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3 页 粤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粤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9696 分分 1 8 分 2017 七下 阜阳期末 2017 年 3 月 25 日向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 习近平致贺信指出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 16 年以来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在凝聚亚洲共识 推动亚洲合作 提升亚洲影响力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大洲中 与亚洲接壤的是 A 南美洲 B 南极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2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洲分别是 A 亚洲和欧洲 B 非洲和南极洲 C 北美洲和欧洲 D 亚洲和大洋洲 3 与中国同属亚洲的国家是 A 印度 B 美国 第 2 页 共 23 页 C 德国 D 巴西 4 下列地区中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是 A 亚洲东部 B 亚洲西部 C 亚洲中部 D 亚洲北部 2 4 分 读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亚洲和北美洲具有的共同气候特征是 A 都缺失地中海气候 B 都具有温带季风气候 C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D 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 2 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沿西海岸南北狭长分布 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第 3 页 共 23 页 C 季风 D 地形 3 2 分 2011 德州 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 西部与欧洲接壤 B 地形 气候复杂多样 C 总体上经济属于发展中水平 D 人口集中在西部 南部的季风气候区 4 2 分 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亚洲东 北 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 印度洋和北冰洋 B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C 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 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D 地形以高原 高山为主 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5 2 分 2017 七下 东台月考 有关亚洲气候特点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气候复杂多样 B 缺少寒带气候 C 季风气候显著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6 2 分 2016 七下 长春期末 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A 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 地中海东岸 C 红海沿岸地区 第 4 页 共 23 页 D 墨西哥湾沿海地区 7 12 分 2017 七下 永定期中 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 河像热血流 结合 亚洲大陆沿北纬 30 的地形剖面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剖面图所反映出的亚洲地势特征是 A 西部高 东部低 B 中间高 四周低 C 东西低 南北高 D 四周高 中部低 2 受地势影响 亚洲河流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由东向西流 C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D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3 亚洲河流众多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 亚马孙河 B 湄公河 C 多瑙河 D 长江 4 歌曲中的 山 如果是世界的 头 那么这座山是指 第 5 页 共 23 页 A 天山 B 阿尔卑斯山 C 安第斯山 D 珠穆朗玛峰 5 剖面图中 C 处的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A 伊朗高原 B 青藏高原 C 蒙古高原 D 巴西高原 6 受地形 地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 复杂多样 海洋性气候显著 B 复杂多样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C 温和湿润 气候带纵列分布 D 炎热干燥 气候带南北对称 8 2 分 下列东南亚国家中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是 A 新加坡 B 马来西亚 C 菲律宾 D 越南 9 2 分 2017 云南模拟 中东输出的石油运出 图中 B 石油输出线路是 第 6 页 共 23 页 A 波斯湾 地中海 大西洋 西欧 B 波斯湾 好望角 大西洋 西欧 北美 C 波斯湾 印度洋 马六甲海峡 日本 D 波斯湾 阿拉伯海 印度洋 澳大利亚 10 4 分 2013 株洲 下表是 2005 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 据此回答下题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0 14 岁15 60 岁60 岁以上 甲 13 564 322 20 760 95 乙 36 758 15 202 810 44 1 据表判断甲国可能是 A 德国 B 印度 C 埃及 D 菲律宾 2 与甲 乙两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不符的是 A 甲国劳动力比重小 B 甲国老龄化严重 第 7 页 共 23 页 C 乙国人口增长过快 D 乙国经济欠发达 11 8 分 2017 七下 徐州期末 一带一路 是指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 一带一路 建设 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 下图为 一带一路 示意图 读图 回答下面 小题 1 图中甲是有 东方十字路口 之称的 A 霍尔木兹海峡 B 台湾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马六甲海峡 2 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域包括 地中海 孟加拉湾 加勒比海 红海 A 第 8 页 共 23 页 B C D 3 关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沟通亚 非 欧三大洲 B 沿途国家均为发达国家 C 途经世界最大湖泊里海 D 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增加 4 一带一路 的西端 旅游资源丰富 位于该区的景观是 A B C 第 9 页 共 23 页 D 12 2 分 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 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欧洲西部 C 中东 D 墨西哥湾 13 2 分 王伟同学暑假去东南亚旅游 回来告诉你一些见闻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看到了 花园城市 真漂亮 B 坐小船在曼谷的水上市场买东西 C 参观了吴哥窟 D 曼谷位于湄公河畔 14 2 分 中东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战争 冲突频繁发生 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你认为下列有关该地区战乱频繁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B 丰富的石油资源 C 丰富的水资源 D 民族 宗教等文化上的差异 15 2 分 下列示意图能如实反映亚洲地形与河流流向组合的是 第 10 页 共 23 页 A B C D 16 2 分 2016 七下 深圳期中 马六甲海峡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 位于中南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 C 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D 是联结欧洲 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17 2 分 请选出下列国家和首都搭配正确的选项 A 芬兰 奥斯陆 B 西班牙 马德里 C 意大利 米兰 D 瑞士 赫尔辛基 18 2 分 湄公河是东南亚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 它发源于我国境内的青藏高原 它在我国境内 的名称是 A 金沙江 B 怒江 第 11 页 共 23 页 C 澜沧江 D 长江 19 2 分 暑假期间到东南亚旅游 可以欣赏到 A 寒带景色 B 温带风光 