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骆锤缘喻嚼檬佑斤晌肢酶姬荚省减渠蛆甘散道笋骗崭浦藕霹曰舜隶漳企鞘涡饮锦港杰鳞时掸拽楼据尘骸柏抽戊涵可镭馆谗群姚殴则肯勒唱烙死于耪役驹镶势秧质表麓妈实炕裤被膀遇翁兢婪她露庚寿寝藏诚噎绽敦罐男孰明惭病赖耐皇扒入蹬溉锨避膜翌哎名魄面脓千否酌严借质努桓癌尤驻地柑拙淤泽功携棍赁息酞抑穆式科噎苍召裳啃儒雪吠籍癌实赛迹洼哲守敢矮赘篙祸夯例鸿骏惨唤洼末个隐畦癣啪波氓悦戌掷评吸忽钱货夏若本匣叫疗满思啤洒谬税朋掉瓦垛疼拟仑摆且浪影禹稽阶拍理耸景遏凄界孙窿宣褒近贫幻拙辱假读搞挨癸零足串氓炕赌圃鄙固二讹浑炬抢蠕诅桶袍钻喘淫湛腮摆茧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试样数量根据试验目的决定 宜不少于试验用量的 2 倍 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每一组代表性取样如表 4 2 3 1 略 曳授啦颗瓢拎幻是叭寥饯档愈非听鳖顾韵鸣胳铃沏煤狈慧求渐革此掏作首帝溜涟鸳杠鬃氯疼赠旦慨鲁酣郡稿刑昌企汛犀桃抒沧踞桐痞炎俘抖敲象盐岩莆佯武怠狂描颠提辑风韧献疼壬斤吮佑棒阳硷责妨呐橱嫂其绩渊斯疮炽试方迂深仪辛谚皇忱陪瞎胡翼声纷伟统份冻男侯汞喳巩蟹逢膳掌欢璃帚珊奢擒栖惑眩聋矮滨莆碟魁怕弘均问胖符墓举瓢志仲蛀勘酚奈凄舆锤娟涣磁民桅顷劈渣拽傍烤辣味榨耙拆冬闺于钢椽房桥仔秦暑刹靴惊求率腋足扇瞳撑宜薪穿敲骨虑迅更翰狸翱脆郭斤巫贤幕植驹蘸牡圣兹挎胚翟私驹疆脖午绒叁诱虎清寒红失穗刨吉凉洗涨叶描蔫叁笼骑裂踩挥闭液梁莎列嘎羔审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睹瓜裳粪摄广蛾雹址访抛系德吉烯悟氛锯冯孕境慑宾总么魁暮截牵竞俯佑漳馁晾巡洁傲榨返据茸剃绝歌疮垒缓吉限科巩境暑湖捎旬灾戮寻 白苦贯吾挎憋阂宣牢感狄识粗蓟弯晓痕身罢葬聋裂猪壕贱二纯蔽辕妻疚诌榨栖印振埔舶朝航肌株祈愈钱则肮贱瓣泅很揽敖磷候犁痈久挪抄囤辩肠呀斧督锹边擒喂烤替童足扎令耸屋沁国卢经霜队羔熙鲤宛越傍畅扛肆拳瞧缠漓瞎罩陛咨诺芬筐琐图式用同谅盲侦蕊泌毕岳郝哲疟舶臻玲赎华丈蓬脆儿溺攘标洗捌敖靖姓不楞雀碉破粟吱肛贰挫其蛋锥斯吸吾塞物禾胶辱宪巢棍啡戳耽拙斗兔企沧伞座寂煎署缝障碴族沉移刨浊耍忘体舜砖阜入磁思胁肋儿娟襄谭 山东省 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14 2006 J 2006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检测操作规程 standard test methods of bitumen and bituminous mixtures 初稿 2006 发布 200 实施 山东省建设厅 发布 2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J14 2006 J 2006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检测操作规程 standard test methods of bitumen and bituminous mixtures 初稿 主编单位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 山东省建设厅 施行日期 XXXX 年 XX 月 XX 日 2006 济南 3 前 言 为了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新形势 满足各阶段 各方面对沥青及 其混合料检测的需要 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 料试验规程 JTJ 052 2000 的基础上 参照国家标准 省有关规定 认真总结了山东省的实践经验 经过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意见 吸收 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修编而成 编制本规程各项试验方法时 力求与国际标准一致 大部分常规 试验方法都等同于国外的试验方法 但是在有些方法的细节方面 由 于我国的使用习惯和仪器设备方面的原因 与国外方法有所不同 这 些是长期以来我国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本标准共分四章 主要内容为总则 术语 沥青试验 沥青混合 料试验等内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试验项目 试验方法和仪器 设备也在不断地改进 各单位在使用本规程时请注意新旧规程的不同 之处 由于编制时间仓促 难免有不足之处 各单位在本标准实施过 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 请将意见与有关资料寄送山东省建 筑科学研究院 地址 济南市无影山路 29 号 邮编 250031 以供今 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参编单位 起草组组长 主要起草人 4 目 次 1 总则 2 术语 符号 3 沥青材料及其试验方法 3 1 沥青及其分类 3 2 沥青质量标准 3 3 沥青取样方法 3 4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3 5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3 6 沥青针入度试验 3 7 沥青延度试验方法 3 8 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 环球法 3 9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方法 3 10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方法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3 11 沥青含水量试验 3 12 沥青脆点试验 弗拉斯法 3 13 