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30 第 2 章 单相直流电路 课题课题 2 1 交流电的基础知识交流电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描述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 有效值 相位 初相位和相位差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一 复习 正弦函数及表达形式 二 二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本节内容是正弦交流电的基础知识 是单相正弦和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础 要特别注意正弦 交流电的 三要素 的理解和掌握 三 三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2 1 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交流电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并且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零的电压 电流和电 动势 图 2 1 画出了直流电和几种交流电的波形 图 2 1 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波形 2 1 2 正弦交流电相关量正弦交流电相关量 1 周期 交流电变化一个循环所需要的时间 如图 2 3 所示 2 频率 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 每秒钟 完成的周期数 单位是赫 兹 Hz 频率和周期是 互为倒数 即 f T 1 2 31 图 2 3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 3 角频率 单位时间内变化的角度 以弧度为单位 单位是弧度 秒 rad s 角频率与周期 T 频率 f 之间的关系为 2 f 例 2 1 我国供电电源的频率为 50 Hz 称为工业标准频率 简称工频 其周期为多少 角频 率为多少 解 T s 0 02 s 50 11 f 2 f 2 3 14 50 rad s 314 rad s 即工频 50 Hz 的交流电 每 0 02 s 钟变化一个循环 每秒钟变化 50 个循环 4 瞬时值 交流电每一瞬时所对应的值 5 最大值 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数值最大的值 6 有效值 规定用来计量交流电大小的物理量 如果交流电通过一个电阻时 在一个周期内产 生的热量与某直流电通过同一电阻在同样长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 就将这一直流电的数值定义 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为 0 707 Im 2 m I I 一般情况下 人们所说的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的大小以及测量仪表所指示的电流和电压值都是 指有效值 例 2 2 我国生活用电是 220 V 交流电 其最大值为多少 解 Um U 220 V 311 V22 7 相位 正弦交流电流在每一时刻都是变化的 t 0 是该正弦交流电流在 t 时刻所对应 的角度 8 初相角 t 0 所对应的角度 0 9 相位差 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的相位之差 t 01 t 02 01 02 若 0 时 波形如图 2 5 a 所示 i1总比 i2先经过对应的最大值和零值 这时就称 i1超 前 i2 角 或称 i2滞后 i1 角 若 0 时 波形如图 2 5 b 所示 称为 i1滞后于 i2 或称 i2超前 i1 若 0 时 波形如图 2 5 c 所示 称为 i1与 i2相位相同 简称同相 若 时 波形如图 2 5 d 所示 称为 i1与 i2相位相反 简称反相 2 32 a 0 b 0 c 0 d 图 2 5 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 四 四 小结小结 1 正弦量的三要素 频率 幅值和初相位 2 初相位是确定正弦量初始值的 而且初相位因计时起点 t 0 取得不同而不同 3 相位差是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之差 它不随计时起点而变化 4 初相位 相位差和相位都是电角度 但意义是不同的 五 五 习题习题 一 是非题 1 2 3 4 5 二 选择题 1 课题课题 2 2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描述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旋转矢量表示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解析式表示法与旋转矢量表示法相互转换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复习复习 1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 相位差的概念 二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对于某一确定的正弦交流电 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示 但必须准确描述正弦交流电最大值 角频 率和初相这三个要素 三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2 2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1 波形图表示法 波形图表示正弦交流电 如图 2 6 所示 2 33 图 2 6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表示法 图中直观的表达出被表示的正弦交流电压的最大值 Um 