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开题报告改2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开题报告改2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开题报告改2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开题报告改2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开题报告改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北 大 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 名 刘晓波 学学 号 号 X13 学学 院院 系系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专 业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设设 计计 题题 目目 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田二明 2013 年 3 月 18 日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1 结合毕业设计情况 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 献综述 文文 献献 综综 述述 1 1 研究的目的及重要意义 本研究是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 旨在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对于 农业以及近地检测方面有重要意义 可以方便生活生产等需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 工业化高速发展带来了空气污染的加剧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 存环境 二氧化碳是室内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因此它的浓度是室内和公共场所检测 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室内二氧化碳体积百分数达到3 时 人体呼吸程度加深 达到4 时 产生头 晕 头痛 耳鸣 眼花 血压上升 达到8 一10 时 呼吸困难 脉搏加快 全身 无力 肌肉由抽搐至痉挛 神智由兴奋至丧失 达到30 时 可能出现死亡现象 因 此空气中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 确定室内空气中二 氧化碳的浓度 是研究其对人体影响的必要条件 我国国家标准GB T 17094 1997 中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限值为0 10 小时平均值 便携式CO2红外线 分析仪是检测室内CO2的常用仪器 以下主要介绍该仪器的工作原理 检定方法及常 见故障 CO2在正常大气层含量为0 03 当浓度达到0 05 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 害 C02的增加还将影响气温变化 促进大气污染的发生 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另 外C02在所有温室效应气体中 对温室效应的作用较大 占60 因此C02已成为温室 气体削减与控制的重点 但目前我国还投有制订出C02的标准分析方法 推荐的分析 方法有非分散红外气体分析仪法 容量滴定法和气相色谱法 现多采用非分散红外线 气体分析仪法 此方法的缺点是无法消除CO 碳氢化合物和水气的干扰 红外线分析器测量温室气体的优点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温室测控技术上起步比较早 20 世纪 60 年代 生产型的高级 温室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 奥地利首先建成了番茄生产工厂 年代后荷兰 70 日本 美国 英国 以色列等国家的温室园艺迅猛发展 温室设施广泛应用于园艺作物生产 畜牧业和 水产养殖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 近百年来 温室大棚作为设 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不断得以提高 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 特别是二十世纪 70 年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 更使温 室大棚环境控制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80 年代 随着微型计算机日新月异的进步 和价格大幅度下降 以及对温室控制要求的提高 以微机为核心的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 统 在欧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并迈入了网络化 智能化阶段 目前 国外现代化温室的内 部设施己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 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 温室内的各环境因子大多由 计算机集中控制 检测传感器也较为齐全 如温室内外的温度 湿度 光照度 二氧化碳浓度 营养液浓度等 由传感器的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 如无级调 节的天窗通风系统 湿帘与风扇配套的降温系统 由热水锅炉或热风机组成的加温系统 可定时喷灌或滴灌的灌溉系统 二氧化碳施肥系统 以及适用于温室作业的农业机械等 计算机对这些系统的控制己经不是简单的 独立的 静态的直接数字控制 而是基于环境 模型上的监督控制 以及基于专家系统上的人工智能控制 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 础上正在向着完全自动化 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红外线分析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 随着日光温室的迅速增多 人们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为了提高 生产效率 对温室的自动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农业 