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9课时 信息筛选限时测试(含解析)1.doc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9课时 信息筛选限时测试(含解析)1.doc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9课时 信息筛选限时测试(含解析)1.doc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9课时 信息筛选限时测试(含解析)1.doc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09课时 信息筛选限时测试(含解析)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第9课时信息筛选(时间:45分钟,分数:30分)(说明:信息筛选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完成。只计信息筛选题目分数,每小题5分。)1(2016届海南海口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诗云:“彼姝者子,何以予之?”此之谓也。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遂留其妇。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 绩:纺织B宁能衣其夫子 衣:使穿衣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客:把当作客人D孟子谢,遂留其妇 谢:感谢(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 )(5分)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徙舍学宫之旁 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 妇辞孟母而求去 孟子谢,遂留其妇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2(2016届河北沧州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伉据,怜御史,调往平 用:因为B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忧:指父母的丧事C会俺答犯京师 会:会同D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报:报复(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5分)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要贿鬻官,沽恩结客醉则聚子弟攒射之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3(2015届黑龙江大庆铁人高三模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瑶反。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攻围荔浦、永安,劫知州杨惟执、指挥胡翰。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阅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天大雨雪,无功而还。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及是,师出无功。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而锡与诸将连破贼,斩其魁,怀远乃下。事皆具锡传。初议行师,锡以阳朔金宝岭贼近,欲先灭之。应聘曰:“君第往,吾自有处。”锡行数日,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不意袭杀其魁。比怀远克复,阳朔亦定,乃分遣诸将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讨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瑶悉平。神宗大悦,进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万历二年,召为户部右侍郎,寻以忧归。八年起,改兵部,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久之,引疾归。应聘在广西,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刘台谪戍浔州,为僦居供廪,殁复赙敛归其丧,像祀之。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归七月卒。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节选自明史郭应聘传)(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斩获七千有奇 奇:零数B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秩:官吏的品级C君第往,吾自有处 第:只管D久之,引疾归 引:因为(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应聘智勇兼备,精明干练的一项是( )(5分)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 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 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 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 君第往,吾自有处 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应聘仕途顺利,战功显赫。任职以后,担任过多种官职,曾跟随吴桂芳平定李亚元,攻击张韶南、黄仕良等,后又随殷正茂平定古田。B瑶民很不安分,多次发动叛乱。他们依仗险峻形势为非作歹,拦路抢劫,劫持杀害朝廷官员,无恶不作,朝廷曾多次派人平定。C怀远地跨数州,国家编民居住在当地瑶民的外围。瑶民难治,嘉靖年间,朝廷征伐未果,知县不敢在当地治所办公,致使马希武被杀。D郭应聘品格高尚,为人善良,生活俭素。在广西任职时,请求朝廷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堂。在刘台遭贬后,全力帮助。与海瑞一同厉行节俭,使士大夫畏惧。