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体育俱乐部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体育育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编写说明编写说明 一 编写一 编写 大纲大纲 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 1 大纲 以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课指导纲要的要求 结合我校体育教学条件而制定 2 大纲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编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生 根据学生 对体育活动的需要 选择可行性 兴趣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 3 大纲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课程 自主选择上课时间 自主选择上课 教师 二 目的任务二 目的任务 1 目的 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 养成体育 锻炼习惯 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学生健康 促进学生德 智 体 美全面 发展 2 任务 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 提高运动技能 锻炼身体 掌握健身方法 体验运动乐趣 养成锻 炼习惯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 教材选编原则 三 教材选编原则 1 增加体育教材的科学性 趣味性和实效性 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身体锻炼 2 教材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的健身 健美方法 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方法 增加身体锻炼知识 方法 等内容的教学 运动处方 运动的生理效果 运动的健康效益等知识 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 发展趋势 3 竞技体育教材健身化 以竞技体育项目划分的体育俱乐部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不受竞技体育的 制约 应根据学生可接受的原则 把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发展身体的手段 根据学生实际加以改变 追求 增强体质的效果 四 组织形式 四 组织形式 每学年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俱乐部上课 俱乐部教学班只分年级不分院系 采用男女分班教学和男女 混班教学二种形式 俱乐部选项课程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态变化 五 课时安排 五 课时安排 体育俱乐部课程一学年为一个教学周期 每周二节 每学期 32 课时 共计四个学期 128 课时 六 课程设置 六 课程设置 大球类 篮球 排球 足球 小球类 乒乓球 网球 羽毛球 拳操类 健美操 形体 健美 体育舞蹈 跆拳道 七 课时计划内容的学时分配七 课时计划内容的学时分配 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内容 以专项为主 以身体素质练习为辅 学时分配比例为 理论 10 专项 70 素质 20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求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加强教材与社会 生活的紧密联系 促进 体育教学方法 手段的多样化 灵活化和个性化 八 体育课的考核八 体育课的考核 体育俱乐部的课程考核 包括体育基本知识 专项基本技能 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评定 九 执行大纲的要求九 执行大纲的要求 1 本 大纲 是我校体育教学的依据 教师必须掌握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 按照 大纲 要求 各课程应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教师根据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认真备课 写 好教案 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的测试工作不占用教学时间 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4 在执行 大纲 实践中 需要修改或调整 须经体军部同意 体军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 新 十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十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1 学习态度 10 2 统考部分 40 第一学期 3 专项部分 50 1 学习态度 10 2 统考部分 40 第二学期 3 专项部分 50 篮篮球球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男男生生 一 说明 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编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学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 生篮球运动技能和篮球健身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和战术 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 法 提高对篮球运动的认识 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养成以篮球运动为手段进行身体锻炼的习 惯 2 通过学习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培养体育健康能力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体 质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 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 课程内容纲要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 