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题库_第1页
质量管理题库_第2页
质量管理题库_第3页
质量管理题库_第4页
质量管理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学 综合习题 考试时携带科学型计算器 直尺 考试时携带科学型计算器 直尺 2B 铅笔和橡皮 以便于计算和作图 铅笔和橡皮 以便于计算和作图 第一章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概论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全面质量管理 是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 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即课本 P21 2 控制状态 就是生产的正常状态 即生产过程能够稳定地 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 的产品 即课本 P39 二 填空题二 填空题 1 从质量管理的产生 形成 发展和日益完善过程来看 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即 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要素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 交货质量交货质量 成本质量成本质量 售后服务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四个方面 3 邮电通信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具备迅速性迅速性 准确性准确性 安全性安全性 方便性方便性四个特性 4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 统计计量工作统计计量工作 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教育工质量教育工 作作 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5 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产品的设计过程 制造过程制造过程 服务过程服务过程 6 跨入 21 世纪 现代质量管理将进入社会质量管理社会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再进一步 则向全球质量管全球质量管 理理阶段发展 三 选择题三 选择题 1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 D A 朱兰 B 帕累托 C 石川馨 D 费根堡姆 2 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特点是它的管理全面性 即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和 D 质量管理 A 用户第一的 B 预防为主的 C 用数据说话的 D 综合性的 四 简答题四 简答题 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 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理的全面性 即它是全面质量的管理 全过程的质 量管理 全员性的质量管理 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 质量第一的观点 用户至上的观点 重视设计制造 2 过程的观点 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重视人的积极因素的观点 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什么内容 答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 标准化工作 统计计量工作 质量信息工作 质量教育工作 质量责任制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4 对比质量管理三个发展阶段有什么不同 答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 管理阶段 质量管理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各有不同 表现在 管理对象不同 管理范围 不同 参加人员不同 方法手段不同 管理方式不同 标准化程度不同 对质量 标准的满意程度不同 Go back 第二章第二章 现代质量管理标准现代质量管理标准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质量 目前最新最完整的质量定义是 实体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总和 狭义的 质量指的是产品的质量 而广义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 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等方面 即课 本 P82 2 质量管理 指的是确定质量方针 目标和责任 并借助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 质量 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即课本 P82 二 简答题二 简答题 1 什么是 ISO9000 族 答 ISO9000 族标准指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颁布的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关于质量管 理和质量保证方面的世界标准 2 ISO9000 族的构成和内容是什么 答 ISO9000 族标准包括基础标准 ISO8402 及 ISO9000 1 ISO9000 4 核心标准 ISO9000 1 ISO9000 4 标准及其分标准 支持性标准 