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1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2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3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4页
《琵琶行》并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琵琶行 并序教案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白居易及 行 这种文学体裁 2 领会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具体内涵 体会诗 人贬谪郁闷之思 3 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4 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 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难点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准备 PC机 琵琶行 朗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1 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 2 听读课文 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3 理清文章结构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 导语 一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 看不见 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 飞禽走兽 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 用文字表现出来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 琵琶行 是描写音乐的典范 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 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板书 课题及作者 二 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 对别人说 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 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 人们请来莫扎特 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 曲子 盲人流下了眼泪 说 我看见了 我看见了 我看见了阳光 鲜花 小鸟 河流 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 俄 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 如歌的行板 后 老泪纵横 说自己 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 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 经历 不同心境的人共鸣 琵琶行 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 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 现在 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 艺 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 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 原因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了解作者 行 这种体裁及写作背景 一 作者 参 教学用书 1 白居易 772 846 字乐天 晚年号香山居士 以44岁为分界线 前期抱定 兼 济天下 之思 后期则 独善其身 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 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青年时代 因而能广 泛接触社会 了解民生疾苦 所以他的诗歌从创作开始就走上了现 实主义道路 2 诗歌主张和创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反映时事 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 反映人发疾苦 著有 白氏长庆集 有代表作 长歌恨 琵琶行 等 二 行 这种体裁 明确 行 是乐曲的意思 歌 与 行 名称虽不同 但并无 严格的区别 后来就有 歌行 一体 歌行体 为南朝宋鲍照所 创 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 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 自创 格调 而其发展了七言诗 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 代悲白头吟 与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 夜 的出现 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特点 1 篇幅可短可长 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共十八句 杜甫 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就有二十四句 白居易的 长恨歌 竟有 一百二十句 杜甫的 兵车行 有三十七句 白居易的 琵琶行 则有八十八句 2 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 把记人物 记言谈 发议论 抒感慨 融为一体 内容充实而生动 例如杜甫的 兵车行 诗中既有 行人 出征时的记叙 又有 道旁过者 与 行人 的问答 也有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的感叹 读后真能摧人肝肠 再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既有风卷茅屋的记叙 也有 归来倚杖 的叹息 更有 安得广厦千万间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的 强烈抒情与愿望 读后令人唏嘘不已 3 声律 韵脚比较自由 平仄不拘 可以换韵 歌行 体诗歌在 格律 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 由于它要 放情长言 因 而句子也多 再要一韵到底 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 例如 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二十四句就换了好几个韵脚 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 由 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4 句式比较灵活 一般是七言 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 其中又穿插 了三 五 九言的句子 例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基本上是以 七言为主的 但也有二言的 呜呼 也有九言的 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 写作背景 琵琶行 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 公元816年 秋 时白居易四十五 岁 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 后又任左 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 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 宰相武元衡 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 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 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 以安藩镇的 反侧 之心 这 时白居易挺身而出 坚决主张讨贼 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 种主张本来是对的 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 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 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 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 史的助手 听起来也像是不错 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 门安置 犯罪 官员的 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这 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 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 从此他早期的斗 争锐气逐渐销磨 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三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指定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 每人读一段 并正音 2 小声播放乐曲 春江花月夜 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3 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 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 序文的第二句 明年秋 铮铮然有京都声 跟诗的第一 段对应 第四 五句 问其人 转徙于江湖间 同诗的第二 三 段对应 第六 七句 予出官二年 命曰 琵琶行 跟第四段 对应 四 作业 反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 鉴赏诗歌 1 提问 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确 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 琵琶女没有出场 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第二次明写 琵琶女出场 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第三次仍是明写 但写得简略 2 赏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1 学生自由朗读诗的第一段 2 学生思考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 文中没有明确交代 同学们能判定出是哪种基调吗 有什么理由 明确 它的基调是悲凉的 理由有二 一是琵琶女在这 绕船明月 江水寒 之际 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二是它确实 打动了 惨将别 中的主客的心 加重了离愁 以致 主人忘归客 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 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 都 是烘托它的 3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3 赏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1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2 学生思考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写琵琶女演奏之 前调弦 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 弦弦掩抑声声思 说尽心中无限事 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 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极端 轻拢慢捻抹复桃 四弦 一声如裂帛 写琵琶女演奏名曲 霓裳羽衣曲 和 六幺 3 学生思考 作者分几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 霓裳羽衣曲 和 六么 每一个乐段的内容是什么 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乐 曲情调的 明确 作者分四个乐段写琵琶女演奏名曲 霓裳羽衣曲 和 六幺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 二者交错进而有 大珠小珠落玉盘 之声 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 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 再着一个 滑 字 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 得轻快流畅了 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 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 这 无声 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 忧愁暗恨 并期待着变化的 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 这是高潮到来的 信号 它发展得很快 接着就出现了 铁骑突出刀枪鸣 的热烈而紧 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写乐曲的终止 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 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 使 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4 本段用 东舟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结尾 有什么作用 明确 小侧面烘托 说明周围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 余音绕梁 的 境界中 5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二段 4 赏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1 学生默读三至五段 2 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调子如何 理由是什么 明确 调子悲凉 与 霓裳 六么 不同 从 满座重闻皆掩 泣 和 江州司马青衫湿 可看出 3 作者写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二次作者用比喻 摹声等修辞手法从正面写音乐的艺术境 界 第三次作者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二 写作特色 1 情节曲折 波澜起伏 在 醉不成欢惨将别 的时候 便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 不发 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 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 东船西 舫悄无言 似乎可以结束了 忽然又 沉吟 敛容 琵琶 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 琵琶女诉说一完 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 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更奏一曲 乐声进入了高潮 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 只说其声 凄凄 并 不似向前 写到这里 就戛然而止 这样 既能 使人感慨不已 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 这种曲折多变的情 节 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 她的琵琶绝技也得 到了细致的描绘 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 以情动人 这首诗以情动人 叙述事件 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 送客一 节即以 秋瑟瑟 惨将别 茫茫江浸月 给环境制造了 伤感的气氛 琵琶女第一次演奏 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 曲调时 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 自叙身世一段 是 幽愁暗恨 的 根源 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 诗人自叹经 历 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 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 末段 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 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 情 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 语言精练明畅 诗人逝世不久 唐宣宗 李忱写诗吊念他说 童子解吟 长恨 曲 胡儿能唱 琵琶 篇 可见本诗在白居易生前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传诵极广 3 画面精采 白居易的 琵琶行 堪称绝妙的 有声画 画面非常精采 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 如秋江夜别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 茫江浸月 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 住近湓 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 有力地烘托了 天涯沦落 之情 用人物的神态 动作描绘出画面 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 犹抱 琵琶半遮面 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 复杂心理 再如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这里描绘 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 神态 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 经历不俗 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 另外 满座重闻 皆掩泣 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 泪湿青衫 画面的基调落 在一个 泣 字上 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 动情最浓的 以至 泪湿青衫 的 还是诗人自己 泣 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 深沉 的 4 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 秋夜江头送客 琵琶女的悲剧命运 作者的贬谪生活 饱含的感情成分 景物的描写 气氛的烘托 人物的动作 心理的细 致描写 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 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初为 霓裳 后 六幺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 有声 等等 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 有画龙点睛之妙 也是不容 忽视的 凡此种种 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 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 融合 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5 形象类比 抒情言志 琵琶行 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 城市畸形 繁荣的生活环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