理论 一 理论 1 体育基础理论 2 篮球运动概述及发展趋势 3 篮球运动技 战术分析 4 篮球竞赛规则 裁判法 二 基本技 战术 二 基本技 战术 1 移动 起动 跑 跳 急停 转身 滑步 跨步 2 运球 原地 高 低运球 行进间 运球急停急起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体前变 向不换手运球 转身运球 3 传接球 传球 双手 胸前传球 头上传球 低手传球 反弹传球 单手 肩上传球 体侧传球 勾手传球 反弹传球 接球 单 双手接球 接胸部高度的球 接低于腰部的球 接反弹球 4 投篮 原地投篮 单手肩上投篮 行进间投篮 单手肩上投篮 单手低手投篮 跳起投篮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接球急停急起投篮 运球急停急起投篮 5 持球突破 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 原地持球同侧步 顺步 突破 跳步急停持球突破 6 个人防守 防守有球 无球队员 7 抢篮板球 双手抢篮板球 单手抢篮板球 8 基础进攻战术 传切 掩护 突分 策应进攻战术配合 9 基础防守战术 挤过 绕过 穿过 交换 夹击 关门 补防防守战术配合 10 整体进攻战术 快攻 区域联防 1 3 1 1 2 2 半场松动人盯人进攻 11 整体防守战术 防快攻 防区域联防 2 1 2 3 2 防半场松动人盯人进攻 三 素质练习 三 素质练习 1 反应与判断练习 发展灵敏及协调性的专门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跑 变速跑 计时跑等练习 3 力量练习 铅球 实心球 引体向上 双臂屈伸 俯卧撑 杠铃 4 弹跳练习 立定跳远 半蹲跳 多级跳 跳台阶 5 耐力练习 1000 米 1500 米 12 分钟跑 变速跑 健身跑 越野跑 四 教学内容安排 形式和时数分配 四 教学内容安排 形式和时数分配 1 一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见表 1 2 二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见表 1 表表 1 1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理论69 469 4 运球 传接球 投篮 持球突破 初 中级 个人防守 初 中级 抢篮板球 初 中级 基础进攻战术 初 中 级 基础防守战术 初 中 级 整体进攻战术 中级 战 术 整体防守战术 中级 4062 54062 5 体能训练1015 61015 6 考核812 5812 5 总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篮球技术的基础理论在各次课中 结合教学内容讲解 2 身体素质练习贯穿在每次课中 采用课课练习方式进行 不单独安排课时 3 基本技术战术教学时 要求动作规范 教法灵活多样 4 教学比赛与篮球竞赛规则 裁判法结合起来 5 在教学中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 开展个别辅导 互帮互学活动 六 成绩考核六 成绩考核 一 第一学期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 50 综合技术考试 30 技评 10 教学比赛 10 二 第二学期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 1000 米 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综合技术考试 30 技评 10 教学比赛 10 篮篮球球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女女生生 一 说明 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编 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学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 高学生篮球技能 兴趣 健身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健身的作用 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和战 术 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组织方法 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 培养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2 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够利用篮球为基本手段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组 织能力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 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 教学内容三 教学内容 一 理论部分 1 体育理论知识 健康知识 运动生理卫生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体质评价 养生保健 2 篮球运动概述 健身价值及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3 篮球运动基本技术 战术分析 结合电化教学 4 篮球竞赛规则与活动的组织工作 5 篮球竞赛的观赏与评价 结合电化教学 二 基本技 战术 1 基本技术 1 移动 基本站立姿势 起动与快跑 侧身跑 变向跑 双 单脚起跳 前转身 急 停 跳 跨停 侧滑步 后撤步 交叉步 选用 2 传球 双手胸前传 接球 双手头上传 接球 单手肩上传球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 接球 双 单反弹传球 选用 3 运球 原地 行进间高运球 原地低运球 运球急停急起 行进间体前换手 不换 手变向运球 行进间转身运球 选用 4 投篮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行进间篮下单手肩上 低手投篮 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运球 接球急停跳起投篮 选用 5 持球突破 原地交叉步持球突破 原地同侧步持球突破 6 个人防守 防守无球队员 防守有球队员 7 抢篮板球 双手 单手争抢篮板球 2 基本战术 1 战术基础配合 进攻基础配合 传切配合 突分配合 掩护配合 防守基础配合 关门 配合 穿过 挤过配合 交换防守配合 2 快攻配合 短传结合运球推进快攻 3 全队战术配合 介绍教材 防守战术 半场人盯人防守 2 1 2 区域联防 进攻战术 进攻半场人盯人 进攻 2 1 2 区域联防 3 教学比赛 以三人制篮球比赛为主结合全场比赛 三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 1 一般身体素质 各种跑的练习 各种跳跃练习 腰腹肌练习 2 专项身体素质 12 分钟跑 各种基本步法 各种起动练习 上 