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 孝经孝经 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 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 尚书 自古以来施政者 都重视孝道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也都有评选表彰孝子的活动 孝道是人间 第一义 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生倡导 仁 道 并以孝作为实践仁道的根本 因此 他教导学生做人的第一件要事 就是孝悌 论语 学而篇 说 弟子入则 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孔老夫子把 力行孝道作为 仁 的根本 非常注重生活实践 夫子教诲学生 孝是一个人行为最起码的要求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 与 在夫子的学生中 曾子不仅一生力行孝道 而且能够发挥孝道的思想 曾子以后 孟子秉承并进一步阐述孝道 此后的圣贤学者都继承了孝道思想 加以阐述 并且制定各种礼节 使人们很好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孝经 是儒家讨论孝道的一部专书 关于成书有几种说法 比较被认可 的是曾子记录孔老夫子教诲 并经过自身生活实践和体悟综述了孝道思想 全书共有十八章 第一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揭示的是全书的总纲 也 是对下面十七章的一个概述 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把 侍奉父母的孝 扩充为奉事君主 服务国家的忠 而以立身行道为终极的目标 接着以下五章论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和庶人行孝的方式 虽各有所当 但 以 爱 敬 来侍奉父母却是一致的 所以接着 三才章第七 说 夫 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 这是 孝经 全书论孝的总义 其下 各章 都是根据这个理念加以阐述的 孝经 把子女敬爱父母的心 从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格 到敬重尊长 爱 护君王 乃至爱护国家以至于天下人民 所有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的道 理都涵摄在了孝道当中 因此 感应章第十六 说 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 无所不通 在汉武帝时代 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 儒家思想成为教育体系 的主导 而 孝经 作为十三经之首 是儒家重要的经典 两千年来一直是广 大学习者的必读书籍 其文字浅显易懂 容易了解 因此广为流传 使孝道思想 普遍深入民间 现代有人误解 认为孝道迂腐 如果大家细读 谏诤章第十五 故当 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 便可以更全面体悟孝道的真谛 弟子规 入则孝 亦云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历 代圣贤对孝道圆满落实有全面的教诲 我们学习之时只有深入经典 才能充分 了解 真正明理 总之 孝道是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的中心 从敬爱父母 进而尊敬长上 爱护人民 以至于爱护万物 这也是孟子在 尽心章句上 所说 亲亲而仁 民 仁民而爱物 的意思 而宋代张载在 西铭 中说 民吾同胞 物吾与也 这种伟大的胸襟就是从敬爱父母开始培养的 我们的教育是以培养人们修身自立 家庭和睦 社会和谐 世界太平为宗 旨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 孝道实应为当前教育首重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 教育应当首重德行 近年来 海内外掀起了恢复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很多人回溯到古圣先贤留给 我们的经典之中 去寻找人生的智慧 2 20 孝经 一书 一言一语 无不含义隽妙 正是一部千秋永恒 亘古不变 的宝典 更是现代人安身立命的一帖良药 涵泳于 孝经 的智慧之海 心中 生起的是对先祖先哲无尽的感恩 白话注解可为初学者提供理解基础 欲贯通则需 经读千遍 其义自现 落实愈力体悟愈深 因历代注解甚多 我们所恭录之选解仅供诸位参考 愿为 大众学习 孝经 抛砖引玉 其误漏之处 敬请不吝指正 真诚地感恩大家 谢谢 开宗明义章第一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 曾子侍 子曰 仲尼居 曾子侍 子曰 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顺天下 民用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顺天下 民用 和睦 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和睦 上下无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曾子避席曰 参不敏 何足以知之 参不敏 何足以知之 子曰 子曰 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 吾语汝 身体夫孝 德之本也 教之所由生也 复坐 吾语汝 身体 发肤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以 显父母显父母 孝之终也 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孝之终也 夫孝 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大雅大雅 云云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 开示孝道的宗旨 说明以孝为政 则上下无怨 以 孝立身 则显亲扬名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开宗明义 开示全书的宗旨 以说明孝的意义 开 开示 宗 宗旨 明 显明 说明 义 意义 2 仲尼居 仲尼 孔子的字 居 闲居 孔子 名丘 春秋鲁国 今山东 曲阜 人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宗师 被后世尊称为 至圣先师 居 闲居 3 曾子 名参 字子舆 春秋时鲁国南武城 今山东省费县西南 人 孔子 弟子 虽天资鲁钝 但事亲至孝 刻苦力学 日三省其身 终传孔子之道 述 大学 被后世称为宗圣 4 侍 卑幼者陪从在尊者之侧 此处指侍坐 在尊长坐席旁边陪坐之意 5 先王 古代英明贤圣的君王 如尧 舜 禹 汤 文王 武王等 6 至德要道 至高的德行 切要的道理 此处指孝道 7 以顺天下 用来使天下的人和顺 以 用来 8 民用和睦 人民因此相亲相爱 和睦相处 用 因此 和睦 相亲相爱 9 上下无怨 尊卑上下 彼此不相抱怨 上 做官的 长者 位尊者 下 百姓 幼者 位卑者 10 避席 离开坐席 