报告(第一版)_第2页
开题报告(第一版)_第3页
开题报告(第一版)_第4页
开题报告(第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中 国国 矿矿 业业 大大 学学 2014 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级专业学位研究生 选选 题题 报报 告告 选题选题 名称 名称 学学 院 院 管理学院管理学院 学科学科 专业 专业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姓名 石鹏石鹏 导师导师 姓名 姓名 张静张静 中中国国矿矿业业大大学学学学位位管管理理办办公公室室制制 年 月 日 填 注 工程硕士向学院送交选题报告时 同时提交注 工程硕士向学院送交选题报告时 同时提交 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工程硕士培养计划 可在研究生院主页表格下载中下载 可在研究生院主页表格下载中下载 目录目录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1 1 2 选题意义 2 2 文献综述 3 2 1 国外研究现状 3 2 2 国内研究现状 5 3 论文研究目的 内容与结构 7 3 1 研究目的 7 3 2 论文内容 8 3 3 论文结构 8 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0 4 1 研究方法 10 4 2 技术路线图 12 5 难点及问题 13 6 可能的创新点 13 7 进度安排 13 8 参考文献 14 1 1 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1 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当前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除了大量开发房地产和招商 引资外 还必须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 像公路 管道网 发电厂 电网 水 利 学校 医院等 所有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传统上一般是由政府投资建造的 并由公共部门或国有企业所有和管理运营 然而 由于当前全国公共基础设施 建设数量规模庞大 加之传统公共部门管理效率的低下 贪腐严重 缺乏监督 制约 因此完全靠公共部门参与建设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无论在资金 技术 效率和效果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重挑战 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如此巨大的情况下 国家的财政预算已经无法满足这种 发展需要 此外 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长期以来通 过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举借政府性债务并且债务规模不算扩大 局部地区债务 风险攀升 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随后的高额运营成本 公共服务 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政府大量注入资金 政府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难以为继 这大大阻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进而成为经济发展 的瓶颈 另一方面 社会游资希望获得投资机会 私营部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也存在投资欲望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就逐渐产生了私人投资部门参与到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各种特定模式 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即 PPP 模式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融资建设基础设施与提供公共 服务就显得顺利成章 切实可行 PPP 模式是指为建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各 国政府与私营合作方在特许权协议的基础上而进行的合作 项目由私营合作方 进行投资 建造并在特许权协议中约定的时间内运营此项目 特许经营日期期 满后将项目的全部资产交由政府 因为这些特定模式中都涉及到私人部门和 公共部门的共同参与 都是公私参与各方以各种不同的合作和任务风险分担方 式共同完成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 建设和运营 PPP 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 最早被英国提出 应用在英国诸如交通 教育及医疗项目的建设中 接下来 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并广泛的应用于基 础设施领域 该模式提出了私营部门可以与政府部门一样参与到基础设施项目 的建设中 不仅对项目建设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因素进行了合理有效地分担 还较好地解决了政府部门资金短缺的难题 近年来 PPP 融资模式在我国己经 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 北京市地铁四号线工程项目 青岛污水处理厂 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项目都成功的运用了该模式 积极通过模 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要方式 通过模 式吸引社会资本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资 设计 建设及运营 不但能够向投 资方转移部分风险 还能突破政府财政预算不足的瓶颈 降低管理成本 创造 出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使得公共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高效低耗 同时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 PPP 项目由于时间跨度长 投资量大 项目规模 任务和范围复杂宽广 2 涉及参与方众多 相关利于方也众多 所以这类项目参与各方面临的风险因素 也非常广泛 复杂 如何有效的评估和控制 PPP 项目风险一直是项目风险管理 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 由于参与项目的目的和对项目期望值的不同 PPP 项目的各参与方在收益的分配和风险的分担等方面要求也不同 政府公共 部门希望可以利用私营合作方的技术和资金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 而私 营合作方的期望是获取合理利润并希望有机会继续参与 PPP 项目 由于各方参 与目的和对项目期望的差异以及各参与方优劣势的存在 往往一方可能因为项 目的紧迫性而让步接受对方的条件 却在项目实施中能兑现承诺从而导致争端 