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理地理 必修必修 1 1 人教版人教版 第一节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1 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2010 2010 年年 5 5 月冰岛火山喷发月冰岛火山喷发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黄果黄果 树瀑布形成树瀑布形成 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 A A B B C C D D 答案 答案 A A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 2 2 3 3 题 题 解析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及其分布 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及其分布 由图可知 由图可知 为喀斯特地下地貌 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为喀斯特地下地貌 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为内力为内力 作用下形成的裂谷 作用下形成的裂谷 为风蚀蘑菇 为风蚀蘑菇 为火山喷发 为火山喷发 2 2 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 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 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 A B B C C D D 解析 解析 裂谷和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裂谷和火山喷发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答案 答案 D D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3 3 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与岩石的性质 干燥多风的气候条 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与岩石的性质 干燥多风的气候条 件密切相关的是件密切相关的是 A A B B C C D D 解析 解析 风蚀蘑菇是在气候干旱 多大风的条件下形成的 风速风蚀蘑菇是在气候干旱 多大风的条件下形成的 风速 越大 侵蚀力越强 也可能是岩层上硬下软 下部容易遭受侵蚀的越大 侵蚀力越强 也可能是岩层上硬下软 下部容易遭受侵蚀的 条件下形成的 条件下形成的 答案 答案 C C 4 4 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关于地壳物质循环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岩浆岩浆 岩石岩石 新岩浆是地壳物质的基本循环运动过程新岩浆是地壳物质的基本循环运动过程 只只 有沉积岩能够变成变质岩有沉积岩能够变成变质岩 沉积物只来源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物只来源于岩浆岩和变质岩 参与地壳物质循环的地质作用既有内力作用 又有外力作用参与地壳物质循环的地质作用既有内力作用 又有外力作用 A A B B C C D D 解析 解析 三种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 也均可变成变三种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 也均可变成变 质岩 质岩 答案 答案 C C 5 5 2014 2014 江门一模江门一模 图中巨石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图中巨石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A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 B B 海蚀作用 海蚀作用 C C 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 D D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解析 解析 变质作用是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故无关 变质作用是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 故无关 答案 答案 D D 6 6 与流水作用相关的地貌类型是 与流水作用相关的地貌类型是 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崇明岛的崇明岛的 形成与扩大形成与扩大 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 A A B B C C D D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 解析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堆积 东非大裂谷是内力作用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堆积 东非大裂谷是内力作用 张张 裂裂 崇明岛与冲积扇都是流水沉积 崇明岛与冲积扇都是流水沉积 答案 答案 C C 7 7 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宣传图片 据此完成 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宣传图片 据此完成 1 1 3 3 题 题 1 1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 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 a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b b 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 c c 天山一号冰川 天山一号冰川 d d 西北 西北 魔鬼城魔鬼城 e e 鱼米之乡鱼米之乡 f f 黄土高坡黄土高坡 答案 答案 A A C C D D F F B B E E 2 2 请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请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A A B B C C E E F F 答案 答案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风力侵蚀 3 3 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 D D 图中图中 的具体名称 的具体名称 是是 是是 是是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 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 能量都来自能量都来自 答案 答案 冰斗冰斗 角峰角峰 U 型谷型谷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或地球外部或地球外部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1 1 2014 2014 汕头调研汕头调研 在我国西北天山 昆仑山等山脉海拔在我国西北天山 昆仑山等山脉海拔 30003000 米以上地区 常看到地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米以上地区 常看到地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 见图见图 3 3 该碎石的产生 最可能来自于该碎石的产生 最可能来自于 A A 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B B 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作用 C C 温差导致的风化作用 温差导致的风化作用 D D 人为破坏作用 人为破坏作用 解析 解析 西北地区 昼夜温差大 风化作用强 西北地区 昼夜温差大 风化作用强 答案 答案 C C 2 2 2014 2014 肇庆调研肇庆调研 下图下图 A A 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 部分成因 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部分成因 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 B B 的演示 教师演示了的演示 教师演示了 A A 板块挤压碰撞 板块挤压碰撞 B B 岩块断裂上升 岩块断裂上升 C C 岩层水平挤压 岩层水平挤压 D D 外力侵蚀搬运 外力侵蚀搬运 解析 解析 该地貌为褶皱山 岩层水平挤压形成 该地貌为褶皱山 岩层水平挤压形成 答案 答案 C C 读某种地形示意图 完成读某种地形示意图 完成 3 3 5 5 题 题 3 3 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 A 冰川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作用 B B 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C C 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作用 D D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4 4 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A A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 B B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C C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 D D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5 5 下列自然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图示地形成因有密切联系的是 下列自然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图示地形成因有密切联系的是 A A 挪威西海岸幽深的峡湾 挪威西海岸幽深的峡湾 B B 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 C C 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 D D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3 3 5 5 解析 解析 本题组考查冰川地貌的成因及分布 从示意图中的本题组考查冰川地貌的成因及分布 从示意图中的 U U 型谷型谷 角峰可知 该地貌为冰川侵蚀地貌 分布在纬度较高或 角峰可知 该地貌为冰川侵蚀地貌 分布在纬度较高或 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 挪威地处纬度较高的北欧 冰川地貌广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 挪威地处纬度较高的北欧 冰川地貌广 布 由于冰川向前滑动时对地面有较大的刨蚀作用 故形成幽深曲布 由于冰川向前滑动时对地面有较大的刨蚀作用 故形成幽深曲 折的峡湾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折的峡湾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 