这条道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 农业研究和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特别是日 光温室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 农业生产环境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 例如 二氧化碳浓度 空气的温度 湿 度等 在农业种植问题中 温室环境与生物的生长 发育 能量交换密切相关 进行环境 测控是实现温室生产管理自动化 科学化的基本保证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 结合作 物生长发育规律 控制环境条件 使作物达到优质 高产 高效的栽培目的 以日光温室 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设施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 度 温度与湿度等参数 直接关系到蔬菜和水果的生长 国外的温室设施已经发展到比 较完备的程度 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 但是价格非常昂贵 缺乏与我国气候特点相适应 的测控软件 而当今大多数对温室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湿度的检测与控制都采用人工 管理 这样不可避免的有测控精度低 劳动强度大及由于测控不及时等弊端 容易造成 不可弥补的损失 结果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 浪费了人力资源 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 果 因此 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并提高农业研究的准确性 推动我国农业的 发展 必须大力 发展农业设施与相应的农业工程 科学合理地调节温室内二氧化碳的 浓度 温度以及湿度 使大棚内形成有利于蔬菜 水果生长的环境 是大棚蔬菜和水果早 熟 优质 高效益的重要环节 由于单片机及各种电子器件性价比的迅速提高 使得这 种要求变为可能 本论文 提出一种以 AT89S52 单片机为核心的检测器 主要是为了 对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有效 可靠地检测而设计的 红外线分析器在近地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中的应用 近地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更接近人的生活 主要受植被类型 气候 土壤 人为 活动等因素影响 研究近地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有助于增强对大气圈 土壤圈 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 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近地层大气特点是 动量 热量和水汽乃至其它物质的输送 在地表状态均匀 无剧烈天气变化的时候 垂直输送通量随高度近似不变 可以认为各种通量近似为常 值 对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研究 我国已有一些研究报道 前人通过定位观测 飞 机观测和卫星观测等多种形式 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本底 基准进行了研究 并积 累了大量的资料 由于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不同 近地层二氧 化碳浓度存在区域性差异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温室技术起步较晚 70 年代以来 政府大力发展以塑料大棚 节能日光温 室为主的设施农业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缓和了蔬菜季节性短缺矛盾 与此同时 从 1979 年至 1994 年 从欧美 日本等国家引进了一系列现代化温室进行实验研究 引进的温室与我国传统温室比较 其空间大 便于进行机械作业 生产率与资源利用率 比较高 为我国温室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但这些温室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 表现在 1 价格昂贵 国内农业生产目前难以接受 2 缺乏与我国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温室测控软件 目前我国引进温室的测控系统大 多投资大 运行费用过高 并且测控系统中所侧重考虑的环境参数与我国的气候特点存 在矛盾 3 控制方式比较简单 软件实现模式固定 不能进行功能扩展 随后在我国出现了 一些国外的仿造产品 但均没有面向我国广大农村现有的 1000 万亩传统温室的改造工 程 所以 传统的方法 人们主要还是采用温度计 湿度计来采集温度值和湿度值 通过 人工操作加热 加湿 通风和降温来控制温湿度 因此 以上产品的推广使用价值仍然 不大 总体上说 我国自行开发的温室测控系统其技术水平和调控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 一定的差距 而我国综合环境测控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 目前仍然停留在研究单个或少 量环境因子调控技术的阶段 而实际上 温室内的光照度 温度 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等环 境因素 都是在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状态中对作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的 环境要素的空间 变化 时间变化都很复杂 因此 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研制出适合我国农业的发展 的仪器仪表 并在农业设施中广泛推广 1 3 本文欲采取的研究方法 说明本文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 有何优点 本研究是基于单片机的二氧化碳红外检测仪设计 被测气体通过传感器时产生的 信号经放换后 由微处理器AT89S52进行采集 计算 数据处理产生浓度结果数据 并 对数据结果进行超限比较 当被测气体的浓度超过仪器设定的报警限时 仪器产生声 光报警 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报警状态 故障状态 时间参数等数据信息 同时保存数 据结果 