这种情况在 PPP 模式发展尚不成熟的我国 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的表现就尤为明 显 在 PPP 模式下进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 未知的风险因素较多 在项目全周 期的立项 融资 设计 建设 运营 移交过程中 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 其中的风险问题是参与方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不容小视 特别的 PPP 模式主 要是针对道路 铁路 通讯 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投资额动辄几十亿甚 至上百亿 且项目合同期较长且不完备 潜在的风险为投资方带了巨大挑战 具体到政府部门购买服务 由于其作为买方 占据着对项目支配地位 这驱使 着公共部门按其需求支配项目 这同样将巨大挑战抛向了投资方或社会资本 使其一直面临着政策 法律 市场法规等风险 投资方针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 合理地评估非常重要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大部分项目风险管理的评估与决 策都存在着主观性 直觉性和易变性 根据以上描述 可见风险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性和极端重要性 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在 PPP 项目建设中 对风险因素 进行有效地识别 分析与评估 以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这决定了本文选题的出 发点 此外 我国正在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加之 一带一 路 战略的推出 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必然会带动起 来 为了有效吸引投资 顺利将模式成功推广和实施 需要基于过去项目的经 验教训 总结出一套合理 规范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作为指导 这决定 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1 2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PPP 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实践已逐步进入高峰期 开展风险管理研宄对保证 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成功运作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主要表 现在 1 为项目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补充与完善 在介绍 PPP 融资模式的理论知识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融资风险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 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 标体系以及风险评价模型 对项目融资风险进行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 提出 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对现有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理论上 的补充与完善 2 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者提供参考性意见 PPP 项目比较复杂 项目各参与方对该类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缺乏统一 深刻的认识 本文应用具体的案例进行融资风险分析与评价 其研宄结果在某 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可以为项目投资者提供对待风险的参 3 考性意见 保证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各参与方的顺利合作 3 为特许权协议的制定和谈判提供依据 风险识别及评价研究能够为合同的制定和谈判提供依据 通过合同文本有 效实现对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约束 并且顺利将项目实施完成才算是项目的运作 成功 所以 在合同谈判前 项目各参与方能否认清项目的潜在风险 将对项 目产生较大影响 本论文的研究能让项目参与方清晰的认识到其所面临的风险 类型及程度 避免因合同设计不当所造成的重新谈判或合同终止等项目失败的 后果 对 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同的拟定和谈判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4 为投资方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通过对 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研究可以为投资方的 投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一方面 能够让投资方科学地认识风险 理性地面对风险 另一方面 通过度量风险大小 为投资方制定应对策略提供 指南 通过风险有效管理 提升企业投资价值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 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日益显现其弊端的背景下 PPP 的概念由 英国的财务大臣肯尼斯 克拉克于 1992 年首次提出 并于 1993 年出版了 新 突破 面向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 一书 为私人资本参 与政府融资提供了政策和法律支持 随后英国成立 PFI PPP 计划司专门负责 PPP 项目的管理 包括爱尔兰 法国和南非在内的 60 个国家也开始发展各自 的 PPP 计划 0 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地将 PPP 模式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践 关于 PPP 模式的研究也逐步丰富 学术界关于 PPP 模式的研究从起初的涵义 性质以及可行性等研究进一步扩展到 PPP 模式风险问题的研究 并主要围绕 PPP 模式下的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担三个方面 1 在风险识别上 主要是进行 PPP 项目风险的分类和识别 或者从 PPP 项 目参与方的角度识别项目风险 Li B 2003 2 基于 PPP 项目的风险的 3 种不同程度提出了元化分类方法 包括宏观程度风险 中观程度风险和微观程度风险 宏观风险通常是与政治 法律环境 经济等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中观风险主要表现为项目完成问题 