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读书报告_第1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读书报告_第2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读书报告_第3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读书报告_第4页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读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外国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下作家创作的自身个性发展外国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下作家创作的自身个性发展 20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读书报告读书报告 内容摘要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关系中 中国文学广泛地吸取异 域营养 五四作家在激烈地反抗传统时 其内在的人格和潜意识仍受到民族传 统文化的制约 民族传统文化对新文学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形式 在受外 来的影响作用下 激活了影响接受者自身个性的发展 20 世纪中国文学从现实 需求出发借鉴西方文学 用外来的经验化为自身的血肉 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 民族风格的新纪元 关键词 民族传统文化 异域文化 中外文化 20 世纪中国文学 引言引言 走进走进 2020 世纪中国文化世纪中国文化 乐黛云先生说 中国人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世界的同代人 同时使世界人 成为中国文化的知音与欣赏者 20 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 广泛地吸取了异 国文化 特别五四作家在激烈反抗民族传统文化时 肯定了他们在接受外来文 化影响的同时 也以继承与发展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独创精神为主导的取向 他们内在的人格和潜意识仍然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 着力强调了吸收域外 文学精华和弘扬民族文学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 那么在陈国恩教授所著的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一书中 是怎么样向我们阐释 20 世纪中国文 化受外来文化影响下 拒其糟粕 取其精华的呢 在这个过程中 受影响的作 家们是如何发展自身个性的呢 相信阅读此书 我们都会略知 一 内容概述一 内容概述 20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由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所著的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一书 从多 个角度对 20 世纪中国文学进行了研究 主要从异域文化对 20 世纪中国现代文 学的影响 中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中的承传 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 宗教对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文学思潮对现当代作家创作的影响等方面来加以论 述 可以看出 该书研究的思路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现当代文学 运用比较的方 法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创作与中外文学文化的关系 2 一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外国文化思潮的关系 一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 外国文化思潮的关系 在 异域文化的光照 这一章 作者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堂 吉诃 德 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 拉普 与中国左翼文学批评 现代派文学背景中的 浪漫主义思潮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小说以及周作人与 江户情趣 等 从不同 的方面阐发了中国文学对异域文化的借鉴和创造性转化 视角独特 多有新意 其中 堂 吉诃德 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 堂 吉诃德最早来到中国 是在 20 世纪初 大约 1908 年 鲁迅与周作人在日本读到了 堂 吉诃德 的德文本 周作人指出 堂 吉诃德 的讽刺特色和人类剖析的深度 既看到堂 吉诃德行 动的不切实际 又从这不切实际的行动中体味到这是 人间向上精进之心 与 现实俗世 的冲突 高度评价堂 吉诃德的 勇壮虚幻之行事 这显然是接 受了浪漫主义时代以来西方的文学批评家关于塞万提斯和 堂 吉诃德 研究的 影响 同时也体现了 20 世纪初期 堂 吉诃德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立足与社会 变革的需要来接受外来影响的思维逻辑 以鲁迅 废名等对 堂 吉诃德 的理 解和借鉴为中心 表明了 阿 Q 正传 与 莫须有先生传 之间的影响 还联 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当时人们对该著作的不同理解与争论 为人们了解 堂 吉诃德 这一著作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历程提供了说明 屠格涅夫与郁达 夫小说 则深入分析了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屠格涅 夫所塑造的 多余人 形象在社会地位 性格特点相似的郁达夫身上引发了强 烈的共鸣 从而塑造了 零余者 的形象 二 比较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对新文学发展发挥的作用 二 比较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对新文学发展发挥的作用 在 民族传统的承传 一章 包括了阳明心学与蒋启超的文学改良观 民 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新月派诗与婉约派词 清末民初的文学思想 发展 西方的冲击 当是一个主要因素 西方赋予了近代学者文学观念的新 质 但是作者敏锐的发现 