下肢和手指力量练习 专 项灵敏 柔韧练习 四 教学内容安排 形式和时数分配 四 教学内容安排 形式和时数分配 1 一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见表 1 2 二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见表 1 表表 1 1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学时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学时 时数比例 理论69 469 4 移动 传 接球 运球 投篮 持球突破 个人防守 抢篮板球 战术基础配合 快攻配合 全队战术配合 基 本 技 术 基 本 战 术 教学比赛与运用 4062 54062 5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1015 6 考 核812 5812 5 总 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篮球技术教学以运球 传球 投篮技术为教学重点 每次课中均应安排 战术教学以基础配合为 教学重点 教学中强调二 三人之间的配合 2 移动教学必须经常练习 建议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 3 身体素质是篮球运动的基础 对于女生应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 建议每次课中安排 20 30 分钟 的各种身体素质 4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精讲多练习 集体与个人练习有机结合 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5 技术练习与教学比赛相结合 教学比赛以三人制篮球为主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比赛 懂得观赏较 高水平的篮球赛 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1 第一学期 1 学习态度点总分 10 2 统考部分占总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占总分 50 A 综合篮球考试 30 B 技评 10 C 比赛 10 2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点总分 10 2 统考部分占总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M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占总分 50 A 综合篮球考试 30 B 技评 10 C 比赛 10 排排球球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编 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 高学生打排球的兴趣 技能和运用排球运动的健身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排球课程教学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从事排球活动的兴趣 提高排球 运动技能 增强健身意识 养成锻炼习惯 2 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重点提高反应速度 力量 弹跳 耐力等身体素质 3 使学生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 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 掌握排球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 具有组织小型排球比赛的能力和观赏 评议排球比赛 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三 课程内容 一 理论部分 一 理论部分 1 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健康知识 运动生理卫生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体质评价 养生保健 2 排球基础理论知识 发展概况及其健身价值 3 排球运动的练习方法和排球运动主要技 战术分析 4 排球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和竞赛组织方法 5 排球比赛的观赏与评论 二 基本技术 二 基本技术 1 准备姿势 半蹲 稍蹲 低蹲 和移动 并步与滑步 跳跨步与跨步 交叉步及各种跑步 2 传球 正面双手传球 二传 3 垫球 正面双手垫球 体侧垫球 接发球垫球 4 发球 侧面下手发球 正面上手发球 勾手发球 5 扣球 正面扣球 6 拦网 单人拦网 三 基本战术 三 基本战术 1 基本的防守阵形 接发球的防守阵形 接扣垫球的防守阵形 2 基本的进攻阵形 1 中一二 进攻阵形 2 边一二 进攻阵形 四 素质练习 四 素质练习 1 反应与判断练习 发展灵敏及协调的专门性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跑 变速跑 计时跑等练习 3 力量练习 实心球 俯卧撑 立卧撑 引体向上 双臂屈伸 仰卧起坐 女 4 耐力素质 重复跑 越野跑 健身跑 800 米 1000 米 12 分钟跑 5 弹跳练习 半蹲跳 多级跳 跳台阶 立定跳远 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一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二年能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表一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表一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理论69 469 4 基本姿势与移动 传球 垫球 发球与接发球 扣球 拦网 基 本 技 术 组合练习及比赛 4062 54062 5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1015 6 考核812 5812 5 总计总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排球技术的基础理论在各次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 教学重点是垫球和传球 2 身体素质练习应贯穿在每次课中 采用课课练的方式进行 不单独安排课时 3 基本技术教学时 要求动作规范 重点在垫球 传球灵活运用上 教法灵活多样 4 教学中要重视步法的移动 扣球与拦网可作为介绍内容 5 教学中教学比赛与竞赛规则 裁判方法相结合 注重竞赛裁判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6 教学中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 