ISO10001 ISO10020 标准及其分标 准 3 什么是质量体系 答 质量体系指的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 职责 程序 过程和资源 4 质量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由 质量体系 定义可知 质量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质量体系应当是组织机构 职 责 程序之列的管理能力和资源能力的综合体 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3 质量体系不仅包括组织结构 职责 程序等软件 还包括 资源 资源 就是人 财 物 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是包含在该组织质量管理范畴之内的 原则上 一个组织的质 量体系只有一个 各组织的质量体系是不同的 为了避免混乱 应把人们称之为质量保 证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等说法统一为质量体系 并按 ISO9000 标准中的涵义统一对质量体系 的认识 Go back 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质量控制工具 一 现代质量控制工具 一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统计分析表 又叫检查表或调查表 是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 的一种工具 常用的检查表有 缺陷位置检查表 不合格品分项检查表 频数分布表 应用于绘制直方图 等 即课本 P100 2 排列图 由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发明 也叫帕累托图 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 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根据 关键的少数 次要的多数 的原理 将数据分项目排列作图 以直观的方法来表明质量问题的主次及关键所在的一种方法 是针对各种问题或状况分类 把数据从大到小排列而作出的累计柱状图 即课本 P112 3 因果图 又叫特性因素图 因其形状颇像树枝和鱼刺 也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它 是把对某项质量特性具有影响的各种主要因素加以归类和分解 并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其间关 系的一种工具 即课本 P112 二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二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1 因果图包括问题与解型问题与解型 原因罗列型原因罗列型 工序分类型工序分类型三种 2 因果图由特性特性 原因原因 枝干枝干三个部分构成 3 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是用来抓用来抓 质量的关键性问题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4 在排列图中影响质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A 类因素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其相对累计百分 数是 0 80 以上 B 类因素是次要因素次要因素 其相对累计百分数是 80 90 以上 C 类因素是 一般因素一般因素 其相对累计百分数是 90 100 之间 5 排列图是著名质量管理专家 A 发明的 A 朱兰 B 帕累托 C 石川馨 D 费根堡姆 6 因果图是找出影响质量原因的一种方法 它是把对某项质量特性具有影响的各种主要因 素加以归类和分解 并在图上用箭头表示其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7 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应用排列图 所以我们说排列图应用广泛 4 8 措施表是利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原因分析的一种工具 三 简答题三 简答题 1 排列图有什么作用 答 排列图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是用来抓质量的关键性问题 2 因果图有什么作用 答 要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 首先要从不遗漏地找出这些原因入手 而且要从粗到细地追究 到最原始的因素 因果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 3 作排列图有哪些注意事项 即课本 P104 之 点 答 一般来说 主要原因是一二个 至多不超过三个 即它们所站的频率必须高于 50 否则就失去了找主要问题的意义 纵坐标可以用 件数 金额 或 时间 等来 表示 以更好地找到 主要原因 为准 不重要的项目很多时 为了避免横坐标过长 通 常合并列入 其他 栏内 并置于最末一项 对于一些较小的问题 如果不容易分类 也可 将其归为其他项里 如 其他 项的频数太多时 需要考虑重新分类 为作排列图而取数 据时 应考虑不同的原因 状况和条件后对数据进行分类 以取得更有效的信息 4 排列图的作图步骤是怎样的 答 排列图的作图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收集整理数据 以便于排序 根据数据 作图 作 ABC 分析 5 绘制因果图有什么注意事项 即课本 P108 109 之 点 答 主干箭头指向的结果 要解决的问题 只能是一个 即分析的问题只能是一个 因 果图中的原因是可以分类的 类与类之间的原因不发生联系 要注意避免归类不当和因果倒 置的错误 在分析原因时 要设法找到主要原因 注意大原因不一定都是主要原因 为了 找出主要原因 可作进一步调查 验证 要广泛而充分地汇集各方面的意见 包括技术人 员 生产人员 检验人员 以致辅助人员的意见等 因为各种问题的设计面很广 各种可能 因素不是少数人能考虑周全的 