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总论习题答案_第1页
药理学总论习题答案_第2页
药理学总论习题答案_第3页
药理学总论习题答案_第4页
药理学总论习题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药理学药理学 总论习题 第总论习题 第 1 第第 4 章 章 一 单选题一 单选题 从下列各题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号填 在题后面的括号内 1 药物的两重性指 A A 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B 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C 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D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E 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 2 药效学研究 A A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B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规律 C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D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作用的关系 E 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 药物的首过消除是指 D A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 与血浆蛋白结合 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B 药物与机体组织器官之间的最初效应 C 肌注给药后 药物经肝脏代谢而使药量减少 D 口服给药后 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时即被代谢灭活 使进入体循环的 药量减少 E 舌下给药后 药物消除速度加快 而使游离型药物减少 4 受体阻断药与受体 A A 具亲和力 无内在活性 B 具亲和力 有内在活性 C 无亲和力 无内在活性 D 无亲和力 有内在活性 E 以上都不对 5 长期反复使用后 病原体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 此现象称为 A A 耐药性 B 耐受性 C 后遗效应 D 继发反应 E 精神依赖性 6 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A 要消耗能量 B 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 有化学结构特异性 D 比被动转运较快达到平衡 E 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7 无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 D A 口服 B 皮下注射 C 肌肉注射 D 静脉注射 E 舌下含化 8 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指 A A 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 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 间 C 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 的时间 E 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9 在肝脏中大多数药物进行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D A 溶酶体酶 B 乙酰化酶 C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D 肝微粒体酶 E 单胺氧化酶 10 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 C 2 A 系统药理研究数据 B 新药作用谱 C 临床前研究资料 D LD50 E 急慢性毒理研究数据 11 长期应用某药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奏效 这种现象称为 B A 耐药性 B 耐受性 C 成瘾性 D 习惯性 E 适应性 12 利用药物协同作用的目的是 E A 增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 B 增加药物在受体水平的拮抗 C 增加药物的吸收 D 增加药物的排泄 E 增加药物的疗效 13 影响药动学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E A 肝脏生物转化 B 吸收 C 血浆蛋白结合 D 排泄 E 生理性拮抗 14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是机体器官组织 C A 功能升高或兴奋 B 功能降低或抑制 C 兴奋和 或抑制 D 产生新的功能 E A 和 D 15 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 此时的药物剂量是 C A 大于治疗量 B 小于治疗量 C 治疗剂量 D 极量 E 以上都不对 16 半数有效量是指 C A 临床有效量 B LD50 C 引起 50 阳性反应的剂量 D 效应强度 E 以上都不是 17 药物半数致死量 LD50 是指 E A 致死量的一半 B 中毒量的一半 C 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 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18 药物的极量是指 E 药物的极量是指治疗量的最大量 即安全用药 的极限 超过极量就有可能发生中毒 规定了极量的药物主要是那些作用强烈 毒性较大的药物 药物一般不得超过极量使用 A 一次量 B 一日量 C 疗程总量 D 单位时间内注入量 E 以上都不对 19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 B A ED50 LD50 B LD50 ED50 C LD5 ED95 D ED99 LD1 E ED95 LD5 20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 可激动受体 也可阻断受体 取决于 B A 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B 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C 药物的酸碱度 D 药物的脂溶性 E 药物的极性大小 21 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 B A 无亲和力 无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 无内在活性 C 有亲和力 有 内在活性 D 无亲和力 有内在活性 E 以上均不是 22 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 D A 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B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 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 D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E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23 属于后遗效应的是 E A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 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 C 呋塞米所致的心 律失常 D 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 E 