(4)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2)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4(2015届天津河西区高三下总复习质量调查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马仙琕,字灵馥,扶风眉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起家郢州主簿,迁武骑常侍,为小将,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出为龙骧将军、南汝阴、谯二郡太守。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复以功迁宁朔将军、豫州刺史。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 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授辅国将军、宋安、安蛮二郡太守,迁南义阳太守。累破山蛮,郡境清谧。以功封浛洭县伯,邑四百户,仍迁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辅国将军如故。俄进号贞威将军。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晣,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收其兵粮牛马器械,不可胜数。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谥曰刚。 (梁书卷十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琕谢曰 谢:道歉,谢罪。B今复荷殊泽 荷: 蒙受,受到。C诏假仙琕节,讨之 假:命令。D高祖雅爱仗之 仗:看重,器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因成“琕”云 伺者因此觉知C收其兵粮牛马器械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士卒亦甘心为之用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马仙琕勇敢善战的一组是( )(5分)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 仙琕力战,以寡克众收其兵粮牛马器械,不可胜数 当其冲者,莫不摧破累破山蛮,郡境清谧 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A B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仙琕年少时以果敢闻名,父亲去世后,他超过礼法,背土堆坟,亲手在坟边种植松柏。开始做官时出任郢州主簿,后升官后跟随安陆王萧缅。B在马仙琕投靠高祖后,高祖援引古人的故事来劝导他,要他不要为以前的那些事情悔恨伤心。后来他的母亲去世,高祖送他很多财物帮他办理丧事。C马仙琕从年轻就多次凭战功升迁,但他从不提愿提自己的功劳。天监四年,他因功被封为浛洭县伯,食邑四百户,又迁任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等职。D天监十年,朐山百姓杀死琅邪郡太守刘晣,把城献给魏国投降了,仙琕前往征讨。仙琕多次打败魏国卢昶率领的十多万大军,收缴魏军的许多兵器、军粮、牛马、器械等。(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5(2015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若 其 辞 至 戚 去 母 后 岂 欲 苟 立 名 行 而 忘 亲 遗 义 哉 盖 位 疑 则隙 生 累 近 则 丧 大 斯 盖 明 哲 之 所 为 叹 息 呜 呼 远 隙 以 全 忠 释 累 以成 孝 夫 岂 宪 王 之 志 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以天下化平 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C上疏归职,帝不听 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省:反省。(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5)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5分)6(2015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里妇寓言明马中锡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何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妇,未笄时,佐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及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妇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顾有居于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 乃复出。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汝休矣,汝休矣!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赧然而归,生子亦无恙。”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选自马东田文集卷五【注释】汲黯:汉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 未笄(j):没有到出嫁的年龄。逭(hun):逃避。 窨(yn)室:地窖。闲:通“娴”,熟知。再醮:再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 矫制:假托君命行事。 B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 过:拜访。C妇入通都,再适美少年。 适:适逢。 D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俟:等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及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 蟹六跪而二螯C南山有穴,其深叵测 其孰能讥之乎 D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妇人“愚”的特点的一组句子是(2分)( ) 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 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 顾有居于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 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 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A B C D(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汲黯向东郭先生求策,东郭先生自谦为草野鄙人,不懂得朝廷之事,只是给汲黯讲个寓言故事,汲黯没等听完就明白了东郭先生的意思了。