另外要特别重视有实际经验的现场人员的意见 四 计算作图题四 计算作图题 此题给出条件有改动 见下面表格 此题给出条件有改动 见下面表格 某音响生产厂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和提高音响策略 为分析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 对不合格产品按工序进行检查统计 下表是 2002 年不合格品数据 请据此作出排列图并进 行 ABC 分析 不合格原因 高频音质 不佳 信号不佳接合不佳 灵敏度 不佳 外观不佳音质不佳总计 5 不合格件数19141073255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按排列图的作图要求将不合格项目进行重新排列 见下表 计算各排列项目所占百分比 频率 计算各排列项目所占累计百分比 累计频率 根据各不合格项目的统计数 频数 画出排列图中的直方 见下图 根据各排列项目所占累计百分比画出排列图中的排列线 排列图数据表排列图数据表 不合格原因 高频音质 不佳 信号不佳接合不佳 灵敏度 不佳 外观不佳音质不佳总计 不合格件数19141073255 频率 34 525 518 212 75 53 6100 累计频率 34 56078 290 996 4100 不合格数 件 频率 高频音质 不佳 信号不佳 接合不佳 灵敏度 不佳 外观不佳 音质不佳 A类 B类 C类 产品不合格数排列图产品不合格数排列图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 高频音质不佳 信号不佳 接合不佳 3 项不合格累计百分比 6 占 78 2 为 A 类因素 是解决的主要问题 另外请务必注意 排列图是必考内容 一定要从方法上掌握 课本 P105 例题之排列图作法 即 P106 图 3 2 格式更改 规范 如下图 请更正 缺陷数 件 频率 掉砂 气孔壁厚壁薄裂纹溅铁水其他 A类 B类 C类 n 320 Go back 第四章第四章 现代质量控制工具 二 现代质量控制工具 二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直方图 直方图是整理数据 描写质量特性数据分布状态的常用工具 2 4M1E 也叫质量因素 主要包括 5 个方面 人 Man 设备 Machine 材料 Material 方法 Method 环境 Environment 简称 4M1E 3 随机误差 是由一些经常起作用的 微小的 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引起 的误差 4 系统误差 是指 4M1E 产生的大变化 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称为系统因素 5 工序能力 是指某工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控制状态下 均有使自己生产的产品达到一 定质量水平的能力 一般用 6表示 6 工序能力指数 是指工序能力满足公差要求的程度 它等于公差与工序能力的比值 用表示 Cp 二 填空题 判断题二 填空题 判断题 1 直方图的特征值主要有表示数据集中位置数据集中位置和数据的离散程度数据的离散程度两类 其最主要的数字特征 值是平均值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标准偏差 7 2 对直方图的观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即一是看图形本身的形状看图形本身的形状 二是用公差 标准 用公差 标准 要求来比较要求来比较 3 直方图的异常类型包括锯齿型锯齿型 偏向型偏向型 双峰型双峰型 孤岛型孤岛型 平顶型平顶型 4 一般用 6表示工序能力 重要可以兼顾全面性全面性和经济性经济性 5 工序能力指数分为工序能力恰好满足公差要求 即工序能力恰好满足公差要求 即 Cp 1 工序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公差工序能力能够充分满足公差 要求 即要求 即 Cp 1 工序能力不能满足公差要求 即工序能力不能满足公差要求 即 Cp 1 三种情况 一般是以 Cp等于 1 33 作为理想情况 三 简答题三 简答题 1 直方图及其作用 答 直方图是整理数据 描写质量特性数据分布状态的常用工具 其主要作用是 比较直 观地反映出质量特性分布状态 便于及时掌握质量分布状况和判断一些已加工完毕的产品的 质量 验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考察工序能力 估算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率 了解工序能 力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情况 从统计角度鉴定产品质量特性分布类型 以便针对不同分布进 行管理 2 直方图的作图步骤 答 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七步 收集 整理数据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 最小值和极差 确定组数 求出组距 确定组界 统计各组频数 画直方图 3 绘制直方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确定组数要恰当 确定组界时 注意比数据值精确一个小数点 必要时可在算出的 组界上加上或减去 0 5 这样使每个数据都能归组 注意直方图的比例尺寸 一般纵 横 坐标全长 1 1 或 0 6 1 图就美观 好看 完整的直方图不可缺少必要的标注 4 如何对直方图进行观察分析 答 对直方图进行观察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直方图形状的分析 二是直方图与 质量标准的比较分析 5 工序能力分为哪几个等级 不同等级的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 工序能力可以分为 5 个等级 各分级情况及不同等级的处置原则日下表 见课本 P145 表 4 5 此处从略 四 作图题四 作图题 1 题略 只要求制作直方图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8 收集数据 本问题取得 N 100 个数据 见 P148 表 4 7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 