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中医服务项目操作规范精简版_第1页
妇产科中医服务项目操作规范精简版_第2页
妇产科中医服务项目操作规范精简版_第3页
妇产科中医服务项目操作规范精简版_第4页
妇产科中医服务项目操作规范精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妇产妇产科十科十项项中医中医诊疗诊疗操作操作规规范范 目目录录 一 毫一 毫针针刺法技刺法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20 二 艾条灸技二 艾条灸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30 三 拔火罐技三 拔火罐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四 推拿技四 推拿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30 40 50 五 耳穴埋籽技五 耳穴埋籽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20 六 刮痧技六 刮痧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30 七 熏洗七 熏洗疗疗法技法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30 八 中八 中药药外敷技外敷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九 中九 中药药保留灌保留灌肠肠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十 穴位敷十 穴位敷贴贴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10 2 一 毫一 毫针针刺法技刺法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 以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 从 而达到扶正祛邪 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 慢性疾病 适应症及选穴 参考针灸国家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 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灸学 中医妇科学 制定 1 痛经 气滞血瘀 太冲 曲泉 三阴交 寒凝血瘀 中极 三阴交 地机 湿热瘀阻 太冲 次髎 中极 三阴交 气血亏虚 气海 足三里 脾俞 三阴交 子宫 2 崩漏 血热内扰 三阴交 血海 隐白 曲池 气不摄血 气海 脾俞 百会 足三里 隐白 肾气亏虚 肾俞 关元 子宫 三阴交 瘀滞胞宫 中极 气冲 隐白 三阴交 血海 膈俞 3 带下 脾虚湿困 气海 带脉 白环俞 脾俞 三阴交 肾阴亏虚 肾俞 太溪 次髎 三阴交 肾阳亏虚 关元 命门 肾俞 带脉 次髎 足三里 湿热下注 中极 阴陵泉 带脉 次髎 4 阴挺 气虚 百会 关元 气海 维道 足三里 肾虚 关元 大赫 照海 子宫 5 滞产 气血虚弱 足三里 三阴交 复溜 至阴 气滞血瘀 合谷 三阴交 独阴 3 6 胞衣不下 气虚 关元 三阴交独阴 血瘀 中极 气海 合谷 三阴交 肩井 独阴 7 产后腹痛 血虚腹痛 关元 气海 膈俞 足三里 三阴交 寒凝腹痛 关元 肾俞 气海 三阴交 血瘀腹痛 中极 归来 膈俞 血海 太冲 用物准备 治疗盘 毫针盒 内备各种毫针 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 5 碘伏 棉签 棉球 镊子 弯盘 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 按针刺部位 取合理体位 3 选好腧穴后 先用拇指按压穴位 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 消毒进针部位后 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 选取合适的毫针 同时检查针 柄是否松动 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 术者消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 选择相应进针方法 正确进针 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 患者局部产生酸 麻 胀 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 为 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 一般留针10 20分钟 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 密切观察有无晕针 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 紧急 处理 8 起针 一般用左手拇 食 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 右手持针柄慢慢捻 动将针尖退至皮下 迅速拔出 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 防止出血 最 后检查针数 以防遗漏 9 操作完毕 协助患者衣着 安置舒适卧位 整理床铺 4 10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患者过于饥饿 疲劳 精神过度紧张时 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 气虚血亏的患者 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 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 妇女怀孕后一般不针刺 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 不宜针刺 5 皮肤有感染 溃疡 瘢痕或肿瘤的部位 不宜针刺 6 对胸 胁 腰 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 不宜直刺 深刺 肝 脾肿大 肺气 肿患者更应注意 选择适当的体位 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 角度 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7 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 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 角度 深 度等 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收费参考 每次20元 5 二 艾条灸技二 艾条灸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 或加入中药 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 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 一种疗法 适用于各种寒性病症 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适应症及选穴 参考针灸国家标准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 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灸学 中医妇科学 制定 1 痛经 气滞血瘀 太冲 曲泉 三阴交 寒凝血瘀 中极 三阴交 地机 气血亏虚 气海 足三里 脾俞 三阴交 子宫 2 带下 脾虚湿困 气海 带脉 白环俞 脾俞 三阴交 肾阳亏虚 关元 命门 肾俞 带脉 次髎 足三里 3 阴挺 气虚 百会 关元 气海 维道 足三里 肾虚 关元 大赫 照海 子宫 4 胞衣不下 气虚 关元 三阴交独阴 血瘀 中极 气海 合谷 三阴交 肩井 独阴 5 产后腹痛 血虚腹痛 关元 气海 膈俞 足三里 三阴交 寒凝腹痛 关元 肾俞 气海 三阴交 血瘀腹痛 中极 归来 膈俞 血海 太冲 用物准备 治疗盘 艾条 火柴 弯盘 小口瓶 必要时备浴巾 屏风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体位 暴露施灸部位 冬季注意保暖 6 3 灸法 温和灸 点燃艾条 将点燃的一端 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 cm左右 处进行熏灸 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 7分钟 至局部皮肤红 晕为度 回旋灸 将艾条点燃的一端 距施灸部位3 cm左右 左右来回旋转移 动 进行反复熏灸 一般可灸20 30分钟 4 施灸过程中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 及时调整距离 防止烧伤 观察 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 5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 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6 施灸完毕 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 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后 