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复习 直流调速系统一 复习 直流调速系统 问题问题 1 1 电机的分类 发电机 其他能 电能 直流发电机 交流发电机 电动机 电能 其他能 直流电动机 有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串励 并励 复励 他励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又属于一种特殊的同 步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鼠笼式 绕线式 伺服电机 旋转变压器 控制电机 自整角机 力矩电机 测速电机 步进电机 反应式 永磁式 混合式 问题问题 1 2 衡量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是哪些 调速范围D nmax nmin nnom nmin 静差率S nnom n0 100 对转差率要求高 同时要求调速范围大 D 大 S 小 时 只能用闭环调速系统 和负载匹配情况 一般要求 恒功率负载用恒功率调速 恒转矩负载用恒转矩调速 问题问题 1 3 请比较直流调速系统 交流调速系统的优缺点 并说明今后电力传动 系统的发展的趋势 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优点 调速范围广 易于实现平滑调速 起动 制动性能好 过载转矩大 可 靠性高 动态性能良好 缺点 有机械整流器和电刷 噪声大 维护困难 换向产生火花 使用环境受 限 结构复杂 容量 转速 电压受限 交流电机调速系统 正好与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相反 交流电机调速系统 正好与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相反 优点 异步电动机 结构简单 坚固耐用 维护方便 造价低廉 使用环境广 运行可靠 便于制 造大容量 高转速 高电压电机 大量被用来拖动转速基本不变的生产机械 缺点 缺点 调速性能比直流电机差 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用直流调速方式控制交流调速系统 达到与直流调速系统相 媲美的调速性能 或采用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问题问题 1 4 直流电机有哪几种 直流电机调速方法有哪些 请从调速性能 应用 e K IRU n 场合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 哪些是有级调速 哪些是无级调速 直流电动机中常见的是有换向器直流电动机 可分为串励 并励 复励 他励四种 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属于一种特殊的同步电动机 根据直流电机的转速公式 调速方法有变压调速 变 电阻调速和变转差率调速 调压调速 调节电压供电电压进行调速 适应于 U Unom 基频 以下 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 弱磁调速 无级 适用于 nom 一 般只能配合调压调速方案 在基频以上 即电动机额定转速以上 作小范围的升 速 变电阻调速 有级调速 变转差率调速 无级调速 问题问题 1 5 带有比例调节器的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如果转速的反馈值与给定值 相等 则调节器的输出为 A A 零 B 大于零的定值 C 小于零的定值 D 保持原先的值不变 问题问题 1 6 什么是调速范围 D 什么是静差率 S 两者的关系如何 用什么方法 可以使调速系统满足 D 大 S 小的控制要求 调速范围D nmax nmin nnom nmin 静差率S nnom n0 100 对转差率要求高 同时要求调速范围大 D 大 S 小 时 只能用闭环调速系统 问题问题 1 7 直流调速系统用的可控直流电源有 旋转变流机组 G M 系统 静 止可控整流器 V M 系统 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变换器 PWM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8 G M 系统 V M 系统 PWM PFM G M 系统 交流电动机拖动直流发电机 G 实现变流 由直流发电机给 需要调速的直流电动机 M 供电 调节 G 的励磁电流及改变其输出电压 从而 调节 M 的转速 优点 在允许转矩范围内四象限运行 缺点 设备多 体积大 费用高 效率低 有噪音 维护不方便 V M 系统 晶闸管 工作在相位控制状态 由晶闸管可控整流器 V 给 需要调速直流电动机 M 供电 调节触发装置 GT 的控制电压来移动触发脉冲的 相位 即可改变整流器 V 的输出电压 从而调节直流电动机 M 的转速 优点 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 无需另加功率放大装置 快速性好 动态性能提高 缺点 只允许单向运行 元件对过电压 过电流 过高的 du