最小值和极差 R xmax xmin 204 122 82 确定组数 K 1 3 31 lgN 1 3 31 lg100 7 62 8 由于正态分布为对称形 因此常取 K 为奇数 在此取 K 9 求出组距 h 10 K R 9 82 确定组界 第一组组界 xmin xmin 2 h 2 h 组界可确定为 117 127 同理可求出其他各组的组界为 127 137 137 147 147 157 157 167 167 177 177 187 187 197 197 207 统计各组频数 根据以上资料统计各组频数如下表 组号组号组界组界频数频数 1 117 127 1 2 127 137 7 3 137 147 4 4 147 157 18 5 157 167 22 6 167 177 23 7 177 187 15 8 187 197 7 9 197 207 3 画直方图 以分组号为横坐标 以频数为纵坐标 作成直方图 如下图示 9 123456789 频数 组号 1 7 4 18 22 23 15 7 3 直方图直方图 2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收集数据 本问题取得 N 100 个数据 见综合练习 P5 测定值记录表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 最小值和极差 R xmax xmin 44 27 17 确定组数 K 1 3 31 lgN 1 3 31 lg100 7 62 8 由于正态分布为对称形 因此常取 K 为奇数 在此取 K 9 求出组距 h 2 K R 9 17 确定组界 第一组组界 xmin xmin 2 h 2 h 组界可确定为 26 28 同理可求出其他各组的组界为 28 30 30 32 32 34 34 36 36 38 38 40 40 42 42 44 统计各组频数 根据以上资料统计各组频数如下表 组号组号组界组界频数频数 1 26 28 1 2 28 30 3 10 3 30 32 13 4 32 34 14 5 34 36 25 6 36 38 20 7 38 40 9 8 40 42 4 9 42 44 11 画直方图 以分组号为横坐标 以频数为纵坐标 作成直方图 如下图示 Go back 123456789 频数 组号 1 3 14 25 20 4 11 13 9 直方图直方图 第五章第五章 工序质量控制工具工序质量控制工具 控制图控制图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 控制图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休哈特休哈特博士于 1942 年提出来的 所以也称休哈特控制图休哈特控制图 其理论基础是数理统计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理论数理统计中的统计假设检验理论 2 控制图中常说的两种错误分别是指错发警报错发警报和漏发警报漏发警报 3 质量因素可以分为偶然因素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系统因素两大类 4 偶然因素具有经常存在经常存在 影响微小影响微小 各件不同各件不同 难以排除难以排除的特点 5 系统因素具有有时存在有时存在 影响较大影响较大 各件相同各件相同 不难排除不难排除的特点 6 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来自于人人 设备设备 材料材料 方法方法 环境环境 就是我们常说的 4M1E 因为这五个因素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 所以称之为质量因素质量因素 7 计量值控制图分为 X 单值单值 移差控制图移差控制图 中位数中位数 极差控制图极差控制图和平均数平均数 极差控制图极差控制图三 11 种 8 计数值控制图分为计件值控制图计件值控制图和计点值控制图计点值控制图两种 9 计件值控制图分为不合格品率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和不合格品数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两种 也简称为 P 控制图控制图和 Pn 控制图控制图 计点值控制图分为缺陷数控制图缺陷数控制图和单位缺陷数控制图单位缺陷数控制图两种 又简称为 C 控制图控制图和 U 控制图控制图 10 我们把偶然因素造成的质量特性值的波动 叫正常波动正常波动 而把由系统因素引起的质量特 性的波动 叫异常波动异常波动 11 正常波动时 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统计的控制状态控制状态或称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而异常波动时 则认为 生产过程处于非控制状态非控制状态或称非稳定状态非稳定状态 二 判断题二 判断题 题略 1 由于极差控制图反映操作者的操作状况 故又称为操作者控制图 2 R 控制图的特点是对称分布 3 X 控制图是计量值控制图 其数据不需分组 可以直接使用 4 P 和 Pn控制图均属于计量值中的计点值控制图 5 在 P 控制图中 LCL 有时会出现负值 所以会取 LCL 0 6 在 P 控制图中 由于每个样本组 n 都是不同的 所以 控制界限的宽度也就随着 n 的变 化 形成凹凸不平的情况 而且 n 越大 则上下控制界限的幅度就越窄 7 在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工具中 控制图是个核心 它能够起到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作用 8 系统因素是可以避免的因素 9 由于中位数控制图是用样本的中位数表示总体的集中趋势 所以一般说来不如平均数控 制图那样准确 10 P 和 Pn控制图都是建立在正态分布基础上的 所以二者的原理完全相同 三 简答题三 简答题 1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答 控制图的基本原理包括 控制图基本原理的第一种解释 统计假设检验理论 控制 图基本原理的第二种解释 4M1E 3 方式和两种错误 12 2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为什么采用 3 答 实践证明 以 3 为控制界限 在生产实际中广泛应用时 两种错误造成的总损失 为最小 这就是大多数控制图的控制界限都采用 3 