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 3 24 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下列哪种参考 E A 药物的安全范围 B 药物的疗效大小 C 药物的毒性性质 D 药物的体内过程 E 药物的给药方案 25 药物的内在活性 效应力 是指 D A 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 药物对受体的亲合能力 C 药物水溶性大小 D 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 E 药物脂溶性大小 26 安全范围是指 E A 有效剂量的范围 B 最小中毒量与治疗量间的距离 C 最小治疗量至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 D ED95 与 LD5 间的距离 E 最小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间的距离 27 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B A 中毒量 B 治疗量 C 无效量 D 极量 E 致死量 28 可用于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 D A 阈剂量 B 效能 C 效价强度 D 治疗指数 E LD50 29 药物的最大效能反映药物的 B A 内在活性 B 效应强度 C 亲和力 D 量效关系 E 时效关系 30 药理效应是 B A 药物的初始作用 B 药物作用的结果 C 药物的特异性 D 药物的选择性 E 药物的临床疗效 31 储备受体是 A A 药物未结合的受体 B 药物不结合的受体 C 与药物结合过的受体 D 药物难结合的受体 E 与药物解离了的受体 32 某降压药停药后血压剧烈回升 此种现象称为 B A 变态反应 B 停药反应 C 后遗效应 D 特异质反应 E 毒性反应 33 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A 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B 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蛋 白质 C 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 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 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 E 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抑制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34 某弱酸药物 pka 3 4 在血浆中解离百分率约 E A 10 B 90 C 99 D 99 9 E 99 99 35 阿司匹林的 pKa 是 3 5 它在 pH 为 7 5 肠液中可吸收约 C A 1 B 0 1 C 0 01 D 10 E 99 36 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 D A 苯巴比妥纳肌注后被肝药酶代谢 使血中浓度降低 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 自口腔粘膜吸收 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 青霉素口服后被胃酸破坏 使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 D 普萘洛尔口服 经肝代谢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37 弱酸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B A 胃粘膜 B 小肠 C 横结肠 D 乙状结肠 E 十二指肠 38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 原因是 B 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 二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 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 延缓抗药性产生 E 以上都不对 4 39 药物的 t1 2是指 A A 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 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 需时间 C 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 单位为小时 D 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 单位为克 E 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剂量 40 某催眠药的 t1 2为 1 小时 给予 100mg 剂量后 病人在体内药物只剩 12 5mg 时便清醒过来 该病人睡了 B A 2h B 3h C 4h D 5h E 0 5h 41 药物的作用强度 主要取决于 B A 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B 在靶器官的浓度大小 C 药物排泄的速率大 小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之高低 E 以上都对 42 一次静注给药后约经过几个血浆 t1 2可自机体排出达 95 以上 C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 E 7 个 43 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物同服时 比单用该弱酸性药物 D A 在胃中解离增多 自胃吸收增多 B 在胃中解离减少 自胃吸收增多 C 在胃中解离减少 自胃吸收减少 D 在胃中解离增多 自胃吸收减少 E 无 变化 44 甲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 95 乙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85 甲药单 用时血浆 t1 2为 4h 如甲药与乙药合用 则甲药血浆 t1 2为 B A 小于 4h B 不变 C 大于 4h D 大于 8h E 大于 10h 45 常用剂量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B A 有效血浓度 B 稳态血浓度 C 峰浓度 D 阈浓度 E 中毒浓度 46 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 A A 药物的吸收速度 B 药物的排泄速度 C 药物的转运方式 D 药物的光学异构体 E 药物的代谢速度 47 某药在体内可被肝药酶转化 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 A A 增强 B 减弱 C 不变 D 无效 E 相反 48 药物的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 D A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的分布情况 B 药物的血浆 t1 2长短 C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消除的量 D 在一定时间内药物吸收入血的相对量 E 药物达到稳态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 49 静脉注射某药 0 5mg 达到稳态时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为 0 7ng ml 其表 观分布容积约为 E A 0 5L B 7L C 50L D 70L E 700L 50 对于肾功能低下者 用药时主要考虑 A A 药物自肾脏的转运 B 药物在肝脏的转化 C 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D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 个体差异 51 二室模型的药物分布于 