初相和角频率 2 f 2 解析式表示法 用解析式表示正弦交流电为 u Um sin t 0 Um sin 式中 t 0 为该正弦交流电压的相位 为角频率 0为初相角 Um为最大值 3 转矢量表示法 旋转矢量表示正弦交流电 如图 2 7 所示 图 2 7 正弦交流电的矢量表示 图中矢量的长度表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 也可表示有效值 矢量与横轴的夹角表示初相 0 0 在横轴的上方 0 0 在横轴的下方 矢量以 角速度逆时针旋转 例 2 3 将正弦交流电流 i 10 sin 314 t A 用旋转矢量表示 2 3 解 选定矢量长度为 10 与横轴夹角为 以 314 rad s 的角速度逆时针旋转 可得旋转2 3 矢量如图 2 8 所示 例 2 4 某两个正弦交流电流 其最大值为 2A 和 3A 初相为和 角频率为22 3 6 分 作出它们的旋转矢量 写出其对应的解析式 图 2 8 例题 2 3 附图 图 2 9 例题 2 4 附图 解 分别选定 2和 3为矢量长度 在横轴上方和角度作矢量 它们都以同样 角22 3 6 速度逆时针旋转 如图 2 9 所示 它们所对应的解析式为 i1 2sin t A 2 3 2 34 i2 3sin t A 2 6 注意 不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是不能画在一个图上的 所以矢量长度即可以使用最大值度量 也可以使用有效值度量 四 小结小结 正弦交流电可以用波形表示法 解析式表示法和矢量表示法来描述 用旋转矢量表示正弦量时 矢量长度 正弦量最大值 或有效值 矢量与横轴夹角 正弦量初相 矢量旋转速度 正弦量角频率 注意 同频率率正弦量才能进行分析 比较 五 五 习题习题 一 是非题 6 7 8 三 选择题 2 3 4 四 作图题 1 2 课题课题 2 3 正弦交流电的相加和相减正弦交流电的相加和相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道正弦交流电的相加和相减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矢量运算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非特殊角二个正弦量运算 正交分解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复习 1 正弦和余弦函数 2 正弦量旋转矢量表示法 二 二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同一个电路有多个交流电源作用时 电路中不同电源作用结果就相当于同频正弦量的相加或相 减 特别是对于具有特殊角的两个正弦量 采用矢量运算法简捷高效 三 三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2 3 1 波形合成法波形合成法 波形合成法如图 2 10 所示 2 35 图 2 10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合成法 1 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流 i1和 i2 合成后波形仍然是同频的正弦交流电流 i i1 i2 I1 msin t 01 I2msin t 02 Im sin t 0 2 若求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之差 2121 iiiii 3 合成后的正弦交流电其初相应与合成前两个正弦交流电初相有关 4 合成后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 或有效值 由合成前两个正弦交流电最大值 或有效值 决 定 2 3 2 矢量运算法矢量运算法 矢量运算法如图 2 11 所示 图 2 11 正弦交流电的矢量运算法 1 正弦交流电 i1其对应的矢量长度为 I1m 与横轴的夹角为 01 即在横轴以下 i2其对应 的矢量长度为 I2 m 与横轴的夹角为 02 即在横轴上方 2 矢量 I1m 1m 和 I2m 2m 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矢量和 最大值 Im可由正交分 I I 解法求得 Ixm I1xm I2xm I1mcos 01 I2mcos 02 I ym I1ym I 2ym I1msin 01 I2 msin 02 Im 2 m 2 myx II 初相 0为 m m 0 arctan x y I I 那么 i1和 i2之和为 i I m sin t 0 3 若两个同频正弦交流电的相位差为 则可以直接用勾股定理求得其最大值 2 1 例 2 5 已知正弦交流电流的解析式为 试利用 A 6 314 sin3 1 ti A 3 314sin 4 2 ti 矢量运算法求这两个电流之和 2 36 图 2 12 例题 2 5 附图 解 在同一坐标中作出矢量 I1 m和 I2m 并作图求出 Im I1m I2m 如图 2 12 所示 因为 I1m和 I2m的相位差是 所以最大值 2 1 A 5 A 2 2m 2 1mm III 22 43 初相角 53 30 23 6 3 4 arctan 6 arctan 1m 2m 0 I I 或 60 37 23 4 3 arctan 3 arctan 3 2m m1 0 I I 所以 5sin 314 t 23 A 21 iii 四 四 小结小结 1 波形合成法是利用两波形进行逐点相加 最后描绘出新波形 注意 1 必须是两个同频正弦量才能合成 2 若求两个正弦量之差 可变换成两个正弦量之和 即 i1 i2 i1 i2 2 矢量运算法对于具有特殊角的正弦量进行合成是十分有效的 五 五 习题习题 一 是非题 10 二 选择题 5 6 7 8 四 作图题 3 课题课题 2 4 纯电阻电路纯电阻电路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解释纯电阻电路电压 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纯电阻电路电压与电流关系 2 纯电阻电路的有功功率概念与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纯电阻电路的瞬时功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复习 2 37 1 正弦交流电旋转矢量表示法 