协助患 者衣着 安置舒适卧位 酌情开窗通风 7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 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 无需 处理 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 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 覆盖消毒纱布 保持干燥 防止感染 2 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 熄灭后的艾条 应装入小口瓶内 以防复燃 发生火灾 收费参考 每次20元 7 三 拔火罐技三 拔火罐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目的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 利用燃烧热力 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 使罐吸附在 皮肤穴位上 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 驱风散寒 消 肿止痛 吸毒排脓等作用 治疗一般选用留罐 适应症及部位 1 外感病 大椎 肺俞 孔最 2 脾胃病 脾俞 胃俞 大肠俞 天枢 气海 足三里 3 中暑 大椎 委中 4 腰痛 肾俞 大肠俞 腰阳关 委中 5 妇科疾病 肾俞 肝俞 八髎 中极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6 肥胖症 中脘 天枢 关元 石门 足三里 阴陵泉 巨阙 丰隆 三阴交 箕门 髀关 用物准备 治疗盘 火罐 玻璃罐 止血钳 95 酒精 0 5 碘伏 火柴 小口瓶 必要 时备毛毯 屏风 垫枕 操作方法 1 点火 闪火法 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 酒精棉球一个 用火将纸条或 酒精棉球点燃后 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 切勿将罐口烧热 以免烫伤皮肤 迅速 将火退出 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 拔罐 坐罐法 又名定罐法 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 直至皮肤呈现瘀血 现象为止 一般留置10分钟左右 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3 起罐 8 右手扶住罐体 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 待空气进入罐内即 可将罐取下 操作程序 1 备齐物品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 2 取合理体位 暴露拔罐部位 注意保暖 3 根据部位不同 选用合适火罐 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 起罐后 如局部有水泡或拔出脓血 应清洁局部皮肤 作常规消毒 外涂 所需药物 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5 操作完毕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 皮肤过敏 溃疡 水肿及大血管处 孕妇 的腹部 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2 拔罐时应采取适当体位 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 不宜拔罐 3 拔罐过程中随时观察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4 防止烫伤和灼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 准 快 起罐时切勿强拉 如拔罐局 部出现较大水泡 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 外涂龙胆紫 保持干燥 必要 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5 凡使用过的火罐 均应清洁消毒 擦干后备用 收费参考 每次20元 9 四 推拿技四 推拿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目的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适应症及部位 1 痛经 气滞血瘀 太冲 曲泉 三阴交 寒凝血瘀 中极 三阴交 地机 2 腰痛 肾俞 大肠俞 腰阳关 委中 3 胃痛 天枢 气海 足三里 用物准备 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 协助松开衣着 暴露治疗部位 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 腰 腹部进行按摩时 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 操作时压力 频率 摆动幅度均匀 动作灵活 常用操作方法有 推法 用指 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 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 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 掌根或拇指指腹着力 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 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 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一般速度每分钟120 160次 5 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 若有不适 应及时调整手 法或停止操作 以防发生意外 6 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 用力需均匀 禁用暴力 每次推拿时间 一般 10 15 30分钟 7 操作完毕后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 以免伤及病人皮肤 2 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 妇女经期均忌用 3 年老体衰 久病体虚 或极度疲劳 剧烈运动后 过饥过饱 醉酒均不宜 或慎用推拿 4 严重心脏病 各种出血性疾病 结核病 肿瘤 脓毒血症 骨折早期 包括 颈椎骨折损伤 截瘫初期 烫伤 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收费参考 每次40元 五 耳穴埋籽技五 耳穴埋籽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11 目的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 或菜籽 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 通过经 络传导 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及部位 1 痛经 子宫 屏间 下脚端 肾 2 不寐 脑 下脚端 心 脾 肾 屏间 神门 3 带下病 子宫 膀胱 卵巢 屏间 肝 肾 脾 三焦 神门 4 妊娠恶阻 内关 足三里 用物准备 治疗盘 探针 棉签 0 5 碘伏 镊子 王不留行籽 胶布 剪刀 弯盘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 2 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 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 常 规消毒 4 埋籽 将王不留行籽粘于7 mm 7 mm胶布中间 贴于所选穴位上 并用 食指指腹按压 5 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 胀 痛等 得气 感 6 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根据需要留籽2 3天 7 撤籽 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 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 破损 并及时给 予处理 8 操作完毕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2 1 耳廓有炎症 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2 动作轻巧 按压力度适中 使病人有 得气 的感觉即可 3 胶布潮湿 脱落应及时更换 收费参考 每次20元 六 刮痧技六 刮痧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13 目的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 如牛角刮板 瓷匙等物 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 反复刮动 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 使脏腑秽浊之气 通达于外 促使周身气血流畅 逐邪外出 