方式的理由 3 控制图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控制图主要有以下 4 方面的作用 见课本 P159 的 点 4 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有哪些 答 常用的休哈特控制图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大类和若干小类 计量值控制图 计量值控制图又可分为 X 单值 移差控制图 中位数 极差控制图和平 均数 极差控制图三种 计数值控制图 计数值控制图又分为计件值控制图和计点值控制图两种 其中 计件值控 制图分为不合格品率控制图和不合格品数控制图两种 也简称为 P 控制图和 Pn 控制图 计 点值控制图分为缺陷数控制图和单位缺陷数控制图两种 又简称为 C 控制图和 U 控制图 5 均数 极差控制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答 收集数据 数据的分组与排列 填写数据表 计算控制界限 绘制 R 控X 制图 6 P 控制图的作图步骤 答 收集数据 计算不合格品率 计算控制界限 绘制 P 控制图 7 P 控制图在计算控制界限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从控制界限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控制界限与 n 有关 代入各组不同的 n 值 可计算出 控制上限的不同的值 另外 计算控制下限时有时会出现负值 这时应取 LCLp 0 因为负 的不合格品率是不存在的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常根据实际情况 直接将控制下限统一取为零 以简化计算 8 Pn 控制图的作图方法 答 计算计算控制界限 绘制 Pn 控制图 9 C 控制图的作图方法 答 收集数据 计算控制界限 绘制 C 控制图 10 U 控制图的作图方法 答 收集数据 计算控制界限 绘制 U 控制图 11 计点值控制图在技术设备维护中有哪三种方式 各有什么特点 答 纠正性维护方式 其特点是 平时对设备根本不进行主动的维护 而是在机器设备出 13 了故障后才进行维修 预防周期性维护方式 其特点是 定期全面地进行预检预修工作 目前多数企业主要采取这种维护方式 受控纠正型维护方式 即是根据不同设备的质量特 性和质量要求 分别确定合理的控制界限 以控制图为核心进行质量控制 其特点之一是不 仅能对设备进行静态管理 而且可以进行动态监视 根据设备大的状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测 试检修 12 举例说明控制图的观察分析与诊断 答 此题不要求 四 计算作图题四 计算作图题 1 题略 此题属于计量值控制图中 均值 极差控制图 即 R 控制图 的类型X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收集数据 本问题取得 100 个观测值数据 见下表 数据的分组与排列 见下表 填写数据表 见下表 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值 xi和组内极差 R xmax xmin填写在表中 X n 1 某局市内信箱开箱班组某线路开箱一次作业行程时间统计表某局市内信箱开箱班组某线路开箱一次作业行程时间统计表 观测值 组别 x1x2x3x4x5 X R 1204162165171182176 8176 84242 2194152157167148163 6163 64646 3131145165164168154 6154 63737 4179182171142179170 6170 64040 51651741531671961711714343 6158154176164185167 4167 43131 7168173152175146162 8162 82929 81661681711511691651652020 91621731871571561671673131 10161132181153177160 8160 84949 11176152167197159170 2170 24545 12151147169178157160 4160 43131 13127155174137178154 2154 25151 14157184122154175158 4158 46262 15175166156144165161 2161 23131 16188154160172135161 8161 85353 17174184170138162165 6165 64646 18152139159178161157 8157 83939 14 19192163178151149166 6166 64343 20164187179199167179 2179 23535 32953295804804 计算控制界限 控制图控制界限X 164 75X k 1 X 20 3295 40 2R k 1 j R 20 804 又本题 n 5 查表 该表在课本 P163 表 5 2 得 A2 0 577 代公式计算出控制界限 164 75 X CLX A2 164 75 0 577 40 2 187 945 X UCLXR A2 164 75 0 577 40 2 141 555 X LCLXR R 控制图控制界限 本题 n 5 查表 得 D3 0 D4 2 115 代公式计算出控制界限 40 2 R CLR D4 2 115 40 2 85 023 R UCLR D3 0 40 2 0 R LCLR 绘制 R 控制图X 先画出控制界限 然后根据各组的值和 R 值在控制图上打点 越出控制界限的点 应X 圈以 以便分析 经以上步骤所画出的控制图如下图所示 15 012345678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0 60 120 150 180 210 样本组号 R X 9 CL 40 2 UCL 85 023 LCL 141 555 CL 164 75 UCL 187 945 n 5 n 5 R控制图控制图X 2 题略 此题属于计量值控制图中 极值 移差控制图 即 X RS控制图 的类型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与课本 P164 的例完全相同 此处从略 3 题略 此题属于计量值控制图中 中值 极差控制图 即 R 控制图 的类型X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收集数据 本问题取得 150 个观测值数据 