dt 和 di dt 十分敏感 低速时易产生电力公害 系统功率因数低 谐波电流大 PWM 脉冲宽度调制 PWM 晶闸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晶闸管被触发 导通时 电源电压加到电动机上 晶闸管关断时 直流电源与电动机断开 这 样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时间 即调占空比 ton 就可以调节电机电压 从而进 行调速 PWM 调速系统优点 系统低速运行平稳 调速范围较宽 电动机损 耗和发热较小 系统快速响应性能好 动态抗扰能力强 器件工作早开关状态 主电路损耗小 装置效率较高 PWM 调速系统应用 中 小功率系统 PFM 脉冲频率调制 PFM 晶闸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晶闸管被触发导通 时 电源电压加到电动机上 晶闸管关断时 直流电源与电动机断开 晶闸管 的导通时间不变 只改变开关频率 f 或开关周期 T 即调节晶闸管的关断时间 t0ff 就可以调节电机电压 从而进行调速 问题问题 1 9 哪些是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 稳定性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 稳态性能指标是 调速范围D nmax nmin nnom nmin 和静差率S nnom n0 100 稳定性指标 柏德图 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幅频特性 典型 型系 对数幅频特性以 20dB dec 的斜率穿越零分贝线 只有保证只有保证 足够的中频带宽度 系统就一定是稳定的 且有足够的稳定裕量 足够的中频带宽度 系统就一定是稳定的 且有足够的稳定裕量 90 tg 1 cT 45 典型 型系统 对数幅频特性以 20dB dec 的斜率穿越零分贝线 180 180 tg 1 ct tg 1 cT tg 1 ct tg 1 cT 动态性 能指标分跟随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 跟随性能指标 上升时间 在典型的阶跃响应跟随过程中 输出量从零起 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经过的时间 有些 教材定义为 10 90 超调量 在典型的阶跃响应跟随过程中 输出量超出稳态 值的最大偏移量 与稳态值之比 调节时间 又称过度过程时间原则上是系统从给定量阶跃 变化到输出量完全 稳定下来的时间 一般在阶跃响应曲线的稳态 值附近 取 5 或 2 的范围作为允许误差 抗 扰性能指标 动态降落 在系统稳定时 突加一个约定的标准的扰动量 在过 度过程中引起 的输出量最大降落值 恢复时间 从阶跃扰动作用开始 到输出量基本恢复稳态 距新稳态值之差 进入某基准量的 5 或 2 范围之内所 需的时间 问题问题 1 10 转速 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特点是 和 饱和非线性控制 ASR 饱和 转速环开环 恒值电流调节的单闭环系统 ASR 不饱和 转速环闭环 无静差调速系统 准时间最优控制 恒流升速可使起动过程尽可能最快 转速超调 只有转速超调才能使 ASR 退饱和 问题问题 1 11 转速 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 转速环按典型 型系统设计 抗扰能力 强 稳态 无静差 电流环按典型 型系统设计 抗扰能力 稍差 超调 小 问题问题 1 12 无静差调速系统的 PI 调节器中 P 部份的作用是 D A 消除稳态误差 B 不能消除稳态误差也不能加快 动态响应 C 既消除稳态误差又加快动态响应 D 加快动态响应 问题问题 1 13 转子位置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选择其中 1 2 种进行论述它们的工 组原理和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自整角机 角位移传感器 成对应用 发送机与指令轴相连 接收机与 执行轴相连 旋转变压器 一种特制的两相旋转电机 在定子和转子上各有两套在空 间上完全正交的绕组 当转子旋转时 输出电压与转子角呈一定的函数关系 主要作角度传感器 感应同步器 圆形感应同步器用来测角位移 用于转台 立式车床 的角度 数字显示和精确定位 直线式形感应同步器用来测直线位移 安装在具有平移运动的机床上 式 车床 用来测量刀架的位移并构成闭环系统 光电编码盘分增量式绝对式两种 增量式光电编码盘实际是一个光电脉冲发生器和一个可逆计 算器 绝对式光电编码盘则是通过读取码盘的图形来表示轴的位置 码制可选二进制 二 十进制 BCD 码 和循环码 格雷码 同轴齿轮在电机位置检测是应用较多 具体工作原理见 陈伯时主编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机械工业出版社 P154 163 问题问题 1 14 什么是检测误差 原理误差和扰动误差 哪些无法克服 哪些能克 服 检测误差 由检测产生的误差 它取决于检测元件本身的精度 位置 随动系统中常用的位置检测元件如自整角机 