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二中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D卷_第1页
苏科版二中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D卷_第2页
苏科版二中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D卷_第3页
苏科版二中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D卷_第4页
苏科版二中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苏科版二中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苏科版二中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212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1 2 分 男中音放声高歌 女高音小声伴唱 这两个声音响度大 音调高的是 A 男中音音调高 女高音响度大 B 男中音响度 音调跟女高音相同 C 男中音响度大 女高音音调高 D 无法确定 2 2 分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 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 过了一段时间 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 先汽化 后液化 B 先液化 后汽化 C 只有液化 D 只有汽化 3 2 分 如图所示 在做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时 选用质量较小的卡片 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 对实验的影响 这种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 忽略次要因素 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以下四个 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 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 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第 2 页 共 15 页 C 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 选用 2 和 8 两个电阻串联代替 10 的电阻 4 2 分 光线垂直射在平面镜上 要使反射光线离开原来的方向偏转 80 则镜面应绕轴转动的角度是 A 20 B 40 C 80 D 60 5 2 分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第 3 页 共 15 页 D 6 2 分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 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路灯下的 人影 B 海面上的 海市蜃楼 C 菜园坝大桥的 倒影 D 看见溪水下的 石头 7 2 分 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 他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 驳斥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学说 这位科学家是 A 法拉第 B 欧姆 C 奥斯特 第 4 页 共 15 页 D 伽利略 8 2 分 如图所示 烧杯中装有半杯水 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 保持入射点不变 入射光线顺时 针旋转 角 则 A 反射光线顺时针旋转 旋转角等于 B 反射光线逆时针旋转 旋转角等于 2 C 折射光线顺时针旋转 旋转角小于 D 折射光线逆时针旋转 旋转角等于 9 2 分 下列光现象中 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 放大镜 B 手影 C 水中 折 笔 第 5 页 共 15 页 D 水中倒影 10 2 分 如图所示 筷子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 从侧面看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且水中部 分看起来比水面上部分要粗 对于它们的成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是光的折射 后者是光的反射 B 前者是光的反射 后者是光的折射 C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 D 两者都是光的反射 11 2 分 一个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实像总是倒立的 虚像总是正立的 B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 成实像时 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 D 成虚像时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12 2 分 在星光灿烂的夜晚 仰望天空 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 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星光被其他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B 星星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C 星光被大气层反射的结果 第 6 页 共 15 页 D 星光被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1111 题 共题 共 3131 分分 13 3 分 会说话的汤姆猫 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 如图所示 游戏时 当你对着它讲话 它就会模仿 你的腔调学舌 非常好玩 汤姆猫 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 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填 音调 响 度 或 音色 不同 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产生的 通过 传入手机 的话筒中 14 3 分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 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 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 电视机的控制窗口 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 这利用了光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 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5 2 分 冻豆腐以其孔隙多 弹性好 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 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 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 和 的物态变化 16 2 分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 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的色带 如图 1 所示 即玻璃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 而凸透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 受此启发 小秋猜想 不同颜色的平行光 经同一个玻璃凸透镜后的会聚点 焦点 的位置应该不同 于是他选取某一个凸透镜 用红 光和蓝光来进行如图 2 所示的实验 分别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结果证明他的猜想果然是正确的 即同一个凸 透镜 选填 红光 或 蓝光 的焦距大一些 17 2 分 图 A 中 物体的长度是 图 B 中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 s 第 7 页 共 15 页 18 2 分 健康的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是 秒 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 天 19 3 分 人们常说灯光下的 人影 是由光的 形成的 树林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 成的 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 原因是发生了光的 现象 20 2 分 一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 2 秒钟 通过的路程约为 m 当这束激光以 30 度的入射角射到 平面镜上时 反射角是 度 21 5 分 如图所示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 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在白色 光屏上形成一条七 彩光带 这个现象叫 光屏上 A B 是光带的边缘的光 色 其中 A 为 光 选填 II 或 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 