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载荷与载荷组合载荷与载荷组合 金属结构是承载结构 根据用途和机型不同 所承受的外载荷 也不相同 准确的确定载荷值 科学的进行载荷组合及正确的进行 结构分析与设计 是保证机械装备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使 用性能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一节第一节 载荷的分类载荷的分类 金属结构承受的外载荷 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一 按其作用性质 工作特点和发生频度划分一 按其作用性质 工作特点和发生频度划分 1 常规载荷 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始终和经常发生的载荷 包括由重力产生的载荷 由驱动机构或制动器的作用使起重机加 减 速运动而产生的载荷 及因起重机结构的位移或变形引起的 载荷 在防强度失效 防弹性失稳及有必要时进行的防疲劳失效等 验算中 应考虑这类载荷 2 偶然载荷 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不经常发生而是偶然 出现的载荷 包括由工作状态的风 雪 冰 温度变化 坡道及偏 斜运行引起的载荷 在防疲劳失效的计算中通常不考虑这些载荷 3 特殊载荷 在起重机非正常工作时或不工作时的特 殊情况下才发生的载荷 包括由起重机试验 受非工作状态风 缓 冲器碰撞及起重机 或其一部分 发生倾翻 起重机意外停机 传 动机构失效及起重机基础受到外部激励等引起的载荷 在防疲劳失 效的计算中也不考虑这些载荷 二 按其作用效果与时间变化相关性划分二 按其作用效果与时间变化相关性划分 1 静载荷 对结构产生静力作用而与时间变化无关的载荷 如自重载荷与起升载荷的静力作用 2 动载荷 对结构产生动力作用而与时间变化无关的载荷 如由于机械设备不稳定运动 各种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和由于机械装 备工作时产生的碰撞 冲击作用等 第二节第二节载荷的计算载荷的计算 机构的载荷值需在设计之初进行确定和计算 而准确确定载荷 值将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精度 机械装备的安全可靠程度和使用性 能 以下介绍确定各类载荷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一 一 载荷计算原则载荷计算原则 1 起重机的载荷计算与载荷组合 主要用于验证起重机结构 件的防强度失效 防弹性失稳和防疲劳失效的能力 以及起重机的 抗倾覆稳定性和抗风防滑移安全性 2 起重机能力验算时应注意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当 载荷引起的效应随时间变化时应采用等效静载荷进行估算 本书以 刚体动力分析方法为计算基础 对于弹性系统的载荷效应则采用动 载系数进行估算模拟 或在有条件的前提下 也可进行弹性动力分 析或现场测试 为反映操作平稳程度的不同 应考虑司机实际操作 情况的影响 3 如某载荷不可能出现 则应在验算中略去 如室内起重机 不考虑风载荷 同样 对起重机说明书中禁止出现的 对起重机未 提出要求的 在起重机设计中已明确要防止或禁止的载荷也不予考 虑 4 结构设计方法有两种 许用应力设计法或极限状态设计法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在考虑载荷 动力载荷系数 载荷组合 许用 应力和极限设计应力时 都应以 GB T 3811 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 的有关章节或附录来确定 活在可能的情况下以试验或统计数据为 基础来确定 二 二 载荷的计算载荷的计算 一 常规载荷的计算 1 自重载荷 G P 自重载荷是指起重机本身的结构 机械设备 电气设备以及在 起重机工作时始终附设在机上的某些部件和积结在部件上的物料 如设在起重机上的漏斗料仓 连续输送机及在其上的物料 等质 量的重力 对于某些起重机 自重载荷还应包括结壳物料质量的重 力 例如粘结在起重机及其零部件上的煤或类似的其它粉末质量的 重力 但起升载荷质量的重力除外 