古人席地而坐 表示尊敬则离席而起 此处指曾子 聆听夫子教诲 表示恭敬而离席起立 3 20 11 参不敏 参 曾子称呼自己 表示尊师之意 敏 聪敏 灵敏 不敏 有迟钝意 曾子自谦之词 12 何足 那能够 13 德之本 德行的根本 德 德行 本 根本 基本 孝道是所有德行 的根本 所以说是 德之本 14 教之所由生 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教 教化 由 自 一切教化 都是从孝道产生出来 所以说是 教之所由生 15 复坐 返回坐席 曾子起立对答 故使返回原位坐下 16 语 告诉 17 身体发肤 身躯 四肢 毛发 皮肤 18 受之父母 承受于父母 受 承受 秉受 之 于 19 不敢毁伤 不敢毁坏损伤 毁 毁坏 伤 伤残 孝子之心 以为自 己的身体 承受于父母 应该谨慎爱护 勿使毁伤 20 立身行道 意为卓然自立 有所建树 又能遵行正道 不越轨妄为 立身 一身有所树立 不依赖任何人 即顶天立地 行道 依道行事 21 扬名于后世 在后世中显扬自己的名声 扬名 显扬名声 22 以显父母 使父母显耀 光宗耀祖的意思 显 显耀 23 始于事亲 从孝顺父母开始 始 开始 24 中于事君 然后把对父母的亲爱扩大 奉侍君王 为国家服务 所谓 移孝作忠 25 终于立身 孝亲尊师 奉事君长 最终立身无愧 圆满孝道 终 最终 26 大雅 诗经 的一部分 诗经 的内容 根据性质可分为 三种 又分 共三十一篇 大抵为西周时 代的作品 27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 怎么能够不追念你的先祖呢 那就一定要修养 自己 发扬光大先祖的美德 这是 诗经 大雅 文王篇 的诗句 祖 在 诗经 里指文王 引申为祖先 尔 你 聿 发语词 一说 聿 述 遵 循 厥 其 指文王 修 修养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孔子在家闲坐着 他的学生曾参在一旁侍坐 孔老夫子说 古代贤明的 帝王有至高的德行与最切要的道理 他们用这种德行和道理教化人 使天下的 人顺从 人民因此相亲相爱 尊卑长幼都没有怨恨 你知道这个道理是什么吗 曾子离开坐席站起来说 曾参不够聪敏 如何能知道呢 孔子说 孝 道 是所有德行的根本 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 你坐下 让我来告诉你 人的身躯 四肢 毛发与皮肤都是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 所以为人子女的 应 当遵守仁德做事 善加爱护 谨慎保全 不敢毁损伤残 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自身有所建树 实行正道 把声名显扬于后世 光宗耀祖 则是实行孝道最终 的目的 所以 实行孝道 开始于侍奉双亲 推广于侍奉君王 最终的目的则 是立身行道 扬名于后世 圆满孝道 正如 诗经 大雅 文王篇 上说 怎么能够不追念你的先祖呢 要修养自己 发扬先祖的美德 天子章第二天子章第二 原文原文 4 20 子曰 子曰 爱亲者 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 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爱亲者 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 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 于事亲 而德教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于事亲 而德教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甫刑 云 云 一人有庆 兆民赖之 一人有庆 兆民赖之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讲述天子的孝道 天子虽然地位尊贵 但也是父母所生 天子如果 能够以身作则 爱敬父母 那么人民一定会受其感化 都能尽孝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天子 古代统治天下的君主 意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民 是天帝之子 2 爱亲者 不敢恶于人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 不敢憎恶别人的父母 恶 音 w 厌恶 憎恨 3 敬亲者 不敢慢于人 尊敬自己父母的人 不敢轻易怠慢别人的父母 慢 轻慢 怠慢 4 刑于四海 作为天下的典型 刑 通 型 法则 模范 四海 古代 以为中国四境环海 故称四方为四海 即天下 5 甫刑 尚书 吕刑篇 的别名 吕侯 一作甫侯 所作 吕侯 是周 穆王 武王第四代孙 的臣子 为司寇 穆王命他作书 取法夏时轻刑之法 以布告天下 故又名甫刑 6 一人有庆 兆民赖之 天子一人有善行 天下亿万的民众都仰赖他 一 人 指天子 庆 善事 此处专指爱敬父母的孝行 兆 十亿 一说 兆 万亿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孔老夫子说 亲爱自己父母的人 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 尊敬自己父母 的人 不敢轻慢别人的父母 竭尽爱敬之心侍奉父母 将这种德行教化推行到 百姓的身上 作为天下的典范 这就是天子的孝道 尚书 甫刑篇 上说 天子一人做好了孝道这个善行 天下亿万的民众就都会仰赖 进而效法 他 诸侯章第三诸侯章第三 原文原文 在上不骄 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 所在上不骄 高而不危 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 所 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 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 然后能保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 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 然后能保 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诗 云 云 战战兢兢 如战战兢兢 如 临深渊 如履薄冰 临深渊 如履薄冰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诸侯的孝道 诸侯应以谦逊谨慎 不骄不奢的态度 遵守法 律法规 节约吃穿用度 这样才能够长守富贵 保全自己的国家 使人民和乐 相处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5 20 1 诸侯 西周实行分封制度 周朝天子将天下分成许多小的列国 所分封 的列国的国君称为诸侯 诸侯一般按照亲疏关系和功勋大小来分封 有不同的 爵位 礼记 王制 中说 王者之制 禄爵 公 侯 伯 子 男 凡五 等 诸侯的封土可以世袭 对王朝所尽的义务主要是服从王朝政令 定期朝贡 天子 向天子述职 必要的时候出兵和为王朝服役 诸侯为一国之君 地位仅次于天子 所以将诸侯之孝列在第二位 仅次于 天子之孝进行论述 2 在上不骄 在上 诸侯为一国之君 地位仅次于天子 而在万民之上 骄 自满 自高自大 群书治要 郑注言 敬上爱下 谓之不骄 3 高而不危 高 言诸侯居于列国最高之位 危 危险 此接上句 意思 是说 诸侯居于万民之上的崇高地位 如果能不自高自大 