微 观风险指而在采购过程形成的股东关系中出现的风险 Darrin Grimsey Mervyn K Lewis 2002 3 在他们的研究中将基础设施 PPP 项 目的风险分为政策法规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 金融风险 环境风险 建设风险 技术风险 运营风险 回收风险以及项目缺省风险 Martinus 2006 6 对风险分类也有自己的看法 主要分为政策风险 建设风 险 运营及维护风险 法律及合同风险 收入风险 金融风险以及不可抗力 Jonathan P Doh Ravi Ramamurti 2003 7 主要从政府角色的角度来识别 PPP 模式下公用事业项目的风险 他们认为政府能否进行正确的定位是公用事业项 4 目进行民营化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政府要充当多重角色 既要 充当发起人 消费者 又要充当规则制定者 2 在风险评估上 国外研究者尝试了敏感性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技术 模糊 数学方法 层次分析法 AHP 以及其他方法对 PPP 项目风险的评价和估计进行 研究 Darrin Grimsey Mervyn K Lewis 2002 3 从不同项目相关方的角度介绍了风 险的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如项目发起人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股权回收等 主要评价指标是股权 IRR 值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 投资者和贷 款人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需求风险 成本和资金开支风险等 评价指标是 回收率与还本付息周期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现金流的敏感性分析法 Xue qing Zhang M ASCE 2005 4 将基础设施 PPP 项目关键因素划分为五 部分并进行了二次分解 通过对全世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实践者和研究学 者的问卷调查 统计分析 得出关键因素的重要性系数 最后利用 RAF 法 rank agreement factor 进行了验证 K C Iyer Mohammed Sagheer 2010 9 认为 基于风险发生概率与风险影响 的风险排序对于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其采用 ISM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模型来建立一个综合了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分级结构 并运 用 MACMIC 方法判断风险相关性的大小 得出成本超支风险和工期风险受 PPP 项目其他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大 3 在风险分担上 国外学者一方面探讨了风险分担的原则 影响因素和分担 机制等 另一方面是通过文献总结 统计分析 案例分析 博弈模型和其他模 型 风险分担指标体系等方式得出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结论 Loosemore M 2006 10 提出了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原则 承担风险者对风险 要有清醒的认识 要有风险控制能力 具有应对风险的能力和资源 具有必要 的风险意识 并愿意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有机会获得适当的经济收益 Martinus P Abednego Stephen O Ogunlana 2006 13 提出了 3W1H 思想 即 PPP 项目风险分担除了应该注意哪种风险 WHAT 分配给谁 WHO 之外 还应该注意何时 WHEN 以及如何 HOW 分配风险 Ahwireng Obeng Mokgohlwa 2002 14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 对比分析现有理 论研究总结出 PPP 项目理论上的风险分担 然后通过判断抽样和雪球抽样选定 36 名专家 包括政府官员 项目贷款方 项目公司和项目顾问等 作为调查对 象 调查实际项目中的风险分担偏好 Li Yin Shen Andrew Platten 2006 11 介绍了香港迪斯尼乐园 PPP 项目中各 个参与者 如政府 项目公司 设计方 承包商面对的风险 然后具体分析了 该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并指出相应的风险应该由谁承担 M H Sobhiyah M R Bemanian 2009 15 以伊朗国内第一个以 PPP 模式融资 建设的 Rudeshur 燃气轮机发电厂项目为例 重点分析了该项目中市场风险和收 入风险的实际分担情况 结果显示公共部门承担了过多的风险 建议公共部门 应将一部分风险分配给私人部门 通过私人部门之间的竞争来提高项目的衡工 量值 VFM Grimsey D Lewis K K 2004 16 提出了风险分担模型 Grimsey 和 Lewis s 模型 但该模型存在一些缺陷 如没有反映一个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风险的变化 是一个静态的风险分担模型 Hurst Reeves 2004 17 认为博弈模型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可以解决风险分担这 5 一特许权合同设计的重要问题 Lam 等人 2007 18 通过设定 7 个风险控制力指标 通过主观评价衡量参与 者对风险的控制力 从而决定风险是由哪一方承担或者共同承担 4 国外研究现状总结 可以看到国外 PPP 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对风险分析和评价相关 方法进行了较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如敏感性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技术 模糊数学方法 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也进行了一些计算机辅助工具的探索研究 除此之外 由于 PPP 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公私合营特性 除围绕风险识别 风险 排序 风险评价等传统风险管理程序进行研究之外 主要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 门的风险分担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 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的一系列方法 如分 担原则 统计分析 案例分析 博弈模型 风险分担指标体系等 得到了一些 有益的结论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识别 风险评 价 风险分担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2 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发达国家 我国关于 