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第五章-变质带.ppt_第1页
第五讲第五章-变质带.ppt_第2页
第五讲第五章-变质带.ppt_第3页
第五讲第五章-变质带.ppt_第4页
第五讲第五章-变质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题的提出及有关术语 变质岩石的分带现象 在一定变质时期形成的变质岩系中 变质程度不同的岩石 在空间上往往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征 即所谓分带现象 不同带的岩石以矿物成分 结构构造等特征相区别 如何认识变质岩石的空间分带现象 曾经提出过不同的理论 例如深度带 变质带 变质级 变质反应级等 其中变质带这一术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变质带的概念及划分标志 术语解释 在一定变质时期形成的变质岩系中 根据特定变质原岩中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 可以将这些变质程度不同的带划分出来 同一个带的变质岩大致代表相同的变质条件 这些指示变质程度的带称为变质带 划分标志 特定原岩中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 需特别注意 代表人物 G Barrow 1893 Tilley 1925 Harker 1932 等变质带是研究变质作用强度空间变化的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泥质变质岩的递增变质带 研究意义泥质变质岩源于富铝的沉积岩 对研究变质作用 变形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泥质变质岩的原岩由细粒含水的矿物组成 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不稳定 含有流体相 促进变质反应和部分熔融的规模和速度 经历了如下过程 原岩形成于地球表面 被埋藏到地壳深部并保持一段时间 抬升到地壳表面主要内容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中压高温变质带 巴肯式递增变质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英国地质学家GeorgeBarrow 1893 在研究苏格兰高地加里东期的Dalradian片岩时 以泥质岩石中新矿物的首次出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变质带 即十字石带 蓝晶石带和夕线石带 后来Barrow 1912 Tilley 1925 和Harker 1932 进一步肯定并扩展了这一研究工作 在Dalradian片岩中划分出六个变质带 绿泥石带 黑云母带 石榴石带 十字石带 蓝晶石带 夕线石带这六个变质带依次以绿泥石 黑云母 富铁铝榴石的石榴石 十字石 蓝晶石和夕线石的首次出现划分出来 每一个特征矿物首次出现的点的连线称为等变线 Isograd 并且较高级变质带都是在前一个变质带组合基础上发育形成 因此 这一变质带系列称为递增变质带 Progressivemetamorphiczones 也称为巴洛型变质带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图1巴洛式递增变质带说明图 G Barrow根据泥质变质岩中首次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划分出六个变质带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图2苏格兰高地东部巴洛式递增变质带Tilley 1925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1 绿泥石带 典型矿物组合Chl Ser Q Ab 2 黑云母带 典型矿物组合Bi Chl Ms Qz Ab特征是红棕色的黑云母开始出现 黑云母等变线反应 6Ms 3Chl 6Bi 3 富铝 mg Chl 14Q H2O 连续反应 Phn 多硅白云母 Chl Bi Ms Q H2O 连续反应 Stp 黑硬绿泥石 Phn Bi Chl Q H2O 连续反应 注意 不同反应的条件不同 另外对于连续反应而言 黑云母出现的早晚取决于原岩中的铁 镁比值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3 铁铝榴石带 典型矿物组合Gt Bi Ms Chl Pl Qz特征是铁铝榴石开始出现 它和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等共生 铁铝榴石带等变线反应 Cld 硬绿泥石 Bi Gt 石榴石 H2O 连续反应 Fe Cld Ann 羟铁云母 Alm 铁铝榴石 H2O 不连续反应 4 十字石带 典型矿物组合St Gt Bio Ms Pl Qz特征是十字石开始出现 它和铁铝榴石 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等共生十字石带等变线反应 Ms Chl St 十字石 Bi Q H2O 连续反应 注意 对于连续反应 起始温度与原岩中铁 镁比值有关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5 蓝晶石带 典型矿物组合Ky Gt Bi Ms Pl Qz特征十字石消失 蓝晶石开始大量出现 它和铁铝榴石 黑云母 白云母 石英等共生 蓝晶石带等变线反应 St Q Gt Ky H2O 连续反应 6 夕线石带 典型矿物组合Sil Gt Bi Ms Kfs Pl Qz特征夕线石开始出现 它和铁铝榴石 黑云母 钾长石 斜长石 石英等共生 夕线石带等变线反应 Ky Sill 不连续反应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术语解释Barrow认为 上述六个变质带中的每个变质带都大致代表了类似的变质作用条件 并强调了温度的作用 把每个变质带看成是等温带 这些带在地质图上构成了递增变质带 它们代表了当时变质作用的强度 梯度 变化 这种模式称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是以特定的原岩 泥质岩石 经过特定的变质作用 中P T型 后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的首次出现来划分的 这是递增变质带的划分原则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的局限性1 只代表中P T型地区 随温度升高 在特定化学成分的泥质岩中 矿物成分依次变化的一种模式 但不是唯一模式 2 用以划分变质带的特征变质矿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变质反应形成于不同的P T条件 因此 不同地区这些特征变质矿物是否出现及其出现的相对顺序等必定有所不同 3 不同地区的压力条件及相应的温度 压力梯度各有不同 所以可以出现不同的矿物组合 例如 低P T型地区 常缺绿泥石带 黑云母提早出现 铁铝榴石不发育 其位置常为堇青石 红柱石代替 泥质岩石的高温变质作用 夕线石 正长石带 Uppersillimanitezone 在苏格兰高地 夕线石带构成了变质泥质岩石的最高温部分 在其他一些地区如大别山 变质温度超越了这一温度 结果白云母变的不稳定 代之会出现夕线石和钾长石的组合 代表着高级变质条件 其等变线反应为Muscovite quartz Al2SiO5 K feldspar H2O堇青石 石榴石 正长石带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 黑云母变的不稳定 将出现堇青石 石榴石 正长石共生 代表着更高级的变质条件 其等变线反应为Al2SiO5 Biotite quartz cordierite garnet K feldspar H2O 图3苏格兰高地巴洛式和巴肯式递增变质带 Miyashiro 1994 巴洛式递增变质带 图4 苏格兰高地巴洛式递增变质带和巴肯式递增变质带的对比 Berman 1988 1990 1991 基性变质岩的递增变质带 在中压变质地区常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变质带1 钠长石 绿泥石带 典型矿物组合 Ab Epi Chl Cc Q Ser这些矿物可由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的水化作用形成 也可由其它变质反应形成 钠长石 阳起石带 阳起石的出现是进入这个带的标志 阳起石主要由绿泥石脱水反应形成 Chl Cc Q Act C2O H2O典型矿物组合 Ab Act Epi Chl Cc Q Bi 基性变质岩的递增变质带 3 钠长石 普通角闪石带 标志是出现蓝绿色的普通角闪石 普通角闪石可由阳起石等反应形成 典型矿物组合是 Ab Hb E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