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化学计算_第1页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化学计算_第2页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化学计算_第3页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化学计算_第4页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化学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20122012 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化学计算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化学计算 1 2012 江苏化学卷 8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 0 1molCl2 溶于水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0 1NA B 常温常压下 18g H2O 含有的原子总数为 3NA C 标准状况下 11 2LCH3CH2OH 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 5NA D 常温常压下 2 24LCO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 1NA B 解析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 标准状况下 0 1molCl2 溶于水 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 0 1NA 因为 Cl2 溶于水不可实现 完全与水反应 C 标准状况下 CH3CH2OH 为液态 无法计算 D 常温常压下 2 24L CO 和 CO2 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不好计算 非标准状况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灵活应用各种知识 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 化学键问 题 晶体结构问题 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 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 物质的状态等 2 2012 江苏化学卷 14 温度为 T 时 向 2 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 0 molPCl5 反 应 PCl5 g PCl3 g Cl2 g 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 下表 t s050150250350 n PCl3 mol00 160 190 200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 50 s 的平均速率为 v PCl3 0 0032 mol L 1 s 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升高温度 平衡时 c PCl3 0 11 mol L 1 则反应的 H 0 C 相同温度下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 0molPCl5 0 20molPCl3 和 0 20molCl2 达到平衡 前 v 正 v 逆 D 相同温度下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2 0molPCl3 2 0molCl2 达到平衡时 PCl3 的转化 率小于 80 C 解析 本题素材似乎来源于 选修四 课本第 32 页习题的第 8 题 属于基本理论中化 学平衡问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理解与计算 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 平衡移动等有 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A 反应在前 50 s 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前 50 s 内 PCl3 浓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而不是 PCl3 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B 相同温度下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 0molPCl5 0 20molPCl3 和 0 20molCl2 应先求平衡 常数 K 为 0 025 再求浓度商 Qc 为 0 02 K Qc 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 20molH2O 与原平衡相比 平衡向右移动 达到新平衡时 CO 转化率增大 H2O 转化率减小 H2O 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D 从等效平衡的角度 先建立原容器两倍关系的模型 即与原平衡完全等效 再把容器两 倍关系压缩成原容器 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PCl3 的转化率应大于 80 3 2012 江苏化学卷 16 12 分 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 含 NO NO2 反应 既 能净化尾气 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 Ca NO3 2 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用心 爱心 专心2 1 一定条件下 NO 与 NO2 存在下列反应 NO g NO2 g N2O3 g 其平衡常数表 达式为 K 2 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 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 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 其目的是 滤渣可循环利用 滤渣的主要成 分是 填化学式 3 该工艺需控制 NO 和 NO2 物质的量之比接近 1 1 若 n NO n NO 1 1 则会导致 若 n NO n NO 1 1 则会导致 4 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 在酸性溶液中 Ca NO3 2 会发生分解 产物之一是 NO 其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1 k c N2O3 c NO c NO2 2 使尾气中 NO NO2 被充分吸收 Ca OH 2 3 放气体中 NO 含量升高 产品 Ca