旋转变压器 感应同步器等都有 一定的精度等级 系统的精度不可能高于所用位置检测元件的精度 检测误差 是稳态误差的主要部分 这是系统无法克服的 原理误差 又称系统误差 它是系统自身的结构形式 系统特征参数 和输入信号的形式决定的 型系统只对位置输入是无静差的随动系统 一阶 无差系统 型系统对位置输入和速度输入都是无静差的随动系统 二阶无差 系统 扰动误差分负载扰动 系统参数变化 噪声干扰三种 负载扰动 恒值负载扰动和随机性负载扰动 在抵抗负载扰动能力方 面 型系统比 型系统好 系统参数变化 放大器零漂 元件老化 电源电压波动等 负载扰动和系统参数变化都作用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上 可通过闭环予以抑 制 噪声干扰 经检测装置混入系统 一般多为高频成分 其频谱与输入信 号频谱不重叠 可滤除 但影响快速性和系统动态精度 问题问题 1 15 位置随动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试比较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 系统的异同 位置随动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实现执行机构对位置指令 给定量 的 准确跟踪 随动系统一般称伺服系统 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的相同点 两者的控制原理相同 它们都是反馈控制系统 即通过对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 量进行比较 组成闭环控制 位置随动系统与调速系统的相异点 调速系统的给定量是恒值 不管外界扰动情况如何 希望输出能够稳定 因此系统的抗扰性能显得十分重要 位置随动系统中的位置指令是经常变化的 是一个随机变量 要求输出量 准确跟踪给定量的变化 输出响应的快速性 灵活性 准确性成了位置随动系 统的主要特征 位置随动系统在结构上往往比调速系统复杂一些 位置随动系统可以在调 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位置环 位置环是位置随动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 问题问题 1 16 什么是串联校正 并联校正和复合控制 试举例说明它们的使用场 合 串联校正 调节器校正 采用 PID 校正的单位置环随动系统 可以得 到较高的截止频率和对给定信号的快速响应 结构简单 由于不使用测速机 从而排除了测速机带来的干扰 但反过来又使摩察 间隙等非线性因素不能很 好地受到抑制 负载扰动也必须通过位置环进行调节 没有快速的电流环及时 补偿而使动态误差增大 同时 PID 调节器是采用比例微分超前作用来对消调节 对象中的大惯性 属于串联校正 常会因放大器的饱和而削弱微分信号的补偿 强度 还会因控对象参数变化而丧失零极点对消的效果 因此单位置环的随动 系统仅适用于负载较轻 扰动不大 非线性因素不太突出的场合 并联校正 在调速系统中引入被调量的微分负反馈是一种很有效的并联校正 在随动 系统中经常采用这种并联校正 有助于抑制振荡 减小超调 提高系统的快速 性 在位置随动系统中转速微分负反馈的并联校正比转速反馈的并联校正好 因为它不需增大 K1 就可以保证原有的稳态精度 而快速性同样可以得到一定 程度的提高 只受到小时间常数及测速发电机信号中噪声干扰的限制 复合控制 当随动系统输入信号的各阶导数可以测量或者可以实时计算时 利用输入 信号的各阶导数进行前馈控制构成前馈控制 开环控制 和反馈控制 闭环控 制 相结合的复合控制 也是一种提高系统稳态和动态品质指标的有效途径 二 交流调速系统二 交流调速系统 问题问题 2 1 交流调速技术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电动机优点 20 世纪 30 年代 交流调速系统存在问题 70 年代电子 技术发展 高性能交流调速技术的不断涌现 矢量变换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 数字化技术等 非线性解耦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自适 应控制 模糊控制等新的控制策略不断推进 问题问题 2 2 简述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通入对称三相电流产生旋转磁场 与静止的转子 有相对运动 产生感应电动势 转子导体有感应电流 转子导体带电导体 在磁场中受电磁力的作用 两边同时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产生电磁力矩 转子转动 带动生产机械运动 问题问题 2 3 设异步电动机运行时 定子电流的须率为 f1 试问此时定子磁势 F1 转子磁势 F2 是多少 请画出异步动电机的等效电路 并按频率折算 折算 前后磁动势不变 和绕组折算 折算前后电机内部的电磁性能和功率不变 对相关 参数进行折算 最后得出 T 形效电路 问题问题 2 4 请写出异步电动机的电磁关系 定子输入功率定子输入功率 P1 Pm Pcu1 Pfe 定子铜耗 定子铜耗 Pcu1 