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ppt_第1页
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ppt_第2页
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ppt_第3页
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ppt_第4页
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 工程测量学 ENGINEERINGGEODESY 张兴福 广东工业大学测绘工程系 xfzhang77 主要内容 建筑限差和精度分配常用施工放样方法曲线测设施工放样一体化 本章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什么是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的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 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 以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 作为施工的依据 6 1概述 放样的一般程序 熟悉设计图和放样要求 选择放样方法 布设施工控制网 放样主轴线 放样辅助轴线 放样建筑物细部 6 2建筑限差和精度分配 建筑限差 建筑误差 放样误差 施工误差施工误差 构件制造误差 构件安装误差 建筑物竣工之后实际位置相对于设计位置的极限偏差 注意 建筑误差应小于建筑限差 否则会造成工程返工 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等不良后果 桥墩放样误差超限引起的后果 隧道贯通误差超限的后果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超限会造成部分返工 建筑限差的量值 一般工程 混凝土柱 梁 墙的施工总误差允许约为10 30mm高层建筑物轴线的倾斜度要求高于1 1000 1 2000钢结构施工的总误差随施工方法不同 允许误差在1 8mm之间土石方的施工误差允许达10cm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 其设计图纸都有明确的限差要求 工程上一般只给出建筑限差 如何根据建筑限差确定测量工作的必要精度 这一般要经过如下限差 或精度 分配过程 a 建筑限差在测量误差的限差 施工误差的限差 制造误差的限差之间的分配 b 测量限差在控制测量误差的限差 放样过程中误差的限差之间的分配 精度分配及放样精度要求 建筑限差的分配过程 建筑限差 已知 测量误差的限差 1 施工误差的限差 2 制造误差的限差 3 控制测量引起的误差的限差 控 放样过程中的误差的限差 放 限差 精度 分配的原则 等影响原则 假定 1 2 3 2 忽略不计原则 6 3 1直接放样方法6 3 1 1高程放样1水准仪法放样 正尺法 倒尺法 6 3常用施工放样方法 基坑高程传递 对一些高低起伏较大的工程放样 如 大型体育馆的网架 桥梁构件 厂房及机场屋架等 用水准仪放样就比较困难 这时可用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直接放样高程 2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放样 注意 当测站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超过150米时要考虑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已有测站A 后视方向B待放样的角度为 要求在地面上设置一个点P使得 BAP 经纬仪正倒镜分中法 6 3 1 2角度放样 距离放样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已知距离在实地标定出来 即按给定的一个起点和一个方向标定出另一个端点 注意 当用刚尺放样时 要考虑尺长改正 6 3 1 3距离放样 A B S P 将设计的平面点位测设到实地上 测设方法测设数据极坐标法角度 距离D距离交会法距离D1 距离D2角度交会法角度 1 角度 2直接坐标法 GPSRTK法 现场至少有一条基线 两个相互通视的已知点 6 3 1 4点位放样 1 计算放样数据 P146公式 2极坐标法 2 用经纬仪测设 用钢尺测设D 得P点设计位置 极坐标放样算例 例 右图中J K为已知导线点 P为某设计点位 按图中数据计算在J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数据 D 解 3角度交会法 2 在测站A测设 1 得AP方向 在测站B测设 2 得BP方向 相交得P点 定P点标志 1 计算 AB AP BP 则 1 AP AB 2 BP AB 测设时 通常先沿AP BP的方向线打 骑马桩 然后交会出P点位置 注意交会角30d 150d 4 距离交会法 1 计算DAP DBP 通常待定点P离已知点A B不超过一尺段 地面平坦 便于钢尺作业 2 在测站A用钢尺测设D1 在测站B用钢尺测设D2 相交得P点 定P点标志 经纬仪 弯管目镜法光学铅垂仪法激光铅垂仪 6 3 1 5铅垂线放样 6 3 2归化法放样 1 用 正倒镜分中法 测设 角 实际得 1 C1 2 多测回观测 BAC 取平均得 1 3 计算改正值C1C 修正得精确位置C 例 已知AC1 85 00米 设计值 36d 设测得 1 