NO2 2 中 Ca NO3 2 含量升高 4 3NO2 2H NO3 2NO H2O 解析 本题让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工艺 化学平衡原理结合起来 引导中学化学教学 关注化学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本题考查学生在 工艺流程阅读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在 工艺流程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相关付反应的书写 等方面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 转化关系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 备考提示 我们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要与基本实验实验 化学反应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 化工生产工艺 日常生活等结合起来 做到学以致用 而不是简单的来回重复和死记硬背 4 2012 江苏化学卷 18 12 分 硫酸钠 过氧化氢加合物 xNa2SO4 yH2O2 zH2O 的组 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准确称取 1 7700g 样品 配制成 100ml 溶液 A 准确量取 25 00 ml 溶液 A 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至沉淀完全 过滤 洗涤 干燥至恒重 得 到白色固体 0 5825g 准确量取 25 00 ml 溶液 A 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后 用 0 02000 mol L 1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 KMnO4 溶液 25 00 ml H2O2 与 KMnO4 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如下 2MnO4 5H2O2 6H 4Mn2 8H2O 5O2 1 已知室温下 BaSO4 的 Ksp 1 1 10 10 欲使溶液中 c SO42 1 0 10 6 mol L 1 应保持溶液中 c Ba2 mol L 1 2 上述滴定不加稀硫酸酸化 MnO4 被还原成 MnO2 其离子方程式为 3 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 n BaSO4 0 5825g 233 g mol 1 2 50 10 3 mol 2 2MnO4 5H2O2 6H 2Mn2 8H2O 5O2 3 n H2O2 5 2 0 0200mol L 1 25 00 mL 1000mL L 1 1 25 10 3 mol m Na2SO4 142g mol 1 2 50 10 3mol 0 355g 用心 爱心 专心3 m H2O2 34g mol 1 1 25 10 3mol 0 0425g n H2O 1 7700g 25 00mL 100 mL 0 355g 0 0425g 18 g mol 1 2 5 10 3 mol x y z n Na2SO4 n H2O2 n H2O 2 1 2 硫酸钠 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 2Na2SO4 H2O2 2H2O 解析 本题属于物质组成分析与化学综合计算题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进行成分析 运用元素守恒进行推理计算 兼有溶度积常计算 离子方程式书写 备考提示 可见 高三复习还得紧紧抓住元素守恒守恒 质量守恒 电荷守恒 极端分 析等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5 2012 江苏化学卷 20 14 分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其单质及合金在生 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 真空碳热还原 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 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 s AlCl3 g 3C s 3AlCl g 3CO g H a kJ mol 1 3AlCl g 3Al l AlCl3 g H b kJ mol 1 反应 Al2O3 s 3C s 2Al l 3CO g 的 H kJ mol 1 用含 a b 的 代数式表示 Al4C3 是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 Al4C3 与盐酸反应 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 的化学方 程式 2 镁铝合金 Mg17Al12 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 可在氩气保护下 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 Mg Al 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 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 Mg17Al12 17H2 17MgH2 12Al 得到的混合物 Y 17MgH2 12Al 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 熔炼制备镁铝合金 Mg17Al12 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在 6 0mol L 1HCl 溶液中 混合物 Y 能完全释放出 H2 1 mol Mg17Al12 完全吸氢后得 到的混合物 Y 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 释放出 H2 的物质的量为 在 0 5 mol L 1 NaOH 和 1 0 mol L 1 MgCl2 溶液中 混合物 Y 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 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 X 射 线衍射谱图如右图所示 X 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 是否存在 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 在上 述 NaOH 溶液中 混合物 Y 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 铝电池性能优越 Al AgO 电池可用作水下 动力电源 其原理如右下图所示 该电池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 a b Al4C3 12HCl 4AlCl3 3CH4 2 防止 Mg Al 被空气氧化 52 mol Al 用心 爱心 专心4 3 2Al 3AgO 2NaOH 2NaAlO2 3Ag