3I12R1 定子铁耗 定子铁耗 PFe PFe1 3I12R1 转子铜耗转子铜耗 Pcu2 3I 22R 2 电磁功率 电磁功率 Pm Pout Pcu2 机械损耗 机械损耗 Ps 附加损耗 附加损耗 P f 轴上输出功率轴上输出功率 Pout P2 Ps P f 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 P2 问题问题 2 5 常用的异步电动机调速有哪些 哪些属于转差功率消耗型 哪些属于 转差功率不变型 哪些属于转差功率回馈型 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有 降电压调速 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 串级调速 变极调速 变频调速等 降电压调速 绕线式异步电机转子串 电阻调速属于转差功率消耗型 串级调速属于转差功率回馈型 变极调速 变频调速属于转差功率不变型 问题问题 2 6 变极调速方法对笼型与绕线式电动机是否都适用 为什么 变极调速只适合于本身具备改变极对数的笼型电动机 双速电动机 三速 和四速电动机 它们可以通过改变极对数是用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改变极对数是用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方式来完成 调速 绕线式电动机一般采用转子传电阻或串级调速 问题问题 2 7 采用改变电动机极对数的方法调速时 改变极对数时 是否只需改变 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联结方式就可以了 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采用改变电动机极对数的方法调速时 改变极对数时 除了需要改变电动 机定子绕组的联结方式外 还应注意保持电源的相序不变 即 要对调电源端 子 如 变极前 A 0 B 240 C 480 120 变极后 A 0 B 120 C 240 与变极前不一致 应对调 B C 两相 以保证变极前后的电源相序一致 问题问题 2 8 请简述交流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其特点和应用场 合 变极调速是通过改变定子绕组的极对数来改变旋转磁场同步转速进行调速 的 是无附加转差损耗的高效调速方式 改变极对数是用改变定子绕组的接线 方式来完成的 双速电动机 三速和四速电动机 这种改变极对数来调速的笼 型电动机 通常称为多速感应电动机或变极感应电动机 缺点 缺点 有级调速 而且调速级差大 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特点 特点 具有较硬的机械特性 稳定性良好 无转差损耗 效率高 接线简 单 控制方便 价格低 有级调速 级差较大 不能获得平滑调速 可以与调 压调速 电磁转差离合器配合使用 获得较高效率的平 滑调速特性 变极调速 适合于 适合于 按 2 4 档固定调速变化的场合 不需要无级调速的生产机械 如金 属切削机床 升降机 起重设备 风机 水泵等 定子输入功率定子输入功率P1 输出功率输出功率P2 效率效率 问题问题 2 9 晶闸管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中 对触发脉冲有何要求 为什么 晶闸管交流调压调速系统中 要求用宽脉冲 双窄脉冲或脉冲列触发 以 保证可靠换流 防止直通 晶闸管是半控器件 只需要用脉冲触发其导通 不需要控制其关断 问题问题 2 10 请简述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 并对三种常用的 调压方法进行说明 当改变电动机的定子电压时 可以得到一组不同的机械特当改变电动机的定子电压时 可以得到一组不同的机械特 性曲线 从而获得不同转速 性曲线 从而获得不同转速 调压调速的主要装置主要装置是一个能提供电压变化的电 源 目前常用的调压方式目前常用的调压方式有串联饱和电抗器 自耦变压器以及晶闸管调压等几 种 晶闸管调压方式为最佳 晶闸管调压方式为最佳 调压调速的特点 调压调速的特点 调压调速线路简单 易实现自动控制 调压过程中转差 功率以发热形式消耗在转子电阻中 效率较低 调压调速一般适用于适用于 100KW 以下的生产机械 以下的生产机械 通过改变自耦变压器变比 来改变电机电压 从而进行 调速 通过改变直流励磁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 改变交流电抗值 改 变电机电压 实现降压调速 饱和 交流电抗小 电机定子电压高 通过控 制晶闸管的导通角 来调节电动机的端电压 从而进行调速 问题问题 2 11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 怎样解决调速范围小和机械特 性软的问题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 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 方成正比 因此最大转矩下降很多 械特性曲线械特性曲线软 其调速范围较小 使一般一般 笼型电动机难以应用笼型电动机难以应用 