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 年新环保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16 11 19 编辑 ksf 手机版 1 2014 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保护环境 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 A 第 4 条 A 基本国策 B 基本政策 C 基本方针 D 基本策略 2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损害担责的原则 B 第 5 条 A 政府为主 B 公众参与 C 部门配合 D 社区配合 3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应当依法公开环 境质量 环境监测 等信息 ABC 第 54 条 A 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 B 行政处罚 C 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 D 企业排污 2 4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为改善环境 依照有关规定转产 搬迁 关闭的 应当予以 A 第 23 条 A 人民政府 支持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鼓励 C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帮助 D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支持 5 在下列的表述中 有哪几项是正确的 ABC 第 41 44 45 52 条 A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B 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C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D 国家激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6 2014 年 4 月 24 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次会议以 151 票赞成 3 票反对 6 票弃权表决通 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新环保法将于 起施行 B 新环保法首页 A 七 2014 年 9 月 1 日 B 八 2015 年 1 月 1 日 C 九 2016 年 1 月 1 日 D 十 2014 年 10 月 1 日 7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哪些行为的 尚不构成犯罪的 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予以处罚外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对其直接负 3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情节较轻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ACD 第 63 条 A 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被责令停止建设 拒不执行的 B 违反法律规定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被责令停产停业 C 通过暗管 渗井 渗坑 灌注或者篡改 伪造监测数据 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 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D 生产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 使用的农药 被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环保法立法的目的 C 第 1 条 A 保护和改善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 保障公众健康 C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9 违反新环保法规定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 由 责令公开 处以罚款 并予以公告 B 第 62 条和第 69 条 A 民事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 刑事责任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民事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 刑事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10 下列哪些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 ABC 第 24 条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4 B 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C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 D 以上都不是 11 国家实行 和 制度 A 第 26 条 A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考核评价 B 考核评价 验收评价 C 考核评价 环境评价 D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评价 12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采用 的工艺 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 理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BD 第 40 条 A 科技含量高 B 资源利用率高 C 循环利用 D 污染物排放量少 13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 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土壤污染防治和 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BC 第 50 条 A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B 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 C 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 5 D 固体废物收集处理 14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 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BD 第 47 条 A 停止生产 B 采取措施处理 C 及时疏散 D 及时通报 1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 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 B 第 24 条 A 责令停产 B 现场检查 C 整改教育 D 罚款 16 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以下哪些的权利 ACD 第 53 条 A 获取环境信息 B 制定环境政策 C 参与环境保护 D 监督环境保护 17 国务院环境保护 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C 第 10 条 6 A 职能部门 B 职能负责部门 C 主管部门 D 行政主管部门 18 应当采取措施 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 回收利用 D 第 37 条 A 国务院 B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 C 县级人民政府 D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 报告 依法接受监督 B 第 27 条 A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B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人民政府 D 环保主管部门 20 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 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 有权向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B 第 57 条 A 企事业单位 检举 B 任何单位和个人 举报 C 企事业单位 报告 D 任何单位和个人 投诉 7 21 对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符合下列哪些条 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C 第 58 条 A 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且无违法记录 C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 依法在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2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哪一行为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 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造成严重后果的 给予撤职或 者开除处分 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B 第 68 条 A 违反国家政策审批项目的 B 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 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C 依法可以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D 符合行政许可条件不准予行政许可的 23 新环保法规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 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 第 16 条 A 国家污染减排需要 B 国家经济 技术条件 C 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D 通用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4 下列哪几项表述属于新环保法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规定 ABCD 第 33 条 A 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 B 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 C 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 盐渍化 8 D 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5 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 负责 AB 第 17 条 A 真实性 B 准确性 C 权威性 D 可靠性 26 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 和社会发展规划 B 第 13 条 A 县级 国家经济 B 县级以上 国民经济 C 地市级 国民经济 D 省级 国家经济 27 新环保法规定 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应当将 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D 第 9 条 A 生态保护 B 新能源 C 垃圾分类 D 环境保护 28 违反新环保法 构成犯罪的 C 第 69 条 A 开除公职 B 进行重罚 C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 