在进气过滤系统中 至少需要 个 端13来控制采样泵的工作 在传感 器及信号处理单元 经过 转换电路把传感器产生的关于气体浓度的有关信息转 化为单片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 选择 路输入的ADC0809芯片 在显示模块中 采用 KS0713液晶显示器 需要单片机提供 个 控制端口 时钟的显示系统采用DS12887 芯片与单片机进行通讯 需要 个中断输入和 个 控制端口 由于系统要存储 至少500组测试信息 而且AT89S51单片机只有128 的 我们外扩 的外部 数据存储器6264 由于系统可以设定报警的限值和变更时间 则需要 个键盘接口 来控制设置 上升 下降 右移和打印 用到 个 接口 由于AT89S51单片机接 口有限 利用8255A对 接口进行扩展 红外线浓度分析仪工作原理是基于不同的气体有选择性的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线 这一性质 气体分子对红外线的吸收是由于分子振动和转动引起的 只有在红外线光 谱的频率与分子本身的特定频率一致时 这种分子才能吸收红外光谱辐射能 我国生 产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光源采用镍铬丝 供给恒定电流使温度升到700 900 发出 2 7 m波长内的红外线 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和单原子气体 如02 H2 心等 不吸收 2 7 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能 而C02 CO NH3 H20等在这个波长范围内有很强的 吸收带 如C02 4 25 m CO 4 5 m NH36 15 m H20 2 67 m C02红外线浓度分 析仪就是利用C02在2 7 m波段内有强的吸收带性质来工作的 1 4 研究计划 1 4 1 绪论 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 本论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二 氧化碳浓度 温湿度检测系统 该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性价比 选用价格低 性能稳定的元器件 可实现对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在线实时检测 还设计了通信系 统 单片机实时监测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的上 下限时 单片机通过与温室主机进行通信来打开相应的执行机构 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 从而使得大棚内的参数在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内 1 4 2 章节安排 第一章 硬件系统设计 硬件电路主要包括 传感器及信号处理部分 转换部分 时钟校准输入部 分 扩展 键盘输入 微型打印输出 液晶显示系统 声光报警系统以及吸 气泵的控制 第二章 软件系统设计 AT89S51 复位后运行其内部程序 选择气体的模拟通道并启动 转换 把转换 结果送单片机 把气体的转换数据与程序中设定的超限值进行比较 若超出其范围则 进行声光报警 若在其范围内则数据转换结束后更新显示器上的气体浓度信息 测量 数据时间信息写入外部数据存储器中 第三章 系统调试结果 将系统调试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记录 第四章 设计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汝琳 王咏涛 红外检测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陈永甫 红外辐射 红外器件与典型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 3 周中平 赵寿堂 朱立 等 室内空气污染检测与控制 化学工业出版社 4 GB T 18883 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S 5 GB T 17094 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S 6 JIG 635 1999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检定规程 S 7 沈红卫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子工业出版社 8 房德君等 一种新型单片机综合试验系统 J 山东工程学院学报 1996 4 15 19 9 刘焕平 MCS 51 系列单片机实验板 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4 17 18 10 杨培林 郭晶等 国内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态势 J 山东农机化 2003 01 10 11 11 Hashimoto Y etc Some speaking plant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control system in the greenhouse J Acta Hort 1985 174 219 226 12 G van Stratena etc Towards user accepted optimal control of greenhouse climate 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 221 238 13 K G Arvanitisa etc Multirate adap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greenhouses 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 303 320 14 Xiaofeng Guo and Jianwei Qiu The leading power corrections 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hep ph 1998 15 Meurs A new concept in glasshouse computer automation with SCADA and CASE tools J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riticultural science July 1998 108 111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途径 2 1 研究目的 本文由微处理器 AT89S52 进行采集 计算 数据处理产生浓度结果数据 并对数 