D A 血液与体液 B 血液与尿液 C 心脏与肝脏 D 中央室与周边室 E 肺脏与肾脏 52 血浆 t1 2是指哪种情况下降一半的时间 C 5 A 血浆稳态浓度 B 有效血浓度 C 血浆浓度 D 血浆蛋白结合率 E 阈浓度 53 药物的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B A 药物完全消除至零 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量的药物 C 药物的吸收量 与消除量达到平衡 D 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为零 E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 比例的药物 54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其血浆 t1 2 等于 D A 0 301 ke B 2 303 ke C ke 0 693 D 0 693 ke E ke 2 303 55 pka 是 E A 药物 90 解离时的 pH 值 B 药物不解离时的 pH 值 C 50 药物解离时的 pH 值 D 药物全部长解离时的 pH 值 E 酸性药物解离常 数值的负对数 56 某病人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后因失眠加用苯巴比妥 结果 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 这是因为 B A 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 B 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 加速 C 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 D 病人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 E 苯巴比妥抗血 小板聚集 57 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 E A 作用于靶器官 B 在肝脏代谢 C 由肾脏排泄 D 储存在脂肪 E 与血浆蛋白结合 58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 C A 副作用的多少 B 最大效应的高低 C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D 起效的快慢 E 后遗效应的大小 59 时量曲线的峰值浓度表明 A A 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B 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 C 药物在体内 分布已达到平衡 D 药物消除过程才开始 E 药物的疗效最好 60 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 E A 汗腺 B 肾脏 C 胆汁 D 肺 E 肝脏 61 关于肝药酶的描述 错误的是 E A 属 P 450 酶系统 B 其活性有限 C 易发生竞争性抑制 D 个体差异大 E 只代谢 20 余种药物 62 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上午 9 时测得血药浓度为 100 g ml 晚 6 时 测得的血药浓度为 12 5 g ml 则此药的 t1 2为 D A 4h B 2h C 6h D 3h E 9h 63 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什么参考 D A 药物的疗效大小 B 药物的毒性性质 C 药物的安全范围 D 药物的给药方案 E 药物的体内分布过程 64 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E A 吸收快慢 B 作用强弱 C 体内分布速度 D 体内转化速度 E 体 内消除速度 二 多选题二 多选题 从下列各题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号填在题 6 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 该题不得分 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包括 ABCDE A 年龄 B 性别 C 体重 D 剂量 E 给药途径 2 有关量效关系的描述 正确的是 AE A 在一定范围内 药理效应强度与血浆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B 量反应的量效关系皆呈常态分布曲线 C 质反应的量效关系皆呈常态分 布曲线 D LD50与 ED50均是量反应中出现的剂量 E 量效曲线可以反映药物效能和 效价强度 3 药物作用包括 ABCDE A 引起机体功能或形态改变 B 引起机体体液成分改变 C 抑制或杀灭入侵 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 D 改变机体的反应性 E 补充体内营养物质或激素的 不足 4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特性有 ABCD A 高度特异性 B 高度亲和力 C 可逆性 D 饱和性 E 高度效应力 5 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AE A 药物可通过受体发挥效应 B 药物激动受体即表现为兴奋效应 C 安慰剂不会产生治疗作用 D 药物化学结构相似 则作用相似 E 药效与被占领的受体数目成正比 6 下列有关亲和力的描述 正确的是 AC A 亲和力是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B 亲和力是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效应 的能力 C 亲和力越大 则药物效价越强 D 亲和力越大 则药物效能越强 E 亲和力越大 则药物作用维持时间越长 7 药效动力学的内容包括 ACDE A 药物的作用与临床疗效 B 给药方法和用量 C 药物的剂量与量效关系 D 药物的作用机制 E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8 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在于 ABC A 减少单味药用量 B 减少不良反应 C 增强疗效 D 延缓耐药性发生 E 改变遗传异常表现的快及慢代谢型 9 连续用药后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 包括 BCE A 耐药性 B 耐受性 C 依赖性 D 药物慢代谢型 E 快速耐受 10 舌下给药的特点是 BDE 虽然口腔吸收面积仅 0 5 1 0 m2 但此处血流丰富 故舌下给药吸收迅速 加之药物在该处可经舌下静脉绕过肝 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无首关消除 特别适合口服给药时易于被破坏 如异丙肾 上腺素片等 或首关消除明显 如硝酸甘油片等 的药物 A 可避免肝肠循环 B 可避免胃酸破坏 C 吸收极慢 D 可避免首过效应 E 吸收较迅速 11 联合用药可发生的作用包括 ABC A 拮抗作用 B 配伍禁忌 C 协同作用 D 个体差异 E 药剂当量 12 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因素有 ABDE A 胃肠吸收 B 血浆蛋白结合 C 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 D 肾脏排泄 E 肝脏 生物转化 1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DE 7 A 有利于药物进一步吸收 B 有利于药物从肾脏排泄 C 加快药物发生作用 D 两种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易发生竞争置换现象 E 血浆蛋白量低者易发生 药物中毒 14 关于一级动力学的描述 正确的是 ADE A 消除速率与当时药浓一次方成正比 B 定量消除 C c t 为直线 D t1 2 恒定 E 大多数药物在治疗量时均为一级动力学 15 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有 BE A 反映药物吸收的量 B 反映药物分布的广窄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