1 自重载荷的估算 在结构设计之前 结构自重尚未知 必须预先估算 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的自重载荷通常远远超过其工 作载荷 例如 桥式起重机的自重约为起重量的 2 7 倍 门座起重 机的自重约为起重量的 8 25 倍 装卸桥的自重约为起重量的 30 60 倍 由此可见 机构自重载荷产生的应力对总体应力具有较大贡献 所以正确的估算结构的自重载荷对结构设计十分重要 根据设计经 验 结构自重通常可参照现有类似结构的自重来确定 或利用设计 手册 文献中类似结构的自重数据或公式来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 估算值需要多次试算反复逼近才可获得真实值 计算金属结构时 结构自重载荷用表示 单位是 N 或 kN G P 对于桁架结构的自重载荷 则视为作用于桁架节点上的节点载荷 F 图 3 1a 3 1 1 G P F n 式中 n 桁架的节点数 而对于实体结构 如梁 刚架 则视为均布载荷 图 3 q F 1b 3 2 G q P F S 图 3 1 结构自重的作用方式 a 桁架结构 b 实体结构 式中 S 实体结构的跨度 机械和电气设备的自重载荷 可根据所选用的设备型号由机电 产品规格表中查得 用 表示 视为集中载荷分别作用于结构 Gj P Gd P 相应的部位上 2 自重振动载荷 当物品起升离地时 或将悬吊在 1G P 空中的部分物品突然卸除时 或悬吊在空中的物品下降制动时 起 重机本身 主要是其金属结构 的自重将因出现振动而产生脉冲式 增大或减小的动力响应 此自重振动载荷用起升冲击系数 乘以起 1 重机的自重载荷来考虑 为反应此振动载荷范围的上下限 该系数 取两个值 1 1 00 1 2 额定起升载荷 Q P 额定起升载荷是指起重机起吊额定起重量时能够吊运的物品最 大质量 与吊具及属具质量 总和 即总起升质量 的重 Q m 0 m 力 简而言之 就是起吊额定起重量时的总起升质量的重力 单位 为 N 或 kN 起升载荷是指起重机在实际的起吊作业中每一次吊运的物品质 量 有效起重量 与吊具及属具质量总和 即起升质量 的重力 单位为 N 或 kN 1 起升动载荷 当物品无约束地起升离开地面时 2Q P 物品的惯性力将会使起升载荷出现动载增大的作用 此起升动力效 应用一个大于 1 的起升动载系数乘以额定起升载荷来考虑 2 Q P 2 起升状态级别 由于起升机构驱动控制型式的不同 物品起升离地时操作方法会有较大的差异 由此表现出起升操作的 平稳程度和物品起升离地的动力特性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将起 升状态划分为 四个级别 起升离地平稳的为 起升离地 1 HC 4 HC 1 HC 有轻微冲击的为 起升离地有中度冲击的为 起升离地有较 2 HC 3 HC 大冲击的为 与各个级别相应的操作系数和起升动载系数 4 HC 2 值列于表 3 1 中 具体说明见图 3 2 起升状态级别可以根据经 2min 验确定 也可以根据起重机的各种具体类型选取 对物品离地未采 取专门先进控制方案的某些起重机 其起升状态级别举例可参考表 3 2 图 3 2 起升动载系数 2 表表 3 13 1 和和值值 2 2min 起升状态级别 2 2min 1 HC 0 171 05 2 HC 0 341 10 3 HC 0 511 15 4 HC 0 681 20 表表 3 23 2 某些起重机的起升状态级别举例某些起重机的起升状态级别举例 起重机类别起升状态级别 人力驱动起重机 1 HC 电站起重机 安装起重机 车间起重机 2 HC 3 HC 卸船机 用起重横梁 吊钩或夹钳 货场起重机 用起重横梁 吊钩或夹钳 3 HC 卸船机 用抓斗或电磁盘 货场起重机 用抓斗或电磁盘 3 HC 4 HC 炉前铸造起重机 炉后铸造起重机 料箱起重机 加热炉装取料起重机 用水平夹钳 3 HC 4 HC 锻造起重机 4 HC 3 起升动载系数 当从地面加速起升载荷时 载荷惯性 2 力增大了起升载荷的静力值 并使金属结构产生弹性振动 计算结 构时考虑铅垂惯性力和振动作用的起升载荷称为起升动载荷 d P 结构系统承受的起升动载荷 或动位移 与起升静载荷 d P d 静位移 之比值称为起升动载系数 它表示相对起升静载 Q P 0 2 荷增大的程度 1 3 2 0 dd Q P P 3 因而计算金属结构所用的起升动载荷为 3 2dQ PP 4 研究表明 变速升降物品时 物品离地起升比下降制动对结构 