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教学讲座PPT课件.ppt_第1页
颈椎病 教学讲座PPT课件.ppt_第2页
颈椎病 教学讲座PPT课件.ppt_第3页
颈椎病 教学讲座PPT课件.ppt_第4页
颈椎病 教学讲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颈椎病 3 31 2020 1 一 概况与临床表现 2 颈椎病的中医认识颈椎病 中医根据症状可将其分属 痹症 眩晕 痿证 等范畴 在病因学上通常认为是外伤 风寒湿邪侵袭 气血不和 经络不通等所致 头晕 目眩 耳鸣则与痰浊 肝风 虚损有关 中医不仅仅将颈椎病着眼于颈肩背臂等局部 而且还有机地联系脏腑 经络 气血等整体进行辨证施治 并将肝 脾 肾等内脏的功能与筋骨 肌肉 关节功能有机结合 注重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的作用 故而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 经络受阻 肝肾不足 气血虚弱 痰湿困阻及外伤等型 3 31 2020 2 一 概况与临床表现 3 发病率颈椎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40 50岁的发病率为20 60岁以上者达50 而70岁以上则更高 颈椎病多为青中年好发 目前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近年来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 31 2020 3 一 概况与临床表现 4 发病因素 1 年龄因素 就像一台机器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 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 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 另外 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 慢性劳损 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 如不良的睡眠 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 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 另外 工作姿势不当 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 再者 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 如不得法的倒立 翻筋斗等 3 外伤 在颈椎退变 失稳的基础上 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 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 而且症状往往较重 合并骨折 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3 31 2020 4 一 概况与临床表现 4 咽喉部炎症 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 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 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 或使病情加重 5 发育性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 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各种先天性畸形 如先天性椎体融合 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 代谢因素 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 特别是钙 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 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 精神因素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 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 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 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 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 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3 31 2020 5 二 临床分型 颈型 骨关节软组织型 颈部僵硬不适 疼痛神经根型 上肢疼痛麻木椎动脉型 头昏 眩晕 恶心 呕吐交感神经型 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脊髓型 下肢无力 步态笨拙 踩棉花感 混合型 同时有以上两种以上表现者 3 31 2020 6 颈椎相关疾病 视力障碍 猝倒 心律失常 心绞痛 高血压 胃肠功能紊乱等 3 31 2020 7 三 解剖病理 1 颈椎颈椎骨有七块 典型的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部的椎弓构成 