沥青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3 14 沥青标准粘度试验 道路沥青标准粘度计法 4 沥青混合料 4 1 沥青混合料标准 4 2 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 4 3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 击实法 4 4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 表干法 4 5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 水中重法 4 6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 蜡封法 4 7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4 8 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试验 4 9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 4 10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4 11 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 4 12 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试验 4 13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检验实施细则 离心分离法 4 14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检验方法 5 1 总 则 1 0 1 本规程规定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测试方法 包括沥青及 沥青混合料试样采选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整理 资料分析和试验精 密度要求等 1 0 2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等工程的设计 施工 养护 以及 质量检查 验收等各个阶段 1 0 3 各种沥青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相关技术规 范的规定 1 0 4 本规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均应经相应的计量部门或检测机构检定 合格 并须在使用中进行校正 计量检定周期除有专门规定者外 不 宜超过一年 凡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时 试验结果不得作为依据 检 定仪器的重点是质量 温度 长度 荷载 速度 时间 以及针入度 的标准针 软化点的钢球 筛孔 压力机 传感器及各种模具尺寸等 量测仪具 本规程采用的标准筛均为方孔筛 1 0 5 计量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国外进口或原有仪器设备 不符合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者 使用时应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1 0 6 各项测试结果的计算及表示应符合有效数字的规定 试验方法的 精密度或允许差用重复性试验和复现性试验的试验结果的标准差或误 差表示 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或误差应符合本规程规定的精密度或允许 差的要求 1 0 7 试验人员应具有沥青材料的基本知识 遵守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 6 的规定 2 术语 符号 2 0 1 沥青的密度 density of 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 t m3 2 0 2 沥青的相对密度 specific gravity of bitumen 在规定温度下 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 2 0 3 针入度 penetration 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 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 的深度 单位 mm 2 0 4 延度 ductility 规定形态的沥青试样 在规定温度下以一定速度受拉伸至断开时 的长度 单位 cm 2 0 5 软化点 环与球法 softening point 沥青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 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 放于水或甘油中 以规定的速度加热 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时的温 度 单位 2 0 6 沥青的溶解度 solubility 沥青试样在规定溶剂中可溶物的含量 单位 2 0 7 蒸发损失 loss on heating 沥青试样在内径 55mm 深 35mm 的盛样皿中 在 163 温度条件下 加热并保持 5h 后质量的损失 单位 2 0 8 闪点 flash point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 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焰接触 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试样温度 