见下表 数据的分组与 填写数据表 见下表 数据分为 30 组 每组 n 5 计算出各组的中值和组内极差 R xmax xmin填写在表中 X 某局电报处理时长统计表某局电报处理时长统计表 观测值 组号 x1x2x3x4x5 X R 1314231253131311717 2352735352835358 8 3453521373235352424 4363832423036361212 5413435383838387 7 6282429353029291111 7344535394039391111 8514433413541411818 9294530284230301717 10352442233735351919 11353545343835351111 12473540293435351818 16 13473540293435351818 14484435374544441313 15506035534650502525 16493940354340401414 17414035334040408 8 18503430353835352020 19343732333734345 5 20383852394439391414 21353945373237371313 22282742575342423030 23453330313833331515 24385437373337372121 25444240264742422121 26293032374332321414 27413649404040401313 28455256472647473030 29403734504540401616 30343036423234341212 11201120475475 计算控制界限 首先计算平均值 37 333X k 1 X 30 1120 15 833R k 1 j R 30 475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X 37 333 X CL X m3A2 37 333 0 691 15 833 48 274 X UCL X R m3A2 37 333 0 691 15 833 26 392 X LCL X R 由 n 5 查表得到 m3A2 0 691 R 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15 833 R CLR D4 2 115 15 833 33 487 R UCLR D3 0 R LCLR 由 n 5 查表得到 D3 0 D4 2 115 绘制控制图 17 与前面的 R 控制图类似 先画出控制界限 再按顺序以各组的 R 值分别在 XX X R 图上打点 越出控制界限的点 应圈以 以便分析 如下图所示 012345678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10 样本组号 R X 93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22212423252826 2729 UCL CL CL 15 833 R R 33 487 37 333 X LCL 26 392 X UCL 48 274 X n 5 R控制图控制图X 4 题略 此题属于计数值控制图中 P 控制图 的类型 原题数字可能有错 不符合使用不符合使用 平均控制上限的条件 平均控制上限的条件 此处试改用课本 P227 第 5 题的数据计算 学员们应从计算的方学员们应从计算的方 法上掌握 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原来的题目 以防考试时数字有变化 看其法上掌握 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原来的题目 以防考试时数字有变化 看其 它所有计算作图题时也要按照这个道理去复习 请一定注意 它所有计算作图题时也要按照这个道理去复习 请一定注意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收集数据 本问题随机抽查某局投递邮件 20 天的情况 将其每天投递份数与差错份数等 统计出来 见下表 某局投递邮件抽样数据统计表某局投递邮件抽样数据统计表 组号 样本号 样本数 n 投递份数 不合格品件数 np 差错份数 不合格品率 p 差错率 163081 27 243071 63 18 3808121 49 478060 77 570360 85 681480 98 782260 73 860081 33 9709111 55 1076050 66 11810111 36 1279870 88 1381391 11 1442061 43 1581870 86 16503101 99 1758181 38 1846440 86 19807111 36 2059571 18 1366513665157157 计算不合格品率 差错率 平均不合格品率 1 15 p n np 13665 157 平均不合格品率 1 15 平均抽样样本容量 683 左右 符合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相近 似的条件 np 3 所以可采用控制图对不合格品率进行控制 计算控制界限 本题中 683 25n k n k i i 1 20 13665 用 的条件来衡量 342 2 n i nn2 2 n 13672 n 表中最大 n 822 最小 n 420 满足 342 1367 的条件 此题可用平均上限平均上限建立控制 i n 图 计算控制界限 1 15 CLpp 3 0 0115 3 2 37 UCLpp n pp 1 683 25 0115 0 10115 0 19 0LCLp 绘制 P 控制图 根据上面计算的平均控制上限数据值画出上控制界限 将下限统一取为 0 并按顺序以 各组的不合格品率 p 值在图上打点 如下图所示 P控制图控制图 5 题略 此题属于计数值控制图中 Pn 控制图 的类型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整理数据 见下表 某局收汇情况抽样检查数据统计表某局收汇情况抽样检查数据统计表 序号样本数 n不合格件数 np 20 组号 收汇件数 12004 22001 32003 42001 52002 62006 72004 82002 92002 102003 112004 122005 132005 142006 152001 162005 172004 182001 192006 202006 400040007171 计算控制界限 平均不合格品率 0 01775 0 02p n np 4000 71 另外 np 4 符合 np 3 的条件 所以可建立控制图对不合格品数进行控制 