为了扩大调速范围 调压调速应采用转子电阻值大的笼转子电阻值大的笼 型电动机型电动机 如专供调压调速用的力矩电动机力矩电动机 或者在绕线式电动机上串联频敏在绕线式电动机上串联频敏 电阻电阻 为了扩大稳定运行范围 当调速在 2 1 以上的场合应采用反馈控反馈控 制制以达到自动调节转速目的 问题问题 2 12 交流调速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已普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传动领域 冶金机械 轧钢机主传动 大容量 低转速 过载能力强 交交变 频调速取代直流调速 高炉热风炉鼓风机 机车牵引 电气机车 电动机车等 不消耗汽油 不排废气 噪声小 将燃油机车改电动机车 数控机床 主传动 调速范围宽 静差率小 进给传动 输出转矩大 动态响应好 定位精度高 采用交流传动 异步电动机或同步电动机取代直流 电动机 矿井提升机 交交变频电源供电 优良的调速性能和位置控制以获得 平稳 安全的制动运行 消除失控现象 提高可靠性 起重 装卸机械 环境恶劣 频繁迅速启动和调速 原子能及化工设备 使用条件恶劣要求调速范围宽 建筑电气设备 空调系统 电梯传动 供水系统等 纺织 食品机械 纺织卷绕机 肉类搅拌机等 问题问题 2 13 请简述自耦调压器调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其优缺点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 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 通过改变自耦变压器变比 来改变电机电压 从而进行调速 自耦调压器调速 可以实现无级调速 但启动转矩也与电压平方成正比 因而只能适合空载启动 或者轻载启动 自耦调压器调速结构简单 但性能指标和经济指标都不高 常 用于特殊效功率场合 问题问题 2 14 请简述串饱和电抗器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其优缺点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 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 通过改变直流励磁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 以改变串接在定子回路中的交 流电抗值 从而调节电机定子绕组上得到的电压 实现降压调速 如铁心饱和 交流电抗小 电机定子电压高 电机升速 反之则电机减速 串饱和电抗器调压调速控制简单 但电磁装置太笨重 问题问题 2 15 请简述晶闸管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其优缺点 画出几种晶 闸管主电路的连接方法 指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 由于电动机的转矩与电压平方成正比 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 来调节电动机的端电压 从而进行调速 优点 维护方便 噪声小 可以四象限运行 缺点 电网输入电压为正弦波 但输出电压不为正弦波 谐波大 功率因 素低 机械特性软 解决办法 采用闭环系统 三相分支双向控制绕组 Y 连接 特点 用双脉冲或者宽 60 脉冲触发晶闸管 SCR 输出含有奇次谐波 绕组 Y 连接 如电机绕组带中线 可消取三次谐波电流 但仍然存在其他次谐波 产生脉动转矩和附加损耗 与其它接法相比 此接法谐波分量最小 三相分支双向控制绕组 连接 特点 用双脉冲或者宽 60 脉冲触发 SCR 输出含有奇次谐波 绕组 连接 有其它的高次谐波 产生脉动转矩和附加损耗 三相分支单向控制绕组 Y 连接 特点 每一相制用一个用晶闸管和一个二极管反并联 可以降低成本 但各相波形不对称 输出含有偶次谐波 降低了运行性能 所以只用于小容量装置 三相 形双向控制绕组 连接 特点 晶闸管串接在相绕组回路中 在同等容量下 晶闸管承受的电压高而电流小 适合于电机绕组 连接的情况 三相零点 连接 单向控制 特点 电路简单 晶闸管放在负载后面 可以减小电网浪涌电压对它的冲击 但因为是单向控制 奇次 偶次谐波都存在 运行效率稍低 只适合于小容量电机 问题问题 2 16 请简述转差离合器调压调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其优缺点 电磁转差离合器由电枢 磁极和励磁绕组电磁转差离合器由电枢 磁极和励磁绕组三部分组成 电枢和后者没有机械联系 都能自由转动 电枢与电动机转子同轴联接称主动部分 由电动机带动 磁极用联轴节与负载轴对接称从动部分 当电枢与磁极均为静止时 如励磁绕组通以直流 则沿气隙圆周表面将形成若干对 N S 极性交替的磁极 其磁通经过电枢 当电枢随拖动电动机旋转时 由于电枢与磁极间相对运动 因而使电枢感应产生涡流 此涡流与磁通相互作用产生转矩 带动有磁极的转 子按同一方向旋转 但其转速恒低于电枢的转速 N1 这是一种转差调速方式转差调速方式 变动转差离合器的直流励磁电流 便可改变离合器的输出转矩和转速 电磁调速电动机的调速特点 特点 装置结构及控制线路简单 运行可靠 维修 方便 