开展陪练 互帮互学活动 六 成绩考核六 成绩考核 1 第一学期 1 学习态度占部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 50 A 垫球 B 传球 C 发球 2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部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M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A 传球与垫球 发球 25 B 专项水平 25 足足球球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编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学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 高学生足球运动能力和学生健身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为主要目标 二 教学任务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足球课程教学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技术和战术 竞赛规则和 裁判法 提高对足球运动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逐步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 生活中以足 球运动为手段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 2 通过学习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 培养体育健康能力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增强体 质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 通过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 课程内容纲要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 理论部分 一 理论部分 1 体育理论知识 健康知识 运动生理卫生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体质评价 养生保健 2 足球运动概述及发展趋势 3 足球运动的主要技 战术分析 4 足球运动的主要竞赛规则 裁判法 5 足球运动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6 足球运动竞赛的观赏与评价 二 基本技 战术 二 基本技 战术 1 1 足球基本技术 足球基本技术 1 1 足球踢球基本技术 脚内侧 脚背内侧 正脚背 1 2 足球停球基本技术 脚内侧 脚底 大腿 胸部 1 3 足球运球基本技术 脚内侧 脚背内侧 脚背外侧 正脚背 1 4 足球顶球基本技术 正面 侧面 1 5 足球抢球基本技术 正面 侧面 1 6 守门员技术 2 2 足球基本战术与比赛 足球基本战术与比赛 2 1 局部两人之间的战术配合 二过一基本进攻战术 2 2 任意球战术 进攻 防守 2 3 脚球战术 进攻 防守 2 4 边路 中路战术 三 素质练习 三 素质练习 1 反应与判断练习 发展灵敏及协调性的专门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跑 变速跑 计时跑 25 米折返跑等练习 3 力量练习 实心球 引体向上 双臂屈伸 俯卧撑 杠铃 4 弹跳练习 立定跳远 半蹲跳 多级跳 跳台阶 5 耐力练习 变速跑 健身跑 越野跑 1000 米 1200 米 12 分钟跑 四 教学内容安排 形式和时数分配 四 教学内容安排 形式和时数分配 1 一年级 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见表 1 2 二年级 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见表 1 表表 1 1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中级班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理论 包括电化教学 69 469 4 足球球性练习 运球 足球踢球 停球技术 足球抢球技术 足球守门员技术 技术综合练习及比赛 局部两人之间的战术 任意球 角球战术 边路 中路战术 基 本 技 术 教学比赛 3859 43859 4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1015 6 考核812 5812 5 机动23 123 1 总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足球技术的基础理论可以分散在各次课中 结合教学内容讲解 身体素质练习应贯穿在每次课中 不单独安排课时 基本技术教学的重点是踢球 停球 运球技术 在教学比赛中 结合规则 裁判法的学习和实践 注重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 六 成绩考核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1 第一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 50 A 定位球踢远 25 B 罚球点球技术 25 2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A 绕杆运球射门 30 B 定位球踢准 20 乒乒乓乓球球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编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 高学生打乒乓球的兴趣 技能和运用乒乓球运动的健身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乒乓球课程教学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从事乒乓球活动的兴趣 提高 乒乓球运动技能 增强健身意识 养成锻炼习惯 2 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重点提高反应速度 力量 弹跳 耐力等身体素质 3 使学生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 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 掌握乒乓球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 具有组织小型乒乓球比赛的能力和观赏 评议乒乓 球比赛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纲要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 