PPP 融资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 晚 近年来才开始丰富起来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PPP 项目风险识别和分类研究 严立舰 2009 19 认为 PPP 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 外部环境风险 如政 治动荡 不合理的政策框架 汇率的波动 通货膨胀 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等 项目组织和内部协调机制的风险 如特许经营人的资信和能力风险 合作 双方责权利分配不合理风险等 项目实施管理的风险 如土地的可用性 总体 实施方案的变更 不可抗力 建设成本超支等 张婧 2007 20 提出将工作分解结构 WBS 的思想引入风险管理从而建立风险分 解结构 RBS Risk Breakdown Structure 对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因 素进行详细划分 识别 PPP 项目在合作阶段 项目融资阶段 建设开发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的各项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得到 PPP 项目风险分解表 亓霞 柯永建 2009 21 通过总结我国近几年 16 个失败的 PPP 案例 指出 导致项目失败的十三项风险因素 分析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政府信用 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及法律法规风险的现状等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 对 PPP 项目经济风险 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研究 李静华 李启明 2007 22 根据城市轨道的经济属性和特征分析出城市轨道交 通 PPP 项目存在的经济风险主要包括需求 竞争 财务 营运四个方面的风险 并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为例详细分析了经济风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包括特许经营 期 票价及客流量 项目的投资额和运营成本 贷款利率 政府补贴等方面 以达到政府 私营机构 民众三方 三赢 的目的 王盈盈 柯永建 王守清 2008 23 通过文献检索和结构化访谈分析了 PPP 项目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并分析了政治风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结果表明政治风险发生可能性小但后果严重性大 总体趋势逐步向好 袁竞峰 邓小鹏等 2007 24 研究了国外 PPP 相关立法规制体系和法律文本 并对照我国 PPP 立法现状 分析我国 PPP 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我国立法 架构和授权方法提出建议 6 王霁虹 马振东 2005 25 结合法律服务过程中常出现的特许经营操作中存在 的问题 以特许经营权项目中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为主要视点 在介绍特许 权模式基本法律问题的基础上 就特许经营项目的谈判和特许协议的签订提出 了一些见解和建议 3 从 PPP 项目不同参与方的角度分析研究 艾冰 陆小成 2008 26 认为政府工程采购 PPP 模式主要面临政策 技术 财务 营运和管理风险 提出政府应当优化风险结构 强化资质认证 加快角 色转换 完善监管过程等 汪文雄 李启明 2008 27 从私营方的角度出发 考虑政治 经济 法律 信 用 建设 运营等方面因素 提出了由 15 项指标组成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群决策理论与物元理论建立了风险预警模型 4 PPP 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主要运用统计分析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 价 敏感性分析 概率分析等方法 赵磊 屠文娟 2011 28 建立了 PPP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并构建了集成 模糊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 集成 FAHP FCE 风险评价模型 并通过算例验 证了该模型 戴大双等人 2005 29 总结了 40 个典型的 PPP BOT 项目实例 对原材料供 应 汇率 利率 需求 通货膨胀 5 项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目标的影 响程度进行评价 并以大连某污水处理厂为例验算该评价方法 得出原材料供 应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是其关键风险 刘继才等 2013 30 通过文献分析总 结设计出我国 PPP 项目的风险体系 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相关数据 运用 SPSS17 0 统计软件进行多元因子分析 确定关键风险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 其进行分析讨论 陈波 李远富 2008 31 识别了 PPP 项目运作过程中的经济 建设和运营 政策三方面的风险 建立了 PPP 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 法进行评价 最后邀请有关专家对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行评价 得出该项目 三级综合评价的结论 韩亚品 蒋根谋 2009 32 PPP 项目风险划分为宏观 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运用敏感性分析及其改进对风险因素的变化对项目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进行理 论分析 考虑其发生的概率 并对某项目私人部门的风险进行算例分析 5 PPP 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包括风险分担的流程框架 影响因素和分担原则 以及通过统计分析 案例分析 博弈模型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等得到 PPP 项目 风险分担方案 刘新平 王守清 2006 33 分析了影响 PPP 项目风险分配的主要因素 提出 与控制力相匹配 与风险回报相匹配 承担风险要有上限的 PPP 项目风险分配 原则 并设计了初步分配 全面分配以及跟踪再分配的 PPP 项目三阶段风险分 配的流程框架 杨宇 孙艳 2008 34 对 PPP 项目风险进行了分析 认为 PPP 项目风险的分 配受到项目本身的特点 公私双方对 PPP 理解的差异 双方承担风险的意愿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且提出了规避 PPP 项目建设开发 运营 政治 法律等风 险的主要措施 巨鹏 强茂山 2008 35 基于信息经济学解释选用不同分配方式的原因 认为 获取信息的难度决定不同风险分配的方式 