2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二 二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纯电阻是理想元件 但有些实际负载 如电炉 可以看成是纯电阻负载 由于交流电路的特性 本节将研究电流 电压及功率的瞬时值等 三 三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2 4 1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1 纯电阻电路如图 2 13 a 所示 设图示方向为参考方向 电压的初相为零 即 tUu sin m 根据欧姆定律得t R U R u i sin m i Im sin t 2 纯电阻电路电流和电压关系 波形如图 2 13 b 所示 为 1 电压 u 和电流 i 的频率相同 2 电压 u 和电流 i 的相位相同 3 最大值和有效值仍然满足欧姆定律 R U I m m R U I 3 矢量关系如图 2 13 c 所示 2 4 2 功率功率 1 瞬时功率 每个瞬间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p u i Um sin t Im sin t Um Im sin2 t 2 U I sin2 t 纯电阻电路瞬时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 2 14 所示 图 2 14 纯电阻电路有功功率 a 电路图 b 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c 矢量图 图 2 13 纯电阻电路 2 38 纯电阻瞬时功率始终在横轴上方 说明它总为正值 它总是在从电源吸收能量 是个耗能元件 2 有功功率 平均功率 有功功率 平均功率 取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2 mmI U P 或 P R U IRUI 2 2 有功功率如图 2 14 所示 是一定值 是电流和电压有效值的乘积 也是电流和电压最大值乘积 的一半 例 2 6 电炉的额定电压 UN 220 V 额定功率 PN 1 000 W 把它接到 220 V 的工频交流电源 上工作 求电炉的电流和电阻值 如果连续使用 2 h 它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解 电炉接在 220V 交流电源上 它就工作在额定状态 这时流过的电流就是额定电流 因为 电炉可以看成是纯电阻负载 所以 A 4 55 A 220 1000 N N N U P I 它的电阻值为 48 4 55 4 220 I U R 工作 2h 消耗的电能为 W Pt 1000 2 W h 2000 W h 2 kW h 四 四 小结小结 1 纯电阻电路电流和电压同相 2 瞬时功率 p 2 U I sin2 t 0 说明纯电阻是耗能元件 3 有功功率 U I 2 mmI U P 五 五 习题习题 一 是非题 11 二 选择题 9 10 四 作图题 4 课题课题 2 5 纯电感电路纯电感电路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解释纯电感电路电压 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纯电感电路电压与电流关系 2 纯电感电路的无功功率概念与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无功功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复习 1 正弦交流电旋转矢量表示法 2 瞬时功率概念 2 39 3 有功功率概念 二 二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与纯电阻电路在某些方面有对应关系的纯电感电路 其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都大致相同 三 三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2 5 1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 纯电感线圈 当线圈的电阻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设图 2 15 a 所示方向为参考方向 电流的初相为零 即 i Im sin t 经整理可得 u L Im 2 sin t 或 u Um 2 sin t 2 纯电感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 1 电压和电流的频率相同 即同频 2 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电压在相位上超前电流 其波形如图 2 15 b 所示 2 2 3 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之间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Um L Im Um XL Im U XL I 式中 XL L 2 f L 称为电感的电抗 简称感抗 感抗的单位是欧 姆 3 电压和电流的矢量关系如图 2 15 c 所示 a 电路图 b 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c 矢量图 图 2 15 纯电感电路 2 5 2 功率功率 1 瞬时功率 Um Im sin tiup 2 sin t UmIm cos t sin t p tUI 2sin 变化曲线如图 2 16 所示 1 瞬时功率以电流或电压 2 倍频率变化 2 当 p 0 时 电感从电源吸收电能转换成磁场能储存在电感中 当 p 0 时 电感中储存的 磁场能转换成电能送回电源 3 瞬时功率 p 的波形在横轴上 下的面积是相等的 所以电感不消耗能量 是个储能元件 2 40 图 2 16 纯电感电路瞬时功率 2 有功功率 电感的有功功率根据理论计算可得 p 0 电感有功功率为零 说明它并不耗能 只是将能量不停地吸收和释放 3 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 电感与电源之间有能量的往返互换 这部分功率没有消耗掉 互换功率的大小用其 瞬时功率最大值来衡量 