理论部分 一 理论部分 1 体育理论知识 健康知识 运动生理卫生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体质评价 养生保健 2 乒乓球运动基础理论知识 发展概况及其健身价值 3 乒乓球练习方法和乒乓球运动主要技 战术分析 4 乒乓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和竞赛组织方法 5 乒乓球比赛的观赏和评论 二 基本技术 二 基本技术 1 握拍方法 准备姿势与站位 2 移动 单步 跨步 侧身步 交叉步 3 发球与接发球 平击球 上 侧 旋球 下 侧 旋球 高抛发球 接发球 4 推挡球 平挡球 推挡球 加力推 快推 5 攻球 正手攻球 近台快攻 中远台攻球 拉弧圈球技术 6 搓球 正手搓球 反手搓球 慢搓与快搓 7 左推右攻与横拍技术 8 双打技术 三 基本战术 基本战术 1 发球抢攻战术 2 攻对攻战术 3 搓攻或拉攻战术 4 双打战术 四 素质练习 四 素质练习 1 反应与判断练习 发展灵敏及协调的专门性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跑 变速跑 计时跑 等练习 3 力量练习 实心球 俯卧撑 立卧撑 引体向上 双臂屈伸 仰卧起坐 女 4 弹跳练习 半蹲跳 多级跳 跳台阶 立定跳远 5 耐力练习 重复跑 越野跑 健身跑 800 米 1000 米 12 分钟跑 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1 一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2 二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表表 1 1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理论69 469 4 球拍选择与握拍方法 基本姿势与站位 基本步法与移动 发球与接发球 推挡球 正手攻球 搓球与削球 弧圈球技术 双打技术 基 本 技 术 组合练习及比赛 4062 54062 5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1015 6 考 核812 5812 5 总 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乒乓球技术的基础理论在各次课中 结合教学内容讲解 教学重点是推挡球 正手攻球 2 身体素质练习应贯穿在每次课中 采用课课练习和方式进行 不单独安排课时 3 基本技术教学时 要求动作规范 教学重点在推挡和正手攻球的变化上 教法灵活多样 4 教学中要重视步子的移动 定位练习只是过渡 主要是结合移动练习 5 教学比赛与乒乓球竞赛规则 裁判方法结合起来 6 在教学中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 开展陪练 互帮互学活动 六 成绩考核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1 第一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 50 A 推挡球 B 正手攻球 C 裁判实践 2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M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A 左推右攻 25 B 专项水平 25 网网球球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编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 高学生打网球的兴趣 技能和运用网球运动的健身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教学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从事网球运动的兴趣 提高网球运动技能 增强健身意识 养成锻炼习惯 2 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重点提高反应速度 力量 弹跳 耐力等身体素质 3 使学生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 掌握网球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 具有组织小型网球比赛的能力和观赏 评议网球比赛 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纲要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 理论部分 1 体育理论知识 健康知识 运动生理卫生 运动损伤防治与处理 体质评价 养生保健 2 网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 发展概况及其健身价值 3 网球练习方法和网球主要技 战术分析 4 网球竞赛规则 裁判方法和竞赛组织方法 5 网球比赛的观赏与评论 二 基本技术 1 握拍法及准备姿势 2 正手击球 平击球 上旋球 切削球 3 反手击球法 双手反拍 单手反拍 4 截击球 正 反手截击 5 挑高球 进攻性挑高球 防守性挑高球 6 高压球 落地高压球 凌空高压球 7 放小球与反弹球 8 发球与接发球 三 基本战术 1 单打战术 发球战术 接发球战术 底线战术 上网战术 2 双打战术 发球局战术 接发球局战术 四 素质练习 1 反应与判断练习 发展灵敏及协调性的专门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跑 变速跑 计时跑等练习 3 力量练习 铅球 实心球 引体向上 双臂屈伸 仰卧起坐 女 俯卧撑 杠铃 4 弹跳练习 立定跳远 半蹲跳 多级跳 跳台阶 5 耐力练习 变速跑 健身跑 越野跑 800 米 1000 米 12 分钟跑 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1 一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 1 2 二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 1 表表 1 1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理论69 469 4 握拍法及准备姿势 正手击球 反手击球 截击球 挑高球高压球 放小球与反弹球 基 本 技 术 发球与接发球 4062 54062 5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1015 6 考核812 5812 5 总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网球技术的基础理论在各次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 2 身体素质练习应贯穿在每次课中 采用课课练习的方式进行 不单独安排课时 3 基础技术教学的重点是底线球技术和发球技术 4 在教学比赛中 结合规则 裁判法的学习和实践 注重竞赛组织能力的培养 5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骨干的培养 