椎体和椎弓围成一孔 称为椎孔 椎孔相连成一管 称为椎管 容纳脊髓和神经根及其被膜 3 31 2020 8 三 解剖病理 2 血管椎动脉是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一支 从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沿各横突孔上行 至环椎侧块有一个迂曲 然后进入大脑汇合成基底动脉 主要支配大脑后1 3与小脑 3 31 2020 9 3 颈椎的连结椎体借椎间盘和前 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结 前 后纵韧带分别位于椎体的前 后方 椎板之间有黄韧带连结 三 解剖病理 3 31 2020 10 4 颈椎病各年龄段的病理及表现特点年轻人 曲度变直 颈椎失稳 多表现为颈型颈椎病 三 解剖病理 3 31 2020 11 中年人 突出的椎间盘或骨刺易刺激或压迫颈椎周围相关神经 血管 多以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颈椎病为主 三 解剖病理 3 31 2020 12 老年人 颈椎间盘突出 骨质增生 黄韧带肥厚等比较严重 以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颈椎病为常见表现且严重 容易复发 脊髓型颈椎病在这个年龄段并不少见 三 解剖病理 3 31 2020 13 5 颈椎病与骨质增生的关系骨质增生是颈椎病的一个病理表现 但并非所有的颈椎病患者都有骨质增生 更别把骨质增生等同于颈椎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 关节的软骨逐渐退化 细胞的弹性减少 骨关节在不知不觉中被磨损 尤其是活动度较大的颈 腰关节 损伤的关节软骨没有血管供给营养时 就很难修复 这时 在关节软骨的周围 血液循环比较旺盛 就会出现代偿性软骨增长 即为骨质增生的前身 时间久了 增生的软骨又被钙化 这就是骨质增生 也叫骨刺 三 解剖病理 3 31 2020 14 四 检查 1 诊断常规检查对每例患者的基本检查 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 及进行体格检查等 X线检查CT 磁共振成像检查TCD 椎动脉造影肌电图 3 31 2020 15 X线检查 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了解到颈椎的生理曲度 椎间隙改变 是否有骨质增生 关节错位等 四 检查 3 31 2020 16 环枢关节 3 31 2020 17 钩椎关节 3 31 2020 18 钩椎关节 3 31 2020 19 椎间孔 3 31 2020 20 颈椎棘突 颈椎棘突短而分叉 便于肌肉附着 第1颈椎无棘突 第2颈椎棘突粗大第7颈椎棘突长且不分叉 第2和第7颈椎的棘突常作为颈部的骨性标志 3 31 2020 21 横突和横突孔 颈椎的横突较小 仅为腰椎的1 5 1 4 这一解剖特点有利于颈部的活动 横突上有横突孔 横突孔内有椎动脉通过 横突孔位置及其大小的变异 颈椎移位的方向 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及其症状的轻重有着密切关系 3 31 2020 22 椎孔 椎孔呈三角形 横径 即左右径 大 前后径小 二者之比为1 5 2 1 颈椎的椎管自上而下 由小变大 由于横径大而且侧壁为不活动的椎弓根 因此临床上不易因横径的改变而发生神经根和脊髓受压 但前后径的改变易造成颈部脊髓受压 3 31 2020 23 病因病理1 慢性损伤 退变 颈部慢性损伤 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 可以导致颈椎退变 颈椎的退变是发生颈椎病的基础 椎间盘的退变使得椎间隙变窄 关节囊和前后纵韧带松弛 脊柱的稳定性下降 脊柱发生代偿性增生 增生可发生在钩椎关节 椎间关节和椎体 当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椎动脉 脊髓 交感神经时 就会产生一系列症状 3 31 2020 24 病因病理2 增生的骨质可直接压迫颈部神经 血管 也可刺激周围组织 使得周围组织发生充血 肿胀等无菌性炎症 形成间接压迫并产生症状 以后者居多 急性损伤 各种急性损伤 如扭伤 碰撞伤 挥鞭样损伤 都可造成椎间盘 韧带 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 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或造成颈椎脱位 直接或间接刺激 压迫神经 血管 产生一系列症状 3 31 2020 25 病因病理3 畸形 某些颈椎先天畸形 也可导致颈椎病 如隐性颈椎裂 自发椎体融合 颈椎横突肥大 颈肋 齿状突发育不良或缺如等 畸形改变了颈椎受力状态 在病变椎骨的相邻椎骨产生应力集中或活动度加大 加速了退变过程 3 31 2020 26 临床表现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 3 31 2020 27 颈型颈椎病 颈部酸痛 颈肌痉挛 颈项僵硬 可出现一侧头皮感应痛 出现偏头痛 有时疼痛可达前额和眼周 常累及交感神经而有头昏 眩晕 耳鸣 视物模糊 也可表现为反复落枕 寰枢椎半脱位等 3 31 2020 28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型最为常见 多为单侧 亦有双侧发病者 本型约占颈椎病的60 有以下症状和体征 3 31 2020 29 神经根型颈椎病 1 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 常波及至手指 其疼痛表现为钝痛 酸痛 胀痛 或隐隐作痛 或过电样放射痛 可因劳累或落枕使上述症状加重 3 31 2020 30 定位诊断 