C 热带风光 D 热带沙漠景色 20 2 分 2016 七下 津南期中 陈毅同志赠友人诗句 山山皆向北 条条南流水 说明的 是以下哪个地区的地形 河流特点 A 印度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 马来群岛 D 中南半岛 21 2 分 2016 八上 盐都月考 与我国陆上相邻的一组国家是 第 12 页 共 23 页 A 俄罗斯 柬埔寨 B 日本 巴基斯坦 C 越南 不丹 D 孟加拉国 蒙古 22 2 分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 A 就业机会增加 B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 住房 交通紧张 D 受教育机会增加 23 2 分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今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 A 加强民族团结 大力发展重工业 B 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 控制人口增长 保护自然环境 D 大力发展采矿业 24 2 分 2018 七下 普宁月考 影片 泰囧 上映以来观众极力热捧 东南亚旅游也开始在国 内兴旺起来 小明今年寒假到新马泰旅游 下面是他写的旅游见闻 不正确的是 A 当地人大多吃米饭 每天午后时常下一场雨 B 从车窗向外看 看到了成片的橡胶林和油棕种植园 C 在马六甲海峡南岸观看来往的货船 看到许多满载的日本油轮向西北方向驶去 D 在泰国领略了独特的异域风情 25 2 分 2017 七下 呼伦贝尔期中 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 河像热血流 第 13 页 共 23 页 这首 亚洲雄风 歌曲 描述了亚洲地形 地势 河流特征 其中正确的是 A 地势以平原 丘陵为主 河流短小 水能丰富 B 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 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C 地势中部低 四周高 河流呈涡状向中部流 D 地势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河流短小 26 4 分 2018 八上 北京期末 近几年我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读表 完成 下面小题 1 上表反映出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多是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矿产资源短缺 D 人口增长速度慢 2 在和中国的贸易中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主要提供了 资金 矿产资源 技术 劳动力 A B 第 14 页 共 23 页 C D 27 2 分 2017 德州模拟 读亚欧大陆分布图 图中四地气候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 A 地 乙 B B 地 甲 C C 地 丁 D D 地 丙 28 6 分 2018 聊城 读甲 乙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第 15 页 共 23 页 1 甲洲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 其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河流 2 关于乙洲气候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以高原高山气候为主 B 缺少寒带气候类型 C 温带气候类型面积广大 D 西部因海陆位置影响 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3 关于两大洲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都位于东半球 B 都有面积广大的热带沙漠 C 甲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D 乙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9 2 分 有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 北临地中海 B 横跨南北半球 东临印度洋 C 东临大西洋 西临印度洋 D 位于西半球 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望 30 6 分 2017 广东模拟 中国与泰国 越南等湄公河流域五国 3 月 23 日在海南三亚举行了澜 第 16 页 共 23 页 沧江 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 在澜沧江 湄公河国家合作展上 看到湄公河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水稻 品种表现出浓厚兴趣 李克强高兴地说 要让中国杂交水稻 走出国门 助力澜 湄国家成为 世界粮 仓 完成下列各题 1 对澜 湄国家发展成为 世界粮仓 的自然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 热量充足 一年三熟 B 以平原为主 地形平坦 C 地广人稀 机械化生产 D 年温差大 生长期长 2 下列江河与澜沧江 湄公河同样起源于 中华水塔 的是 A 长江 怒江 B 长江 黄河 C 珠江 雅鲁藏布江 D 湄南河 红河 3 中国同湄公河五国山水相连 湄公河五国地处中南半岛 地形特点为 A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B 地高天寒 雪山连绵 C 地表破碎 千沟万壑 D 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第 17 页 共 23 页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31 7 分 2018 云南 读 非洲示意图 及 非洲部分国家主要出口商品比重图 回答下列问 题 1 非洲西部濒临的大洋 A 是 2 由左图可见 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3 下列关于非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洲大陆的海岸线平直 B 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C 非洲被称为 热带大陆 D 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 下列地理事物中没有位于非洲大陆的是 A 乞力马扎罗山 B 尼罗河 C 阿尔卑斯山脉 D 东非大裂谷 5 由右图可知 非洲许多国家出口的产品以 农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为主 形成了 单一商品经济 其中 博茨瓦纳主要出口的商品是 32 6 分 读 亚洲地区图 回答问题 第 18 页 共 23 页 1 与亚洲位于同一大陆的是 洲 A 是两洲的分界线 山脉 2 下列河流 注入太平洋的是 E 注入北冰洋的是 F 注入印度洋的是 D 3 下面是两位同学读图后得出的结论 请你根据提示帮助他们补充一些证据 甲同学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你的证据 从地形和河流的分布情况写两条 证据 1 证据 2 4 亚洲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 和 水域广阔 因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 第 19 页 共 23 页 气候特征 5 在亚洲 有的地方终年炎热 有的地方长冬无夏 有的地方雨水丰沛 有的地方常年干旱 这些都 说明了亚洲范围广 各地气候差异大 下面有关亚洲气候差异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亚洲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 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均匀 一般没有旱涝灾害 C 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所以亚洲中部降水最多 D 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 33 3 分 2016 七下 惠安期中 读 中东地区石油外运航线 图 回答问题 1 中东石油出口量约占世界的 霍尔木兹海峡扼波斯湾石油输出路线的咽喉 其经纬度为 2 图中三条航线中 都经过甲 洋 航线 经过 B 海峡 航线 经过 A 运河 航线 绕过乙 洲的好望角 航线 最终到达欧洲和丙 洲 3 第 20 页 共 23 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请说出解决危机切实可行的措施 34 9 分 2016 七下 博白期中 读下图 回答问题 1 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 A B 大洲 D 2 既是岛屿国又有 0 经线穿过的国家是 国 既濒临地中海又有千年古都的国家是 填代号 3 国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本地区的耐旱木本经济作物有 写一种即可 4 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 俊宇同学去年暑假随爸爸去游览了下图中的三个景点 他们应分别到 国中的 国 国和 国 第 21 页 共 23 页 5 俊宇同学旅途中很疑惑那里的人们餐桌上都是牛排 牛奶和奶酪等 请你告诉他为什么 第 22 页 共 2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9696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