开展陪练 互帮互学活动 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1 第一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一般身体素质 20 专项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 50 A 对墙击球 25 B 底线击球 25 2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M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A 对墙击球 20 B 底线击球 20 C 比赛 10 羽羽毛毛球球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 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编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 高学生打羽毛球的兴趣 技能和运用羽毛球运动的健身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羽毛球课程教学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从事羽毛球活动的兴趣 提高 羽毛球运动技能 增强健身意识 养成锻炼习惯 2 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重点提高反应速度 力量 弹跳 耐力等身体素质 3 使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 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 掌握羽毛球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 组织小型羽毛球比赛的能力和观赏 评议羽毛球比 赛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一 理论部分理论部分 1 体育理论知识 健康知识 运动生理卫生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体质评价 养生保健 2 羽毛球运动基础理论知识 发展概况及其健身价值 3 羽毛球练习方法和羽毛球运动主要技 战术分析 4 乒乓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利竞赛组织方法 5 羽毛球比赛的观赏和评论 二二 基本技术基本技术 1 握拍方法 准备姿势与站位 2 各种步法移动技术 3 发球与接发球 正手发高远球技术 正 反手发网前球技术等 4 正 反手上手击高远球技术 5 正 反手挑高球技术 6 杀球技术 7 劈吊球技术 8 吊网前球技术 9 搓球技术 10 双打技术 三三 基本战术 基本战术 1 拉杀组合 2 吊前击后战术 3 打对角战术 4 发球战术 5 双打战术 四四 素质练习 素质练习 1 反应与判断练习 发展灵敏及协凋的专门性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跑 变速跑 计时跑等练习 3 力量练习 实心球 俯卧撑 立卧撑 引体向上 双臂屈伸 仰卧起坐 4 弹跳练习 半蹲跳 多级跳 跳台阶 立定跳远 5 耐力练习 重复跑 越野跑 健身跑 800 米 1000 米 12 分钟跑 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1 一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2 二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表表 1 1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个 时数比例 理论69 469 4 球拍选择与握拍方法 基本姿势与站位 基本步法与移动 发球与接发球 正 反手上手击高远球技术 正 反手挑高球技术 杀球技术 劈吊球技术 吊网前球技术 搓球技术 双打技术 基 本 技 术 组合练习及比赛 4062 54062 5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1015 6 考核812 5812 5 总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羽毛球技术的基础理论在各次课中 结合教学内容讲解 教学重点是正手发 击高远球技术 正 反手发网前球技术 正 反手挑高远球技术 2 身体素质练习应贯穿在每次课中 采用课课练习和方式进行 不单独安排课时 3 基本技术教学时 要求动作规范 教学重点在正手发 击高远球技术 正 反手发网前球技术 正 反手挑高远球技术的变化上 教法灵活多样 4 教学中要重视步子的移动 定位练习只是过渡 主要是结合移动练习 5 教学比赛与羽毛球竞赛规则 裁判方法结合起来 6 在教学中重视体育骨干的培养 开展陪练 互帮互学活动 六 成绩考核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1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 50 A 连续正 反手网前挑高远球 B 连续正手上手击高远球 C 裁判 实践 2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M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A 连续击高远球 25 B 专项水平 25 健健美美操操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一 说明 1 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编 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练习 的兴趣 从而培养终身锻炼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二 教学任务 1 增强学生体质 发展个性 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提高学生柔韧 协调 力量 灵敏等身体素质 2 了解健美操的健身价值和功能 掌握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动作内容及练习方法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 了解健美操竞赛主要规则 提高对健美操比赛的欣赏能力 4 学会第二套 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 一至三级动作 并能对成套动作进行不同队形的编排 在变化中完成成套动作 5 提高学生专项素质 为今后继续从事该项目练习和训练打基础 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 理论部分 1 健美操的发展概况及其健身功能 2 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及身体各部位的练习 3 