H2O 解析 本题以新能源 新材料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 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 程式的书写 读图读表计算与分析的综合题 是以常见物质相关的化学知识在生产 生活 中具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备考提示 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关注新能源新材料 关注环境保护与 社会发展 适度加强综合训练 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高三复习的第一位 6 2012 海南化学卷 6 将 0 195g 锌粉加入到 200mL 的 0 100 mol L 1MO2 溶液中 恰好完全反应 则还原产物可能是 A M B M2 C M3 D MO2 B 解析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计算 0 195g 锌粉 0 003mol 失去的电子为 0 006mol MO2 中 M 的化合价为 5 设其降低为 x 价 则有 5 x 0 02 0 1 0 006 解得 x 2 故 B 选项正确 7 2012 海南化学卷 7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l 5mol H2 和 0 5molN2 充分反应后可得到 NH3 分子数为 NA B 一定条件下 2 3g 的 Na 完全与 O2 反应生成 3 6g 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 1NA C 1 0L 的 0 1 mol L 1Na2S 溶液中含有的 S2 离子数为 0 1NA D 标准状况下 22 4L 的 CCl4 中含有的 CCl4 分子数为 NA B 解析 因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不能进行到底 A 选项错 2 3g 钠 0 1mol 不论 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 都生成 1 价的 Na 都会失去 0 1mol 电子 B 选项正确 因 S2 离子会水解 使其数目小于 0 1NA C 选项错 标准状况下 CCl4 是液态 不能应用标 准状况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D 选项错 8 2012 海南化学卷 11 25 时 a mol L 1 一元酸 HA 与 b mol L 1NaOH 等体积混 合后 pH 为 7 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a b B a b C c A c Na D c A b 现在不知是强酸还是弱酸 故无法确定 a 和 b 的关系 故 A B D 选项错误 9 2012 海南化学卷 13 8 分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 有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 氮元素原子的 L 层电子数为 2 NH3 与 NaClO 反应可得到肼 N2H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 与氧化剂 N2H4 反应生成 N2 和水蒸气 已知 N2 g 2O2 g N2H4 1 H1 195kJ mol 1 1 O2 g N2 g 2 H2O H2 534 2kJ mol 1 写出肼和 N2H4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 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 该电池放电时 负极的反应式为 答案 1 5 2 2NH3 NaClO N2H4 NaCl H2O 3 2N2H4 1 N2O4 1 3N2 g 4H2O g H 1048 9kJ mol 1 4 2N2H4 4e 4 OH 2N2 4H2O 用心 爱心 专心5 解析 1 N 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其 L 层上有 5 个电子 2 NH3 NaClO N2H4 根据元素守恒还应生成 NaCl 和 H2O 观察法可配平方程式为 2NH3 NaClO N2H4 NaCl H2O 3 肼与 N2O4 反应生成 N2 和水蒸气 2N2H4 N2O4 3N2 4H2O 观察已知的两个热方程式 可知 2 得 2N2H4 1 N2O4 1 3N2 g 4H2O g H H2 2 H1 1048 9kJ mol 1 4 肼 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 中 O2 在正极反应 故负极是肼发生反应 2N2H4 4e 4 OH 2N2 4H2O 10 2012 海南化学卷 14 9 分 在 FeCl3 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 废 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I 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 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 体和滤液 II 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 调节溶液 pH 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己知 Ksp Fe OH 3 4 0 10 38 回答下列问题 1 FeCl3 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过程 I 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 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3 过程 I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过程 II 中调节溶液的 pH 为 5 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 答案 1 2Fe3 Cu 2Fe2 Cu2 2 回收铜 Cu 和 Fe 加入过量的盐酸后过滤 3 FeCl2 Ca OH 2 CaCl2 Fe OH 2 4Fe OH 2 O2 2H2O 4Fe OH 3 4 4 0 10 11 mol L 1 解析 1 Fe3 具有强氧化性 能将 Cu 氧化 其离子方程式为 2Fe3 Cu 2Fe2 Cu2 2 废液中中含有 Fe2 和 Cu2 加入过量的铁屑发生的反应为 Fe Cu2 Fe2 Cu 故铁屑的作用是回收铜 分离得到的固体为 Cu 和 Fe 的混合物 从中得到铜的 方法是先加入过量的盐酸 再过滤 3 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 发生的反应为 FeCl2 Ca OH 2 CaCl2 Fe OH 2 鼓入足量的空气 发生的反应为 4Fe OH 2 O2 2H2O 4Fe OH 3 4 据 KSP Fe OH 3 c Fe3 c OH 3 4 0 10 38 pH 5 则 c OH 10 9mol L 1 可知 