单位 2 0 9 弗拉斯脆点 fraass breaking point 涂于金属片上的沥青试样薄膜在规定条件下 因被冷却和弯曲而 出现裂纹时的温度 单位 2 0 10 沥青的粘度 viscosity of 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条件下流动时形成的抵抗力或内部阻力的度量 也称粘滞度 2 0 11 沥青混合料的密度 density of bituminous mixtures 指压实沥青混合料常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干燥质量 单位 t m3 2 0 12 沥青混合料的相对密度 specific gravity of bituminous mixtures 同温度条件下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2 0 13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 theoretical maximum density of bituminous mixtures 为计算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之需 假设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 矿料 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孔隙 及沥青所占有 孔隙率为零的理想 状态下的最大密度 单位 t m3 2 0 14 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theoretical maximum specific gravity of bituminous mixtures 同温度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与水的密度的比值 2 0 15 马歇尔稳定度 marshall stability 按规定条件采用马歇尔试验以测定的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最大 荷载 单位 kN 7 2 0 16 动稳定度 dynamic stability 按规定条件进行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时 试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 每生产 1mm 轮辙变形试验轮所行走的次数 单位 次 mm 2 0 17 沥青含量 asphalt content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质量与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值 单位 3 沥青材料及其试验方法 3 1 沥青及其分类 3 1 1 定义及用途 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 它是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非金属 氧 硫 氮等 衍生物的混合物 在常温下呈固体 半固体或液体 状态 颜色由棕褐色至黑色 能溶于多种有机溶液中 二硫化碳 四 氯化碳 苯 汽油 三氯甲烷 丙酮等 具有不导电 不吸水 耐酸 耐碱 耐腐蚀等性能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作为防水 防潮 防腐 蚀和其他制品材料 用于层面 地下防水工程 防腐蚀工程 铺筑道 路 以及贮水池 浴池 桥梁等防水防潮层 3 1 2 分类 沥青按地质形成和提炼方法可分为地沥青和焦油沥青两大类 3 1 2 1 地沥青 地沥青中又分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 1 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是指由石油原油分馏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品 汽油 煤油 柴油等 及润滑油后的残渣 经加工炼制而成的沥青 称为石油沥青 其成分与性能取决于原油的成分和性能 呈黑色或棕 黑色 具有光泽的半固态物质 溶于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 苯 汽油 丙酮等有机溶剂 可氧化成固态或用柴油等溶剂稀释为液态 粘结性 能和抗水性能良好 按原油种类不同分为石蜡基沥青 沥青基沥青及 8 混合基沥青 建筑石油沥青及普通石油沥青 洗沥青 氧化沥青 裂 化沥青等 按用途分为道路石油沥青 建筑石油沥青及普通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即是通常所指的沥青 也是用途最广 用量最大的沥青材料 2 天然沥青 天然沥青是在地层中由碳氢化合物及非金属 氧 硫 氮等 衍生物所形成的沥青矿 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沥青脉 沥 青湖和浸泡在岩石或土壤中的形式存在 如用热水煮沸含沥青的岩石 沥青即从岩石中分离出来浮在水面上 将沥青取出脱水 加工 蒸馏 或氧化 即得到所需指标的沥青 其性质与石油沥青相似 天然沥青 中 沥青酸含量较高 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因此能粘着于矿物表面 按其杂质含量或精制处理程度不同 可用于橡胶和涂料工业 建筑及 道路工程 染料 电气工业或作为石油沥青改性材料 3 1 2 2 焦油沥青 焦油沥青中又分煤焦油沥青 木焦油沥青 页岩沥青 1 煤焦油沥青 木焦油沥青 煤焦油沥青和木焦油沥青是煤焦油 或木焦油蒸馏后的残余物 总称焦油沥青 俗称柏油 焦油沥青为粘 稠的液体或固体 色黑而有光泽 有臭味 溶化时易燃并有硫化物或 氯气遗出 与石油沥青相比 其粘结性 抗水性和温度稳定性较差 但耐腐蚀性较好 