产生的动力效应更大 因此可研究物品离地起升的工况 动载系数由理论和试验研究获得 它不仅与起升速度和操作 2 情况有关 而且与结构的刚度和质量 起升钢丝绳绕组的刚度和起 升质量有关 为理解其本质 下面进行动载系数的理论推导 2 金属结构实际上是一个无限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 在工程中通 常将其简化成具有多个集中质量的有限自由度等效系统来分析 物品离地起升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a 起升机构卷绕起升钢丝绳由松弛到张紧拉直但仍未受力 b 起升钢丝绳开始受力并逐渐增大直至与物品的重力相等 结构和起升钢丝绳产生位移但物品未离地 c 物品离开地面的瞬间即与结构同时振动 对结构产生动力效应最大的第三阶段 建立结构 钢丝绳绕组 及起升物品的动力学模型 见图 3 3 它是一个二自由度质量 刚 度振动系统 应当指出 图 3 3a 模型是以结构 含跨中小车 自重 载荷产生的结构静位移位置作为振动系统的原始位置 图中未示出 的 图 3 3b 中和分别表示结构的换算质量 含小车质量 和 1 m 1 K 刚度 和分别表示总起升质量和起升钢丝绳绕组的刚度 在分 2 m 2 K 析中忽略钢丝绳的质量和起升机构本身振动的影响 图 3 3 物品刚离地后结构及钢丝绳绕组的动力学模型 当物品刚离地时 和围绕各自的静力平衡位置 由分 1 m 2 m 2 m g 别对结构和钢丝绳绕组产生的静位移位置 而振动 若忽略系统阻 尼 则该系统的振动为简谐振动 设物品离地瞬时与以相同频率作同向一阶主振动 则质点 1 m 2 m 与的位移方程表示为 1 m 2 m 3 11 22 sin sin yAt yAt 5 式中 质点 的振幅 1 A 2 A 1 m 2 m 圆频率 单位是 rad s 当 t 0 时 质点初始位移为零 当时 质点的最大位移 2t 为 3 6 1max1 2max2 yA yA 质点的运动速度为 3 7 11max 22max cos cos yAt yAt A A 当 t 0 时 质点的最大初速度为 3 11max 22max yA yA A A 8 而为物品离地速度 显然 质点的最大初速度与振幅成 02max yv A 正比 质点的加速度为 当时有最大加减 2 m 2 22 sinyAt A A 2t 2 m 速度 a 2 202max yAv A A 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中 对工程应用具有实际控制意义的是 一阶基频 关键是要找出求解基频的计算方法 为使问题简化 将 二自由度系统 图 3 3c 转换成一个等效的单自由度系统 图 3 3d 进行研究 将原系统的向最大位移质点的转化 构成单自 1 m 2 m 由度系统的等效质量 而等效刚度则由和的串联等效得到 e m e K 1 K 2 K 可根据两个系统在相同外力作用下变形相等条件 e K 求得 12 eeee m g Km g Km g K 3 9 12 12 e K K K KK 由刚度定义可知 3 10 122 120 e e e m gK Km g K KK 式中 g 重力加速度 在等效载荷作用下 等效单自由度系统的静 e e m g 位移 物品离地瞬间额定起升载荷对结构上物品悬 0 2 m g 挂点与钢丝绳绕组产生 的静位移之和 即 而 000 y 021 ym g K 0 e m g 2 K 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时 应考虑冗余约束的影响 设计时若不能预 0 y 先确定和值 则对于桥式起重机 近似取 1 750 1 1000 S S 0 y 0 0 y 为跨度 对于臂架 门座起重机 近似取 1 200 1 250 R R 为 0 y 最大幅度 其它起重机可近似取 0 0029H H 为起升钢丝绳滑轮组最 0 大悬挂长度 计算时不再考虑钢丝绳滑轮组的分支数 以上所有参数的 单位均为 m 等效单自由度系统应与原来二自由度系统具有相同的振动形式和频 率 假设与处的运动位移和运动速度相同 则 e m 2 m 2e yy maxe y A 2max y A 等效质量可根据两系统最大动能相等原理求得 3 11 222 12max1maxmax 111 222 eee m ym ym y AAA 因为质点最大速度与振幅成正比而与质点处的刚度成反比 于是式 3 11 可改写为 3 12 222 12 12 111 e e