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语文 4.4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2高中语文 4.4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12高中语文 4.4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12高中语文 4.4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12高中语文 4.4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语文 语文 4 44 4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散文欣赏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渭流涨腻 zh n 不霁何虹 j 骊山 l B 妃嫔 b n 辇来于秦 ni n 囷囷焉 q n C 剽掠其人 pi o 弃掷逦迤 y 锱铢 z D 直栏横槛 ji n 在庾之粟粒 y 管弦呕哑 u 解析 A 骊 读 l B 嫔 读 p n C 剽 读 pi o 答案 D 2 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Error B Error C Error D Error 解析 A 一 统一 数词 B 爱 喜欢 吝啬 吝惜 C 取 动词 拿 D 族 名 词 家族 动词 灭族 答案 C 3 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A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B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C 弃掷逦迤 秦人视之 亦不甚惜 D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解析 A 古义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 精巧工致 今义 指人各用心机 互相排挤 B 古 义 金玉珍宝等物 今义 收藏 是 搜集保存 的意思 经营 是 筹划并管理 计 划或组织 的意思 D 古义 天气冷暖 今义 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答案 C 4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牧 803 852 字牧之 号樊川 唐代著名诗人 为别于杜甫 后人称他为 小 杜 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 称为 小李杜 B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 讲究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描写事物极尽 铺陈夸张之能事 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 以寄托讽喻之意 C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 汉赋 骈赋 律赋 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 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文赋 句式参差 押韵比较随便 重视清新流畅 杜牧的 阿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房宫赋 是骈赋 D 阿房宫赋 骈散结合 借古讽今 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解析 C 阿房宫赋 是文赋 答案 C 阅读下文 完成 5 8 题 嗟乎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 沙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 粒 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 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 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锱铢 极其贵重的东西 南亩 泛指农田 九土 即九州 指全国 呕哑 难 听的音乐 独夫 孤单的人 戍卒 指陈胜 吴广等起义者 楚人 指刘邦 焦土 指阿房宫被烧毁 A B C D 解析 锱铢 极言其细微 呕哑 此指乐器弹奏的声音 独夫 指失去 人心 极端孤立的统治者 这里指秦始皇 楚人 指项羽 答案 B 6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Error B Error C Error D Error 解析 D 介词 表比较 A 用在词尾 相当于 然 助词 啊 了 B 表并列 相 当于 以 C 动词 让 连词 假如 答案 D 7 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 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 残民而自肥 很快失掉了民 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 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来 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 作者用 可怜焦土 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 六国和秦的灭亡 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 见解极为 深刻 解析 C 没有 同情 之意 答案 C 8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嗟乎 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译文 2 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答案 1 唉 一个人的想法 也是千万人的想法啊 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 六国的 人也顾念自己的家 2 秦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 而让后人哀叹他们 后人哀叹他们却又不借鉴他们的教 训 也就使更后来的人又为这些后人而哀叹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 9 13 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 常图其所难 而忽其所易 备其所可畏 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 之中 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 盖虑之所能及者 人事之宜然 而出于智 力之所不及者 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 一天下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变封建而为郡县 方以 为兵革可不复用 天子之位可以世守 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 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 孤立 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以为同姓之亲 可以相继而无变 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 宣以后 稍剖析之而分其势 以为无事矣 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 平 魏之惩汉 晋之惩魏 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 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 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藩镇之足以制其君 尽释 其兵权 使力弱而易制 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入之智 盖世之才 其于治 乱存亡之几 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 而祸兴于彼 终至乱亡者 何哉 盖智可以谋 人 而不可以谋天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良医之子 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 多死于鬼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乃工于谋人 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 知天下后世之变 非智虑之所能周 非法术之所能制 不敢肆其 私谋诡计 而唯积至诚 用大德 以结乎天心 使天眷其德 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 其子孙 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 而欲以区区之智 笼络当世之务 而必后世之无危亡 此理之所必无者 而岂天道哉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遗其所不疑 遗 忽略 B 汉惩秦之孤立 惩 惩罚 引申为灭亡 C 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几 先兆 预兆 D 非智虑之所能周 周 考虑周全 动词 解析 B 惩 警戒 借鉴 答案 B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Error B Error C Error D Error 解析 C 项两个 而 都是连词 表转折 却 但是 A 项中 于 第一个是介词 跟 与 第二个是介词 表被动 B 项第一个 之 是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 第二个是结构助词 的 D 项第一个 其 是代词 那些 第二个是代词 他的 答案 C 11 以下七句话分成四组 全属于 虑天下者 备其所可畏 而遗其所不疑 的一组 是 变封建而为郡县 汉帝起陇亩之中 而卒亡秦之社稷 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以为 同姓之亲 可以相继而无变 武 宣以后 稍剖析之而分其势 闻武氏之杀其子孙 求 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见五代藩镇之足以制其君 尽释其兵权 使力弱而易制 良医之子 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 多死于鬼 A B C D 解析 说的是汉高祖灭秦的事 并非 备其所可畏 而遗其所不疑 的内容 讲 的不是 虑天下者 的内容 答案 D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 通篇紧扣题目 深虑 二字着笔 一气呵成 层次 清楚 条理清晰 B 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 虑天下者 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 表明他们 用心 爱心 专心 5 虽然思虑甚详 却每每祸出虑外 C 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 汉 魏 晋 唐 宋的史实 说明要想国家不灭 必须有 出人之智 盖世之才 D 末段用良医 良巫不能谋子的事例引出古圣人 用大德 以结乎天心 的深谋远虑 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解析 C 第二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 汉 魏 晋 唐 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 说明 智不可以谋天 答案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