c Fe3 4 0 10 11 mol L 1 11 2012 海南化学卷 15 9 分 已知 A g B g C g D g 反应的平衡常数和 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90083010001200 平衡常数 1 71 11 00 60 4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H 0 填 2 830 时 向一个 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 20mol 的 A 和 0 80mol 的 B 如反应初 始 6s 内 A 的平均反应速率 v A 0 003 mol L 1 s 1 则 6s 时 c A mol L 1 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 达到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氩气 平衡时 A 的转化率为 用心 爱心 专心6 3 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 A 不随时问改变 d 单位时间里生成 c 和 D 的物质的量相等 4 1200 时反应 C g D g A g B g 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答案 1 c C c D c A c B 2 0 022 mol L 1 0 09mol 80 80 3 c 4 2 5 解析 1 因反应中的物质都是气体 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其 K c C c D c A c B 由表中数据可知 温度升高 K 值减小 说明升高温度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 故正反 应为放热反应 即 H0 时 溶液中一定存在 c Nac Fc OHc H B 解析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旨在考查考生对所学 生所学知识的整合及应用能力 根据盖斯定律 将 式减去 式可得 HF aq H aq F aq H 10 4 kJ mol 1 故 A 项错误 当 V 20 时 两者恰好完全反 应生成 NaF 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 c OH c HF c H 因 F 水解 故溶液中 用心 爱心 专心10 存在 c F c Na 0 05 mol L 1 故 B 项正确 C 项错误 D 项 溶液中离 子浓度的大小取决于 V 的大小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 c F c H c Na c OH 或 c F c Na c H c OH 或 c Na c F c OH c H 或 c Na c F c OH c H 故 D 项错误 16 2012 安徽理综化学卷 27 参考答案 SO2 碎瓷片 或沸石 将生成的 SO2 全部赶出 SO2 H2O2 2H SO2 4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 加入少量 NaOH 标准液 将 滴定管横放 轻轻转动 均匀润洗滴定管内壁 然后将润洗液从下端尖嘴处放出 重复操 作 2 3 次 无影响 0 64V w 解析 本题为定量实验 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仪器的使用 实验方案的分析 同时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以及运用文字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进行有关计算的能力 亚硫酸盐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 SO2 为防止液体加热时暴沸 一般可加入碎瓷片 因定量实验 需考查减小实验操作误差 通入 N2 可将生成的 SO2 全部 赶出 保证被吸收液全部吸收 SO2 具有还原性 可被氧化剂 H2O2 所氧化 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 SO2 H2O2 2H SO2 4 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时 务必注意最后将润洗液 从滴定管下端放出 而不是从上口倒出 用盐酸代替硫酸 生成的 SO2 气体中混有少量 HCl 因 SO2 用碱液吸收后需再用盐酸调节溶液至弱酸性 因此混合气体中含有 HCl 对实 用心 爱心 专心11 验结果无影响 反应为 H2O SO2 3 I2 SO2 4 2I 2H n SO2 n SO2 3 n I2 0 010 00 mol L 1 V 10 3 L V 10 5 mol 因此 1 kg 样品中含 SO2 的质量为 51 10 mol 64 g mol0 64 1 000 g g g VV ww 17 2012 浙江理综化学卷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 100 101 kPa 条件下 液态水的气化热为 40 69 kJ mol 1 则 H2O g H2O l 的 H 40 69 kJ mol 1 B 已知 MgCO3 的 Ksp 6 82 10 6 则所有含有固体 MgCO3 的溶液中 都有 c Mg2 c CO32 且 c Mg2 c CO32 6 82 10 6 C 已知 共价键C C C C C HH H 键能 kJ mol 1 348610413436 则可以计算出反应 CH3 g 3H2 CH3 g g 的 H 为 384 kJ mol 1 D 常温下 在 0 10 mol L 1 的 NH3 H2O 溶液中加入少量 NH4Cl 晶体 能使 NH3 H2O 的 电离度降低 溶液的 pH 减小 D 解析 A 选项中 H2O g H2O l 是放出热量 则 H2O g H2O l 的 H 40 69 kJ mol 1 A 错 B 选项中 难溶电解质 MgCO3 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的 溶度积是难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 只与温度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 MgCO3 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 是 c Mg2 和 c CO32 保持不变 不是相等 此时 Ksp MgCO3 c Mg2 c CO32 25 时 Ksp 6 82 10 6 所以 B 错 C 选 项中 苯环上碳原子间的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 则反应 的焓变不能用 C C 和 C C 的键能来计算 C 错 D 选项 常温下 NH3 H2O 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电离平衡 NH3 H2ONH4 OH 加入少量 NH4Cl 晶体 由于同离子效应 使平衡向左 逆向 移动 抑制了 NH3 H2O 的电离 从而 使 NH3 H2O 的电离度降低 溶液的 pH 减小 D 正确 18 2012 浙江理综化学卷 27 15 分 物质 t BuNO 2 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 