形成了风险分担的合约选择 并通 过某电厂 BOT 7 模式的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个观点 王守清 柯永建等 2008 36 首先分析和 PPP 项目风险分担的时点及风险分 担的影响 总结了风险分担的准则 并比较了政府部门所提供的 PPP 项目风险 分担建议 案例及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统计数据风险分担结果 得出项目公 司应承担项目融资 建设 采购 经营和维护等风险 政府应承担公共政策 法律变更等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 尹贻林 尹晓璐 2013 37 将北京地铁 4 号线的风险划分为政治风险 经济风 险 环境风险 建造风险和运营风险 对其风险分担的难点及风险分担基本程 序进行分析说 明 得出风险分担的结果 邓小鹏 华建革等 2008 38 结合国内外典型 PPP 项目工程案例 对政府与 私人投资者之间由政府承担 私人机构承担 双方分别承担和双方共同承担的 各种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王雪青等人 2007 39 应用博弈论的方法 基于 PPP 项目各参与方风险偏好系数的不同 将所有的风险都分配给最适合承担它 的一方 得出把政治风险 社会和法律风险分配给公共部门的结论 并认为对 于无法判断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风险偏好系数的剩余风险 相互关系 第三 方等风险 通常是通过双方谈判后决定由哪一方承担 李林等 2013 40 利用讨价还价博弈理论 结合项目参与方地位非对称的现实 情况 分别构建了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 PPP 项目风险分配的讨 价还价博弈模型 并分别得出了对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何涛 赵国杰 2011 41 基于随机合作博弈理论 构建了政府与私人集团的最 优合作博弈模型 在考虑参与方风险偏好的基础上实现了风险在双方之间的转 移 数值分析表明 该模型既可以确定双方最优风险分担的比例 又可以使经 过风险转移后的项目总风险有明显下降 实现了合作效率 张秋菊 2011 42 在分析基础设施 PPP 项目风险分担原则的基础上 建立了 以风险承受能力 风险价值认识度和风险应对能力为主的风险分担评价指标体 系 并以经济风险为例进行了实例运用 6 国内研究现状小结 总结上述文献可以看到 国内学者在近十年里 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基 础设施建设 PPP 项目风险评价和分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运用统计分析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敏感性分析等进行风险评价 运用统计分析 案 例分析 博弈模型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风险分担 但部分定量的方法难 以有效实施或者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 PPP 项目风险 3 论文研究目的 内容与结构论文研究目的 内容与结构 3 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 以项目为主体 遵循 风险因素识别 关键风险因 素构建 风险评价管理体系设计 的路径 对 PPP 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 管理研究 希望能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目 的主要包括 8 1 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性和风险 管理是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因素背景下 通过对 PPP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的 梳理 借鉴其研究成果 指出研究不足 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2 确定 PPP 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 通过对专家 政府 人员 项目公司问卷调查与有 PPP 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文献研究 建立 PPP 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清单 在此基础上 结合问卷调查确定关键风 险因素 3 设计合理的风险评价体系 在介绍风险评价机制内涵和风险管理准则 的基础上建立了 PPP 项目风险评价管理框架 确定 PPP 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风险评价方法 并通过可拓物元模式计算项目的风险值 建立最优风险评价模 型 3 2 论文内容论文内容 论文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 主要叙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然后介绍了 国内外关于 PPP 模式项目风险研究及应用情况 最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 技术路线 并对研究内容进行概述 第二章首先对 PPP 模式及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在此基 础上根据项目参与方在项目策划 建设 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定义并识 别出相应的风险来源 最后详细分析了 PPP 模式下基础设施的风险管理理论和 风险管理过程 第三章主要是围绕 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首先 就是风险识别 陈述了风险识别的内涵 方法及流程 通过阅读整理大量文献 资料的方式得出风险识别初步清单 通过访谈调研的方法对风险清单进行修正 并确定最终清单 然后借助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风险因素的内部结构进行梳理 得到更加精确的风险结构体系 最后建立 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 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 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研宄 首先对论文风险 评价所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选择并做适用性分析 然后研究投资方风险评价指标 定量化处理的过程及物元风险评价模型的具体步骤 第五章是案例分析 结合第三章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第四章介绍的评价 方法 对 PPP 模式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进行评价研究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 确定风险指标的指标值和权重 然后计算出风险等级 最后根据风险评价结果 