mmm KKK 解得等效质量为 3 22 1 2122 121 11 ee e KKm mmmmm KmK 13 式中 结构质量对等效质量的影响系数 2 1 21 e Km mK 2 01 200 ym my 结构 在其物品悬挂点 的换算质量 1 m 总起升质量 2 m 2 m Q m 0 m 结构的换算质量 对于桥式起重机 在跨中取桥架 不含端 1 m 梁 质量的 1 2 与小车的质量之和 对于门式起重机在跨中取桥架 不含支腿与横梁 全长的均布质量乘跨度的 1 2 与小车质量之和 在悬臂端则取此均布质量乘 0 3 倍悬臂长与小车质量之和 对臂架 式起重机的臂架端点 取为臂架质量的 1 3 由式 3 10 和式 3 13 得 3 00 2 1 Q e m m 14 根据等效单自由度系统的简谐运动可知 其自振源频率为 3 0 1 ee eee Km gg mm 15 求出整个起重机系统的最低圆频率 基频 后 便可分别求解 结构和吊钩处的动载系数 按与最大初速度相同 e m 2 m 由式 3 8 知 的最大振动位移 maxe y A 2max y A 0 v e m max20 e yAv 由系统振动产生的动力效应也可用动位移表达 如图 3 3 所示 系统的最大位移 3 0 0max0de v y 16 起重机结构在物品悬挂点的动载系数 3 0max 22 000 1 1 de q y v g 17 式中 稳定 额定 起升速度 单位为 m s q v 起升质量离地瞬间的起升速度 单位 0 v 02q vv 为 m s 与起升状态级别有关的操作参数 见表 3 1 2 g 重力加速度 g 2 9 81 m s 由式 3 17 可见 当起升速度与起升状态级别一定时 动载 系数与系统的刚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刚度愈大愈小 愈大 0 2 物品快速下降 紧急制动时 可取1 则有 2 3 18 2 0 1 1 q v g 若不考虑结构 含小车 质量对动载系数的影响 则 0 1 m 式 3 17 变为 3 22 0 1 1 q v g 19 它可近似用于中 小跨度的起重机机构和慢速下降制动情况 当式 3 17 中 0 时 为刚性吊具起重机结构的动载系数 0 3 0max 22 000 1 1 de q y v gy 20 臂架式起重机结构同样可用式 3 17 计算动载系数 也可用 简化公式计算 3 0 2 0 1 q a v gy 21 式中 与起升高度有关的系数 0 35 0 5 0 a 0 a 与臂架式有关的因数 对四连杆臂架为 0 6 0 1 gy 对摆动单臂架为 1 6 对于水平臂架为 1 1 单位为 s m 由于司机操作情况不同 值也不同 通常物品离地起升时的 2 动载系数比下降制动时要大 但物品突然离地起升和下降紧急制动 时 结构的动载系数比正常时要大得多 而物品快速点动升降时出 现多次激励振动的叠加 可导致结构动载系数出现最大值 甚至接 近或超过 2 此时结构最危险 而此工况在作业中难免 应在设计 中特别加以考虑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 用上述公式对各类起重机结构算得的一 2 般都小于 2 若算得的大于 2 时 则应控制物品的离地速度 使 2 操作尽可能平稳 且取 2 2 应当指出 通常在设计结构时 对于结构的任何部位和构件均 取相同的动载系数值 但由结构动态分析和试验研究 结构 17 27 30 可知 各部位的动载系数 效应 并不相同 并且均大于吊钩处的动载系 数 其分布规律是 在结构的物品悬挂点或空间结构的上部构件处 动载系数较小 离物品悬挂点愈远的部位或空间结构的中 下部构 件处 动载系数居中 靠近结构支撑的部位或构件 其动载系数最 大 其原因 一是进行结构动态分析时 通常将无限度自由度系统 的结构 将质量集中 简化成有限度自由度系统甚至单自由度系统 来计算 这样忽略了结构其余部位 集中质点以外 如支承处 所 产生的振动 因而减小了结构的动力效应 小于 二是起升载荷 2 引起动力响应 的同时也产生构件自重的冲击效应 此时 2 1 构件反映出的动载系数 是起升动载系数和冲击系数的综合值 大 于 因此需按载荷组合分别计算 三是结构中某些主要受轴向力 2 的构件 分析中仅按轴向受力部件来考虑 但由于自身质量的存在 使其不仅受轴向载荷的作用 产生轴向振动 而且还受横向动载荷 的作用 产生弯曲振动和冲击 因此 对于结构特别是复杂结构各 部位的动载系数 不能用简化的单自由度系统导出的统一公式来计 算 而应分别予以确定 