健美操竞赛主要规则及欣赏 4 健美操动作及队形的创编 二 健美操的基本动作 1 健美操的基本步伐 踏步类 并步类 弓步类 半蹲类 吸腿类 弹踢类 开合跳 后踢 腿跑 摆腿跳 踢腿类 点跳 并跳 2 健美操基本徒手动作 头颈动作 肩部动作 上肢动作 胸部动作 腰部动作 髋部动作 地上基本姿态 3 大众健身操组合动作 热身操 跑跳操 放松操等 4 分腿跳 前交换腿跳 平衡 高踢腿 俯卧撑 5 大众锻炼标准一至三级动作 三 素质练习 1 力量练习 哑铃侧举 上举 头后上举 组合练习 实心球 仰卧起坐 引体向上 男 两头起 体后屈 2 速度练习 后蹬跑 快速跑 计时跑等 3 弹跳练习 纵跳 吸腿跳 蛙跳 跳台阶 立定跳远 4 耐力练习 800 米 12 分钟跑 计时跑 5 柔韧练习 压腿 踢腿 压肩 前桥 后桥 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一年级 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二年级 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表格表格 1 1 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时数分配表 一年级二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时 数 时数比例 教学时数 时数比例 理 论69 469 4 电化教学 教学片观摩 23 123 1 专项素质 基本步伐 身体各部位练习 垫上运动 哑铃操 组合练习 基 本 技 术 成套练习 3859 43859 4 体能训练1015 61015 6 考 核812 5812 5 总 计64100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理论部分通过课堂教学 录象 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完成 2 素质练习贯穿在每次课中 时间不少于 20 分钟 六 成绩考核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1 第一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一般身体素质 40 12 跑 20 25 4 往返跑 20 3 专项部分 50 哑铃 10 一级成套动作 20 二级成套动作 20 2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M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组合 10 健美操成套动作 40 健健美美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 一 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教务处下发的必修课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 置编写 适合于我院一 二年级本专科学生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健康第一 全面发展学生的 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健身健美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 二 教学任务 使学生了解健美运动的发展简史和健美锻炼的健身价值 培养学生自觉从事健美锻炼的兴趣 养 成经常从事健美锻炼的习惯 使学生基本掌握徒手和利用各种器械进行健美锻炼的方法和正确的动作技术 使学生能因地因人制宜制订简单的锻炼计划 在全面发展体质的基础上 突出肌肉的健与美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型上有所改观 初步具备健美雏形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勇往直前 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 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 理论部分 1 体育基础理论 2 健美运动的发展概况及健身价值 3 人体测量与简单评价 4 健美锻炼的方法与作用 5 健美锻炼的原则及自我锻炼计划的制订 6 如何观赏健美比赛 7 健美锻炼合理膳食的设计与选择 8 健美锻炼恢复手段的设计与选择 二 基本动作 1 发展上肢肌群练习 弯举 颈后臂屈伸 双杠臂屈伸 仰卧臂屈伸 2 发展肩带肌群练习 推举 颈后推举 侧平举 提铃至胸 俯立侧平举 3 发展胸部肌群练习 卧推 仰卧飞鸟 俯卧撑 拉力器扩胸 4 发展小臂肌群练习 缠绳 屈腕举 伸腕举 5 发展背部肌群练习 负重体前屈 屈膝划船 俯卧提铃 颈后引体向上 6 发展腰腹肌群练习 斜板仰卧起坐 仰卧举腿 负重转体 体前屈 肋木悬垂举腿 负重背 伸 7 发展臀部及腿部肌群练习 深蹲 腿屈伸 腿弯举 负重交换跳 负重提踵 俯卧背腿 跳 绳 8 成套练习 哑铃练习法 橡皮条练习法 臂力器练习法 杠铃练习法 联合器械练习法 三 素质练习 1 柔韧性练习 各关节的柔韧性练习 各肌肉 韧带的拉长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移动 加速跑 变速跑等 3 耐力练习 米 米 重复跑 越野跑 定向跑 分钟跑等练习 4 弹跳练习 半蹲跳 多级跳 负重跳 立定跳远 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1 初级班 一年级 教学总时数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2 中级班 二年级 教学总时数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表 表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教学中要围绕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注重素质教育 针对学生的生理 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 加强理论内容讲解 使学生的锻炼知其所以然 基本动作技术教学 教师要力求动作正确 规范 注意言传身教 教法上做到灵活多样 使单调 枯燥的重复练习 变得快乐有趣 3 由于健美课从事的是负重练习 因此力量素质以外的素质练习应加强 4 膳食和恢复直接关系到健美锻炼的效果 因此 要注意此方面的知识讲解与指导 5 建议学生课外再进行 次健美锻炼 使课堂锻炼效果有所延续 六 成绩考核 六 成绩考核 考核内容及评分比例 具体见考核办法 各学期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1 第一学期 统考部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专项部分 50 仰卧起坐 10 双臂屈伸 10 卧推 10 深蹲 10 弯举 10 2 第二学期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1000 15 体育理论 10 主要教学内容 初 级 班 教学时数时数比例 学时 中 级 班 