就不会发生危险 4 制节谨度 制节 指所有开支费用节约俭省 谨度 指行为举止谦逊谨 慎而合乎典章制度 5 满而不溢 国库充实 但生活仍然应该节俭有度 不可奢侈浪费 满 充满 这里指国库充实 钱财很多 溢 水充满容器而漫出 这里指奢侈 浪 费 6 长守贵 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 贵 指政治地位高 7 长守富 长久地守住财富 富 指钱财多 8 社稷 社 祭祀土神的场所 亦代指土神 稷 为五谷之长 是谷神 土地与谷物是国家的根本 古代立国必先祭社稷之神 只有天子和诸侯有祭祀 社稷的权力 天子 诸侯失去其国 即失去了祭祀社稷的权力 因而 社稷 便成为国家的代称 9 和其民人 使人民和睦相处 和 动词 使和睦 民人 即人民 百姓 10 诗 即 诗经 汉代以前 诗经 只称为 诗 汉武帝尊崇 儒学 重视儒家著作 为 诗 加上 经 字 称为 诗经 11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小心谨慎的样子就如同是身处深潭 边上 惟恐掉下去 脚踏薄冰之上 惟恐陷进去 战战 恐惧的样子 兢兢 谨慎的样子 临 靠近 渊 深水 深潭 履 踏 踩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虽然身居高官 但能毫无骄傲之心 那么尽管高高在上 也不会遭到倾覆 的危险 如果凡事俭省节约 慎守法度 府库经费充裕 也不会奢侈浪费 高 高在上而没有倾覆的危险 这样就能长久地守住尊贵的地位 资财充裕而不奢 侈浪费 这样就能长久地守住财富 能够紧紧地把握住富与贵 然后才能保住 自己的国家 使自己的人民和睦相处 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啊 诗经 里 说 凡事必须小心谨慎 戒慎恐惧 就好像走在深潭的旁边 又好像踏在薄 冰的上面 卿大夫章第四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 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 非道不行 口无择言 身无择行 言满天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 非道不行 口无择言 身无择行 言满天 6 20 下无口过 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 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下无口过 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 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 夫之孝也 夫之孝也 诗诗 云 云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讲的是卿大夫的孝行 从服饰 言论 行动都必须要合乎先王所制 定的礼制 为民众作出表率 才能够保全宗庙祭祀 以事奉君上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卿大夫 卿是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 又称 上大夫 地位比大 夫略高 2 法服 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 古代服装的式样 着色 花纹 质料等 不同的等级 不同的身份 有不同的规定 3 法言 合乎礼法的言论 4 德行 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5 非法不言 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 言必守法 6 非道不行 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 行必遵道 7 口无择言 身无择行 言行都合乎礼义 用不着斟酌选择 8 口过 言语的过失 9 怨恶 怨恨 不满 10 三者备 三者 指服 言 行 即法服 法言 德行 备 完备齐全 11 宗庙 古代祭祀祖宗的屋舍 12 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 出自 诗经 大雅 烝民篇 原诗是赞美周 宣王的卿大夫仲山甫 从早到晚 毫无懈怠 竭心尽力地侍奉宣王一人 夙 早 匪 非 不 懈 松懈 懈怠 一人 指周天子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所规定的服装 不敢穿在身上 不合乎先代圣王礼法 的言语 不敢说出口 不合乎先代圣王规定的道德行为 不敢做出来 因此 不合礼法的言语不说 不合正道的行为不做 言语合于礼法 行为合于正道 就不用斟酌选择了 因此 言谈遍于天下 但从没有什么过失 虽然举止遍于天 下 但从不会招致怨恨 完全地做到了这三点 即服饰 言语 行为都符合礼 法道德 然后才能长久地保住自己的宗庙 祭祀先祖 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 诗经 大雅 烝民篇 里说 卿大夫从早到晚整天都要尽心尽力地侍 奉天子 而不能有所松懈 怠慢 士章第五士章第五 原文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 而爱同 资于事父以事君 而敬同 故母资于事父以事母 而爱同 资于事父以事君 而敬同 故母 取其爱 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 则忠 以敬事长 取其爱 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 则忠 以敬事长 则顺 忠顺不失 以事其上 然后能保其禄位 而守其祭祀 盖士则顺 忠顺不失 以事其上 然后能保其禄位 而守其祭祀 盖士 之孝也 之孝也 诗诗 云 云 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 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7 20 这一章讲的是士的孝行 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去事君 事上 做到事君 以忠 事上以顺 这样尽职尽分 不辱及生身父母 完成自己肩负的重任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士 是指次于卿大夫的最后一等的爵位 其中分上士 中士 下士三 级 又是低级官吏的名称 如 周礼 秋官 中的乡士 方士 朝士 家士 还是对各种有特殊技能和知识的人的通称 如武士 智士等 这里是第一种意 思 即指大夫以下庶民以上者 是全国和诸侯国中面向庶民百姓负责处理具体 事务的人员 白虎通义 爵 中说 士者 事也 任事之称也 2 资 取 拿 事 奉事 敬 崇敬 尊敬 3 兼之者父也 兼 同时具备 之 代词 指爱与敬 指侍奉父亲 兼 有爱心和敬心 4 忠 出自内心的诚挚与竭尽全力的行为 5 长 上级 长官 6 禄位 俸禄和职位 俸禄 官吏的薪水 禄与位是相互关联的 有位 则有禄 无位则无禄 7 守其祭祀 祭祀 备供祭品 祭天神 地祇 人鬼活动的通称 这里 指的是祭祀宗庙祖先 8 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 出自 诗经 小雅 小宛 兴 起 起床 寐 睡觉 无 别 不要 忝 羞辱 侮辱 尔 汝 所生 指生身的父母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以奉事父亲的方式 