35d59m42s 计算修正值C1C 解 1 18sC1C 85 tan0d0m18s 0 0074m 7mm得 点位修正值为7mm 向外 6 3 2 1归化法放样角度 先用直接放样法放样P 点 然后用距离交会法 精确测得P 到A B的距离 再用距离差经归化求得P的位置 1 距离交会归化法 6 3 2 2归化法放样点位 2 角度交会归化法 先放样过渡点P 然后观测 P AB a ABP b 并计算角差 a a a b b b 当 较小时 可用图解法由P 点求P点位置 1 测小角归化法 先用直接放样方法设置过渡点P 并概量距离AP S1 然后把经纬仪架在A点 测量 BAP 计算归化值 并于实地归化 求得P点 6 3 2 3归化法放样直线 2 测大角归化法 经纬仪不架设在A点上测小角 而架在过渡点P 上测量大角 AP B 设 这时可计算归化值 6 3 2 4构网联测归化法放样 在高精度的施工放样中 控制点通常采用带有强制对中盘的观测墩 通过构网联测平差后 将控制点归化到某一特定的方向或几个特定位置 便于架仪器直接放样 同样也可以将控制点与直接放样点一起构网联测 经平差后 求得各直接放样点的归化量 再将放样点归化到设计位置 直接坐标法 GPS RTK法 GPS RTK能实时地提供点在任意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 可全天侯 全方位地进行测量工作 GPS RTK放样的过程如下 1 收集放样区域的控制点资料 2 计算转换参数 3 利用获得的转换参数 实地进行放样 1收集测区资料 例子 2计算转换参数 曲线的分类 6 4曲线测设 圆曲线缓和曲线复曲线回头曲线 曲线要素半径R转向角 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 6 4 1偏角法测设曲线 6 4 1 1单圆曲线的测设 1曲线要素计算及主点测设 JD意义 曲线要素计算 主要点的测设 圆曲线偏角就是弦切角 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ZY JD YZ QZ 仪器设站ZY 由偏角测设1 2 QZ 仪器设站YZ 由偏角测设6 5 4 QZ 1 2 4 5 6 偏角法测设园曲线的步骤 思考题 若在放样过程中碰到障碍物 应当如何处理 F34 43O O3A 180度 O3A 90 EA2 43O 180 3O4 2 3O4 L0 R 180 3 1415926 其中 L0为放样点间隔 R为圆曲线半径 综合 1 4 公式 即可得到 F34的大小 什么是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曲率半径均匀 线性 变化的曲线 数学上 所表示的曲线是缓和曲线 因为是线性函数 其曲率均匀变化 这种缓和曲线形式为欧美国家所采用 6 4 1 2带有缓和曲线的曲线测设 螺旋曲线螺旋线的曲率半径随距离的增加而缩小 我国 俄罗斯等国道路的缓和曲线采样螺旋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连接直线和圆弧 连接不同半径的圆弧 曲线要素 1曲线综合要素计算及主点测设 半径 R偏角 缓和曲线长度 l0切线长 T曲线长 L外矢距 E m 切垂距P 圆曲线内移值 要素计算公式 m 切垂距P 圆曲线内移值 0 为缓和曲线的切线角 O1 O2 X Y HY点坐标 偏角法详细测设缓和曲线 6 4 2切线支距法测设曲线 6 4 2 1单圆曲线的测设 6 4 2 2切线支距法测设带有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1用切线支距法测设缓和曲线部分 2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部分 6 4 3任意设站极坐标法测设曲线 用极坐标法测设曲线需要算出待放样点的坐标 里程的概念 6 4 3 1坐标计算原理及方法 切线支距坐标系 坐标计算方法 1曲线要素的计算计算曲线要素是为了切线支距坐标原点的位置和待定点在曲线上的分段位置 比较 2第一缓和曲线单元设计坐标计算 切线支距坐标系坐标 ZH的里程 待定点i的里程 坐标转换 测量坐标系坐标 cc表示曲线左右偏情况 坐标转换 支距坐标系坐标 3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单元设计坐标计算 5线路左右两边线桩的设计坐标计算 d为线路中心线至边线的距离 6 4 3 2计算程序框图及流程 6 4 3 3 算例 已知数据 1 曲线要素 23 03 37 7 右偏为1 R 1000m l0 100m 2 JD的里程 1462 918m 3 边桩距 d 20m 算例已知数据 3 设计坐标 ZH 84678 761 12221 766 JD 84753 510 11978 927 4 控制点坐标 设站导线点 84618 761 12271 765 后视导线点 84707 070 11902 864 算例计算 曲线综合要素计算 T 254 083m L 502 481m E 21 022m q 2T L 5 684m 2 主点里程计算 ZH 1208 835m HY 1308 835m QZ 1460 075m YH 1611 316m HZ 1711 316m 算例计算 中桩 边桩坐标和放样数据 施工放样一体化 一体化概念 测量的外业与内业工作的有机整合 包括数据采集 记录 数据处理和放样数据设计等 例子 1 测图精灵 PDA 2 控制测量内 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 水准 边角网等 3 施工放样一体化 设计 放样 测图精灵 应用全站仪与PDA 水准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