尽管越靠近梁式结构的支承部位动载系数较大 但因该处弯矩 很小 对确定梁的截面不起决定作用 为了简化计算 对于按跨中 最大弯矩确定截面的桥架型起重机的结构 依然可采用跨中的动载 系数来计算 上述由振动理论导出的动载系数公式在工程使用中较为繁琐 可统一采用 GB T 3811 2008 起重机设计规范 给出的公式 3 22 来确定 3 22 22min2q v 式中 起升动载系数 由式 3 22 计算得出 其最大值 2 对建筑塔式起重机和港口臂架起重机等起升 2max 速度很高的起重机不能超过 2 2 对其他起重机 不能超过 2 0 与起升状态级别相对应的起升动载系数的最小值 2min 见表 3 1 按起升状态级别设定的系数 见表 3 1 2 稳定 额定 起升速度 单位为 m s 与起升机构驱 q v 动控制型式及起升操作方法有关 见表 3 3 其最高 值发生在电动机或发电机空载起动 相当于此 maxq v 时吊具 物品及完全松弛的钢丝绳均放置于地面 且吊具及物品被起升离地时其起升速度已达到稳定 起升速度的最大值 3 突然卸载时的动力效应 某些起重机正常工作时需在空中从总起升质量 m 中突然卸除部 分质量 例如使用抓斗或电磁盘进行空中卸载 将对起重机结mA 构产生减载振动作用 减小后的起升动载荷用突然卸载冲击系数 乘以额定起升载荷来计算 见图 3 4 3 空中突然冲击卸载系数值由式 3 23 给出 3 3 23 33 11 m m A 式中 突然卸载的部分起升质量 单位为 kg mA 总起升质量 单位为 kg m 卸载系数 对用抓斗或类似的慢速卸载装置的 3 起重机 0 5 对用电磁盘或类似的快速卸 3 载装置的起重机 1 0 3 图 3 4 突然冲击卸载系数 3 表表 3 33 3 确定确定的稳定起升速度的稳定起升速度值值 2 q v 起升驱动型式及操作方法 载荷组合 H1H2H3H4H5 无风工作 A1 有风工作 B1 maxq v qd v qd v 0 5 maxq v 0 q v 特殊工作 C1 maxq v maxq v 0 5 maxq v 注 H1 起升驱动机构只能作常速运转 不能低速运转 H2 起重机司机可选用起升驱动机构作稳定低速运转 H3 起升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能保证物品起升离地前都 作低速稳定运转 H4 起重机司机可以操作实现无级变速控制 H5 在起升绳预紧后 不依赖于起重机司机的操作 起 升驱动机构就能按预设的要求进行加速控制 稳定的最高起升速度 maxq v 稳定的低速起升速度 qd v 4 运行冲击载荷 起重机在不平的道路或轨道上运行时所发生的垂直冲击动力效 应 即运行冲击载荷 用运行冲击系数乘以起重机的自重载荷与 4 额定起升载荷之和来计算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 在道路上或道路外运行的起重机 在这种情况下 取决于起重机的构造型式 质量分布 起重机的弹性和 或 悬 4 挂方式 运行速度以及运行路面的种类和状况 此冲击效应可根据 经验 试验或采用适当的起重机和运行路面的模型分析得到 一般 可采用以下数据计算 1 对于轮胎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 当运行速度时 0 4 y m sv 1 1 4 当运行速度时 1 3 0 4 y m sv 4 2 对于履带式起重机 当运行速度时 1 0 0 4 y m sv 4 当运行速度时 1 1 0 4 y m sv 4 2 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 起重机带载或空载运行于具有一 定弹性 接头处有间隙或高低错位的钢制轨道上时 发生的垂直冲 击动力效应取决于起重机的构造型式 质量分布 起重机的弹性和 或 悬挂 支承方式 运行速度和车轮直径及轨道接头的状况等 应根据经验 试验或选用适当的起重机和轨道的模型进行估算 一 般可按以下规定选取 1 对于轨道接头状态良好 如轨道用焊接连接并对接头打磨光 滑的高速运行起重机 取 1 4 2 对于轨道接头状态一般 起重机通过接头时会发生垂直冲击 效应 此时运行冲击系数由式 3 24 确定 4 3 4 1 1 0 058 y vh 24 式中 运行冲击系数 4 起重机运行速度 单位为 m s y v 轨道接头处两轨面的高度差 单位为 mm 通常h 安装公差要求 1hmm 起重小车的运行冲击系数可参照上述方法确定 5 变速运动引起的载荷 