去奉事母亲 那爱心是相同的 以奉事父亲的方式 去 奉事国君 那敬心是相同的 奉事母亲取亲爱之心 奉事国君取崇敬之心 而奉 事父亲兼有爱心与敬心 所以 士人将奉事父亲的孝心用来奉事国君 就能做 到忠诚 将奉事兄长的敬心用来奉事作为上级的公卿大夫 就能做到顺从 忠 诚与顺从 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 用这样的态度去奉事国君和长上 自 然能保住自己的职分 守护好宗庙祖先的祭祀 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 诗经 里说 要早起晚睡 兢兢业业 勤谨工作 千万不要因为不忠 不顺遭致惩处 而使你的父母受到羞辱 庶人章第六庶人章第六 原文原文 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 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 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 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 孝无终始 而患不及者 未之有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 孝无终始 而患不及者 未之有也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普通百姓的孝道 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 工作生产的时候努力 生活中节 约用度 以更好的奉养父母 本章对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的孝道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说明人 虽有尊卑地位的不同 但事亲尽孝的心 是没有贵贱分别 没有终始的 如果 有人担心能力不够 无法尽孝 那是绝对没有这种事情的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庶人 众人 指一般平民百姓 庶 即众 多的意思 庶人是指拥有自由身份的平民百姓 古代等级社会中最广大 最普通的一 个群体 是最主要的生产者 庶人所从事的职业 有士 农 工 商之别 8 20 谷梁传 成公元年说 古者有四民 有士民 有商民 有农民 有工 民 但本书将士之孝与庶人之孝分别论述 可见 孝经 的作者没有将士包 含在庶人之中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最主要的经济生产 因此 农民是庶民中的主要成分 2 用天之道 用 顺应 依循 利用 道 规律 原理 准则 天之道 指春温 夏热 秋凉 冬寒的季节变化 阴 晴 风雨 雷 电 的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规律 用天之道 指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自然规律 这里主要是指按时令变化安 排农事 即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3 分地之利 分 区别 分辨 利 利益 好处 分地之利 即区分各种不同的土质 地势以及当地的气候 因地制宜 种 植适宜当地生长的农作物 从而获得最大的收成 4 谨身节用 谨身 指行为举动谨慎小心 节用 指用度花费 俭省节约 5 自天子至于庶人 指上至尊贵的天子 下至诸侯 卿大夫 士 直到庶 人 6 孝无终始 指孝道的义理非常广大 从天子到庶人 不分尊卑 超越时 空 无终无始 永恒存在 7 而患不及者 未之有也 患 担忧 忧虑 不及 指做不到 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事情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利用春温 生 夏热 长 秋凉 收 冬寒 藏 的季节变化的自 然规律 分辨土质的肥瘠和地势的高低等不同的特点 因时因地 各尽所宜 以获取最大的收成 做事谨慎 用度节俭 以此来供养父母 这就是一般平 民百姓应尽的孝道 所以 上自天子 下至平民百姓 孝道是不分尊卑 超越时空 永恒存在 无始无终的 孝道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 那是根 本不会有的事 三才章第七三才章第七 原文原文 曾子曰 曾子曰 甚哉 孝之大也 甚哉 孝之大也 子曰 子曰 夫孝 天之经也 地夫孝 天之经也 地 之义也 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 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 因地之利 之义也 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 而民是则之 则天之明 因地之利 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以顺天下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 民也 是故先之以博爱 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于德义 而民兴行 民也 是故先之以博爱 而民莫遗其亲 陈之于德义 而民兴行 先之以敬让 而民不争 导之以礼乐 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 而先之以敬让 而民不争 导之以礼乐 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恶 而 民知禁 民知禁 诗诗 云 云 赫赫师尹 民具尔瞻 赫赫师尹 民具尔瞻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9 20 这一章进一步阐述孝道的意义 指出孝道是贯通天 地 人三才为一的道 理 天包罗万象 地孕育万物 人的孝道是百行之首 人应当效法天地永恒不 变的法则 孝敬父母 而在上位的君主 也当因孝立教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甚哉 孝之大也 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 甚 很 非常 哉 语 气词 表示感叹 大 这里主要指孝道内涵的广博和作用的广大 2 天之经 如天道日月星辰的运转 永恒不变 经 常规 原则 指永恒 不变的规律 3 地之义 如地道顺承天道 孕育万物 各得其宜 孝道又源于地道 所 以人要取法于地道 如地道顺承天道一样 终身奉养孝顺父母 义 适宜 4 民之行 是说孝道是人的一切行为中最根本的品行 是符合人本性的必 然行为 行 品行 行为 5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 天地这种经常不变的道理 人们应当效法它 是 因此 由此 则 效法 6 则天之明 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理 7 因地之利 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 8 以顺天下 这里是说圣王把天 地 人这 三才 融会贯通 以孝道治 理天下 天下就会民心顺从 以 用来 顺 理顺 治理好 9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因此其教化不用严厉的态度 