L L X U IXUIQ 2 2 无功功率的单位用乏 尔 var 表示 例 2 7 有一电阻可以忽略的电感线圈 电感 L 300 mH 把它接到 u 220 V 的t sin2 工频交流电源上 求电感线圈的电流有效值和无功功率 若把它改接到有效值为 100 V 的另一交流 电源上 测得其电流为 0 4 A 求该电源的频率是多少 解 1 电压 u 220 V 的工频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 220 V f 为 50 HZt sin2 电感感抗 XL L 2 f L 2 3 14 50 300 10 3 94 2 电感电流为 A 2 34 A 2 94 220 L X U I 无功功率为 Q U I 220 2 34 var 514 8 var 2 接 100V 交流电源时 电感电抗 250 4 0 100 I U XL 电源频率 Hz 133 Hz L X f L 2 3 1030014 3 2 250 四 四 小结小结 1 纯电感电路电流和电压相差 90 2 瞬时功率 p 纯电感不耗能 tIU 2sin 3 有功功率 p 0 4 无功功率 Q U I 五 五 习题习题 一 是非题 12 13 14 15 16 17 二 选择题 12 13 三 计算题 2 四 作图题 5 课题课题 2 41 2 6 纯电容电路纯电容电路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解释纯电容电路电压 电流大小及相位关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纯电容电路电压与电流关系 2 纯电容电路的无功功率概念与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纯电容电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易与纯电感电路混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一 复习复习 1 正弦交流电旋转矢量表示法 2 瞬时功率概念 3 有功功率概念 4 无功功率概念 二 二 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纯电容电路与纯电感电路之间有许多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掌握得好 十分有利于对这两种 电 路的学习 三 三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2 6 1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 纯电容电路如图 2 17 a 所示 设图 2 17 a 所示方向为参考方向 电压初相为零 即 u Um sin t 整理可得 i C Um cos t i Im sin t 2 2 纯电容电路电流和电压关系 波形如图 2 17 b 所示 为 1 电流和电压的频率相同 即同频 2 电流和电压的相位互差 电流在相位上超前电压 即电压在相位上滞后电流 2 2 2 3 电流和电压的最大值之间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为 Im C Um C U 1 m C X Um I C X U 式中 XC 称为电容的电抗 简称容抗 单位为欧 姆 CfC 2 11 3 电压和电流矢量关系如图 2 17 c 所示 2 42 a 电路图 b 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c 矢量图 图 2 17 纯电容电路 2 6 2 功率功率 1 瞬时功率 p u i Um sint Im sin t 2 Um Imsin t cos t p UI sin2 t 变化曲线如图 2 18 所示 1 瞬时功率以 2 倍频变化 2 当 p 0 时 电容从电源吸收电能转换成电场能储存在电容中 当 p XC 即 UL UC 图 2 25 R L C 串联电路矢量图 由矢量图可见 1 电源电压矢量为电阻 电感和电容电压矢量之和 U UR UL UC 由矢量图可得 U 22 CLR UUU arctan R CL U UU 可得电压三角形 如图 2 26 a 所示 2 48 a 电压三角形 b 阻抗三角形 c 功率三角形 图 2 26 R L C 串联电路三角形 2 阻抗 U I 22 分分 CLR UUU 22 分分 CL XXR U I Z I 22 XR 阻抗 Z 电阻 R 和电抗 X 构成一个与图 2 26 a 相似的三角形 如图 2 26 b 所示 这个三 角形不是矢量 arctan arctan R XX CL X R 2 8 2 功率功率 1 有功功率 电阻是耗能元件 即电阻消耗的功率就是该电路的有功功率 P I UR I U cos 式中 UR U cos 可看作是总电压 U 的有功分量 是电路的功率因数角 2 无功功率 在电阻 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 电感和电容都与电源进行能量交换 当电感吸收能量时 PL 0 此时电容正好从释放能量 PC 0 反之电容吸收能量时 PC 0 电感释放能量 PL XC 时 则 UL UC QL QC 电路呈感性呈感性 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 其矢 量图如图 2 27 a 所示 2 呈容性 当 XL XC时 则 UL UC QL XC UL UC QL QC 0 i 滞后 u 电容性负载 XL XC UL UC QL QC IC 时 电路的 0 电路呈感性呈感性 总电流滞后于电压 其矢量图 如图 2 31 a 所示 2 呈容性 当 IR Lsin R L 0 电路呈容性呈容性 总电流超前电压 其矢量图 如图 2 31 b 所示 3 呈阻性 当 IR L sin R L IC 时 电路的 0 电路呈阻性呈阻性 总电流与电压同相 其矢量 图如图 2 31 c 所示 a 呈感性 b 呈容性 c 呈阻性 图 2 31 R L 与 C 并联电路的性质 四 四 小结小结 1 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相位差为 arctan RLRL CRLRL I II cos sin 即 arctan 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分 根据 的不同 电路对外呈三种不同性质 