B故事中的妇人一开始嫁给一个身体极度衰弱的年轻人,虽然嫁了好几年,但是一直没有生育。C妇人为了能顺利生小孩,到处去请教生过孩子的妇女们,没想到她们看她傻,都欺骗她。D刚刚产子的邻妇几句话就点醒了妇人,她红着脸回到家,终于顺利生子,母子平安。(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3分) 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 (2分)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2分)参考答案: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考查的都是常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判断实词的方法词性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等。D项考查的“谢”为古今异义词,考生在高中课文孔雀东南飞过该词,该文中的“谢”有辞别、道歉、告诉等意义,“孟子谢,遂留其妇”中的“谢”根据联想法和上下文可推断它为“道歉”之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言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题要求考生树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如文中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其次要看清题干,明确筛选指向,是直接表现还是间接反映,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再要分析选项,快速筛选,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最后要回到原文,留心陷阱。设题者设计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张冠李戴、歪曲文意、混淆时序、以偏概全等。是孟母迁居到市场附近后,孩子游戏的游戏,也不能体现孟母善教。孟子妻子因孟子不高兴而请求离去,不能体现孟母善教。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其次要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再拿选项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进行比较,特别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数与行为的程度、时效、时间、因果等方面。常犯的错误有: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强加因果、颠倒因果、以偏概全、混淆已然未然等。文本第二段孟母说“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此处提到的是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而不是生存的技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答案】等孟子长大成人,学习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英明。(“及”、“卒”各1分,大意3分)现在如果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第一个“而”、“是”各1分,大意3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考生在翻译时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可采用“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贯”的方法。推断实词含义时,可采用通解上下文、词性推断法、结构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等来加以确定。考查的两个句子,第一句的两个词“及”、“卒”是常见词,对考生来说难度不大。第二句中的第一个“而”表假设的用法就难把握。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带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个)集市的旁边,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等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赠送给你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求问才能增长知识,因此,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这和依靠织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假如中途废弃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儿子有衣服穿并且长期不缺乏粮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赖以生存的的技艺,男子若对修养德行懈怠,那么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为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诗经上说“那美丽的女子啊,我拿什么来向你禀告呢!”说的就是这件事。孟子娶妻以后,有一次刚进入内室,他的妻子裸着身体在屋里。孟子不高兴,于是离开不再进去。他的妻子向孟母告别要求离去,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的规矩,在洞房里可以不遵守。现在我在卧室偷懒,而丈夫见到我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成客人了。做女人的规矩,不能住在别人家里,请让我回到父母家中。”孟母于是叫来孟子对他说:“礼上说过,将要进入大门,要问一下谁在里边,这是表示尊敬;将要进入厅堂,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是表示通知了人家;将要进入屋子,眼睛一定要向下看,表示担心撞上人有尴尬的时候。如今你不遵守礼节却责怪别人没有礼节,不是(和圣人)差得太远了吗!”孟子道歉,于是挽留了他的妻子。