而可以达到目的 10 其政不严而治 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 治 平治 指天下 安定太平 11 化民 感化人民 12 先之以博爱 就率先实行博爱 先 指率先实行 带头去做 13 民莫遗其亲 人民就不会遗弃其亲人 14 陈之于德义 向人民陈述道德仁义 陈 陈述 讲述 15 兴行 奋起实行 16 先之以敬让 率先实行恭敬谦让 17 不争 指不为获得地位 钱财等而与他人相争 18 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以礼乐引导人民 则人民和顺亲睦 儒家认为 礼 使天地之间的万物尊卑高下皆有秩序 各得其所 乐 使天地之间的 万物和谐 融洽共处 因此主张礼乐可以作为治理天下 教化人民的重要工具 19 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晓示民众什么事情值得喜欢 什么事情应该厌 恶 人们知有禁令而不犯法 20 赫赫师尹 民具尔瞻 出自 诗经 小雅 节南山 赫赫 声威显 赫 很有气派的样子 师 指太师 是周三公 太师 太傅 太保 中地位最高 者 辅佐天子治理国家 尹 尹氏 师尹 指担任太师的尹氏 尔 你 瞻 仰 望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曾子听了孔子说明孝道后说 孝顺的道理多么高深伟大啊 孔子继续说 孝道 如天道的运转 永恒不变 如土地顺承万物 各得其宜 是人类必有 的行为 天地这种永恒不变的道理 人们应当效法它 效法上天明照宇宙的道 理 善用土地顺承万物的利益 用来教化天下人民 因此 施行教化 不用严 肃的态度就能成功 推行政治 不用严厉的手段而天下自可太平 先王看见教 化可以感化人民 就率先实行博爱 因此没有人遗弃他的父母亲 向人民陈述 10 20 道德仁义 使人民奋起而实行 并率先实行恭敬谦让 人民因此不会发生纷争 再以礼仪音乐来引导人民 人民就和顺亲睦相处 教导人民什么事情值得喜欢 什么事情应该厌恶 人民知道有禁令 就不会犯法了 诗经 小雅 节南山 篇 上说 名声显赫的太师尹氏 人民全都仰望你呀 孝治章第八孝治章第八 原文原文 子曰 子曰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 不敢遗小国之臣 而况于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 不敢遗小国之臣 而况于 公 侯 伯 子 公 侯 伯 子 男乎 故得万国之欢心 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男乎 故得万国之欢心 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 敢侮于鳏寡 而况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欢心 以事其先君 治家敢侮于鳏寡 而况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欢心 以事其先君 治家 者不敢失于臣妾 而况于妻子乎 故得人之欢心 以事其亲 夫然 者不敢失于臣妾 而况于妻子乎 故得人之欢心 以事其亲 夫然 故生则亲安之 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 灾害不生 祸乱不作 故生则亲安之 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 灾害不生 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诗 云 云 有觉德行 四国顺之 有觉德行 四国顺之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以孝治理天下的道理 治教能够成功与否 跟孝道有莫大的 关系 英明的君王能以孝治理天下 则灾害不生 祸乱不作 天下太平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孝治 以孝治理天下 2 明王 英明的君王 3 遗 遗弃 4 公 侯 伯 子 男 周代诸侯的五等爵位名 依其功勋与国土之大 小 由周天子分封 5 治国者 治理国家的君王 指诸侯 6 鳏寡 鳏夫寡妇 引申指孤苦无依的人 7 治家者 指公卿 大夫 家 指乡邑 8 臣妾 指服贱役的男仆女婢 9 然 如此 这样 10 生则亲安之 祭则鬼享之 父母在世的时候 安心接受儿女的孝养 死了之后 成为鬼魂 也乐意享受子孙的祭祀 鬼 指父母的灵魂 11 祸乱不作 祸 灾祸 乱 反乱 作 发生 12 诗 指 诗经 下引诗句见 诗经 大雅 抑篇 13 有觉德行 四国顺之 天子有伟大的德行 四方各国都来归顺 觉 伟大 四国 四方各国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孔子说 从前英明的帝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时 连那些附庸小国的臣子 都不敢遗弃 何况是具有公 侯 伯 子 男爵位的诸侯呢 所以能得到各国 诸侯的欢心拥护 他们愿意帮助帝王奉祀先王 治理封国的诸侯 连对那些孤 苦无依的鳏夫寡妇都不敢欺侮 何况是一般的士人和老百姓呢 所以能得到百 11 20 姓的欢心拥戴 他们愿意帮助诸侯祭祀先祖 治理乡邑的卿 大夫对于服贱役 的男仆女婢都不敢失礼 何况是妻子儿女呢 所以能得到众人的欢心爱戴 乐 意侍奉卿 大夫的父母亲 果能如此 那么父母在世的时候 能安心接受子女 的孝养 去世之后 成为鬼神 也乐意享受子孙的祭祀 因此 天下和乐太平 灾害与祸乱不会发生 所以 英明的帝王以孝道来治理天下 就能有这样的效 果 诗经 大雅 抑篇 上说 天子有伟大的德行 四方各国都来归顺 圣治章第九圣治章第九 原文原文 曾子曰 曾子曰 敢问圣人之德 无以加于孝乎 敢问圣人之德 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 子曰 天地之天地之 性 人为贵 人之行 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严父 严父莫大于配天 性 人为贵 人之行 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严父 严父莫大于配天 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 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 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 又何以加于孝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 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 又何以加于孝 乎 故亲生之膝下乎 故亲生之膝下 以养父母日严 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 以养父母日严 圣人因严以教敬 因亲以教爱 圣人之教 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 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圣人之教 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 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 性也 君臣之义也 父母生之 续莫大焉 君亲临之性也 君臣之义也 父母生之 