t BuNO 2 2 t BuNO 1 当 t BuNO 2 的起始浓度 c0 为 0 50 mol L 1 时 实验测得 20 时的平衡转化率 是 65 列式计算 20 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 2 一定温度下 随着 t BuNO 2 的起始浓度增大 其平衡转化率 填 增大 不变 或 减小 已知 20 时该反应在 CCl4 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 1 9 若将反应溶剂正庚烷改成 CCl4 并 保持 t BuNO 2 起始浓度相同 则它在 CCl4 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其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3 实验测得该反应的 H 50 5 kJ mol 1 活化能 Ea 90 4 kJ mol 1 下列能量 关系图合理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12 4 该反应的 S 0 填 或 在 填 较高 或 较 低 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5 随着该反应的进行 溶液的颜色不断变化 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 或生成物 浓度 的关系 即比色分析 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于比色分析的仪器 是 A pH 计B 元素分析仪 C 分光光度计 D 原子吸收光谱仪 6 通过比色分析得到 30 时 t BuNO 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在同一图 中绘出 t BuNO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解析 1 物质 t BuNO 2 是 2 甲基 2 亚硝基丙烷二聚体 在正庚烷溶剂中会部分分解为 t BuNO 2 甲基 2 亚硝基丙烷 反应 t BuNO 2 2 t BuNO 对于这种物质没 有学 过 用这样的形式来表示的反应也没有见到过 很陌生 这就给解题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 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分解反应 一个可逆反应 只要按常规的化学平衡三段式方法解题 就 可求得 20 时平衡常数 t BuNO 2 2 t BuNO 用心 爱心 专心13 c0 0 5 0 c 转 x 2x c 平 0 5 x 2x 已知 20 时 t BuNO 2 的平衡转化率 解得 X 0 325 mol L 1 由于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各只有一种 因此也可以用下列方法来求平衡常数 已知 20 时 t BuNO 2 的平衡转化率 65 则 t BuNO 2 2 t BuNO 平衡时 C0 1 2c0 平衡常数 1 1 0 2 0 Lmol 4 2Lmol 65 0 1 65 0 65 0 5 04 1 2 c c K 2 一定温度下 随着 t BuNO 2 的起始浓度增大 即增加反应物 t BuNO 2 的浓度 虽 然平 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由于 t BuNO 2 的起始浓度增大 其平衡转化率是减小的 保持温度 20 不变 保持 t BuNO 2 起始浓度相同 平衡转化率越小 K 值越小 已知该 反应在 CCl4 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 1 9 则 t BuNO 2 它在 CCl4 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小于其 在正庚烷溶剂中的平衡转化率 3 由实验测得该反应的 H 50 5 kJ mol 1 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则反应物的 总能量 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可排除能量关系图 B 和 C 又依据活化能 Ea 90 4 kJ mol 1 Ea H50 5 kJ mol 1 Ea 与 H 的比 例不对 而能量关系图 D 是合理的 4 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分解反应 所以是一个混乱度增加 熵增 的反应 S 0 而 该反应又是一个吸热反应 H 0 所以该反应应在较高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5 现代化学分析中 常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 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 是否含有 C H O N S Cl Br 等元素 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 子团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用用于比色分析的分光光度计测 定溶液颜色深浅 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 或生成物 浓度的关系 即比色分析 从而 可以确定该化学反应的速率 pH 计是测定溶液 pH 的仪器 6 在图中绘出 t BuNO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先从图中 30 时 t BuNO 2 浓度随时间 的变 化关系曲线上 分别查得 1min 3 min 4 5 min 8 min 等时刻时 t BuNO 2 的浓度 然 后按 t BuNO 2 2 t BuNO c0 0 05 0 c 转 x 2x c 某时刻 0 5 x 2x 求出 1min 3 min 4 5 min 8 min 等时 t BuNO 的浓度 最在图上找出相应的点 连成 平滑 曲线即可 见答案 用心 爱心 专心14 答案 15 分 1 1 1 0 2 0 Lmol 4 2Lmol 65 0 1 65 065 0 5 04 1 2 c c K 2 减小 小于 3 D 4 较高 5 C 6 19 2012 浙江理综化学卷 28 14 分 过碳酸钠 2Na2CO3 3H2O2 是一种集洗涤 漂 白 杀菌于一体的氧系漂白剂 某兴趣小组制备过碳酸钠的实验方案和装置示意图如下 H2O2 aq Na2CO3 aq 控 30 min X 2Na2CO3 3H2O2 已知 主反应 2Na2CO3 aq 3H2O2 aq 2Na2CO3 3H2O2 s H 0 副反应 2H2O2 2H2O O2 滴定反应 6KMnO4 5 2Na2CO3 3H2O2 19H2SO4 3K2SO4 6MnSO4 10Na2SO4 10CO2 15O2 34H2O 50 C 时 2Na2CO3 3H2O2 s 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支管的作用是 2 步骤 的关键是控制温度 其措施有 和 3 在滤液 X 中加入适量 NaCl 固体或无水乙醇 均可析出过碳酸钠 原因是 4 步骤 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 是 5 