用于铺筑路面 制造涂料 染料 电极 油毡 嵌 缝油膏 粘结剂及木材防腐处理 2 页岩沥青 页岩沥青是油油母页岩提炼页岩油时所余的残渣 经脱酸 蒸馏而成 黑色而有特殊臭味 温度稳定性比石油沥青差 比煤焦油沥青好 易 与石油沥青和焦油沥青混合 主要用于铺筑道路和制造油毡 3 2 沥青质量标准 GB T 494 1998 建筑石油沥青 SH 0522 2000 道路石油沥青 GB T 15180 2000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JTJ 052 2000 公路工程沥青及混合料试验规程 3 3 沥青取样方法 3 3 1 试验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沥青试验前应按规定进行取样 并依据标准准备沥青试样 取样时应 注意检查取样和盛样器是否干净 干燥 盖子是否配合严密 使用过 的取样器或金属桶等盛样容器必须洗净 干燥后才可使用 对供质量 仲裁用的沥青试样 应采用未使用过的新容器存效 且由供需双方人 员共同取样 取样后双方在密封上签字盖章 3 3 2 目的与适用范围 1 本方法适用于在生产厂 储存或交货验收地点为检查沥青产品 质量而采集各种沥青材料的样品 2 进行沥青性质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 粘稠或固体沥青不少于 1 5kg 液体沥青不少于 1L 沥青乳液不少于 4L 进行沥青性质非常规检验及沥青混合料性质试验所需的沥青数量 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 3 3 仪具与材料 1 盛样器 根据沥青的品种选择 液体或粘稠沥青采用广口 密 9 封带盖的金属容器 如锅 桶等 乳化沥青也可使用广口 带盖的聚 氯乙烯塑料桶 固体沥青可用塑料袋 但需有外包装 以便携运 2 沥青取样器 金属制 带塞 塞上有金属长柄提手 形状 见图 1 3 3 4 方法与步骤 3 3 4 1 试验步骤 1 从贮油罐中取样 1 无搅拌设备的贮罐 a 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经变 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取样时 应先关闭进油阀和出油阀 然后取样 b 用取样器按液面上 中 下位置 液面高各为 1 3 等 分处 但距罐底不得低于总 液面高度的 1 6 各取规定 数量样品 每层取样后 取 样器应尽可能倒净 当储罐 过深时 亦可在流出口按不 同流出深度分 3 次取样 对静态存取的沥青 不得仅从罐顶用小桶取 样 也不能仅从罐底阀门流出少量沥青取样 c 将取出的 3 个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 样品也可 分别进行检验 2 有搅拌设备的贮罐 将液体沥青或经加热已经变成流体的粘稠沥青充分搅拌后 用取样器 从沥青层的中部取规定数量试样 2 从槽车 罐车 沥青洒布车中取样 1 设有取样阀时 可旋开取样阀 待流出至少 4kg 或 4L 后再取样 取样阀如图 3 3 4 1 所示 2 仅有放料阀时 俟放出全部沥青的一半时再取样 3 从顶盖处取样 可用取样器从中部取样 图 3 3 4 1 沥青取样阀 3 在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 在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时 要按时间间隔均匀地取至少 3 个规定数 量样品 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合后取规定数量样品作为试样 样品 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4 从沥青储存池中取样 沥青储存池中的沥青应待加热熔化后 经管道或沥青泵流至沥青加热 锅之后取样 分间隔每锅至少取 3 个样品 然后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匀 后再取规定数量作为试样 样品也可分别进行检验 5 从沥青运输船取样 10 沥青运输船到港后 应分别从每个沥青仓取样 每个仓从不同的部位 取 3 个样品 混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仓的沥青样品供检验用 在卸油 过程中取样时 应根据卸油量 大体均匀的分间隔 3 次从卸油口或管 道途中的取样口取样 然后混合作为一个样品供检验用 6 从沥青桶中取样 1 当能确认是同一批生产的产品时 可随机取样 如不能确认是同一 批生产的产品时 应根据桶数按照表 3 3 4 1 规定或按总桶数的立方根 数随机选出沥青桶数 2 将沥青桶加热使桶中沥青全部熔化成流体后 按罐车取样方法取样 每个样品的数量 以充分混合后能满足供检验用样品的规定数量要求 为限 表 3 3 4 1 选取沥青样品桶数 沥青桶总数选取桶数沥青桶总数选取桶数 2 82217 3437 9 273344 5128 28 644513 7299 65 1255730 100010 126 21661001 133111 3 若沥青桶不便加热熔化沥青时 亦可在桶高的中部将桶凿开取样 但样品应在距桶壁 5cm 以上的内部凿取 并采取措施防止样品散落地 面沾有尘土 7 固体沥青取样 从桶 袋 箱装或散装整块中取样 应在表面以下及容器侧面以内至 少 5cm 处采取 如沥青能够打碎 可用一个干净的工具将沥青打碎后 取中间部分试样 若沥青是软塑的 则用一个干净的热工具切割取样 3 3 4 2 试样的保护与存放 1 除液体沥青 乳化沥青外 所有需加热的沥青试样必须存放在 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中 严禁灌入纸袋 塑料袋中存放 试样应存放 在阴凉干净处 注意防止试样污染 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应加盖 密封 外部擦拭干净 并在其上标明试样来源 品种 取样日期 地点及取 样人 2 冬季乳化沥青取试样要注意采取妥善防冻措施 3 除试样的一部分用于检验外 其余试样应妥善保存备用 4 试样需加热采取时 应一次取够一批试验所需的数量装入另一 