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监督相关新标准规范介绍_第1页
血站监督相关新标准规范介绍_第2页
血站监督相关新标准规范介绍_第3页
血站监督相关新标准规范介绍_第4页
血站监督相关新标准规范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站监督相关新标准规范介绍,喻昭蓉 四川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血站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实施)血站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实施)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年4月25日)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年5月9日)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 18467-2011 ) 2012年7月1日实施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2012年7月1日实施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012年6月1日实施),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 18467-2011 ) 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 修订的主要原则与无偿献血工作相矛盾的地方(如预检)提高血液的安全性调整对血液检测的要求到GB18469-2012提高排除不安全献血者的能力(加强献血前的教育-告知,知情同意;系统梳理不能献血的情况;增加对生活方式的征询;增加对旅行史的征询;完善征询表的结构和问题设置),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 修订的主要原则确保献血者的健康系统梳理暂缓献血的情况献血前血液检测(HB HCT PLT),提高下线提高血液的供应量缩短机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增加献血频次控制下线,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2. 调整强制性条款,除原有的献血前检测、献血量和献血间隔、捐献血液的检测要求外,增加献血者知情同意强制性要求告知义务:血站工作人员应在献血前对献血者履行书面告知义务,并取得献血者签字的知情同意书告知内容:献血动机、安全献血者的重要性、具有高危行为者故意献血的责任、实名制献血、献血者献血后回告、献血反应、健康征询与检查、血液检测、疫情报告献血者知情同意:献血者应认真阅读有关知情同意的资料,并签字表示知情同意,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3. 增加献血者生活经历和旅行经历的健康征询内容; 献血前健康征询表设置成组划勾判定,提高征询的真实性不能献血 6.1.19易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吸毒史、男男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者等暂不能献血 6.2.15 性行为:曾与易感经血传播疾病高危风险者发生性行为未满一年者。 6.2.16 旅行史:曾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检疫传染病疫区或监测传染病疫区旅行史,入境时间未满疾病最长潜伏期者。,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4. 调整免疫接种后献血的有关条款,按疫苗生产工艺分类管理无暴露史的预防接种 接受灭活疫苗、重组DNA疫苗、类毒素注射者 接受减毒活疫苗接种者 (人用狂犬病疫苗归类有错)有暴露史的预防接种接受生物制品治疗者5. 推荐献血前一般检查项目有所减少仅含年龄、体重、血压、脉搏、体温和一般健康状况(皮肤、四肢),未含胸部、腹部、淋巴结的检查要求,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6. 调整献血年龄、献血量、单采血小板采集标准和献血间隔; 年龄: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献血量:增加全血300ml采集量 :“9.1.1 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400ml,或者300ml,或者200ml。”明确单采血小板采集量:“9.1.2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个至2个治疗单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过200ml血浆。全年血小板和血浆采集总量不超过10 L。”明确献血量不包含留样量和保养液或抗凝剂的量。,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6. 调整献血年龄、献血量、单采血小板采集标准和献血间隔; 献血间隔: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注意综合理解和判断献血间隔是否符合要求,一、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7. 明确献血前及献血后血液检测项目,并调整了血红蛋白标准献血前:血型检测(推荐性):ABO血型(正定型) ;血红蛋白(Hb)测定;增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还要测定红细胞比容(HCT)、采前血小板计数(PLT)献血后:血型检测:ABO和RhD血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检测;梅毒(Syphilis)试验。(具体方法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规定)血红蛋白标准 :男120g/L;女115g/L。如采用硫酸铜法:男1.0520,女1.0510,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血液检测方法规定,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新增6种全血及成分血品种(共19个品种)去白细胞全血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冰冻血浆2. 调整了标准的框架结构删除了对全血及成分血标签的相关内容,由其他标准衔接对血液的要求分为血液安全性检测要求和血液质量控制要求两部分,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3. 标准中仅第4章(血液安全性检测要求)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ABO血型定型试验结果正确RhD血型定型试验结果正确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标志物筛查试验结果阴性,方法有2种可任选其中1种:-采用1个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采用另一个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或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采用1种试剂检测HIV核酸,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筛查试验结果阴性,具体检测方法有2种选择,可任选其中1种 -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HBsAg ;-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HBsAg,采用1种试剂检测HBV核酸。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筛查试验阴性,具体检测方法有2种选择,可任选其中1种:-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HCV抗体或联合检测HCV抗原和抗体;-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HCV抗体或联合检测HCV抗原和抗体,采用1种试剂检测HCV核酸,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检测合格,采用1种方法(速率法)进行1次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梅毒螺旋体标志物筛查试验结果阴性,检测方法: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二、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4. 