呈感性 总电流滞后电压 呈容性 总电流超前电压 呈阻性 总电流与电压同相位 2 当电路呈阻性时电路发生了谐振 谐振频率为 f0 2 2 1 2 1 L R LC 当 R 0 即电路呈容性也是没有必要的 例 2 14 在 220 V 50 Hz 交流电源上接入电感性负载 它消耗的有功功率为 5 kW 功率因数 为 0 6 若要将功率因数提高到 0 85 应并联多大的电容器 解法 1 并联电容器以前感性负载本身的功率因数 cos RL 0 6 对应的功率因数角 2 54 RL arccos0 6 53o 感性负载的视在功率 SR L V A 8 3 kV A 6 0 105 cos 3 RL P 感性负载无功功率 Q L SRL sin RL 8 3 10 3 sin 53o var 6 63 kvar 并联电容器后有功功率不变 但其功率因数 cos 0 85 其对应的功率因数角 arccos 0 85 31 79o 并联电容器后电路的视在功率 S V A 5 89 kV A 85 0 105 cos 3 P 并联电容器后电路的无功功率 Q S sin 5 89 10 3 sin 31 79 var 3 1 kvar 与并联电容器以前相比 所需的无功功率减少了 这部分无功功率是由电容提供的 所以电容 的无功功率的绝对值为 QC Q Q RL 3 1 6 63 kvar 3 53 kvar 这时电容中的电流为 IC A 16 A 220 1053 3 3 U QC 电容容抗为 XC 13 75 C I U 220 16 所需并联的电容为 C F 232 F 75 135014 3 2 1 2 1 C Xf 解法 2 未并联电容器时负载电感中电流 IRL A 37 88 A 6 0220 105 cos 3 RL U P 负载电感的功率因数为 0 6 其功率因数角为 R L arccos 0 6 53o 负载电感电流中无功分量 即 I R L在纵轴上的投影 IR L sin R L 37 88 sin 53 A 30 25 A 并联电容器后电路中总电流 I A 26 74 A 85 0 220 105 cos 3 U P 功率因数提高到 cos 0 85 时对应的功率因数角为 arccos 0 85 31 79 总电流的无功分量 即 I 在纵轴上的投影 I sin 26 74 sin 31 79 A 14 09 A 这时电容器的电流为 IC IRL sin R L I sin 30 25 14 09 A 16 A 电容容抗为 XC 13 75 C I U 220 16 所需并联的电容为 C F 232 F 75 135014 3 2 1 2 1 C Xf 2 55 三 三 小结小结 1 电路的功率因数定义为电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 即 cos S P 2 功率因数过低 一方面表现为电源的利用率降低 另一方面会增加线路的损耗 3 功率因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提高用电设备自身的功率因数 例如笼型异步电动机在轻 载时降低加在定子绕组上的电压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二是利用其他设备进行补偿 例如并联电容器 就是有效方法之一 4 功率因数从 cos 1提高到 cos2所需并联电容值的计算公式为 C tan 1 tan2 2 U P 四 四 习题习题 一 是非题 26 27 28 29 二 选择题 17 18 19 课题课题 2 11 电阻 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及谐振电阻 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及谐振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道电阻 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电压 电流及相位关系 描述并联谐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电阻 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电压 电流关系 2 电阻 电感和电容并联谐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 电阻 电感和电容并联谐振时阻抗 2 电阻 电感和电容并联谐振时各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商银行2025云浮市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交通银行2025许昌市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乐至县至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员工招聘调整部分岗位笔试备考(含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试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交通银行2025防城港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提分题库(典型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自我提分评估(考点提分)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得分题)打印【综合题】附答案详解
- 劳动合同法全文(2024年版)
- 餐饮服务与数字化运营 习题及答案 项目三
- 预防校园欺凌家长告知书
- 《空调基础知识》课件
- 南海区高一上学期9月初高中衔接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小学科学教材目录
- 6.4.3.1余弦定理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课件
- 新外研版(三起)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
- 外研版七年级上册初一英语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