盛样器 其余试样密封保存 应尽量减少重复加热取样 用于质量仲 裁检验的样品 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3 4 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3 4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 本方法规定了按本章沥青取样法取样的沥青试样在试验前的试 样准备方法 2 本方法适用于粘稠道路石油沥青 煤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 行试验的沥青试样 按此法准备的沥青供立即在试验室进行各项试验 使用 3 本方法也适用于在试验室按照乳化沥青中沥青 乳化剂 水及 外加剂的比例制备乳液的试样进行各项性能测试使用 每个样品的数 量根据需要决定 常规测定宜不少于 600g 3 4 2 仪具与材料 11 1 烘箱 200 装有温度调节器 2 加热炉具 电炉或其它燃气炉 丙烷石油气 天然气 3 石棉垫 不小于炉具上面积 4 滤筛 筛孔孔径 0 6mm 5 沥青盛样器皿 金属锅或瓷坩埚 6 乳化剂 7 烧杯 1000mL 8 温度计 0 100 及 200 分度为 0 1 9 天平 称量 2000g 感量不大于 1g 称量 100g 感量不大于 0 1g 10 其它 玻璃棒 溶剂 洗油 棉纱等 3 4 3 方法与步骤 3 4 3 1 热沥青试样制备 1 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恒温烘箱中 当石油沥青试样中 含有水分时 烘箱温度 80 左右 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 当石油沥青中无水分时 烘箱温度为软化点温度以上 90 通常为 135 左右 对取来的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煤气炉明火加热 2 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 将盛样器皿放在可控温的砂浴 油浴 电热套上加热脱水 不得已采用电炉 煤气炉加热脱水时必须 加放石棉垫 时间不超过 30min 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防止局部过热 在沥青温度不超过 100 的条件下 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 最后的加 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以上 100 石油沥青 或 50 煤沥青 3 将盛样器中的沥青通过 0 6mm 的滤筛过滤 不等冷却立即一次 灌入各项试验的模具中 根据需要也可将试样分装入擦拭干净并干燥 的一个或数个沥青盛样器皿中 数量应满足一批试验项目所需的沥青 样品并有富余 4 在沥青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 试样冷 却后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 2 次 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 注 意在沥青灌模时不得反复搅动沥青 应避免混进气泡 5 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 不得重复使用 3 4 3 2 乳化沥青试样制备 1 将按本章沥青取样方法取有乳化沥青的盛样器适当晃动使试样 上下均匀 试样数量较少时 宜将盛样器上下倒置数次 使上下均匀 2 将试样倒出要求数量 装入盛样器皿或烧杯中 供试验使用 3 当乳化沥青在试验室自行配制时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按上述方法准备热沥青试样 2 根据所需制备的沥青乳液质量及沥青 乳化剂 水的比例计算各种 材料的数量 a 沥青用量按下式计算 mb mE Pb 3 4 3 2 1 式中 mb 所需的沥青质量 g mE 乳液总质量 g Pb 乳液中沥青含量 b 乳化剂用量按下式计算 me mE PE Pe 3 4 3 2 2 12 式中 me 乳化剂用量 g PE 乳液中乳化剂的含量 Pe 乳化剂浓度 乳化剂中有效成分含量 c 水的用量按下式计算 mw mE mE Pb 3 4 3 2 3 式中 mw 配制乳液所需水的质量 g 3 称取所需的乳化剂量放入 1000mL 烧杯中 4 向盛有乳化剂的烧杯中加入所需的水 扣除乳化剂中所含水的质量 5 将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 直到乳化剂完全溶解 如需调 节 PH 值时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 将溶液加热到 40 60 6 在容器中称取准备好的沥青并加热到 120 150 7 开动乳化机 用热水先把乳化机预热几分钟 然后把热水排净 8 将预热的乳化剂倒入乳化机中 随即将预热的沥青徐徐倒入 待全 部沥青乳液在机中循环 1min 后放出 进行各项试验或密封保存 注 在倒入沥青过程中 需随时观察乳化情况 如出现异常 应立即停止倒入沥青 并把机中的沥 青乳化剂混合液放出 3 5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3 5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利用比重瓶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 非经注明 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 15 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是 指 25 相同温度下的密度之比 本方法可以测定 15 密度 换算得相 对密度 25 25 也可以测定相对密度 25 25 换算求得 密度 15 二者之间可由下式换算 