颈4 5椎间病变 压迫颈5神经根 疼痛从颈肩放射到腕部而不到手 压痛点位于颈4 5棘突 冈上肌 感觉方面 颈后耳下区域及前臂掌侧中线区感觉功能下降 3 31 2020 31 定位诊断 颈5 6椎间病变 压迫颈6神经根 疼痛从颈肩 前臂放射到拇指 压痛点位于颈5 6棘突及肩胛内上角区 同侧 前臂桡侧及拇指感觉功能下降 肱二头肌肌力减弱 肱二头肌腱反射降低 3 31 2020 32 定位诊断 颈6 7椎间病变 压迫颈7神经根 疼痛从颈肩放射到食指 中指 压痛点位于第6 7棘突及肩胛内中部区 胸大肌 食中指区感觉功能降低 肱三头肌肌力减弱 肱三头肌腱反射降低 3 31 2020 33 定位诊断 颈7 胸1椎盘病变 压迫颈8神经根 疼痛从颈肩放射到无名指及小指 压痛点位于肩胛内下角区及第7颈椎棘突 尺侧二手指感觉功能降低 握力减弱 骨间肌萎缩 3 31 2020 34 定位诊断 前斜角肌由颈4 5 6 7神经根支配颈4 7神经的任何一根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 都可引起颈前斜角肌痉挛 它压迫臂丛神经常产生第8颈神经根区 即尺神经区 症状 出现无名指及小指区麻木 感觉减退或骨间肌萎缩 应特别注意 3 31 2020 35 定位诊断 2 亦可有头晕 头沉 颈部酸困 背部有重物压迫感 3 颈项活动受限 头颈歪斜 颈肌痉挛 日久亦可出现肌肉萎缩 4 也可出现植物神经血管营养和功能障碍 表现为上肢发冷 发热 皮肤潮红 发白 发绀或肿胀 指甲变形 无光泽 易于脆裂 3 31 2020 36 臂丛牵拉试验 3 31 2020 37 5 臂丛牵拉试验 Eaton s征 阳性 患者取坐位 头稍前屈后 向健侧侧屈 医生一手抵住患侧头部 另一手握患肢腕部 两手反方向牵拉 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为阳性 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3 31 2020 38 6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患者取坐位 头部侧屈后伸 Spurling氏征 或单纯后伸 Jackson s征 医生双手按压患者头部 如引起颈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者为阳性 亦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3 31 2020 39 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型占颈椎病的20 左右其症状如下 3 31 2020 40 1 颈性眩晕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 故称为位置性眩晕 眩晕呈发作性 间歇性 眩晕可为旋转性的 浮动性的 摇晃性的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 有地面倾斜或地面移动等感觉 常伴有复视 眼震 耳鸣 耳聋 恶心 呕吐等症状 3 31 2020 41 2 猝倒可在颈部活动或眩晕剧烈时发生 四肢突然麻木 软弱无力而跌倒 但神志清楚 多能自己起来 3 31 2020 42 3 头痛 为血管性头痛 其性质多为发作性 持续数分钟 数小时 数日 疼痛多位于枕部 顶枕部 颞部 多呈跳痛或胀痛 可向耳后 面部 牙部 顶枕部 甚至眼区放射 由于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血管扩张引起头痛 3 31 2020 43 4 眼部症状 如视物模糊 复视 幻视 失明等视力障碍 其特点为 开始时症状与颈部症状有关 在颈部运动时 眼部有不适感 5 也可出现延髓麻痹及其他颅神经症状 如语言不清 吞咽困难 咽反射消失 喝水反呛 软腭麻痹 声音嘶哑 也可出现面神经麻痹 肢体瘫痪 平衡障碍 3 31 2020 44 6 感觉异常 可有面部 口周 舌体 四肢或半身麻木 针刺感 蚁走感 有的可出现深感觉障碍 7 检查可发现颈肌痉挛 压痛 颈部活动受限 棘突偏歪 3 31 2020 45 8 椎动脉扭转试验阳性患者取坐位 医生使其头屈伸并向侧方旋转 若出现眩晕 复视 恶心等症者为阳性 3 31 2020 46 脊髓型颈椎病 发病年龄多在40 60岁发病慢约20 患者有颈部外伤史其症状特点为 3 31 2020 47 1 先有下肢症状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 困重 随后行走困难 走路不稳 2 后出现躯干症状出现第2 4肋以下感觉障碍 胸腹骨盆区发紧 3 最后出现上肢症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 疼痛 无力 不能做精细动作 甚至不能自己进食 3 31 2020 48 4 颈后伸或侧屈受限 棘突压痛 椎旁肌压痛 5 可出现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出现髌震挛 踝震挛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深反射存在 6 出现病理征如Babinski s征阳性 Hoffman s征阳性 3 31 2020 49 交感型颈椎病 交感兴奋型头痛 头晕 眼裂增大 视物模糊 瞳孔散大 心率加快 心律不齐 心前区疼痛 血压升高 肢体血管痉挛 肢体发凉 局部温度减低 多汗 耳鸣等症状 迷走兴奋型头痛 头晕 眼睑下垂 流泪 鼻塞 心率变慢 血压下降 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 3 31 2020 50 混合型颈椎病 具有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者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3 31 