依法行政拘留处罚 9 29 与旧环保法相比较 新环保法在关于环境定义的规定中 新增了下列 哪一个环境要素 B 第 2 条 A 冰川 B 湿地 C 绿洲 D 植被 30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 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 协调机制 实行 措施 ABCD 第 20 条 A 统一规划 B 统一标准 C 统一监测 D 统一防治 31 新环保法规定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一切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 务 A 第 6 条 A 单位和个人 B 企业和个人 C 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 D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2 下列哪几项制度属于新环保法规定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 ABD 第 17 31 39 条 A 环境监测制度 B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C 环境污染损害补偿制度 D 环境与健康监测 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10 33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 等有利于 保护环境的产品 设备和设施 BCD 第 36 条 A 清洁 B 节水 C 节材 D 节能 34 新环保法要求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应当 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 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ACD 第 30 条 A 合理开发 B 严禁破坏 C 保障生态安全 D 保护生物多样性 35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 应当依照 的规定 做 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 应急准备 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A 第 47 条 A 突发事件应对法 B 环境保护法 C 安全生产法 D 消防法 36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 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 说明情况 充分征求意见 D 第 56 条 A 审批单位 B 监督管理单位 C 行政主管单位 11 D 建设单位 37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明确 的 责任 AB 第 42 条 A 单位负责人 B 相关人员 C 分管领导 D 工作人员 38 新环保法共 章 条 C 新环保法首页 A 五 68 B 六 69 C 七 70 D 八 71 39 违反下列哪项规定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 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D 第 63 条 A 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B 违反法律规定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C 生产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 使用的农药的 D 通过暗管 渗井 渗坑 灌注或者篡改 伪造监测数据 或者不正常运 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4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组织对生活废弃物进行 CD 第 37 条 A 分类回收 B 循环利用 C 分类处置 12 D 回收利用 41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 技术 政策 应当充分考虑对 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A 第 14 条 A 环境的影响 听取 B 社会的影响 接纳 C 环境的影响 参考 D 社会的影响 借鉴 42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编制 规划 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D 第 13 条 A 主体功能区 B 土地利用总体 C 地方环境保护 D 国家环境保护 43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 应当与主体工程 ABC 第 41 条 A 同时设计 B 同时施工 C 同时投产使用 D 同时竣工 44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采取 的生活方式 自觉履行环境保护 义务 B 第 6 条 A 自给自足 B 低碳 节俭 C 奢华 D 铺张 13 45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 质量目标的地区 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 A 第 44 条 A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46 下列哪一项条文表述是不正确的 D 第 6 条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B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C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采取低碳 节俭的生活方式 自觉履行环 境保护义务 D 环保宣传部门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 对环 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47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的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 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造成严重后果的 给予撤 职或者开除处分 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ABCD 第 68 条 A 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B 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C 对超标排放污染物 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造成环境事故以 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 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D 篡改 伪造或者指使篡改 伪造监测数据的 48 新环保法规定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 设备 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 的固体废物 废水施入农田 D 第 46 条和第 49 条 14 A 工艺 农用灌溉水质指标 B 产品 农用污水水质标准 C 材料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D 材料和产品 环境保护标准 4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 环境保护部门 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B 第 10 条 A 当地 B 军队 C 相关 D 建设 50 对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符合下列哪一条 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 第 58 条 A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B 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二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C 依法在本辖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D 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51 新环保法规定 畜禽养殖场 养殖小区 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 建 设和管理应当 A 第 49 条 A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B 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 C 符合有关文件的要求 D 遵守环境保护的政策 15 52 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 回收利用 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D 第 33 37 条 A 县级 县级以上 B 县级以上 地方各级 C 各级 地市级以上 D 地方各级 县级 乡级 53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和 以及防 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 BCD 第 55 条 A 排污许可内容 B 排放方式 C 排放浓度和总量 D 超标排放情况 54 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 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应 当制定 规划 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B 第 28 条 A 限期治理 B 限期达标 C 限期改正 D 限期治理 55 对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表述 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ABC 第 15 条 A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 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16 D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可以不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56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 以责令其采取 等措施 情节严重的 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责令停业 关闭 BC 第 60 条 A 停止生产 B 限制生产 C 停产整治 D 限期治理 57 国家在 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严格保护 ABC 第 29 条 A 重点生态功能区 B 生态环境敏感区 C 生态环境脆弱区 D 生态环境开发区 58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 应当依照 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 责任 A 第 64 条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9 新环保法规定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应当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C 第 43 条 A 环境保护税 B 矿产资源税 17 C 排污费 D 污染费 60 下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表述中 哪一项是错误的 C 第 19 条 A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 