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应症及部位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主要表现为头昏脑胀 胸闷欲吐 全身酸 胀 倦怠无力等 一般刮痧部位有头部 肩背部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 刮具 牛角刮板 瓷匙等 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 必要时备 浴巾 屏风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暴露刮痧部位 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 确定刮痧部位 常用部位有头颈部 背部 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 有无缺损 以免划破皮肤 5 手持刮具 蘸水或药液 在选定的部位 从上至下刮擦皮肤 要向单一方 向 不要来回刮 用力要均匀 禁用暴力 6 如刮背部 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 每次刮8 10条 每 条长6 15 cm 7 刮动数次后 当刮具干涩时 需及时蘸湿再刮 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 色为度 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 刮治过程中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 及 时调节手法力度 14 9 刮痧完毕 清洁局部皮肤 协助患者衣着 10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 有皮肤病变 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 勿损伤皮肤 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饮食要清淡 忌生冷油腻之品 收费参考 每次20元 七 熏洗七 熏洗疗疗法技法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目的 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 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 以达到疏通腠理 祛风除 湿 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阴痒 带下等 适应症 适用于阴痒 带下等 药物选择 中药熏洗方 苦参30g 百部20g 地肤子20g 土茯苓20g 15 黄柏20g 白鲜皮20g 白花蛇草20g 水煎2000ml 先熏后洗 每晚1次 日一剂 用物准备 治疗盘 药液 熏洗盆 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 也可备坐浴椅 有孔木盖浴盆及治 疗碗等 水温计 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暴露熏洗部位 每次15 30分钟 3 坐浴时 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 上置带孔木盖 协助患者脱去内裤 坐在 木盖上熏蒸 待药液不烫时 拿掉木盖 坐入盆中泡洗 药液偏凉时 应更换药液 每次熏洗15 20分钟 4 熏洗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若感到不适 应立即停止 协助患 者卧床休息 5 熏洗完毕 清洁局部皮肤 协助衣着 安置舒适卧位 6 清理用物 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月经期 孕妇禁用坐浴 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 一般为50 70 以防烫伤 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 按无菌技术进行 4 包扎部位熏洗时 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 更换消毒敷料 5 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 避免交叉感染 收费参考 每次30元 八 中八 中药药外敷技外敷技术术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16 目的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 捣烂 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 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 适应症及部位 妇产科多采用中药药液及药渣加热后外敷 治疗急慢性盆腔炎 腹 盆腔内 炎性包快 异位妊娠包快等 外敷部位为病患部位 药物选择 中药外敷方 丹参 15g 赤芍 15g 桃仁 9g 三棱 6g 莪术 6g 连翘 15g 双花 15g 当归 9g 五灵脂 9g 乌药 9g 醋元胡 9g 公英 15g 透骨草 15g 清水泡 1 小时 装入药袋 高温加热半小时后即用 操作流程 1 物品准备治疗盘 治疗碗内盛适温的中药药液或加热后的药渣布袋 毛巾或 纱布块 2 操作方法 1 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 将毛巾或纱布块浸透药液敷于所需部位 或在所需部位铺一层毛巾或纱布 块 将加热后的药渣布袋放上 外层盖以毛巾以保温 3 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 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 水泡等过敏 现象 若有过敏反应 应停止敷药 注意事项 17 1 在敷药过程中 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 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 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4 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5 如局部出现水疱 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 外用消毒药物 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6 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 以免烫伤皮肤 7 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 但对一些特殊病人 如患有严重高血压 心脏病者 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 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 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 施 8 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9 外用药物 严禁内服 10 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 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 以免耽误病情 收费参考 每次30元 九 中九 中药药保留灌保留灌肠肠操作操作规规程程 18 目的 将中药煎剂自肛门灌入 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 通过肠黏膜吸收 达到治疗 目的 适应症 妇科炎性包快 异位妊娠包快等 也可高温降热 药物选择 中药灌肠方 丹参 20g 赤芍 15g 桃仁 15g 三棱 10g 莪术 10g 公英 15g 透骨草 15g 水煎 100ml 保留灌肠 每晚 1 次 日一剂 禁忌症 急腹症 肠道手术 肠伤寒 严重心脑疾患 注意事项 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腹部保暖 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 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 入的深度 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 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 39 41 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 腹痛加剧 过高则 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 产生强烈便意 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 吸 收少 效果差 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 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 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 并且药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