2020 51 曲度变直 3 31 2020 52 曲度反张 3 31 2020 53 S型曲度 3 31 2020 54 曲度上颈段好 下颈段变小 3 31 2020 55 骨桥 项韧带钙化 3 31 2020 56 椎间隙变窄 3 31 2020 57 椎间隙变窄后缘增生椎管窄 3 31 2020 58 颈56融合 3 31 2020 59 颈67融合 3 31 2020 60 前纵韧带及项韧带钙化 3 31 2020 61 诊断要点 有慢性损伤史 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 长期低头工作者 呈慢性发病 颈 肩背疼痛 头痛 头晕 颈部发板 发硬 上肢麻木 颈部运动功能受限 病变颈椎棘突 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 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3 31 2020 62 诊断要点 病理分型 颈型 枕颈部痛 颈部活动受限 颈肌僵硬 有相应压痛点 X光片显示 颈椎生理曲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3 31 2020 63 工作习惯 在坐姿上 要尽可能保持自然端坐位 调节桌 椅之间的高度比例 避免头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倾 前屈 使头 颈 肩 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线 八 预防调摄 3 31 2020 64 八 预防调摄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一般在30分钟左右 让头颈部向另一方向转动进行相反方向转动时宜轻柔 缓慢 在短时间内重复数次 以达到该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佳 3 31 2020 65 日常生活习惯 避免看书 看电视时倚着沙发 或半躺半靠在床头 体育活动之前 应进行较充分的准备活动 防止颈椎及其它部位的外伤 冬季应注意保暖 八 预防调摄 3 31 2020 66 仰卧位颈部应枕在枕头上 不能悬空 使头部保持略后仰 高度依据个人情况而定 一般为12 16cm 这样 枕头的支点与颈背部弧度相适应 才能衬托颈曲 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 八 预防调摄 3 31 2020 67 侧卧位时 仍应将颈部置于枕头中间凹陷处 使枕头的支点位于颈侧部的中央处 整个枕头的高度 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 八 预防调摄 3 31 2020 68 2 颈椎锻炼 注意事项锻炼时机 颈椎症状轻微或改善时开始锻炼锻炼要领 动作要求和缓 避免颈椎快速活动 要量力而行 适可而止 不要过度锻炼损伤肌肉韧带 锻炼方案 要个体化 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随意锻炼反而可能造成颈椎损伤 八 预防调摄 3 31 2020 69 如乌龟将头颈缩回躯体一样 双臂下垂 置于体后 同时极度耸肩 扩胸 头颈后仰 下缩 两目直视头顶正上方 使项背部肌肉强力收缩持续5秒钟 然后完全放松回位 连续做30次为1组 每日早晚各做1组 颈椎练功法 3 31 2020 70 白鹅引颈 如天鹅伸展长颈吞食 在矢状面上以下颏引领头颈 做前伸 后缩的环状活动 连续做30次为1组 每日早晚各做1组 大鹏展翅 双臂外展 双手十指交叉 掌心扣于头后部 肩臂向前下用力压头 头项部用力后仰 以相对抗 持续5 10秒钟 然后完全放松回位 连续做30次为1组 每日早晚各做1组 3 31 2020 71 THANKYOU 3 31 2020 72 3 31 2020 73 按揉松筋 在颈部 后枕部 肩部施用一指禅推法 滚法 点揉或拿法 目的在于改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 缓解肌肉痉挛 治疗时应注意操作顺序为从上到下从中央到两边从健侧到患侧力量由小到大层次由浅至深 3 31 2020 74 肩背部肌肉 3 31 2020 75 点揉痛点 可在颈部 肩部痛点部位重点点揉 弹拨 达到止痛 缓解痉挛 分解粘连的作用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 在上颈段点揉的力量不宜太大 3 31 2020 76 神经根型颈椎病 点揉 弹拨穴位 缺盆 肩井 天宗 肩中俞 肩贞 极泉 臂臑 曲池 手三里 小海 内关 外关 合谷 后溪 点穴的目的在于通经活络 调畅气血 治疗手指的麻木 疼痛 3 31 2020 77 缺盆 正坐 或仰臥位 在鎖骨上窩中點下緣 距前正中線4寸 3 31 2020 78 缺盆 正坐 或仰臥位 在鎖骨上窩中點下緣 距前正中線4寸 3 31 2020 79 肩井 正坐 或俯伏 或俯臥位 在肩上 前直乳中 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3 31 2020 80 天宗 在肩部 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 與第四胸椎相平 3 31 2020 81 天宗 在肩部 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 與第四胸椎相平 3 31 2020 82 秉風 在肩胛部 當岡上窩中央凹陷處 天宗直上 舉臂有凹處 3 31 2020 83 秉風 在肩胛部 當岡上窩中央凹陷處 天宗直上 舉臂有凹處 3 31 2020 84 肩中俞 在背部 當第7頸椎棘突下 旁開2寸 3 31 2020 85 肩外俞 在背部 當第1胸椎棘突下 旁開3寸 3 31 2020 86 曲垣 在肩胛部 岡上窩內側端 