是板块张裂作用造成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是板块张裂作用造成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的 的 答案 答案 3 A3 A 4 B4 B 5 A5 A 6 6 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 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 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 景观 它景观 它 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A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B B 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 C C 海浪侵蚀 海浪侵蚀 D D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 答案 答案 B B 7 7 2013 2013 惠州调研惠州调研 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因河道非常弯曲被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因河道非常弯曲被 称之为称之为 九曲回肠九曲回肠 形成这种景象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形成这种景象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A 地壳的水平挤压 地壳的水平挤压 B B 河流的侵蚀 堆积 河流的侵蚀 堆积 C C 地壳的断裂凹陷 地壳的断裂凹陷 D D 海水的搬运 侵蚀 海水的搬运 侵蚀 答案 答案 B B 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 完成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 完成 8 8 1010 题 题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8 8 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图中所示的地形景观是在 A A 石灰岩分布区 石灰岩分布区 B B 花岗岩分布区 花岗岩分布区 C C 玄武岩分布区 玄武岩分布区 D D 砂岩分布区 砂岩分布区 9 9 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 A A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B B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 C C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 D D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1010 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该洞穴所反映的各种地貌景观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A A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 B B 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 C C 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 D D 堆积作用 堆积作用 8 8 10 10 解析 解析 根据图分析可知 该图为溶洞 属于喀斯特地貌 根据图分析可知 该图为溶洞 属于喀斯特地貌 是石灰岩受含是石灰岩受含 COCO2 2的水溶蚀而成 溶洞内的石笋 钟乳石 石柱是的水溶蚀而成 溶洞内的石笋 钟乳石 石柱是 由堆积作用形成的 由堆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答案 8 A8 A 9 C9 C 10 D10 D 1111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图中箭头 图中箭头 表示外力作用 其余均为内力作用表示外力作用 其余均为内力作用 B B 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C C 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D D 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 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 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解析 解析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及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关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及三大类岩石间的转换关系 是难点内容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 但各类岩石是难点内容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形成 但各类岩石 均可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 发生重熔再生而成为新的岩浆 均可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 发生重熔再生而成为新的岩浆 三类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结成为沉积岩 已生成的各类岩三类岩石均可能受外力作用最后固结成为沉积岩 已生成的各类岩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 压力等条件下发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 压力等条件下发 生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只有生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只有 属于属于 外力的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作用 外力的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作用 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 内部 属内力作用 内部 属内力作用 答案 答案 A A 二 综合题二 综合题 1212 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 读图完成 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 读图完成 1 1 4 4 题 题 解析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崇明岛是本题组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崇明岛是 流水堆积形成的 但其堆积物是从上游流水侵蚀形成 并从上游搬流水堆积形成的 但其堆积物是从上游流水侵蚀形成 并从上游搬 运而来的泥沙 青藏高原的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运而来的泥沙 青藏高原的不断升高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 挤压而成的 大兴安岭起伏和缓 证明存在外力的侵蚀作用 挤压而成的 大兴安岭起伏和缓 证明存在外力的侵蚀作用 1 1 将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下列相应的横线上 将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下列相应的横线上 变质作用变质作用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A A B B C C D D E E 答案 答案 或或 或或 2 2 据研究 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 形据研究 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 形 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和和 答案 答案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 流水搬运流水搬运 流水堆积流水堆积 3 3 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 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来自来自 答案 答案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 太阳能太阳能 4 4 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但有时内力作用占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但有时内力作用占 主导地位 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 主导地位 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 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 答案 答案 地壳不断上升 以内力作用为主地壳不断上升 以内力作用为主 地壳不断遭受侵蚀 地壳不断遭受侵蚀 以外力作用为主以外力作用为主 1313 读图 分析完成 读图 分析完成 1 1 4 4 题 题 1 1 图中图中 A A 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简易范本:共同财产分割与债务清算协议
- 人工智能与酒店用户体验-洞察及研究
- 民族医院运营效率提升-洞察及研究
- 基于共识机制的虚拟盘容量扩展方案-洞察及研究
- 气候变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封装晶体振荡器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战略定位分析
- 图像符号学在当代视觉文化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果壳基纤维化技术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多功能生物菌剂产品矩阵构建与市场细分战略
- 2025-2030复合金属电子材料在物联网设备中的成本优化与性能平衡研究
- apecib培训myp from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chinese中学项目从原则到实践
- 招标代理项目考核评分标准表
- 各国国旗(中英文对照版)
- 汽车漆色差课件
- 涂漆检验报告(面漆)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03.中药制药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对》课件
- 廉政审查报告
-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深度报告
-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