据结果进行超限比较 当被测气体的浓度超过仪器设定的报警限时 仪器产生声光报 警 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报警状态 故障状态 时间参数等数据信息 同时保存数据结 果 2 2 研究方案 图1 系统工作原理图 被测气体通过传感器时产生的信号经放换后 由微处理器AT89S52进行采集 计算 数据处理产生浓度结果数据 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超限比较 当被测气体的浓度超过仪 器设定的报警限时 仪器产生声光报警 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报警状态 故障状态 时 间参数等数据信息 同时保存数据结果 在进气过滤系统中 至少需要 个 端 13来控制采样泵的工作 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单元 经过 转换电路把传感器产 生的关于气体浓度的有关信息转化为单片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 选择 路输入的 ADC0809芯片 在显示模块中 采用KS0713液晶显示器 需要单片机提供 个 控制 端口 时钟的显示系统采用DS12887芯片与单片机进行通讯 需要 个中断输入和 个 主 控 电 路 板 LCD 显示屏 声光报警单元 传感器及信号处 理单元 时钟输入单元 人机对话单元仪 器 面 板 供电单元 控制端口 由于系统要存储至少500组测试信息 而且AT89S51单片机只有 128 的 我们外扩 的外部数据存储器6264 由于系统可以设定报警的限 值和变更时间 则需要 个键盘接口 来控制设置 上升 下降 右移和打印 用到 个 接口 由于AT89S51单片机接口有限 利用8255A对 接口进行扩展 2 3 主要研究内容 2 3 1 红外线浓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红外线浓度分析仪工作原理是基于不同的气体有选择性的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线 这一性质 气体分子对红外线的吸收是由于分子振动和转动引起的 只有在红外线光 谱的频率与分子本身的特定频率一致时 这种分子才能吸收红外光谱辐射能 我国生 产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光源采用镍铬丝 供给恒定电流使温度升到700 900 发出 2 7 m波长内的红外线 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和单原子气体 如02 H2 心等 不吸收 2 7 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能 而C02 CO NH3 H20等在这个波长范围内有很强的 吸收带 如C02 4 25 m CO 4 5 m NH36 15 m H20 2 67 m C02红外线浓度分 析仪就是利用C02在2 7 m波段内有强的吸收带性质来工作的 红外线通过C02气体时 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服从朗伯 贝尔定律 其公式为I Ioe K C L 1 式中 Io 通过待测组分前的光强度 I一通过待测组分后的光强度 K 待测组分的吸收系数 C 待测组分的浓度 L 光线通过待测组分的长度 测量气室长度 从式 1 可以看出 K对某种待测组分来说时为常数 当Io和L一定时 I就是C的单值函 数 这样检测出通过气体介质后的光强度也就检测出浓度大小 从式中看 I随待测组 分浓度的增加而以指数规律下降 是非线性关系 对仪表的刻度带来一定的误差 红 外线气体分析仪要做到非线性处理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待测气体浓度的范围 选 择测量气室的长度L 当C L值很小时 透射光强度和浓度C之间进入近似线性区 实现 线性 另一种方法在分析仪的电路部分采用线性校正 网络 使输出和浓度成线性关系 2 3 2 硬件系统设计 硬件电路主要包括 传感器及信号处理部分 转换部分 时钟校准输入部 分 扩展 键盘输入 微型打印输出 液晶显示系统 声光报警系统以及吸 气泵的控制 2 3 3 及时钟电路设计 采用ADC0809作为 转换器芯片 系统要对环境的气体质量进行检测并记录 记录信息中各种气体的浓度是一个关 键的信息 在记录数据的同时 必须保存有关时间的信息 以便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系统扩展了一片DS12887来为系统提供一个时间基准 2 4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4 1 温室内外环境自动测试系统 本设计研究的检测器主要测试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空气温度 湿度等环境参数 室外温度 湿度则由室外固定的传感器检测 2 4 2 温室内环境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环境自动测试系统得到的结果 控制相应执行机构的执行 为作物提供良好的 生长环境 2 4 3 通讯接口 用来实现与主机的通讯 将存储的测试数据传送给主机 可以方便的实现集中式 管理 2 5 关键器件的选择 2 5 1 AT89S52 单片机的主要特性 AT89S52 是一个低功耗 高性能 CMOS 8 位单片机 片内含 8KBISP 的可反复擦写 1000 次的 Flash 只读程序存储器 器件采用 Atmel 公司的高密度 非易失性存储技术 制造 兼容标准 MCS 51 指令系统及 80C51 引脚结构 芯片内集成了通用 8 位中央处理 器和 ISP Flash 存储单元 AT89S52 具有如下特点 40 个引脚 8KB Flash 片内程序存储器 256 位的随机存 取数据存储器 32 个外部双向输入 输出口 5 个中断优先级 2 层中断嵌套中断 3 个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2 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看门狗电路 片内时钟振荡器 此外 AT89S52 设计和配置了振荡频率可为 0Hz 并可通过软件设置省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 CPU 暂停工作 而 RAM 定时计数器 串行口 外中断系统可继续工作 掉电模式冻结振 荡器而保存 RAM 的数据 停止芯片其它功能直至外中断激活或硬件复位 2 5 2 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 本课题所选用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是美国 telaire 公司生产的 此传感器基于气体 对红外光吸收的郎伯 比尔吸收定律 采用国际上最新的电调制红外光源 高灵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