给出投资对策及合理建议 第六章是结论与展望部分 对论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分析文章不足之 处并展望 3 3 论文结构论文结构 1 绪论 9 1 1 研究背景及背景 1 1 1 研究背景 1 1 2 研究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2 1 国外研究综述 1 2 2 国内研究综述 1 3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 3 1 研究内容 1 3 2 研究方法 1 3 3 技术路线 1 4 研究框架 1 5 本文创新点 2 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理论基础 2 1 PPP 模式的理论基础 2 1 1 PPP 模式的概念 2 1 2 PPP 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2 1 3 PPP 模式的基本组织机构 2 2 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 2 2 1 基础设施的内涵 2 2 2 基础设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 3 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 2 3 1 基础设施 PPP 项目风险的定义及风险来源 2 3 2 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理论 2 3 3 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 2 4 本章小结 3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3 1 风险识别理论研究 3 1 1 风险识别的内涵 3 1 2 风险识别的方法 3 1 3 风险识别的流程 3 1 4 风险初步识别清单 3 2 风险初步识别清单的修订 3 3 风险最终识别清单 3 4 问卷调查分析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0 3 4 1 研究样本基本情况 3 4 2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3 4 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 5 本章小结 4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4 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 1 1 模糊集理论 4 1 2 物元理论 4 1 3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4 2 物元风险评价模型 4 2 1 风险指标定量化处理 4 2 2 物元模型评价步骤 4 3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 1 项目基本情况 5 2 风险分析评价 5 2 1 确定指标和权重 5 2 2 风险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处理 5 2 3 物元风险评价模型 5 3 风险评价结果 5 4 本章小结 6 结论 政策建议及展望 6 1 研究结论 6 2 政策建议 6 3 不足及展望 4 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4 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 归纳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 在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著作 文献和案例的基础上 通过归纳分析和对比分 析相结合 明确 PPP 模式的内涵 分析其运作流程 理清 PPP 项目风险评价 和风险管理的程序 得到城市基础设施 PPP 项目风险清单及各项风险在项目主 要参与方之间的分担结果 着眼于项目全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 对 11 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 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对所研宄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通过设计结构 化问卷 并经过严格的信度效度分析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在具有 ppp 模式下城 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中大量发放 可以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 问卷调查的方法能够让被问者拥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回顾 保证回答的充分和信 息的准确 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结论 达到科 学地研究问题的目的 3 模糊集理论和物元理论 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指标大多属于定性指标 指标的权重和 赋值只能进行范围性旳模糊评价 无法准确地用数据表示 为了评价和决策的 科学性 避免个人的主观性和偏好性 通过模糊群决策 将模糊复杂的语言变 量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出来 然后采用群决策的方法将语言评价信息集成形成群 体偏好 然后以物元理论为基础 建立待评价的 ppp 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风险评价模型 并确定各风险等级的数据范围 通过建立关联函数描述点与区 间的距离 评价投资方的风险 12 4 2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 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研究综述 ppp模式 城市基 础设施相关理论 风险特征分析 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风险识别理论及 确定初步清单 风险识别初步清 单修订 确定风险最终识别 清单 确立ppp模式城市基础 设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ppp模式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评价方法的选择 及适用性分析 风险指标定量化 处理 物元风险评价模 型的建立 案例分析 项目基本情况风险分析评价对策及建议 结论及展望 13 5 难点及问题难点及问题 在论文数据收集 撰写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下几个问题 1 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 在项目风险因素表的编制过程中 由于项目的不 同 风险清单的内容会带有本身项目的固有特性 参照以往的研究结果选择 风险因素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2 