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 我们在白屏上能看 到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 我们能看到 22 3 分 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改变流过电路中的 同时改变电阻 两端的 这样就可以测出几组数据 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以减少 23 4 分 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 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 等大 缩小 或 放大 填 正立 倒立 的实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 h 40 cm 则凸透镜焦距不可 能小于 cm 第 8 页 共 15 页 三 三 实验题实验题 共共 7 7 题 共题 共 3333 分分 24 5 分 如图是小华对水沸腾现象进行的实验探究 当温度升高到 90 时开始记录数据 以后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直到水沸腾了 6min 为止 通过实验得到下表数据 1 如图 1 所示 小华在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 不当之处是 2 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 2 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 选填 A 或 B 水在沸腾时吸 热 温度会 继续升高 降低 或 保持不变 3 图 3 是实验过程某一时刻的温度 此时水温是 因此 此时的大气压应该是 填 高于 等于 或 低于 标准大气压 时间 t min 012345678910 温度 t 9092949698999999999999 25 8 分 如下图所示是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 刻度尺 与玻璃板垂直 两支相同的蜡烛 A 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 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 为了便于观察 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 选填 较明亮 或 较黑暗 此外 采用两只相 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是为了确定 2 点燃 A 蜡烛 小心地移动 B 蜡烛 直到与 A 蜡烛的像完全 为止 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进一步观察 A B 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 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第 9 页 共 15 页 3 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 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 保持 A 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 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 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 多次改 变 A 蜡烛的位置 进行与上述 2 相同的操作 26 2 分 现在 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设想你是一位驾驶员 在夜间行车时不但需要前车灯有良好的照 明 还要会合理判断灯光的照射情况 若灯光由路中移到路侧 前方出现的情况是 你判断的依据是 27 3 分 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FON 是 角 选填 入射 或 反射 2 一束光沿 EO 射到镜面 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 OF 若沿着 FO 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 它的反射光沿 OE 方 向射出 此现象说明 3 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 收集数据如下表 小明分析表中数据 得出 的结论 小聪说 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28 4 分 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 凸透镜成像规律 时 使用的器材如图 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刻度 尺上标记着点 相邻两点间距为 10cm 1 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 2 实验前 蜡烛 凸透镜 光屏如何摆放 第 10 页 共 15 页 如何调整 3 凸透镜放在 D 点 当图中光屏上承接到烛焰的倒立 放大 清晰的像时 蜡烛应放在图中的 4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 在 3 实验基础上 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 清晰的像 接下来的操作是 29 4 分 小周用图中所示的装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调节烛焰 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2 小周在图中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 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 实像 小周应当把蜡烛向 移动 同时把光屏向 移动 3 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 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 她应当向 移动 光屏 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0 7 分 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两个玻璃凸透镜 A B 实验 A B 两凸透镜的 焦距分别为 10cm 和 20cm 1 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 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 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 的像 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 选填 A 或 B 2 实验前 要调整凸透镜 光屏和烛焰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 你认为下面 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 a 眼睛平视 视线与光具座平行 利用 三点一线 把 三心 调整到同一高度 b 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 可以很准确地控制 三心 在同一高度 c 把蜡烛 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 调整 三心 在同一高度 然后再分开 第 11 页 共 15 页 3 随着实验的进行 蜡烛越烧越短 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 4 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 注射器 乳胶管 止水夹等器材制 成凹 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 当蜡烛 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 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 此烛焰像应是 选填 放大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 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 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 发现 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 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 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 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 成的像将 选填 靠近 远离 凸透镜 此实验说明了 选填 近视 或 远视 眼的成因 四 四 作图题作图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31 5 分 如图所示 请画出由烛焰上 S 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并画出发光点 S 的像 点 S F 是凸透镜的焦点 O 是凸透镜的光心 光线 SP 平行于主光轴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212 题 共题 共 2424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1111 题 共题 共 3131 分分 13 1 14 1 第 13 页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