续莫大焉 君亲临之 厚莫重焉 故厚莫重焉 故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 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 谓之悖礼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 谓之悖德 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 谓之悖礼 以顺则逆 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 而皆在于凶德 虽得之 君子不以顺则逆 民无则焉 不在于善 而皆在于凶德 虽得之 君子不 贵也 君子则不然 言思可道 行思可乐 德义可尊 作事可法 贵也 君子则不然 言思可道 行思可乐 德义可尊 作事可法 容止可观 进退可度 以临其民 是以其民畏而爱之 则而象之 容止可观 进退可度 以临其民 是以其民畏而爱之 则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 而行其政令 故能成其德教 而行其政令 诗诗 云 云 淑人君子 其仪不忒 淑人君子 其仪不忒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圣人以孝治天下的道理 圣人之治天下 以出自人类天性的 孝道 感化人民 所以德教能够成功 政令能够顺利推行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圣治 圣人之治天下 2 敢问圣人之德 无以加于孝乎 很冒昧的请问 圣人的德行 没有比 孝道更重大的吗 敢 自言冒昧之词 3 天地之性 人为贵 天地万物所禀赋的性 以人为最尊贵 性 指万 物得诸自然的禀赋 人与物均得天地之气以成形 禀天地之理以成性 4 严 尊敬 12 20 5 配天 祭天时以祖先配享 配 配享 以他神附于主神 一同祭祀 如天子为崇扬他的先祖 使与天同享 惟天为大 至尊无对 而以己之父配之 则尊敬之者至矣 6 周公 姓姬 名旦 周武王的弟弟 成王的叔叔 武王崩 成王年幼 周公摄政 周代的礼乐制度相传都是周公所制订的 7 是以四海之内 各以其职来祭 所以四海之内为诸侯者 各以其职分 所当然 咸来助祭 敬供郊庙之事矣 四海 指天下 8 故亲生之膝下 所以人亲爱父母之心 生于童幼 当嬉戏于父母膝下 之时 便知亲爱父母 膝 大小腿相接的关节处 膝下 指父母身边 9 日严 一天比一天知道尊敬父母的道理 严 尊敬 10 因 凭藉 11 父子之道 天性也 父母慈爱子女 子女孝顺父母 是出自人类天生 自然的本性 12 君臣之义也 君王爱护臣下 臣下效忠君王 是出自人类天生自然的 义理 13 父母生之 续莫大焉 一个人的身体 气始于父 形成于母 其体本 相连续 从此一气而世世接续 为亲之枝 上以承祖考 下以传子孙 人伦之 道 至亲之续 孰大于此 续 指传宗接代 14 君亲临之 厚莫重焉 父母既为我之亲 又为我之君 而临乎其上 则恩义之厚 孰重于此 15 悖德 违背仁德 16 悖礼 违背礼法 17 以顺则逆 民无则焉 君主推行政教 应当顺从人类的天性 敬爱父 母 现在却自行违逆 使得人民无从取法 18 不在于善 而皆在于凶德 虽得之 君子不贵也 不由行善 而由凶 德所得到的崇高地位 君子并不重视 善 善行 指爱敬父母 凶德 指不爱 敬其亲而爱敬他人之亲 19 言思可道 凡有所言 必想所言皆可受人民称道 20 行思可乐 凡有所作为 必想所为皆可使人民欢乐 21 德义可尊 立德行义 必可使人民尊敬 22 作事可法 所作所为 必可使人民效法 23 容止可观 容貌仪表 必可使人民仰望 24 进退可度 一进一退 皆可以做人民之榜样 25 临 治理 26 则而象之 仿效而取法 27 淑人君子 其仪不忒 引自 诗经 曹风 鸤鸠篇 善良的君子 他的仪态端正而没有差错 忒 差错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曾子说 很冒昧的请教老师 圣人的德行 没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吗 孔 子说 天地万物的本性 其中以人所禀受的最为尊贵 人的德行当中 没有 比孝道更重大 而孝道没有比尊敬父亲更为重要的了 尊敬父亲 没有比天子 祭天时 将祖先配享天帝更为重大的了 这件事自古以来 只有一个人做到 那就是周公 从前周公代理成王摄理政事 在都城郊外祭天时 将他的始祖后 稷配祀天帝 又在明堂祭祀时 以他的父亲文王配祀天帝 因此天下的诸侯 依各人的职位 前来助祭 由此可知 圣人的德行 那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呢 13 20 所以为人子者 对于父母的敬爱 是开始于婴孩相依父母膝下的时候 儿子长 大之后 有能力奉养父母 就一天比一天更知道尊敬父母 圣人因见他尊敬父 母 就教他敬的道理 见他亲爱父母 就教他爱的道理 所以圣人的教化 无 须用严肃的态度 就可以成功 圣人的施政 也无须用严厉的手段 就可以使 天下太平 这都是因为圣人所凭藉的 是最根本的孝道 父母慈爱儿子 儿子 孝顺父母 是出自人类天生的本性 君王爱护臣下 臣下效忠君王 是出自人 类自然的义理 父母生下儿子 延续宗族的生命 所以做儿子的 没有比传宗 接代更为重大的事了 父亲对待儿子 既像尊严的君王 又是慈爱的亲人 做 儿子的受到的恩爱 没有比这种更深厚的了 所以做儿子的不亲爱自己的父母 而去亲爱他人的父母 叫做违背仁德 不尊敬自己的父母 而去尊敬他人的父 母 叫做违背礼法 君主推行政教 应当顺从人类的天性 敬爱父母 现在却 自行违逆 使得人民无从取法 不由善行 而由凶德所得到的崇高地位 君子 并不重视 君子的作风 和小人不一样 凡有所言 必想所言皆可受人民称道 凡有所作为 必想所为皆可使人民欢乐 立德行义 必可使人民尊敬 所作所 为 必可使人民效法 容貌仪表 必可使人民仰望 一进一退 皆可以做人民 之榜样 从以上各方面来治理人民 人民敬服而爱戴之 仿效而取法之 所以 很容易能够完成他的德教 顺利推行他的政令 诗经 曹风 鸤鸠篇 上说 善良的君子 他的仪态端正而没有过错 纪孝行章第十纪孝行章第十 原文原文 子曰 子曰 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 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 忧 丧则致其哀 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 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 居上不骄 为下不乱 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 居上不骄 为下不乱 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 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 虽日用三牲之养 犹为不孝也 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 虽日用三牲之养 犹为不孝也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记录孝子事亲的行为 有当尽者五 致敬 致乐 致忧 致哀 致严 当戒者三 骄 乱 争 词语注释 1 纪孝行 记录孝子事亲的行为 2 居则致其敬 平居之时当致其恭敬 居 日常家居 致 竭尽 3 养则致其乐 奉养之时当尽其欢乐 承颜顺志 无所拂逆 4 病则致其忧 父母有病 则当尽其忧虑之心 5 丧则致其哀 若亲丧亡 则尽诚尽礼 擗踊哭泣 终其哀情 6 严 端庄严肃 7 在丑不争 在同事之间 应当和顺处众 而不可争忿 丑 同类 此指同列 同官 8 