n 0 02 200 4 pn CLp n 3 4 3 9 94 pn UCLp pnp 1 02 0 14 取 0 pn LCL 绘制 Pn 控制图 根据上面计算的控制界限值画控制图 并按顺序以各组的不合格品数 Pn 值在图上打点 如下图所示 21 pn 4 CL pn 9 94 UCL pn 组号 Pn控制图控制图 图中所有的点子都没有出界 说明生产过程稳定 可以用此图来控制生产 6 题略 此题属于计数值控制图中 C 控制图 的类型 注意这个题目所给的数据值与课 本 P195 的例题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求解运算过程与结果也一样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收集数据 本问题某长途电信局某生产班组将全部交换机上半年 26 周的申告故障数统计 出来 见下表 某局交换机故障数统计表某局交换机故障数统计表 编号 周次 故障数 c 编号 周次 故障数 c 14145 26156 35163 48174 52185 64193 74207 85215 93224 106235 112244 124253 130262 109109 22 计算控制界限 4 2c k c k i i 1 26 109 满足 3 的条件 可以用控制图进行质量控制 4 2 c CLc 3 4 2 3 10 35 c UCLcc2 4 取 0 c LCL 绘制 C 控制图 根据控制界限数值绘制控制图 并按顺序以各组的故障数 c 值在图上打点 如下图所 示 该图从略 与课本 P196 之图 5 21 完全相同 图中的全部点子都在控制界限内 可用此控制界限对该局交换机通信质量进行控制 7 题略 此题属于计数值控制图中 U 控制图 的类型 此题数据不多 考的可能性较大 此题数据不多 考的可能性较大 解 考试时此类题目一定要有作图步骤 该问题作图步骤如下 收集数据 本问题将某零件表面缺陷数据统计出来 见下表 某零件表面缺陷数据统计表某零件表面缺陷数据统计表 样本号 样本量 n i缺陷数 c iu i UCL u 11 542 677 19 21 5647 19 31 553 337 19 41 542 677 19 51 5327 19 62636 63 72426 63 8273 56 63 9252 56 63 102846 63 17 552 计算控制界限 首先计算各组的单位缺陷数 计算得到的数据列在上表中 23 为第 i 个样本的单位缺陷数 i u i i n c i u 又 2 97 3u n c 5 17 52 基本满足 3 的条件 2 97 u CLu 3 这里对应不同的 n 可依此计算出各组的控制上限 将其列在上表 u UCLu n u 中 直接取 0 u LCL 绘制 U 控制图 根据各组的控制界限数值绘制控制图 并按顺序以各组的单位缺陷数值在图上打点 i u 如下图所示 U 组号 UCLu CLu 2 97 U控制图控制图 Go back 24 第六章第六章 其他质量控制工具其他质量控制工具 一 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分层法 是分析影响质量原因的方法 它通过把数据按不同的方法分层 使数据所反 映的质量问题突出 明显 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2 PDCA 循环 又称为戴明环戴明环 戴明循环戴明循环 该循环指的是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经过的 4 个 阶段 即 计划 P 执行 D 检查 C 处理 A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思想方 法和科学程序 二 填空题 判断题 选择题二 填空题 判断题 选择题 1 PDCA 循环的四个阶段是指计划 计划 P 执行 执行 D 检查 检查 C 处理 处理 A 其中关键是 处理 处理 A 阶段 2 在质量管理中 众多的质量特性数据之间的关系分为函数关系函数关系 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两种 3 分层法一般不单独使用 常常与排列图 直方图 散布图等结合在一起使用 4 在 PDCA 循环中 关键阶段是执行阶段 5 PDCA 循环中 关键阶段是 D 阶段 A 计划 B 执行 C 检查 D 处理 三 简答题三 简答题 1 PDCA 循环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答 略 请参看课本 P232 第一大点下 PDCA 循环在 4 个阶段的基本工作内容是 2 PDCA 循环的特点 答 PDCA 循环具有如下特点 大环套小环 小环保大环 互相促进 推动大循环 PDCA 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 每转动一周 质量就提高一步 PDCA 循环是综合 性的循环 推动 PDCA 循环的关键是 处理 阶段 3 PDCA 循环解决和改进质量的步骤是什么 答 分为 8 个步骤 分析现状 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 影响因素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针对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 制定措施 提出行动 计划 并预计效果 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措施 即 执行 D 阶段 检查 总结 经验 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 把它们转到下一个 PDCA 循环中去 4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 25 答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 相关分析所研究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 回归分析所 研究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 必须根据研究目的 先确定其中一个是自变量 另一个是因 变量 四 计算题四 计算题 题略 解 1 求回归方程 对 y AxB两边取自然对数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