下列物质中 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有 A Fe2O3B CuO 用心 爱心 专心15 C Na2SiO3D MgSO4 6 准确称取 0 2000 g 过碳酸钠于 250 mL 锥形瓶中 加 50 mL 蒸馏水溶解 再加 50 mL 2 0 mol L 1 H2SO4 用 2 000 10 2 mol L 1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 30 00 mL 则产品中 H2O2 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1 恒压滴液漏斗一般用于封闭体系 恒压滴液漏斗的支管是为了使反应体系的压 力不 会由于滴加液体而增加 如果没有支管 反应体系只有一个口的话 不断加液体就会造成 反应 体系压力增加 会使液体滴不下来 所以支管的作用是平衡压强 2 由于 50 C 时 2Na2CO3 3H2O2 s 开始分解 所以步骤 控温反应 的关键是 控制温度 由于主反应是放热反应 所以控制温度的措施有 采用冷水浴 不断搅拌使反 应产生的热量快速地散去 缓慢地滴加 H2O2 溶液 使反应缓慢进行 缓慢放热 3 滤液 X 主要是过碳酸钠溶液 加入固体 NaCl 电解质 或无水乙醇 能降低过碳酸 钠的溶解度 使过碳酸钠析出 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 步骤 是洗涤 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 为了冲洗去固体表面的水分 有利 于干燥 可以防止产品溶解 降低产率 5 Fe2O3 CuO 是 H2O2 分解的催化剂 分析过碳酸钠的组成 2Na2CO3 3H2O2 可以推 知 Fe2O3 CuO 它们也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 6 根据关系式 6KMnO4 5 2Na2CO3 3H2O2 6mol 5mol 2 000 10 2 mol L 1 30 00 mL 10 3 L Ml n n 2Na2CO3 3H2O2 0 0005mol m 2Na2CO3 3H2O2 0 0005mol 314g mol 0 517g 答案 14 分 1 平衡压强 2 冷水浴 磁力搅拌 缓慢滴加 H2O2 溶液 3 降低产品的溶解度 盐析作用或醇析作用 4 洗去水份 利于干燥 5 AB 6 25 50 或 0 2550 20 2012 浙江理综化学卷 29 14 分 化合物 A C12H16O3 经碱性水解 酸化后得 到 B 和 C C8H8O2 C 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含有苯环 且苯环上有 2 种氢原子 B 经过下 列反应后得到 G G 由碳 氢 氧三种元素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为 172 元素分析表明 含 碳 55 8 含氢 7 0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峰 2 H A B DF C 2 H 1 H2O NaOH Br2 P H2SO4 E G 1 H2O NaOH 用心 爱心 专心16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 G 的分子式 2 写出 A 的结构简式 3 写出 F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4 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 C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是苯的对位二取代化合物 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不考虑烯醇 CC OH 结构 5 在 G 的粗产物中 经检测含有聚合物杂质 写出聚合物杂质可能的结构简式 仅要求 写出 1 种 解析 1 由 G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2 元素分析表明 含碳 55 8 含氢 7 0 可知 G 分子中含 C H O 的原子个数为 C 172 55 8 12 96 12 8 H 172 7 0 1 12 1 12 O 172 96 12 16 64 16 4 所以 G 的分子式 C8H12O4 2 由题给的信息 化合物 A C12H16O3 经碱性水解 酸化后得到 B 和 C C8H8O2 可知 A 为酯 水解后生成醇和羧酸 据 C C8H8O2 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含有苯环 且 苯 环上有 2 种氢原子 可推出 C 为 则 B 为醇 C4H9OH 又据 B 经 过下列反应后得到 G 由此可推知 B 为醇 连续氧化生成羧酸 D C3H7COOH 根据 E 为 C3H6BrCOOH E 碱性水解生成 C3H6 OH COONa 酸化 H 后生成 F C3H6 OH COOH 又根据 G 的分子式 C8H12O4 可推知 F 是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缩合成 G 根据 G 的核磁 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峰 可推知 G 的结构简式为 则 F 的结构简式为 B 的结构 简式为为 用心 爱心 专心17 A 的结构简式为 3 F G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属于取代反应 或酯化反应 4 根据题目所给的满足条件 是苯的对位二取代化合物 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可推知有酚羟基 不 考虑烯醇 CC OH 结构 的 C C8H8O2 所有同分异构体有 HOCOCH3 HOCH2CHO HOOCH CH2HOCHCH2 O 5 在 G 的粗产物中 聚合物杂质可能有 答案 14 分 1 C8H12O4 2 COOCH2CH CH3 2CH3 3 2 CH3 2CCOOH OH O O O O 2 H 2O 取代反应 或酯化反应 4 HOCOCH3 HOCH2CHO HOOCH CH2HOCHCH2 O 5 CC CH3 CH3 O O n 用心 爱心 专心18 21 2012 重庆理综化学卷 12 肼 H2NNH2 是一种高能燃料 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如题 12 所示 已知断裂 1mol 化学键所需的能量 kJ N N 为 942 O O 为 500 N N 为 154 则断裂 1molN H 键所需的能量 KJ 是 A 194 B 391 C 516 D 658 假想中间物的 总能量 能量 反应物的 总能量 生成物的 总能量 2N g 4H g 2O g N2H4 g O2 g N2 g 2H2O g H3 H1 534KJ mol 1 H2 2752KJ mol 1 C 考点 反应热的计算 详细解析 由图知 N2H4 g O2 g N2 g 2H20 g H 534KJ mol 可设断裂 1molN H 键所需能量为 xKJ 154KJ 4xKJ 500KJ 2752KJ 534KJ 可求得 x 391 故选 B 22 2012 重庆理综化学卷 27 15 分 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 262 Mg AL OHCL xH OA 是以中国新型离子交换材料 