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基本视域 即使主 张完全西化的作家身上传统的烙印也是不可消除的 这使得他们在接受外来文 化时不能一味模仿 而是在传统文化的的潜移默化下推动了新的文化思潮 作 者勾画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 揭示了它与传统文 化尤其是道家和玄佛文化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指出了传统对作家是一种心灵的 归宿 新月派诗与婉约派词 则细致细致分析了新月诗派诗人朱湘 闻一多 3 徐志摩等在西方诗歌的激发下 积极地从传统的婉约派中吸取灵感和养分 以 创造新诗的音乐美 文学是历史的产物 其兴衰荣萎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联系在一起的 20 世纪的中国 社会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型 引发了思想文化方 面的深刻变化 文学也随之发生了多次重大的转折 三 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 三 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 文学流变与外部社会变革的联系文学流变与外部社会变革的联系 在 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 一章从稿费制与清末民初文化变革 现代浙江 作家群的崛起 抗战时期新浪漫派小说的流行 自由 派文学的兴衰 20 世 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流变等几个视角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四 文学思潮的流变与宗教关怀的联系 四 文学思潮的流变与宗教关怀的联系 文学与宗教 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 自古有缘 这在现代中国文 学思潮中也不例外 宗教的关怀 一章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论述 浪漫主义 文学与宗教 废名小说与禅佛艺术精神 沈从文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张 承志的文学与宗教 作者对佛 道等宗教神经有着良好的把握 这使他能够深 入谈论宗教与作家思想 创作的密切联系 常能发人所未言 五 文学思潮的角度透视作家的创作 五 文学思潮的角度透视作家的创作 文学思想与作家创作 一章中 从文学思潮的角度透视作家的创作 将 会从新建立的彼此联系中发现通常的作家论所难以发现的新现象 涉及通常的 作家论所难以涉及的新问题 从而给出新的阐释 发掘出新的意义 作者对一 些在现当代文学中已有定评的作家周作人 闻一多 沈从文等 通过将其与文 学思潮的流变结合起来 使其呈现了新的面貌和价值 二 拓展性二 拓展性 郁达夫与外国作家 民族传统文化下的自身个性发展郁达夫与外国作家 民族传统文化下的自身个性发展 20 世界中国文学广泛地吸取异域营养 如鲁迅和人生派作家主要借鉴俄 国及东欧弱小民族的文学 浪漫派更多地取法了英 法 德等西欧文学以及日 本作家 许地山小说和冰心在作品里有印度文学的影响 新旧过渡的时代 允 许人们充分发展个性 进行不同个艺术探索 鲁迅以现实主义方法为主 兼容 了象征主义 表现主义等手法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作家 可他的小说有写实的 成分和新浪漫主义的因素 在写实与浪漫结合的情况下 郁达夫是怎么接受外 来文化的影响呢 在异国文化影响下 他又是怎么样接受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自 身的个性呢 4 一 受屠格涅夫 一 受屠格涅夫 多余人多余人 影响的郁达夫影响的郁达夫 在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中第一章 异域文化的光照 第四节 论述了屠格涅夫与郁达夫小说之间的影响 就很有代表体现了 20 世纪中国文化 与外国文化的影响 郁达夫是在日本开始涉猎西方文学的 他从屠格涅夫的 初恋 与 春潮 开始读西洋文学 考察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 一般都 会注意他们笔下 多余人 系列形象的相似性 屠格涅夫写过不同类型的多余 人性格 有粗暴的花花公子瓦西利 卢钦诺夫 醉心于吃喝玩乐的维列切夫 但 是与郁达夫的多余人相似的那是善良温和 然而又自卑怯弱的人生失意者 我 们尽可以从两个作家所写人物个性和命运的相似中去揣摩他们的影响关系 屠 格涅夫概括的是 19 世纪中叶俄罗斯贵族先进知识分子的特点 他们大多有进步 的思想 敏感的头脑 其可悲在于当应该行动的时候却习惯于主观反省 郁达 夫写的是 20 世纪初中中国平民知识分子 同是觉醒的一群 但是身受异族歧视 心存时代苦闷 个性更为卑微 屠格涅夫的多余人 大多能在爱情与义务相矛 盾时 因卑微或善良而倾向自我克制 而郁达夫的多余人则具有更为强烈的个 性意识 几乎完全摆脱了传统道德的束缚 热烈地追求着理解和爱情 虽然同 样受环境压迫 悲叹着自己的不幸 因此 我们考察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 不能仅凭共同的多余人血统而简单地通过类比得出结论 而应该深入到作家的 创作过程中去 到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去寻找内在的影响关系 那么 从创作心理过程的角度看 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 面呢 首要之点 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如何认识自我的思想启 迪 屠格涅夫塑造的多余人 性格各不相同 但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其性格的 贫血和在生活中显得 多余人 的命运 比如 零余者日记 中的楚尔卡士陵 则用更为明确的语言宣告自己 在这个世界简直全然是多余无用的 姑娘背 起他 生活中的一切好位置尽被别人占去 结果弄得他怀疑起自己而痛苦地进 行自我分析 这个多余人尽管善良 也不乏才智 可缺乏行动力量 在生活激 流中被冲得头晕转向 然而一个作家受外来影响 总是基于自身的条件 情感 敏感 富于诗人气质的郁达夫 他更多的是从自身受人歧视 无感情寄托的感 情出发 同情屠格涅夫笔下多余人 零余无用 的遭遇 并由同情发展为对自 己的怜悯 文学创作的过程中 作家对自我的领悟是很重要 就是作家找到了 5 自我 发现了 自我 对于具有诗人气质的郁达夫来说 恍然意识到 零余者 的身份 等于给他创作暗示了一个主题 暗示了一种宣泄内心情感 的方式 使他得以从自我的忧郁情绪出发 描绘 甚至虚构夸张饰的中国多余 人的种种病态心理 写出了一篇篇充满感伤情味的作品 任何一种外来的影响 所起的作用 其实只是激活了影响接受者自身发展的一种潜在可能性 对各种 外来影响起最终决定作用的还是本土的现实需要 五四作家在激烈地反抗传统 时 其内在的人格和潜意识仍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 像人们早已注意到的 诸如郁达夫的 沉沦 