调速平滑 无级调速 对电网无谐影响 速度失大 效率低 本方法适适 用于中 小功率 要求平滑动 短时低速运行的生产机械用于中 小功率 要求平滑动 短时低速运行的生产机械 问题问题 2 17 请简述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其优 缺点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入附加电阻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入附加电阻 使电动机的转差率加大 电动机在在 较低的转速下运行 较低的转速下运行 串入的电阻越大 电动机的转速越低 此方法设备简单 设备简单 控制方便控制方便 但转差功率以发热的形式消耗在电阻上 属有级调速 机械特性较有级调速 机械特性较 软软 三 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理论基础三 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理论基础 问题问题 3 1 在电动机调速时 为什么要保持每极磁通量为额定值不变 对直流电 机和交流异步电机 分别采用什么方法使电机每极的磁通恒定 异步电机的气隙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 Eg 4 44f1N1kN1 m 如果使Eg f1 K 气隙磁链保持不变 要保持直流电机的磁通恒定 因为其励磁 系统是独立的 只要对电枢反应的补偿合适 容易做到保持磁通恒定 要保持 交流异步电机的磁通恒定 必须采用恒压频比控制 问题问题 3 2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恒压频比控制有哪三种方式 试就其实现难易程度 机械特性等方面 进行比较 Eg f1 K 气隙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 输入频率为恒值 机械特 性非线性 难实现 加定子电压补偿的目标 改善低速性能 Tmax nm与 f1 m K Eg 频率无关 机械特性平行 硬度相同 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降压调速 属于恒 转矩调速 U1 f1 K 定子相电压 输入频率为恒值 U1定子相电压 机械特性非线性 易实现 f1接近额定频率时 Tmax变化不大 f1的降低 Tmax变化较大 在 低速时甚至拖不动负载 实际上 U1 f1 常数 由于频率很低时定子电阻损耗相对较大 不可忽略 故必须进行定子电压补偿 E2 f1 K 转子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 输入频率 为恒值 E2转子磁链在每相定子中的感应电动势 忽略转子电阻损耗 转子磁链恒值 机械特性线性 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好 最难实现 这是矢量控制追求的目标 问题问题 3 3 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在基速以上和基速以下分别采用什么控 制方法 磁通 转矩 功率呈现怎样的变化规率 并请用图形表示 恒磁通调速 基频以下 U1 f1 常数 并补偿定子电阻损耗 恒功率调速 基频以上 升高电源电压时不允许的 在频率上调时 只能保持电压不变 频率越大 磁通就越小 类似于直流电动机的弱磁增速 问题问题 3 4 正弦波恒流供电时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有何特点 与恒压频比控制的机械特性相似 有空载转矩点 和最大转矩点 恒流机械特性的最大转矩与 1无关 恒流变频时最大转矩不变 但改变定子电流时 最大转矩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由于 L 1 Lm 所以恒流机械特性的线性段 比恒压机械特性较平 而且最大转矩处很尖 恒流特性限制了定子电流 I1 而恒压供电时 随着转速 n 降低电流 I1会不断增大 所以额定电流时 Temax I1 cont比额定电压时 Temax v1 cont小得多 但这并不影响恒 流控制得系统承担短时过 载能力 因为过载时加大定子电流 以产生更大得转矩 问题问题 3 5 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方式有恒磁通控制 恒功率控制 和 恒电流控制三种 其中恒磁通控制又称恒转矩控制 问题问题 3 6 如果在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采用恒转矩控制时 出现励磁电 流急剧增加的现象 U1 f1 K K E2 f1 K K Un n 0 f Tf Eg f1 K K 带定子电压补 偿的 U1 f1 K m U1 fn Un 0 n T T I1a I1b 1a 1 b I1a 1b I1b 1b I1b 1a 0 U f n I1a 1a 实际上时由于电压补偿过多 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应采取的解 决办法有 适当增加定子电压 U1和在开环系统上加电流负反馈 