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 2 MgOALHCL 和水蒸气 现用题 27 图装置进行试验确定其化学式 固定装置略去 1 262 Mg AL OHCL xH OA 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若只通过测定装置 C D 的增重来确定x 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按气流 方向 用接口字母表示 其中 C 的作用是 装置连接后 首先要进行 的操作名称是 3 加热前先通过 2 N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称取 C D 的初始质量后 再持续通入 2 N 的作 用是 等 4 完全分解后测得 C 增重 3 65g D 增重 9 90g 则x 若取消冷却玻管 B 后进行试验 测定x值将 填 偏高 或 偏低 5 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 Mg2Al OH 6Cl 1 2y CO3 2 xH2O 该生 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 现以此物为样品 用 2 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试验测 定z 除测定 D 的增重外 至少还需测定 答案 1 2 Mg2Al OH 6Cl XH2O 4MgO Al2O3 2HCl 5 2x H2O 用心 爱心 专心19 2 a e d b 吸收 HCl 气体 检验气密性 3 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 C D 中完全吸收 防止产生倒吸 合理答案均给分 4 3 偏低 中国教 育 出版 网 5 装置 C 的增重及样品质量 样品质量后残余物质量或装置 C 的增重及样品分解后残余 物质量 考点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 23 2012 重庆理综化学卷 29 14 分 尿素 CO NH2 2 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 机物 1 工业上尿素 CO2 和 NH3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其反应方程式为 2 当氨碳比 3 2 2 4 n NH CO n CO 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题 29 图 1 所示 A 点的逆反应速率 v 逆 CO2 B点的正反应速率为 V 正 CO2 填 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NH3 的平衡转化率为 3 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 原理如图 29 图 2 电源的负极为 填 A 或 B 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电解结束后 阴极室溶液的 pH 与电解前相比将 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 13 44L 标准状况 则除去的尿素为 g 忽略气体的溶解 答案 1 2NH3 CO2CO NH3 2 H2O 直流电源 NaCl 尿素 混合溶液 NaCl 溶液 质子交换膜 惰性电极 CO2 N2 H2 Cl2 NaCl 溶液 A B 29题 图2 CO2 t min 2040 60 60 30 A B 0 29题 图1 用心 爱心 专心20 2 小于 30 3 B 2Cl 2e Cl2 CO NH3 2 3 Cl2 H2O N2 CO2 6HCl 不变 7 2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电化学等知识 24 2012 广东理综化学卷 11 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 4gCH4 含有 nA 个 C H 共价键 B 1 mol Fe 与过量的稀 HNO3 反应 转移 2 nA 个电子 C 1 L 0 1 mol 1 L NaHCO3 液含有 0 1nA 个 HCO3 D 常温常压下 22 4L 的 NO2 和 CO2 合气体含有 2 nA 个 O 原子 解析 B 应该是转移 3 nA 个电子 C 应该是小于 0 1nA 个 HCO3 D 条件错误 应为 标准状况 25 2012 广东理综化学卷 31 16 分 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某兴趣小组用 0 50mol L 1KI 0 2 淀粉溶液 0 20mol L 1K2S2O8 0 10mol L 1Na2S2O3 等试剂 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 向 KI Na2S2O3 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K2S2O8 溶液 当溶液中的 耗 尽后 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 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 S2O32 与 S2O82 初始的物 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 n S2O32 n S2O82 Na2S2O3 2P 乙 B SO3 的质量 m m 甲 m 丙 2m 乙 C c SO2 与 c O2 之比 k k 甲 k 丙 k 乙 D 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 Q Q 甲 G 丙 2Q 乙 答案 B 考查化学平衡中等效平衡知识 考查的知识点有些单一 等温等容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 化的反应规律 将起始投料量按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 其物质的量与 对应组分的起始投料量相等 则建立的化学平衡是等效的 简称 等量等效 这 种情况下的等效平衡中的 等效 指平衡体系中的各种性质 各对应物的浓度 体积 分数 转化率 物质的量 是完全相同的 类似于数学中的全等三角形 也可叫 全等平衡 甲和乙容器内的平衡是完全相同的平衡 等同平衡 各物理参数除热量 都相同 甲和乙的比较可用下图处理帮助理解 P 甲 2P 乙 m 甲 2m 乙 K 甲 K 乙 Q 乙 197 Q 甲 Q 甲不等于 Q 乙所以选 B 33 2012 天津理综化学卷 9 18 分 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 大的威胁 某 变废为宝 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 得到含 70 Cu 25 Al 4 Fe 及少量 Au Pt 等金属的混合物 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 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步 Cu 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得到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 