不得组织实施 B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不得开工建设 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提交待批 建设单位可先开工建设 D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应当依法进行环境 影响评价 61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 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 A 第 67 条 A 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B 责令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C 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反应情况 D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2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 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BC 第 50 条 A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B 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 C 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 D 固体废物收集处理 63 新环保法规定 每年 6 月 5 日为 C 第 12 条 A 环境保护日 B 世界环境日 C 环境日 18 D 中国环境日 64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哪项行为 尚不构成犯罪的 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情节较轻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A 第 63 条 A 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被责令停止建设 拒不执行的 B 建设工程使用国家已经明确淘汰的原材料的 C 建设项目违背城市规划蓝图的 D 违反法律规定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65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为改善环境 依照有关规定 的 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ABC 第 23 条 A 转产 B 搬迁 C 关闭 D 改进生产技术 66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C 第 17 30 43 42 条 A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 遵守监测规范 B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 应当采取措施 防止对生物多 样性的破坏 C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 不再征收排污费 D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明确单位领 导人的责任 67 新环保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 B 第 3 条 19 A 领土 大陆架 B 领域 海域 C 领水 专属经济区 D 领空 驻外使馆 68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 设施维护 运营的机构 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 对造成的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 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 还应当与造成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 B 第 65 条 A 相应的责任 B 连带责任 C 损害赔偿责任 D 按份连带责任 69 新环保法要求 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保护植被 水 域和自然景观 加强城市园林 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A 第 35 条 A 城乡 B 城市 C 城镇 D 城区 7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存在下列哪些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ABCD 第 68 条 A 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B 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 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C 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 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20 D 对超标排放污染物 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造成环境事故以 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 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71 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 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 B 第 33 条 A 县级以上人员政府 B 各级人民政府 C 市级以上人员政府 D 省级以上人员政府 72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从 起计算 D 第 66 条 A 损害行为结束时 B 当事人受到实际损害时 C 当事人受到损害的威胁时 D 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 73 违反新环保法规定 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CD 第 62 条 A 责令改正 B 责令公开 C 处以罚款 D 予以公告 74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 造成 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 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可以 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 设备 C 第 25 条 A 没收 查封 B 扣押 没收 21 C 查封 扣押 D 关停 没收 75 有权制定 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的主体是 B 新环 保法首页 A 国家发改委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环保部 76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保护和改善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 A 第 8 条 A 加大 效益 B 极力 效益 C 积极 效果 D 合理 效果 7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 组织制定预 警方案 环境受到污染 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 依法及时 AD 第 47 条 A 公布预警信息 B 公布污染情况 C 采取处理措施 D 启动应急措施 78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和 的目标 任务 保障措施等 AB 第 13 条 A 生态保护 22 B 污染防治 C 污染物总量控制 D 环境影响评价 79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 的要 求排放污染物 A 第 45 条 A 排污许可证 B 总量控制指标 C 环境管理 D 污染排放 80 禁止将不符合 和 的固体废物 废水施入农田 BD 第 49 条 A 农产品生产标准 B 农用标准 C 农业生产规定 D 环境保护标准 81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 质量目标的地区 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文件 B 第 44 条 A 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主管部门 82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将会受到哪些处罚 BD 第 60 条 A 情节较轻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23 B 情节严重的 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责令停业 关闭 C 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 停产整 治等措施 83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书后 除涉及 的事项外 应当全文公开 B 第 56 条 A 个人隐私 B 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C 核心技术 D 国家秘密 84 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 可能 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BD 第 47 条 A 停止生产 B 采取措施处理 B 及时疏散 D 及时通报 85 国家建立 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 范 会同有关部门 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B 第 17 条 A 建立监测机构 B 组织监测网络 C 建立管理机构 D 制定监测程序和标准 24 86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由 给予奖励 A 第 11 条 A 人民政府 B 环保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87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 受到罚款处罚 被 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的 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 起 按照原处罚数额 A 第 59 条 A 次日 按日连续处罚 B 三日 按月连续处罚 C 五日 按季连续处罚 D 七日 按年连续处罚 88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制定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 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第 15 条 A 批准 B 同意 C 备案 D 审定 89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应当 开发 C 第 30 条 A 适度 B 减少 C 合理 D 积极 25 90 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 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 C 第 54 条 A 国务院 环境统计公报 B 国务院办公厅 环境质量公报 C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环境状况公报 D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 环境安全公报 91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 