以 便限制定子励磁电流 实际上 变为恒转矩负载加恒电流控制 问题问题 3 7 已知一台异步电动机参数如下 PN 3KW U1N 380V I1N 7 5A nN 1450r min 电枢绕组电阻 R1 1 5 R2 0 823 定子漏抗 L 1 0 0038H 转子漏抗 L 2 0 00475H 励磁电感 Lm 0 0968H 励磁电阻 Rm 1 49 试计 算 在U1 f1 C 方式控制下 f1 5Hz 时 U1 在Temax C 方式控制下 f1 5Hz 时 U1 在f1 5Hz 时 U1 f1 C 方式控制下 Temax 在f1 50Hz 时 U1 f1 C 方式控制下 Temax 解 U1 f1 C 方式下 U1 f1 U1P f1N C 相电压 U1 f1 f1N U1N 5 50 380 22 伏3 Temax C 方式 f1 f1N 5 50 0 1 XN R 2 f1N L 1 L 2 R1 2 3 14 0 0038 0 00475 1 5 1 778 0 257 2 1 2 22 11 11 U1 U1N 220 56 5伏 22 伏 结论结论 恒转矩控制方式下 在 f1 较低时提高了定子电压 f1 5Hz 时 U1 f1 C 方式控制下 nN 1450r min n 1500r min 为 2 对 磁极电机 Temax 5 15 2 牛顿 米 1 2 3 f Pn 2 2 2 211 2 11 2 1 LLfRR U f1 50Hz 时 U1 f1 C 方式控制下 Temax 50 100 8 牛顿 米 1 2 3 f Pn 2 2 2 211 2 11 2 1 LLfRR U 结论结论 U1 f1 C 方式控制下 在 f1 较低时应补偿了定子绕组压降 以提高最大转 矩 问题问题 3 8 从结构上看 静止式变频装置分为哪两类 间接变频装置 交 直 交变频 直接变频装置 交 交变频 问题问题 3 9 什么是间接变频 按照控制方式不同 请画出三种间接变频的结构图 并说明其优缺点 先将交流经整流装置变成直流 再经过逆变装置变成交流 实现调压变 频功能 三相交流输入经晶闸管组成的可控整流变成直流实现调压 再由晶闸 管组成的逆变器转换成交流实现变频 优点 结构简单 控制方便 缺点 输入环节用可控整流 电压和频率较低时 电网的功率因数较小 输出环节多由晶闸管组成的三相六拍逆变器 每周换流六次 输出的谐波较大 三相交流输入经二极管组成的不控整流变成直流 然后由直流斩波器实现调 压 再由晶闸管组成的逆变器将直流转换成交流实现变频 优点 不控整流 输入功率因数高 控制较方便 缺点 输出环节多由晶 闸管组成的三相六拍逆变器 每周换流六次 输出的谐波较大 三相交流 输入经二极管组成的不控整流变成直流 然后由 PWM 逆变器将直流转换成交 流实现变频调压 优点 不控整流 输入功率因数高 控制较方便 PWM 逆变器 输出谐 波减少 缺点 谐波减少程度取决于 PWM 逆变器的开关频率 开关频率受功 率器件开关时间限制 解决方法 采用全控器件 提高开关频率 组成 SPWM 正弦波脉宽调 制 逆变器 问题问题 3 10 什么是直接变频 晶闸管的触发控制角采用怎样的变化规律能得到 正弦输出电压 三相交流输入经晶闸管组成的交 交变频器转换成交流输出 实现变频调压 a 在 0 至 p 之间变化 输出交流电压 两组三相可控整流电路反并联组 成的可逆电路 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方向及大小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三个单相 交 交变频器互差 120 工作 就构成了一个三相交 交变频器 问题问题 3 11 什么是变转差率调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京东集团面试题集及趋势分析
-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学情分析计划
- 2025年初种市场营销策略实战模拟题集详解
- 2025年医疗行业护士岗位招聘面试预测题及答题技巧
- 远程医疗物资采购计划
- 2025年自考专业(护理)试题附答案详解
-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题库及答案集
- 2025年乡镇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岗位招聘面试题集
- 疼痛评估与护理试题(附答案)
- 铁路专项病害课件
- 开学安全教育课件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日本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2024)大学生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山西阳泉平定县从社区专职网格员中选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中英语3500词汇表
- 《绣球》课件
- 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
- 轧制原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