教学时数时数比例 学时 理 论69 46 9 4 基 本 动 作 臂部肌群练习 肩带肌群练习 胸部肌群练习 背部肌群练习 腰腹肌群练习 腿部肌群练习 成套练习 肌肉造型 举重运动 表演艺术 4062 54062 5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10 15 6 考 核 12 5812 5 总 计64100 64100 专项部分 50 举重 15 仰卧起坐 10 卧推 10 发育指标 10 肌肉造型表演 5 体体育育舞舞蹈蹈俱俱乐乐部部课课程程教教学学大大纲纲 一 说明一 说明 1 本大纲是根据嘉兴学院体育教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的 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编写 适用于我校一 二年级本 专科生 2 本大纲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 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 技能和运用体育舞蹈运动的健身能力为目标 二 教学任务 二 教学任务 1 通过体育舞蹈课程教学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舞蹈活动的兴趣 提高体育舞蹈运动技能 增强健身意识 养成锻炼习惯 2 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重点提高反应速度 力量 弹跳 耐力等身体素质 3 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运动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 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4 掌握体育舞蹈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 具有组织小型体育舞蹈比赛的能力和观赏 评议 体育舞蹈比赛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纲要三 课程内容纲要 一 理论部分 一 理论部分 1 体育理论知识 健康知识 运动生理卫生 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体质评价 养生保健 2 体育舞蹈运动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舞蹈运动场地 舞曲 服装 设施等 3 体育舞蹈运动发展概况 舞蹈礼节及其健身价值 4 体育舞蹈运动主要技术分析与提高体育舞蹈运动水平的练习方法 5 体育舞蹈运动竞赛的主要规则 裁判方法和竞赛组织方法 6 体育舞蹈比赛的观赏和评论 二 基本技术 二 基本技术 1 交谊舞 A 慢三 基本步 右转 左转 犹豫步 右旋转 左侧转 后叉形步 叉形步 双左旋转 B 中四 基本步 右转 左转 犹豫步 右旋转 左侧转 双手背拉 2 拉丁舞 A 伦巴舞 1 3 基本动作步 扇形步 曲棍步 1 3 基本动作步 臂下右转 纽约步 定点 转 B 恰恰舞 1 3 基本动作步 扇形步 曲棍步 1 3 基本动作步 臂下右转 纽约步 定 点转 6 后退走步 右陀螺转 分式扭臀步 手对手 三 素质练习 三 素质练习 1 反应与判断练习 发展灵敏及协调的专门性练习 2 速度练习 快速跑 变速跑 计时跑 等练习 3 力量练习 实心球 俯卧撑 立卧撑 引体向上 双臂屈伸 仰卧起坐 女 4 弹跳练习 半蹲跳 多级跳 跳台阶 立定跳远 5 耐力练习 重复跑 越野跑 健身跑 800 米 1000 米 12 分钟跑 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四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 一 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二 年级教学总时数 64 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见表一 表表 1 1 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时数分配表 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比例 理论69 4 电化教学 教学片观摩 23 1 慢三 中四 伦巴舞 基本 技术 恰恰舞 3859 4 身体素质与体能练习1015 6 考 核812 5 总 计64100 五 教学建议 五 教学建议 1 体育舞蹈的基础理论可以分散在各次课中 结合教学内容讲解 2 身体素质练习应贯穿在每次课中 采用课课练习方式进行 不单独安排课时 教学中要考虑到男 女生混班教学的特点 合理安排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和负荷量 3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体育舞蹈神韵的培养 发展学生舞姿动作的协调性 灵活性 充分利用音乐的 感染力来发展学生思维创造力和表现力 4 舞蹈选项课与竞技国标舞的专业训练不同 学生学会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了 满足娱乐 健身 社交的需要 而不一定是去参加比赛 所以教学中教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 力以及课时安排相适应 5 授课过程中不因是男 女生混班教学而降低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要求 六 成绩考核六 成绩考核 一 考核内容与评分比例 第一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专项身体素质 20 一般身体素质 20 3 专项部分 50 A 慢三 B 伦巴舞 见考核办法 第二学期 1 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 2 统考部分 40 立定跳远 15 800M 1000M15 体育理论 10 3 专项部分 50 C 中四 D 恰恰舞 E 专项理论 见考核办法 二 体育舞蹈专项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1 方法 A 实践部分 考试时可一对或两对至四对进行 舞伴原则上不能交换 监考教师可由一人或 多人担任 每学期考两种舞 B 理论部分 采用闭卷形式考试 成绩记入总评 2 评定标准 A 实践部分 90 分以上 动作规范流畅 姿态优美 配合默契 能够合理地运用音乐完成动作 表现力强 有一定的创造性 80 分 89 分 姿态正确 规范 动作流畅 配合良好 音乐节奏感强 具有一定的表现力 70 分 79 分 姿态正确 动作与音乐节拍相吻合 动作流畅 60 分 69 分 能够完成动作 动作与音乐节拍基本相吻合 45 分 59 分 在提示下能完成动作 动作与音乐节拍吻合较差 动作生硬 不协调 45 分以下 在多次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 动作生硬 极不协调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