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新文化运动_第1页
第8课新文化运动_第2页
第8课新文化运动_第3页
第8课新文化运动_第4页
第8课新文化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 8 8 课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苏家湾镇中心学校 毕勇成 教学目标 一 识记与理解 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 标志 主要代表人物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 内容 二 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对政治 经济发挥反作用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新 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和创新学 习的初步能力 收集并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 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 认识 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 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 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饱 含激情的作品中 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认识人生的意义总是将个人的价值 融于社会价值之中 重点难点 一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二 难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 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教师研读课标 教材 撰写教案 制作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导学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谈话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 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将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 国家和民族一步步走向危亡的境地 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中国的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结 果都失败了 没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那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 子又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呢 课件出示课题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设问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代表人物有哪一些 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哪里 师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第 43 44 页 找出答案 对于学生无法 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 得出结论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归纳 1 政治上 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 实行独裁专制 根本原因 2 思想文化上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背景的方法 一般从政治 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 指出在 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虽是其直接原因 而政治的原因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并 让学生认识到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 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认识事物要全面 对于政治上的原因 教师可做简单叙述补充 而思想领域的原因 的认识的时候 可出示 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天坛祭天 图 认识其实质和目的实质并非是 真的尊孔 吸收儒家文化的精髓 而是借尊孔达到复古 恢复封建伦理道德和纲常 为 其复辟帝制进行大造舆论的目的 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在学生阅读教材后 教师出示板书 时间 1915 年 9 月 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后改名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等 主要阵地 新青年 和北京大学 以上内容 尽量由学生归纳总结 在归纳代表人物的时候 给学生看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等的图片 逐一进行介绍 并说明 在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 采取兼收并蓄的 方针 邀请了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等到北大任教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齐集北大 而他们的新思想又主要通过 新青年 杂志进行发表 所以 新青年 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过渡 那么 新文化运动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何种内容来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启迪国 民的呢 课件展示第二版块 二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二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1 1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 找出答案 教师逐一进行讲解 认识其内容其实就是 三提倡三反对 1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引导学生看 P45 第一小字段 教师分析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 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 中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 一切政府的压迫 社会的攻击笑骂 就 是断头流血 都不推辞 设问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指什么 为什么陈独秀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 中国的一切一切的黑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德先生 Democracy 指的是民主 即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用以反对封建专制 赛先生 Science 指科学 包含自然科学和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 以及对事物看法的科学 态度 由于当时尊孔复古的思想很严重 反对借孔孟之道恢复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突出问题 而反对迷信只能借助科学 同时 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制度来批判在当 时还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 不但新鲜 而且对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 动作用 对中国的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追求民主献身科学起了重要作用 因此 民主 和 科学 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大口号和主要内容 成为了新文化运动 新 的特点 从而为启发国民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起了重大作用 过渡 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同时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课件出示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部分内容 吾以为今日而言 文学改良 须从八事入手 八事者何 一曰 须言之有物 二曰 不摹仿古人 三曰 须讲求文法 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 务去烂调套语 六 曰 不用典 七曰 不讲对仗 八曰 不避俗字俗语 引导学生认识到 胡适所提出的文学改良的主张 其实质就是从文学形式和内容 上同时进行改良 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于是 白话文在全国推广起来 其中 鲁迅 的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和胡适的白话诗成为了其中的典范 在 狂人日记 中 鲁迅用辛辣的笔调 外科手术般的手法对封建道德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一针见血地指 出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就是吃人的历史 号召人民起来进行革命 推翻那吃人的旧 社会 过渡 同学们在刚才我们对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新 文化运动的两个口号 两面大旗 是什么 学生回答 是 民主和科学 2 新文化运动的两个口号 两面大旗 民主和科学 过渡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 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 胜利 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希望 新文化运动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 的历史阶段 课件展示第三版块 三 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三 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设问 1 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背景是什么 2 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 在十月革命后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什么变化 4 最早在中国举起宣传十月革命 宣传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 5 五四运动后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 十月革命后 新文化运动的新内容就是宣传十月革命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 而在中国首先举起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就是李大钊 1918 年 李大钊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两篇文章 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 热情地欢呼 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将是赤旗的世界 同时 在 1918 年 李大钊 陈独 秀等创办了 每周评论 杂志 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 宣传马克思 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李大钊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全面 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邓中夏 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纷纷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先后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过渡 新文化运动从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 再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给 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呢 课件展示第四版块 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设问 1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影响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影响 学生看书后 找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教师分析讲解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 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进行了反思 批判和宣战 高扬民 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一场大洗礼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 醒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巩固小结 回顾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要求学生作重点掌握 作业作业 练习册练习册 P29P29 3232 达标训练达标训练 1 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A 青年杂志青年杂志 的创办的创办 B B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 C 李大钊发表李大钊发表 青春青春 一文一文 D D 鲁迅发表鲁迅发表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 2 2 五四运动后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五四运动后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 A A 民主民主 B B 科学科学 C C 新文学新文学 D D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3 3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民主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