等作品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男女大防之类的传统意识 固然是民族传统文化仍然具有影响力的一个证据 二 民族传统文化下郁达夫自身个性发展 二 民族传统文化下郁达夫自身个性发展 张冠华 张鸿声等编辑的 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 20 世际文学 中第二章 西方自然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具体分析了郁达夫与自然主义的联系 郁达夫小说的自然主义因素受时代 社会的影响 郁达夫小说出现是中国社会 的状况 黑暗时代的经济崩溃 腐败国家的政治压迫 贫困的家庭生活 是郁 达夫身受着个性被压抑和思想被禁锢的精神痛苦 沉沦 是郁达夫早期的代 表作作品 主人公 他 是一个留学日本的青年 他热烈渴望着和追求者真挚 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 但受到 弱国子民 的身份的拖累 这种热情备受轻侮 和嘲弄 每当这个懦弱的 忧郁的 受难的社会 零余者 陷入悲剧心情的时 候 他便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不停地诉说自己的哀怨和不幸 五四 时代是 人们思想觉醒的时代 封建礼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个性解放的呼声极高 人们开始认识到要为自我而存在 郭沫若曾这样感叹郁达夫的小说 他那大 胆的自我暴露 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 完全是一种 暴风雨式的闪击 把一些假道学 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 为什么 就因为 有这样露骨的直率 使他们感受着作家的困难 然而这么直率作家 也拖 洗不了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 郁达夫以他的 沉沦 具体的 贴切的角度对封 建专制主义进行声讨 虽然他在骨子里面张扬自我与个性 但是终究受民族传 统文化影响 三 对三 对 20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评价评价 6 20 世界中国文学研究面临着危机 又孕育着生机与活力 在当前相对宽松 自由 甚至散漫失范的学术环境和市场经济大潮 深入人心 的社会大趋势下 需要从事这一行当的人拥有面对现实 自我砥砺 敢于创新的学术勇气 平淡 自守 独立不倚的人格品质和严肃自律 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 武汉大学陈国 恩教授新著的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在以往有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关系论述中 存在着一种将文化界域做狭隘理解的 倾向 它基本停留在探讨文学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上 而没有充分意识到 所谓文化是笼罩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的黑洞般的信息网 络 没有充分意识到所谓文学研究应该是一项涉及从政治 经济到宗教 道德 从文化生产机制到民族文化心理 从文学的社会功能到艺术审美精神的综合性 系统工程 五四文学是时代的产儿 以它为尺度来反思整个 20 世纪文学之旅中的曲折 和艰难 五四作家在激烈地反抗传统时 其内在的人格和潜意识仍受到民族传 统文化的制约 民族传统文化对新文学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独特的形式 它启发 五四作家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局限性所达到的认识深度向西方寻求与之相反的 思想武器 传统文化和旧文学以其封建 保守 僵化的性质从相反的方向上规 定了新文学对外来文学思潮的取舍 五四文学从现实需求出发借鉴西方文学 把外来的经验化为自身的血肉 开创了建设中国现代文学民族风格的新纪元 由于新文学先驱者的创造性劳动 原本相互对立的中西文学传统在更高的层次 上实现了对接 在中国文学传统实现了现代转型的同时 外来的文学思潮也通 过现实需求这张网络的过滤获得了中国化的特征 四 引申性四 引申性 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因素中国文化的世界性因素 在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 这篇名文中 陈思和指出 所谓的 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指在 20 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一种新的理论视野 它认为 既然中国文学的发展已经被纳入了世界格局 那么它与世界的关系就 不可能完全是被动接受 它已经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一个单元 在其自身的运动 中形成某些特有的审美意识 不管其与外来文化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 都是以独特面貌加入世界文化的行列 并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容 在这种研究 视野里 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学在对等的地位上共同建构起 世界 文学 7 的复杂模式 陈思和也多次声明 世界性因素 并非针对外来影响的实 证研究 而是针对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提出的 其最终目的是将中国 20 世纪文 学史置于世界性的格局下展开 建构起一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学术 平台 深受世界文化和文学信息旋风中的当代中国文学创作 它的独创性 并不是以其是否接受外来影响为评判标准的 而是以这种影响的背后生长出巨 大的创造力为标志 从中外关系中形成的研究范式 在世界多元文学生长和流 变中阐发与提升中国文学的世界意义 找到了一个种新的切实的可能 它不是 一味居于国别立场 观点强调民族文学的特点 不是在中外二元对立的关系中 理解中国文学的世界意义 而是把中国文学的创造性 包括在外国文学启发下 所呈现出来的创作性成就 在开放和平等的世界文学视野中加以阐释 阐释其 如何增进了世界文学内涵 丰富了世界文学谱系 在这个意义上 陈思和对 世界性因素 概念的核心内涵及其范式化阐释 即它 不反映对象的品质 只反映讨论方法的视野 5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学在对等的地位上共同构建 世界文学的复杂模式等判断 也给我们在新的文化语境下展开世界文学命题的 探讨 为重新认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提供了实际性启示 结语结语 中国文化前景中国文化前景 20 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