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驱动机构 包括起升驱动机构 加速引起的载荷 由驱动 机构加速或减速 起重机意外停机或传动机构突然失效等原因在起 重机中引起的载荷 可采用刚体动力模型对各部件分别进行计算 计算中要考虑起重机驱动机构的几何特征 动力特性和质量分布 还要考虑在变速运动时出现的机构内部摩擦损失 在计算时 一般 是将总起升质量视为固定在臂架端部 或直接悬置在小车的下方 为了反映实际出现的弹性效应 将机构驱动加 减 速动载系 数乘以引起加减速的驱动力 或力矩 变化值 或 5 Fma AMJ A 并与加 减 速运动之前的力 F 或 M 代数相加 该增大的力既 作用在承受驱动力的部件上称为动载荷 也作用在起重机和起升质 量上称为它们的惯性力 图 3 5 数值的选取决定于驱动力或制 5 动力的变化率 质量分布和传动系统的特性 见表 3 4 通常 的较低值适用于驱动力或制动力较平稳变化的系统 的较高值 5 5 适用于驱动力或制动力较突然变化的系统 图 3 5 机构驱动的动载系数 5 表表 3 43 4 的取值范围的取值范围 5 序号工况 5 1 计算回转离心力时 1 0 2 计算水平惯性力时 1 5 3 传动系统无间隙 采用无级变速的控制系统 加速力或制动 力呈连续平稳的变化 1 2 4 传动系统存在微小的间隙 采用其他一般的控制系统 加速 力呈连续的但非平稳的变化 1 5 5 传动系统有明显的间隙 加速力呈突然的非连贯性变化 2 0 6 传动系统有很大的间隙 用质量弹簧模型不能进行准确的估 算时 3 0 注 如有其它依据 可以采用其它值 5 2 水平惯性力 1 起重机或小车在水平面内纵向或横向运行起 制 动时的 水平惯性力 起重机或小车在水平面内纵向或横向运行起 制 动时 起重 机或小车自身质量和总起升质量的水平惯性力 为该质量与运行加 速度乘积的倍 按下式计算 5 3 25 5 52 G Hi m a P m a 式中 起重机 含小车 的质量 单位为 kg G m 总起升质量 单位为 kg 2 m 运行平均加 减 速度 单位为 a y avt 2 m s 运行速度 单位为 m s y v t 起重机运行加速时间 单位为 s 考虑起重机运行驱动力突变时对结构的动力效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链优化决策支持数据模板
- 农业生产生物技术合作项目协议
- 2025年清洁能源发展政策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不安全行为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人工智能教育行业人工智能教学与智能教育平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旅游业行业智慧旅游与文化传承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中国画技法入门:美术基础课程教案》
- 产品质量控制与改进流程化模板
- 贵阳基金从业证考试及答案解析
- 玖龙纸业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公共能耗分摊方案
- 2023年木材收购合同(精选4篇)
- TSSITS 201-2020 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 通用技术条件
- GB/T 6892-2000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
- GB/T 19806-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挤压剥离试验
-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全部题库)其他各大高校均可使用
- 新疆少数民族发展史课件
- (完整)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 十八导心电图机招标参数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及常见问题
- 表面工程论文 热喷涂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