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 CD 第 37 条 A 分类回收 B 循环利用 C 分类处置 D 回收利用 92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 设备和产品实行 制度 C 第 46 条 A 取缔 B 审查 C 淘汰 D 登记 93 对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表述 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C 第 16 条 A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 可以制定低于国家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26 D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94 国家加强对大气 水 土壤等的保护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 评 估和 制度 B 第 32 条 A 监测 治理 B 监测 修复 C 检测 治理 D 检测 修复 95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 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 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B 第 27 条 A 政府工作会议 B 人民代表大会 C 政协会议 D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96 对依法应当编制 的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 说明情况 充分征求意见 B 第 56 条 A 环境影响评价书 政府部门 B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众 C 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保部门 D 环境影响等级表 社会公众 97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未经批准 擅自开工建设的 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 建设 处以罚款 并可以 A 第 61 条 A 责令恢复原状 B 移交司法机关 27 C 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D 查封建设工程 9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第 31 45 50 条 A 国家积极加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支付制度 B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C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 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D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 优先支持农村饮用水源地保 护 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 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和 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99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 ABCD 第 49 条 A 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 B 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C 科学处置农用薄膜 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 D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化肥等农业投入品 100 下列哪一句属于新环保法中的规定 C 第 26 条 A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B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 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C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D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01 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 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 不得 B 第 45 条 A 擅自投入生产 B 排放污染物 28 C 继续生产 D 开工建设 102 有权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主体是 B 第 15 条 A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 D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103 应当采取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B 第 40 条 A 重点排污单位 B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104 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 开发和应用 提高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水平 CD 第 7 条 A 鼓励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B 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 C 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D 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 105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 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应当依法进行 A 第 19 条 A 环境影响评价 B 环境监察 C 环境监测 29 D 环境评估 10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环境受到污染 可能影响 时 依法及时公布 预警信息 启动应急措施 A 第 47 条 A 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B 生产受严重影响 C 自然资源受极大损害 D 农作物受极大损害 107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 鼓励 开展环境 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 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DBC 第 9 条 A 学校 B 社会组织 C 环境保护志愿者 D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08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 能源 采用资源利用率高 污染物排放量少的 工艺 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 减少污染物的 产生 D 第 40 条 A 特殊 B 先进 C 环保 D 清洁 10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 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 事 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 并及时将 结果向社会公布 A 第 47 条 A 评估 评估 B 统计 评估 30 C 评估 最后 D 统计 最后 110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 综合治理 损害担责的原则 BC 第 5 条 A 科学规划 B 预防为主 C 公众参与 D 造福人民 111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 产品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B 第 36 条 A 低碳 B 再生 C 节能 D 绿色 112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 目 可以制定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第 15 条 A 略低于 B 不同于 C 类似于 D 严于 113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 的要求 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 置 A 第 41 条 A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B 环境设施审批文件 31 C 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D 环境工程审批文件 114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 对环境状况 进行调查 评价 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 B 第 18 条 A 动态数据库 B 监测预警机制 C 预警响应机制 D 统计监测工作体系 115 国家采取有利于 的经济 技术政策和措施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 境保护相协调 ACD 第 4 条 A 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B 保护生态环境 C 保护和改善环境 D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116 生产 储存 运输 销售 使用 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 遵 守国家有关规定 防止污染环境 B 第 48 条 A 处置化学物品 必须 B 处置化学物品 应当 C 使用有毒化学物品 必须 D 使用有毒化学物品 应当 117 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的主体是 D 第 49 条 A 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白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
- 超材料声学滤波器-洞察及研究
-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模板公共安全防控-洞察及研究
- 部门安全培训考核表课件
- 智能图标字体应用-洞察及研究
- 垃圾分类政策优化-洞察及研究
- 辩证唯物主义课件
- 基于区块链的跨境反光织带供应链溯源体系设计
- 基于人工智能的氟化反应条件动态优化与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 越南货代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
- 早期人工流产的护理课件
- 2025-2026学年粤人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上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综合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
- 牧护关镇街道小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失眠抑郁焦虑课件
- 杜邦机械完整性培训课件
- 互联网企业文化调研报告及分析框架
- 2025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考试在线题库(附答案)
- 农村商业银行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