君子说孟母懂得礼节而且清楚如何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会:副词,恰逢,适逢。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本题C选项将“会”解释为“会同”,代入原文中,就成了“沈炼会同俺答侵犯京城”了,不符合文意,显然错误。而翻译成“恰逢,适逢”代入原文则通顺。而ABD三个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则全都说得通,由此可确定答案。(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写沈炼行为狂放不羁;写沈炼爱国;写的是严嵩的行为。凡是有这几句的选项皆不能选,这样就排除了ABC三项。【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好本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题意:读透题目包含的信息和限制,如本题的“全都”“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题干从三个角度和层次进行了限制和要求。(2)准确解读:句不离境,要在语境中对句子进行准确解读,如本题句,只有在语境中,才会知道这句说的是严嵩的行为。(3)巧妙排除:优先排除“最不是”的信息,灵活的扫清障碍。如本题中可优先排除含有的BC两项,再排除A项。(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由原文“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可知,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任知县,后来入朝做了饰衣卫经历。【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A选项的信息在第一段,出题人故意略去了沈炼的一部分经历,使人物、时间、事件出现了错位,考生只要细心是很容易发现的。(4)【答案】对于忠义之人的好的计谋,(他)却千方百计地阻挠实行;对于阿谀奉承的人,(他)却想办法引荐上去。(译出大意给2分;沮、则、引,每译对一处给1分。)塞外的人向来正直淳朴,又都熟知严嵩的恶迹,都争着咒骂严嵩来让沈炼高兴。(译出大意给1分;素、谂知、詈、快,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l)“沮”,阻挠;“则”,表转折,却;“引”,引荐。(2)“素”,向来;“谂知”,熟知;“詈”,咒骂;“快”,使动用法,使高兴。【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嵩”“炼”是人名,保留,但应补出全称;“塞外”,古今义相同,现代汉语仍在沿用,保留;“谀”,“谄”“多方”“谂知”“憨直”“引”,这些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说法略有不同,或用组词法,或替换;“曲意”“快”与现代汉语不同,当换;“沮”“詈”现代汉语中已无此义,当换。【参考译文】沈炼传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官溧阳知县。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每次饮酒就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对他很好。陆炳与严嵩父子交情深厚,所以沈炼也多次和严世蕃一同饮酒。严世蕃用酒虐待客人,沈炼心有不平,总是同他唱反调,严世蕃畏惧而不敢和沈炼计较。正遇上俺答侵犯京师,致书求贡,有许多轻慢的话。下到廷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朝廷不要答应。廷臣没有人敢支持赵贞吉的,惟独沈炼支持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炼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炼。大臣不说,所以小吏说这件事。”于是罢去廷议。沈炼愤慨于国家无人,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万骑保护陵寝,万骑保护通州的军队储粮,而集合勤王军队十多万人,在敌人疲劳时发起攻击,会取得大胜利。皇帝没有省悟。严嵩被皇上贵宠而当权,边臣竞相贿赂送东西给他。等到失事后惧怕得罪,更加运送金银贿赂严嵩,贿赂一天重于一天。沈炼时时扼腕感叹。一天跟尚宝丞张逊业饮酒,酒喝到一半就谈到严嵩,因慷慨怒骂,涕流满面。于是上疏说: “现在大学士严嵩,贪婪之性的毛病已达膏肓,笨拙浅陋之心顽如铁石。在皇上忧虑臣民受外寇之辱的时候,没有听说他延访贤豪,咨询方略,只与他的儿子严世蕃规划图谋自己的私利。多方阻止忠诚谋略的上告,而曲意引荐谀谄之小人。索贿卖官,沽恩结客。皇帝大怒,将他拷打数十,贬谪到保安去种田。他去后,没有馆舍。有商人询问到他得罪的缘故,搬家让舍给他。里长老也天天送柴米给他,派遣子弟跟他学习。沈炼谈说忠义大节,大家都非常高兴。塞外的人一向忠厚直爽,又熟知严嵩的奸恶,争着骂严嵩来讨沈炼的高兴。沈炼大喜,天天与他们一起骂严嵩父子是常有的事。而且束缚草人,像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酒醉后就聚集子弟钻射他们。或者骑马越过居庸关口,面向南伸手指骂严嵩,又痛哭后才回来。这些话逐渐传到京师,严嵩非常痛恨他,思考着用什么来报复沈炼。后来严嵩败露,严世蕃被诛。临刑的时候,沈炼所教的保安子弟在太学的人,用一锦帛写上沈炼姓名官爵,持举入市。看到严世蕃断头完毕,大呼说:“沈公可以瞑目了。”接着恸哭离去。隆庆年初期,皇帝下诏令褒赏言事的人。赠沈炼光禄少卿。天启初年,赠沈炼谥号忠愍。3(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引:假托。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是马希武的表现;是说郭应聘的简朴。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朝廷征伐未果,知县不敢在当地治所办公,致使马希武被杀”因果关系不成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答案】(1)炎热荒凉、瘴气缭绕的地区,役使数万人,不适宜长期逗留,迅速攻破他们的巢穴,那么其余的叛贼就会吓破胆。(役:役使,驱使。淹留:长期逗留。破胆:吓破胆 各1分,语句通顺2分。)(2)他在南京做官,与海瑞敦促节俭,士大夫不敢侈奢。(官:做官。敦:敦促。侈汰:侈奢。各1分,语句通顺1分。)【解析】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役”译为“役使,驱使”、“ 淹留”译为“长期逗留”、“ 破胆”译为“吓破胆”。(2)句中关键词“官”译为“做官”、“敦”译为“敦促”、“ 侈汰”译为“奢侈”。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授职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出京担任南宁知府。调任威茂兵备副使,转任广东参政。