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会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汇总以及各种计算方法对企业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汇总以及各种计算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一 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分类 直线法 straight line method 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 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 直线法依据是 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比较平均 而且各期所取 得的收入差距不大 在直线法下 折旧金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 产量法 production method 根据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分配其成 本的方法 产量法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响 其合理性取决于三个条件 1 固定资产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2 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产出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3 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下降与其使用程序密切相关 如果 符合这三个条件 产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则的 反对产量法的人认 为 估计固定资产的产出量比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难 而且很难考虑功能损耗因素 采用产量法折旧 折旧费用是一项变动成本 而不像直接法的 折旧费用那样是固定成本 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可以用机器小时或产量 如汽车的行驶里程 来衡量 二 常用折旧方法 1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 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 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预计净利残值率 预计使用年限 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 称为个别折 旧率 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 率 通常 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 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某类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残值 清 理费用 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该类固定资 产原价 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方法简单 但准确性 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 但也存在一些局 限性 例如 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 平均 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又如 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 维修费用也不一样 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 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 各期应分摊相同 的折旧费时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 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 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 计算 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1 残值率 预计总工 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第一工作量 折旧额 3 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其特点是在固定 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 后期少提折旧 从而相对加快 折旧的速度 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一 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 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2 预计的折旧年限 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 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 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 即实行双倍余额递 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 两年 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如 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 10 000 元 预计使用年限 为 5 年 预计净残值 200 元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每年的 折旧额为 双倍余额年折旧率 2 5 100 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 10 000 40 4000 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 10 000 4 000 40 2 400 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 6 000 2 400 40 1 440 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 直线法 计提折旧 第四 第五年的年折旧额 10 000 4 000 2 400 1 400 200 2 980 元 2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 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 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 字总和 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 年折旧率 预计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 预计使用 年限 预计使用年限 1 2 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仍以前例来说明 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 各年的折旧额如下 表 原值 净残值 每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变动折旧率 元 元 元 1 5 9 800 5 15 3 266 7 3 266 7 2 4 9 800 4 15 2 613 3 5 880 3 3 9 800 3 15 1 960 7 840 4 2 9 800 2 15 1 306 7 9 146 7 5 1 9 800 1 15 653 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 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 而逐渐递减 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 资产因无损耗而遭受的损失 三 不同折旧方法的税收影响 客观地讲 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由于使用 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 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 分 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 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 收回 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 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 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 所得税递延交纳 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 无息贷款 例 1 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元的货车 残值按原值的 4 估算 估计使用年限为 8 年 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 1 4 8 60000 元 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 10 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 现值如下 60000 33 5 335 元 5 335 为 8 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 6 年 则年提折旧额如下 1 4 6 80000 元 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 折合为现值如下 80000 33 4 355 元 4 355 为 6 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 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 总和 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 如上例所 示 折旧期限缩短为 6 年 则节约资金 9339 元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 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 2 上述企业享受 两免三减半 的优惠政策 如果货车为该企 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 而折旧年限为 8 年或 6 年 那么 哪个折 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 8 年和 6 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 1 折旧年限 8 年 年提取折旧 60000 折旧各年避税额 第 1 2 年 0 第 3 4 5 年 9000 第 6 年 18000 第 7 8 年 18000 避税总和 81000 元 2 折旧年限 6 年 年提取折旧 80000 折旧各年避税额 第 1 2 年 0 第 3 4 5 年 12000 第 6 年 24000 第 7 8 年 0 避税总和 60000 元 可见 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 按 8 年计提折旧 避税额折现如下 9000 3 791 1 736 十 18000 5 335 3 791 46287 元 按 6 年计提折旧 避税额折现如下 12000 3 79l 1 736 十 24000 0 564 32031 元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通过逐渐损耗 包括有形损耗 和无形损耗 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 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 且系统的方式 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 这不仅是为 了收回投资 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 而且是为了把资 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 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 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 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 因此 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 分重要的事情 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1 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 按预计 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 直线法 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 因此 用这种 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 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 其计 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原始价值 预计残值 预计清理费用 预计使用年限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 定资产折旧率 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 其计算 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1 净残值率 折旧年限 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 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 资产的使用 修理费越来越多 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 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 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 润 2 产量法 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 因 此 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 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原始价值 预计清理费用 预计残值 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当年产量 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 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 的配比情况 3 工作小时法 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 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工作 小时数即可 其计算公式为 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清理费用 