为下而乱则刑 在下位而恃乱不驯 则刑辟之罪及之 9 在丑而争则兵 在同事之中 每事争忿不平 则兵刃之害加之 10 日用三牲之养 每天以三牲奉养父母 三牲 指牛羊豕 章节浅译 14 20 孔子说 孝子侍奉父母亲 日常居家的时候 当尽恭敬的心去侍候 起 居饮食必加虔谨 奉养的时候 当尽其欢乐 承颜顺志 无所拂逆 父母有病 时 应尽忧虑的心去照料 父母去世 应尽哀痛的心去料理后事 祭祀的时候 应尽严肃的心去祭祀 以上五点完全做到 才算是尽到侍奉双亲的责任 侍奉 父母还应注意 居人上则当庄敬以临下而不可骄 为人下则当恭敬以事上而不 可悖乱 在同事之间 应和顺处众而不可争忿 居上而骄矜自恃 则危亡之祸 随之 为下而恃乱不驯 则刑辟之罪及之 在同事之中 每事争忿不平 则兵 刃之害加之矣 以上三者皆危身取祸 若不能除去 让父母时时担忧 即使每 天用牛羊猪三牲去奉养父母 仍算是不孝顺啊 五刑章第十一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 子曰 五刑之属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 要君者无上 非圣五刑之属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 要君者无上 非圣 人者无法 非孝者无亲 此大乱之道也 人者无法 非孝者无亲 此大乱之道也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不孝是最大的罪行 五刑的罪虽多 没有比不孝更重大的 所以人人都应当尽心行孝 也说明刑罚是用以辅弼教育的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五刑 古代以墨 劓 音 y 剕 音 f i 宫 大辟为五刑 2 要君者无上 君者 臣下所禀命而恭敬以从之者也 乃敢要挟之 是 无上也 3 非圣人者无法 圣人制礼作乐 传之万世而共遵者也 乃敢非毁之 是无法也 非 非议 诽谤 4 非孝者无亲 为人子者 当行孝道以事二亲 天理人伦之极则也 而 敢非毁之 是无亲也 5 道 根源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孔子说 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 有三千条之多 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行 更大的 以武力胁迫君王的人 是眼中没有君王 诽谤圣人的人 是眼中没有 法纪 诽谤孝道的人 是眼中没有父母的存在 这三种人都是招致大乱的根源 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要道章第十二 原文原文 子曰 子曰 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 移风易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 移风易 俗 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礼者 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俗 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 礼者 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 则子悦 敬其兄则弟悦 敬其君则臣悦 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则子悦 敬其兄则弟悦 敬其君则臣悦 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所敬 者寡 而悦者众 此之谓要道也 者寡 而悦者众 此之谓要道也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首章 要道 的意义 如果能够推广先王的要道 即孝道 那么人民相亲相爱 天下和乐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5 20 1 广 推广 2 悌 敬爱兄长 3 移风易俗 改善社会风气与习俗 4 安上 使在上位的人安于其位 5 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敬爱一人而千万人喜悦 一人 指父兄君王 千 万人 指子弟臣民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孔子说 教导人民相亲相爱 没有比孝道更好的了 教导人民知礼顺情 没有比敬爱兄长的道理更好的了 欲转移民风 变异民俗 没有比音乐更好的 了 使在上的人能安于其位 治理人民 没有比礼节更好的了 礼节的意义只 是敬爱而已 所以上自敬其父 而天下之为子者皆悦以事父 上自敬其兄 而 天下之为弟者皆悦以事兄 上自敬其君 而天下之为臣者皆悦以事君 是敬止 一人而悦乃千万人 敬者至少而悦者至众 这就是所谓 要道 的意义呀 广至德章第十三广至德章第十三 原文原文 子曰 子曰 君子之教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教以孝 所以君子之教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教以孝 所以 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以悌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以臣 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以悌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教以臣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诗诗 云 云 恺悌君子 民之父母 恺悌君子 民之父母 非至德 其孰能顺民 如此其大者乎 非至德 其孰能顺民 如此其大者乎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首章 至德 的意义 如果能够推广先王的至德 即孝行 那就可以使民心顺从 而感化百姓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家至 到每家每户去 2 日见 天天见面 3 诗 指 诗经 下引诗句见 诗经 大雅 泂酌篇 4 恺悌君子 民之父母 和乐平易的君子 是人民的父母 恺悌 和乐 平易 5 孰 谁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孔子说 君子用孝道来教化人民 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教 也不是天天见 面 耳提面命才能教 君子以孝道教人 使凡为人子者皆知尽事父之道 是即 所以敬天下之为父者矣 君子以悌道教人 使凡为人弟者皆知尽事兄之道 是 即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矣 君子以臣道教人 使凡为人臣者皆知尽事君之道 是即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矣 诗经 大雅 泂酌篇 上说 君子以和乐 平易之道化民成俗 故宜为天下苍生之父母也 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美德 有谁能顺应民心 感化人民 