跟随提督吴桂芳平定李亚元,攻击叛贼的首领张韶南、黄仕良等人。调任广西按察使,历任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败古田的叛民,斩杀七千多人。此后,跟随巡抚殷正茂平定古田,再次升职晋级。殷正茂调任总督,于是提拔郭应聘担任右副都御史接替他。府江瑶族反叛。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长达三百多里。诸寨瑶民夹江居住,倚仗险隘拦路打劫。成化、正德年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伐并平定了他们,现在他们围攻荔浦、永安,劫持知府杨惟执、指挥胡翰。事情传出,大学士张居正上奏寻求机会,修书给郭应聘说:“炎热荒凉、瘴气缭绕的地区,动员数万人,不适宜长期逗留,迅速攻破他们的巢穴,那么其余的叛贼就会吓破胆。”郭应聘调集土兵、汉兵六万人,命令总兵官李锡率领前去讨伐。没等出发,而怀远的瑶民已经杀害了知县马希武,发动叛乱。郭应聘与殷正茂商议先征讨府江,经过三个月才全部平定,于是指令李锡讨伐怀远地区。天空下起大雨和雪,李锡无功而回。怀远即是古时的牂牁,地跨湖、贵靖、黎等州,环绕城郭四周的都是瑶民,国家编民又居住在他们的外围。嘉靖年间征伐怀远未能攻克,知县寄居在知府治所,遥遥显示一种管束罢了。古田被收复,瑶民慑于兵势表示愿意臣服,马希武才进入他的治所。提议修筑城池,督察过于严峻,瑶民就叛乱了,马希武被杀。到此,出师无功,郭应聘增调各路兵马,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等侗、僮地区,使叛贼成为孤立之势,李锡和诸将领们接连攻破叛贼的阵营,斩杀了他们的魁首,攻下怀远。事情详载于李锡传。开始商议出兵,李锡认为阳朔金宝岭的乱贼较近,想先消灭他们。郭应聘说:“你只管前去,我自有办法。”李锡出发后几天,郭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其不意袭击并杀死金宝岭乱贼的首领。等到怀远被攻克,阳朔也平定了,于是分路派遣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将领讨伐洛容、上油、边山。五股叛乱的瑶民全部平定。神宗很高兴,晋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原来的地区。万历二年,他被召见并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不久,奔丧回乡。八年,他出任兵部职,兼任右佥都御史,仍然巡抚广西。此后很久,他称病回乡。郭应聘在广西时,上奏请求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的祠堂。刘台被贬斥去戍守浔州,为他租住房供应食粮,死后又出资收殓他,将他的灵柩送归故乡,自己供奉他的像以示纪念。他在南京做官,与海瑞敦促节俭,士大夫不敢侈奢。他回乡七个月后去世。赠封为太子少保,谥号襄靖。4(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在原文第二段,面对高祖的慰劳,他应该是感谢,而不是谢罪。“谢”,感谢。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A 表目的,来。 B副词,于是;介词,凭借 C代词,助词 D被,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和都是写马仙琕勇敢善战的结果,不是直接表现。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此项中“要他不要为以前的那些事情悔恨伤心”表述错误,原文高祖说的意思是,不要因为以前的这些事情痛恨自己而与他有隔阂。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答案】(1) 起义队伍到了新林,仙琕仍带兵守在长江西岸,每天抢夺义师从水路运输的粮食。建康城被攻陷后,仙琕号啕大哭了一个通宵,这才解散队伍,到高祖跟前谢罪。 (2) 大丈夫被时代所知用,应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有什么功劳可说呢!(4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兵,士兵;钞,抢夺;归罪,谢罪。(2)为所,被;乃,这;何,什么。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马仙琕字灵馥,扶风眉县人。马仙琕少年时以果敢闻名远近,遭受丧父之痛时,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超过了礼法的规定,他背土堆坟,亲手种植松柏在坟边。马仙琕开始做官出任郢州主簿,迁任武骑常侍,为小将,跟随齐朝的安陆王萧缅。萧缅去世后,仙碑就事奉齐明帝。永元年间,萧遥光、崔慧景作乱,仙琕平乱作战,屡有战功,因功劳升为前将军。出任龙骧将军、南汝阴、谯二郡太守。那时正当寿阳刚刚沦陷,魏将王肃侵犯边境,仙琕奋力作战,以少胜多,魏人非常害怕他。仙琕又因战功而升迁为宁朔将军、豫州刺史。梁高祖义师兴起之后,四面八方很多人来响应,梁高祖派仙琕的老朋友姚仲宾去劝说仙碑投靠高祖,仙琕在军营中将姚仲宾斩首示众。起义队伍到了新林,仙琕仍带兵守在长江西岸,每天抢夺义师从水路运输的粮食。建康城被攻陷后,仙琕号啕大哭了一个通宵,这才解散队伍,到高祖跟前谢罪。高祖慰劳他说:“管仲箭射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寺人披割断重耳的衣袖,前人都不计旧怨。卿不要因为杀了使者、切断粮食运输这些事情痛恨自己而与我有隔阂。”仙琕道谢说:“小人我如同丧家之犬,只要有人喂养,就会为后来的主人效力。”高祖笑着赞美他。不久,仙琕的母亲去世,高祖知道他很贫穷,送给他很多财物帮助他办理丧事。仙琕失声大哭,他对弟弟仲艾说:“我们已经蒙受了再造之恩,还未报答。今天又受到特殊照顾,今后我当和你共同全心全意为高祖效力啊。”天监四年,梁武帝率师北伐,仙琕每次作战,都勇冠三军,他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但到与各位将领评论功过时,他却绝口不提自已的功劳。有人问他原因,仙琕说:“大丈夫被时代所知用,应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这是我一生的愿望。有什么功劳可说呢!”之后,仙琕被授予辅国将军,宋安、安蛮二郡太守,迁任南义阳太守。仙琕屡次打败山里的蛮人,郡内变得清静安谧。仙琕因功被封为浛洭县伯,食邑四百户,又迁任都督司州诸军事、司州刺史,并仍旧任辅国将军。不久进号为贞威将军。天监十年,朐山百姓杀死琅邪郡太守刘晣,把城献给魏国投降了,梁武帝命令仙琕持符节前往征讨。魏国的徐州刺史卢昶率领十多万大军赶到那里。仙琕与卢昶军作战,多次打败魏军,卢昶逃走。仙琕派兵乘胜追击,魏军逃脱者仅十分之一二,收缴魏军的兵器、军粮、牛马、器械等等,不可胜数。仙琕整顿部队,回到京师,迁任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增加食邑六百户。十一年,迁任持节、督豫北豫霍三州诸军事、信武将军、豫州刺史,兼任南汝阴太守。最初,仙琕年幼时名叫仙婢,长大后,认为“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