预 计残值 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耐用总小时数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当年工作小时数 使用每小时的折 旧费用 工作小时法同产量法一样 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 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4 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 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 费用 在使用早期提得多 在后期则提得少 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 的速度 加速折旧有多种方法 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 法 1 年数总和法 又称合计年限法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 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 其计算 公式为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 已使用年限 折旧年限 折旧年 限 1 2 100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残值 年折旧率 2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 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 2 折旧年限 100 月折旧率 年折旧率 12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应当在其固定资产 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 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采用加速折旧法 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 偿 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 因为不论采用何 种方法提折旧 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 折旧总额不变 因 此 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 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 由于 采用加速的折旧法 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 后期摊提较少 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 首先 不 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 其次 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 冲减的程度 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 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 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 以选 择最优的折旧方法 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从企业税负来看 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 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 业承担的税负最轻 自然损耗法 即产量法和工作小时法 次之 快速折旧法最差 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 有效 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 适用较高税率 而别的年份利润又 骤减 因此 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 比较轻 相反 加速折旧 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 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 但 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 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 因为加速 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 企业前期利 润少 纳税少 后期利润多 纳税较多 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 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 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例 3 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 固定资产原值为元 预计残值为 10000 元 使用年限为 5 年 如表 1 1 所示 该企业适用 33 的所 得税率 资金成本率为 10 表 1 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 年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 元 产量 件 第一年 1000 第二年 90000 900 第三年 1200 第四年 80000 800 第五年 76000 760 合计 4660 1 直线法 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估计残值 估计使用年限 10000 5 34000 元 估计使用年限 5 年 第一年利润额为 34000 6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66000 33 21780 元 第二年利润额为 90000 34000 5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56000 33 18480 元 第三年利润额为 34000 8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86000 33 28380 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 80000 34000 46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46000 33 15180 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 76000 34000 42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42000 33 13860 元 5 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21780 18480 28380 15180 13860 97680 元 应纳所得税现值为 21780 0 909 18480 0 826 28380 0 751 15180 0 683 13860 0 621 75350 88 元 0 909 0 826 0 751 0 683 0 621 分别为 1 2 3 4 5 期的 复利现值系数 下同 2 产量法 每年折旧额 每年实际产量 合计产量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 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 1000 4660 10000 36480 元 利润额为 36480 6352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63520 33 20961 6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900 4660 10000 32832 元 利润额为 90000 32832 57168 元 应纳所得税为 57168 33 18865 44 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1200 4660 10000 43776 元 利润额为 43776 76224 元 应纳所得税为 76224 33 25153 92 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 800 4660 10000 29184 元 利润额为 80000 29184 50816 元 应纳所得税为 50186 33 16769 28 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 760 4660 10000 27725 元 利润额为 76000 27725 48275 元 应纳所得税为 48275 33 15930 75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 20961 6 18865 44 25153 92 16769 28 15930 75 97680 95 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20961 6 0 909 18865 44 0 826 25153 92 0 751 16769 28 0 683 159 30 75 0 621 74873 95 元 3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 2 1 估计使用年限 100 年折旧额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 双倍直线折旧率 会计制度规定 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 应将原采用的双倍 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 将 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 2 1 5 100 40 第一年折旧额为 40 72000 元 利润额为 10000 72000 280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28000 33 9240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72000 40 43200 元 利润额为 90000 43200 4680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46800 33 15444 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72000 43200 40 25920 元 利润额为 25920 9408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94080 33 31046 4 元 第四年后 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 第五年的折旧额 72000 25920 10000 2 14440 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 80000 14440 6556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65560 33 21634 8 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 76000 14440 61560 元 应纳所得税为 61560 33 20314 8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9240 15444 31046 4 21634 8 20314 8 97680 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9240 0 909 15444 0 826 31046 4 0 751 21634 8 0 683 20314 8 0 6 21 71863 81 元 4 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 可使用年数 使用年数和 固定资产原值 预计 残值 本例中 使用年数总和为 1 2 3 4 5 15 第一年折旧额为 5 15 10000 56666 元 利润额为 56666 43334 元 应纳所得税 43334 33 14300 22 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4 15 10000 45333 元 利润额为 90000 45333 44667 元 应纳所得税 44667 33 14740 11 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3 15 10000 34000 元 利润额为 34000 86000 元 应纳所得税 86000 33 28380 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 2 15 10000 22666 元 利润额为 80000 22666 57334 元 应纳所得税 57334 33 18920 22 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 1 15 10000 11333 元 利润额为 76000 11333 64667 元 应纳所得税 64667 33 21340 11 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14902 22 14740 11 28380 18920 22 21340 11 97680 65 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 14300 22 0 909 14740 11 0 826 28380 0 751 18920 22 0 683 2134 0 11 0 621 72662 33 元 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 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 结 果 下表所示 表 1 2 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 元 年限 直线法 产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 21780 20961 6 9240 14300 22 第二年 18480 18865 44 15444 14740 11 第三年 28380 25153 92 31046 4 28380 第四年 15154 16769 28 21634 8 18920 22 第五年 13860 15930 75 20314 8 21340 11 总计 97680 97680 95 97680 97680 65 现值 75350 88 74873 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一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乐山市生物高二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临沧市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师大附中2025年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2025年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网络广告投放合同
- 2025沙发销售合同书模板
- 聘用会计简易合同范本
- 2025标准购车合同书样本
- 租仓库协议合同范本
- 大型活动现场消防安全措施
- 诗歌生成中的韵律控制-全面剖析
-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理流程
- 临床成人床旁心电监测护理规程
- 石膏线条合同协议
- 行政法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心理健康咨询记录表模板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1
- 物业管理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全
- 行政总监工作总结和计划
- 配位滴定法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