而有如此大的成效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广扬名章第十四 原文原文 16 20 子曰 子曰 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 故顺可移于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 故顺可移于 长 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长 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首章 扬名于后世 的道理 君子能够孝顺父母 而且移孝 作忠 一定可以使声名显扬于后世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 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道 以孝作忠 能为孝子必能为忠臣 2 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 孝悌则家事必理 家事既理即可移于居官 而官事以治 3 行成于内 在家里能把孝悌的德行表现得很完善 行 指孝悌的德行 成 有所成就 内 指家里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孔子说 君子侍奉父母能尽孝道 因此可以把这种孝心推移去效忠于国 君 侍奉兄长能尽悌道 因此可以把这种敬心转移去顺从于长官 在家凡事能 治理得很好 因此可以把这种方法移来办理政务 所以 在家里能把孝悌的德 行表现得很完善的人 名声不惟光显一时 既立矣 必然可以显扬于后世了 谏诤章第十五谏诤章第十五 原文原文 曾子曰 曾子曰 若夫慈爱 恭敬 安亲 扬名 则闻命矣 敢问子若夫慈爱 恭敬 安亲 扬名 则闻命矣 敢问子 从父之令从父之令 可谓孝乎 可谓孝乎 子曰 子曰 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昔者天子有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昔者天子有 争臣七人 虽无道争臣七人 虽无道 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 虽无道 不失其不失其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 虽无道 不失其 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 虽无道 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 则身不离于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 虽无道 不失其家 士有争友 则身不离于 令名 父有争子 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令名 父有争子 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 父 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父 臣不可以不争于君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 乎 乎 章节主旨章节主旨 这一章是说明做儿子 臣子的道理 如果父亲 君主做事违反义理 做儿 子 臣子的应该直言劝告 尽谏诤之义 才是真正的孝顺和忠诚 词语注释词语注释 1 谏诤 以直言劝告 2 若夫 发语词 3 安亲 父母亲安心接受儿女的孝养 即 孝治章 所谓 生则亲安之 4 命 指示 教诲 17 20 5 与 语尾助词 表疑问 感叹或反问的意思 6 争臣 直言劝告的臣子 7 国 指诸侯所治邑 8 家 指大夫的食邑 9 不离 不失 10 令名 美名 令 美好 章节浅译章节浅译 曾子说 像那些慈爱 恭敬 安亲 扬名的孝道 已经听老师详细的教 诲了 很冒昧的请问 事亲是否宜从父之令而无所违逆 方可谓之孝顺呢 孔子回答说 这是甚么话呀 这是甚么话呀 臣之谏君 子之谏父 自古攸然 天子的身边若有七个真能谏诤的臣子 则谠议日闻 忠言时献 即有阙失 不 惮再三陈告 斯救正之益甚多 故能不失其天下也 诸侯身边有谏诤之臣五人 则绳愆纠谬 格其非心 亦可以保守土地人民于不失也 大夫身边若有谏诤之 臣三人 早夜箴规 陈说可否 则可以保守其家也 士若有忠告善道之争友 则德业相劝 过失相规 身之所行 无非美善 而令名随之矣 父有苦口几谏 之争子 则爱敬所积 天性所感 有以谕亲于道 岂至惑于非道 任意行之 而竟陷于不义之地乎 所以 若有不义之事 则天下国家所关至大 为人子者 至情不能自已 必起敬起孝 积诚以感动之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三谏不听 则号泣而随之 必至于从而后已 非谓一言即止 毫无关切之意也 为人臣者 情义有所难释 必批陈利害 明切以劝止之 倘有不从 必须极谏 或引古以 喻今 或委屈以献纳 必至于从而后已 非以一言塞责 自沽敢谏之名也 为 臣子者 平居既尽其爱敬之诚心 当不义又必尽谏诤之情分 若为子而徒知从父 之令 则竟陷父于不义矣 怎么能称得上是孝顺呢 感应章第十六感应章第十六 原文原文 子曰 子曰 昔者明王事父孝 故事天明 事母孝 故事地察 长昔者明王事父孝 故事天明 事母孝 故事地察 长 幼顺 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 神明彰矣 故虽天子 必有尊也 言幼顺 故上下治 天地明察 神明彰矣 故虽天子 必有尊也 言 有父也 必有先也 言有兄也 宗庙致敬 不忘亲也 修身慎行 有父也 必有先也 言有兄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教师资格试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法院司法辅助人员题库试题(各地真题)附答案详解
- 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
- 2026届淮安市重点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用餐接待礼仪培训
- 中国政治制度讲解
- 2026届云南省腾冲市十五所学校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片区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机关科室工作总结
- 教育学新闻汇报
- 人工智能机器人教学课件
- 深圳临时工协议书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2025)解读
- 二级建造师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劳务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车辆保密协议书
- 蔚来主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完整版)
- 2024北森图形推理题
- 《生物科技与食品安全:转基因食品课件》
- 《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及其应用》课件
-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课件-城市规划依法行政案例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