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3 31 2020 87 曲垣 在肩胛部 岡上窩內側端 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3 31 2020 88 肩貞 在肩關節後下方 臂內收時 腋後紋頭上1寸 3 31 2020 89 肩貞 在肩關節後下方 臂內收時 腋後紋頭上1寸 3 31 2020 90 極泉 在腋窩頂點 腋動脈搏動處 3 31 2020 91 臂臑 在臂外側 三角肌止點處 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 曲池上7寸 3 31 2020 92 曲池 側腕 屈肘 在肘橫紋外側端 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3 31 2020 93 手三里 肘橫紋下2寸 3 31 2020 94 小海 微屈肘 在肘內側 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3 31 2020 95 內關 在前臂掌側 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 腕橫紋上2寸 3 31 2020 96 外關 在前臂背側 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2寸 尺骨與橈骨之間 3 31 2020 97 合谷 在手背 第1 2掌骨間 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3 31 2020 98 合谷 在手背 第1 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3 31 2020 99 後溪 自然半握拳 在手掌尺側 微握拳 當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3 31 2020 100 椎动脉型颈椎病 轻抹前额医生坐在患者的头侧 用拇指的罗纹面自印堂至前发际 交替地施用抹法分推前额医生以两手拇指末节的桡侧自前额正中向两旁推至太阳 并在太阳穴处稍做点揉 如此反复操作点揉穴位太阳 头维 角孙 百会 四神聪等穴梳头栉发两手十指屈曲 从前至后做梳头动作 3 31 2020 101 轻抹前额 3 31 2020 102 分推前额 3 31 2020 103 点揉太阳 3 31 2020 104 梳头栉发 3 31 2020 105 脊髓型颈椎病 除颈肩部及上肢部手法以外 还应点揉下肢的穴位 如涌泉 昆仑 太溪 绝骨 三阴交 承山 委中 委阳 阳陵泉 足三里 环跳 秩边等穴 用以疏通下肢经脉 行气活血 治疗下肢麻木 无力 3 31 2020 106 湧泉 在足底部 蹠屈時足前部凹陷處 約當足2 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 3與後2 3交點上 3 31 2020 107 太溪 在足內側 內踝後方 當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 31 2020 108 昆侖 在足部外踝後方 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3 31 2020 109 懸鍾 在小腿外側 當外踝尖上3寸 腓骨前緣 3 31 2020 110 三陰交 在小腿內側 當足內踝尖上3寸 脛骨內側緣後方 3 31 2020 111 承山 在小腿後面正中 委中與昆侖之間 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3 31 2020 112 承筋 在小腿後面 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 腓腸肌肌腹中央 委中下5寸 3 31 2020 113 合陽 在小腿後面 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 委中下2寸 3 31 2020 114 委中 在膕橫紋中點 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3 31 2020 115 委中 在膕橫紋中點 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3 31 2020 116 委陽 在膕橫紋外側端 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3 31 2020 117 委陽 在膕橫紋外側端 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 3 31 2020 118 陽陵泉 在小腿外側 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3 31 2020 119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側 當犢鼻下3寸 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3 31 2020 120 殷門 在大腿後面 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 承扶下6寸 3 31 2020 121 承扶 在大腿後面 臀下橫紋的中點 3 31 2020 122 環跳 在股外側部 側臥屈股 當股骨大轉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 3與中1 3的交點處 3 31 2020 123 秩邊 在臀部 平第4骶後孔 骶正中脊旁開3寸 3 31 2020 124 秩邊 在臀部 平第4骶後孔 骶正中脊旁開3寸 3 31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