对全血及成分血的部分质量控制指标及要求进行了修订 如全血质量指标: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和储存期末溶血率,删除了红细胞压积、PH、钾离子、钠离子、血浆血红蛋白,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1. 替代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1997年)2. 献血者有效身份证件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居民社会保障卡、驾驶证、军(警)官证、士兵证、港澳通行证和台胞证以及外国公民护照等。,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3. 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和方法:血红蛋白检测:采用目测法,如硫酸铜目测法或试纸条比色法,必要时进一步用仪器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干化学法或者速率法4. 献血前一般检查 按照要求规定,对献血者进行一般检查,常规项目包括体重、血压、脉搏等,必要时测量体温。记录健康检查结果和结论并签名 *如何理解和把握与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不一致,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强制性条款,第4章 总则4.1 4.2 4.3 4.4第5章 献血者知情同意第9章 献血量及献血间隔第10章 献血后血液检测第8.2条 献血前血红蛋白测定第8.3条 献血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红细胞压积(HCT)、采前血小板计数(PLT)、预测采后血小板数,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5. 采后血液检测项目与方法血型检测:ABO血型和RhD血型筛查常用方法:平板法、微板法血型鉴定常用方法:试管法、微板法 全自动血型鉴定系统使用前经确认应当经过2次检测结果的比对,一致时才能做出血型检测最终结论必要时可增加血型基因检测,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5. 采后血液检测项目与方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有2种选择,可任选其中1种: 1)采用1个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采用另一个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 2)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或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采用1种试剂检测HIV核酸,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5.采后血液检测项目与方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有2种选择,可任选其中1种: 1)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2)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HBsAg,采用1种试剂检测HBV核酸。,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5.采后血液检测项目与方法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有2种选择,可任选其中1种: 1)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HCV抗体或联合检测HCV抗原和抗体; 2)采用1种ELISA试剂检测HCV抗体或联合检测HCV抗原和抗体,采用1种试剂检测HCV核酸。,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5.采后血液检测项目与方法ALT采用2种方法(干化学法和速率法)进行2次检测,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如何理解和把握与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不一致梅毒螺旋体感染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未再要求两次检测人员不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规定,ELISA初次试验有反应性标本的重复试验规则,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6. 要求建立检测试剂证照审核程序药品类检测试剂:1)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者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复印件;3)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复印件;3)供货单位药品销售委托书;4)销售人员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5)血源筛查试剂的批签发文件;6)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医疗器械类检测试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对生产、经营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一类医疗器械的企业,只需索取营业执照复印件;2)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医疗器械注册登记表复印件;3)供货单位医疗器械销售委托书;4)销售人员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5)出厂质量检验报告。 * *哪些属药品类试剂?哪些属器械类试剂?,国家要求按照药品管理的诊断试剂,国家要求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诊断试剂(部分),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6. 要求建立检测试剂证照审核程序进货检查验收的内容:1)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2)外观检查(运输包装箱完整无损,运输冷链符合要求,试剂包装盒完整无损,无液体泄漏);3)到货数量和销售凭证(购货单位、试剂、供货商等名称,规格、批号、数量、价格)隔离存放:通过验收后的试剂隔离存放质量抽检:对每次购进的试剂进行质量抽检审核批准:由授权人对验收和质量抽检结果进行审核,批准用于血液检测标识与放行:对经批准使用的试剂进行标识和放行,宜对试剂盒粘贴“可用”标签,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7. 血液成分制备明确开放系统的制备环境要求应尽可能以密闭系统制备血液成分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开放系统,制备室环境应达到10000级、操作台局部应达到100级(或在超净台中进行)。离心温度要求:制备血小板、粒细胞的离心温度为222 制备其他血液成分的离心温度为42 速冻:应将拟速冻的血袋平方,而不应重叠堆放制备记录:应可追溯到原始血液、制备人员、制备方法、制备环境、使用的设备和物料,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8. 血液隔离与放行待检测、制备等尚未被判定合格的血液和不合格的血液应被物理隔离,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 。应设立有明显标识的合格品区、隔离区和不合格品区。对血液隔离的贮存设备进行温度监控*。 经过培训考核的被授权人员才能承担放行工作 对检测不合格、外观不合格、异常采集和符合保密性弃血等的血液,应进行标识,并移入不合格品区 。 确认检测合格及血液外观检查合格的血液 ,并贴签(一次只对一袋血液贴签,有惟一的条形码 )粘贴了合格血液标签的血液入合格库,三、血站技术操作规程,9. 质量控制范围:全血及血液成分质量检查、关键物料质量检查、关键设备质量检查、环境卫生质量检查。(可自行也可委托检测)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见表6-1(19个品种19个项目)。每月关键物料质量检查(每批至少随机抽检5个最小包装):一次性使用塑料采血袋、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一次性单采耗材、血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