数据收集困难 在确定好 PPP 模式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关键影响因素后 以某市餐厨废弃物 PPP 项目为案例 针对该案例要对相关科研人员 项目 公司 政府人员进行风险因素的权重和风险程度进行问卷调查 在实际操作 中 可能存在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计划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时间效率 合理安排 积极和学校导 师 单位领导沟通 力争问卷编制的合理性和问卷结果的准确性 与实际符 合 让论文结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6 可能的创新点可能的创新点 1 本研究结合某市餐厨废弃物 PPP 项目在运行过程可能遇到的风险 运用问 卷调查和可拓物元模型 对项目运行中的风险问题进行界定 评价影响项目 因素的风险等级并提供对策 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理论 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 真正和实际生产相结合 2 对可拓物元模型评价方法理论进行分析 实现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对同行 展开类似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7 进度安排进度安排 2016 3 2016 6 文献检索 阅读 并撰写开题报告 2016 7 2016 9 收集 整理 初步分析 2016 9 2017 1 在进一步充实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完成论文主体部分 2017 1 2017 3 完成初稿并交导师审阅 结合导师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至最终定稿 2017 4 2017 5 完成与论文相关的后续工作 并准备答辩 14 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刘志 PPP 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 J 建筑经济 2005 7 13 18 2 Li B Risk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Ph D thesis UK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May 2003 3 Darrin Grimsey Mervyn K Lewis Evaluating the risks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2 20 107 118 4 Xue qing Zhang M ASC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5 18 01 3 14 5 Zayed T M Chang L M Prototype model for build operate transfer risk assess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J 2002 18 01 7 16 6 Martinus P Good project governance for proper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donesi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24 68 75 7 Jonathan P Doh Ravi Ramamurti Reassessing risk in developing country infrastructure J Long Range Planning 2003 36 05 337 353 8 Cheng J H A view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for Taiwan s BOT transportation project financing using fuzzy multi criteria methods J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ustralia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01 12 02 356 359 9 K C Iyer Mohammed Sagheer Hierarchical Structuring of PPP Risks Using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0 11 151 159 10 Loosemore M Raftery J Reilly C Higgon D Risk management in projects M London Taylor 2006 11 Li Yin Shen Andrew Platten X P Deng Role of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to manage risks in public 12 sector projects in Hong Kong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24 587 594 13 Martinus P Abednego Stephen O Ogunlana Good project governance for proper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in Indonesi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9 24 622 634 14 Ahwireng Obeng F Mokgohlwa J P Entrepreneurial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 private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 in South Africa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 33 4 29 39 15 M H Sobhiyah M R Bemanian Y Kh Kashtiban Increasing VFM in PPP power station projects Case study Rudeshur gas turbine power st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9 10 27 512 521 16 Grimsey D Lewis K K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M Cheltman UK Edward Elgar 2004 15 17 Hurst C Reeves E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Ireland s first public privat partnership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