第 步加 H2O2 的作用是 使用 H2O2 的优点是 调溶液 pH 的目的是使 生成沉淀 用第 步所得 CuSO4 5H2O 制备无水 CuSO4 的方法是 由滤渣 2 制取 Al2 SO4 3 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用心 爱心 专心28 上述三种方案中 方案不可行 原因是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 方案更合理 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 CuSO4 5H2O Mr 250 含量 取 a g 试样配成 100 mL 溶液 每次取 20 00 mL 消除干扰离子后 用 c mol LL 1 EDTA H2Y2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平均消耗 EDTA 溶液 6 mL 滴定反应如下 Cu2 H2Y2 CuY2 2H 写出计算 CuSO4 5H2O 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下列操作会导致 CuSO4 5H2O 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 未干燥锥形瓶 b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 未除净可与 EDTA 反应 的干扰离子 该实验题是物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式试题 在天津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考查 全国各地已多年 多次出现 第 加稀硫酸 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 Cu Al Fe 发生反应生成 Cu2 Al3 Fe2 所以 滤渣 1 的成分是 Pt 和 Au 滤液 1 中的离子是 Cu2 Al3 Fe2 Cu 和酸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或 第 步加 H2O2 的作用是把 Fe2 氧化为 Fe3 该氧化剂的优点是不引入杂质 产物对环境 物污染 调溶液 PH 的目的是使 Fe3 和 Al3 形成沉淀 所以滤液 2 的成分是 Cu2 滤渣 2 的成分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 第 步由五水硫酸铜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应是再坩埚中加热脱水 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 乙 丙三种方法中 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 铝 冷却 结晶 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 方法不可行 乙和丙方 法均可行 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 H2SO4 生成 Fe2 SO4 3 和 Al2 SO4 3 再加 Al 粉和 Fe2 SO4 3 生成 Al2 SO4 3 蒸发 冷却 结晶 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 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 NaOH 和 Al OH 3 反应生成 NaAlO2 再在滤液中加 H2SO4 生成 Al2 SO4 3 蒸发 冷却 结晶 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 但从原子利用角度考虑方案乙更合 理 因为丙加的 NaOH 和制备的 Al2 SO4 3 的原子组成没有关系 造成原子浪费 5 考查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和误差的分析 造成偏高的选 c 34 2012 天津理综化学卷 10 14 分 金属钨用途广泛 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 的合金 以及灯泡的灯丝 高温下 在密闭容器中用 H2 还原 WO3 可得到金属钨 其总反应 为 WO3 s 3H2 g 高温 W s 3H2O g 用心 爱心 专心29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 H2 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 2 3 则 H2 的平衡转化率为 随温度的升高 H2 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 则该反应为反应 填 吸热 或 放热 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 25 550 600 700 主要成份 WO3 W2O5 WO2 W 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80 时 固体物质的主要 成分为 假设 WO3 完全转化为 W 则三个阶段消耗 H2 物质的量之比为 已知 温度过高时 WO2 s 转变为 WO2 g WO2 s 2H2 g W s 2H2O g H 66 0 kJ mol 1 WO2 g 2H2 W s 2H2O g H 137 9 kJ mol 1 则 WO2 s WO2 g 的 H 钨丝灯管中的 W 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 使灯丝变细 加入 I2 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 其工作原理为 W s 2I2 g 1400 约3000 WI4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灯管内的 I2 可循环使用 b WI4 在灯丝上分解 产生的 W 又沉积在灯丝上 c WI4 在灯管壁上分解 使灯管的寿命延长 d 温度升高时 WI4 的分解速率加快 W 和 I2 的化合速率减慢 该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 反应热的计算 转化率计算 根据反应方程 注意的是 WO3 和 W 都是固体 不 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所以 达平衡时 H2 与水蒸气的体积比 2 3 消耗的 H2 体积为 3 所以 H2 的平衡转化率为 3 2 3 60 温度升高 H2 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说明平衡向右移动 正反应吸热 第一阶段的方程 2WO3 H2 W2O5 H2O 第二阶段方程 W2O5 H2 2WO2 H2O 第三阶段方程 WO2 2H2 W 2H2O 所以三个阶段消耗 H2 的物质量之比为 1 1 4 利用盖斯定律可计算 H 203 9KJ mol 1 根据可逆反应原理 I2 可以循环使用 WI4 是在灯丝上分解 生成的 W 沉积在灯丝上 选 a b 35 2012 全国大纲理综化学卷 12 在常压和 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