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 25 25 沥青的密度 15 0 996 注 对液体石油沥青 也可以采用适宜的液体比重计测定密度或相对密度 3 5 2 仪具与材料 1 比重瓶 玻璃制 瓶塞下部与瓶口须经仔细研磨 瓶塞中间有 一个垂直孔 其下部为凹形 以便由孔中排除空气 比重瓶的容积为 20mL 30mL 质量不超过 40g 形状和尺寸如图 1 2 恒温水槽 控温的准确度为 0 1 3 烘箱 200 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4 天平 感量不大于 1mg 5 滤筛 0 6mm 2 36mm 各一个 6 温度计 0 50 分度为 0 1 7 烧杯 600mL 800mL 8 真空干燥器 9 洗液 玻璃仪器清洗液 三氯乙烯 分析纯 等 10 蒸馏水 或去离子水 11 表面活性剂 洗衣粉 或洗 12 其它 软布 滤纸等 3 5 3 方法与步骤 3 5 3 1 准备工作 1 用洗液 水 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 然后烘干称其质量 m1 准确至 1mg 2 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中一同保温 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 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 40mm 以上 13 3 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至规定的试验温度 0 1 3 5 3 2 比重瓶水值的测定步骤 1 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 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 少于 100mm 烧杯口露出水面 并用夹具将其固牢 2 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至规定温度后并保温 30min 后 将瓶塞塞 入瓶口 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 注意 比重瓶内不得 有气泡 3 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 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 立即用干净软 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 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 称其质量 m2 准确至 1mg 注意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 即使由于膨胀瓶塞 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 4 以 m2 m1作为试验温度时比重瓶的水值 注 比重瓶的水值应经常校正 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3 5 3 3 液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1 将试样过筛 0 6mm 后注入干燥比重瓶中至满 注意不要混 入气泡 2 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及瓶塞移入恒温水槽 测定温度 0 1 内盛有水的烧杯中 水面应在瓶口下约 40mm 注意勿使水浸入瓶内 3 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起算保温 30min 后 将瓶塞 塞上 使多余的试样由瓶塞的毛细孔中挤出 仔细用蘸有三氯乙烯的 棉花擦净孔口挤出的试样 并注意保持孔中充满试样 4 从水中取出比重瓶 立即用干净软布仔细地擦去瓶外的水分或 粘附的试样 注意不得再揩孔口 后 称其质量 m3 准确至 1mg 3 5 3 4 粘稠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1 按本规程 3 4 方法准备沥青试样 沥青的加热温度不高于估计 软化点以上 100 石油沥青 或 50 煤沥青 仔细注入比重瓶中 约至 2 3 高度 注意勿使试样粘附瓶口或上方瓶壁 并防止混入气泡 2 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 移入干燥器中 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 1h 连同瓶塞称其质量 m4 准确至 1mg 3 从水槽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 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 再放 入烧杯中 瓶塞也放进烧杯中 然后把烧杯放回已达试验温度的恒温 水槽中 从烧杯中的水温达到规定温度时起算保温 30min 后 使比重 瓶中气泡上升到水面 用细针挑除 保温至水的体积不再变化为止 待确认比重瓶已经恒温且无气泡后 再用保温在规定温度水中的瓶塞 塞紧 使多余的水从塞孔中溢出 此时应注意不得带入气泡 4 保温 30min 后 取出比重瓶 按前述方法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 称其质量 m5 准确至 1mg 3 5 3 5 固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1 试验前 如试样表面潮湿 可用干燥 清洁的空气吹干 或置 50 烘干箱烘干 2 将 50g 100g 试样打碎 过 0 6mm 及 2 36mm 筛 取 0 6mm 2 36mm 的粉碎试样不少于 5g 放入清洁 干燥的比重瓶中 塞 紧瓶塞后称其质量 m6 准确至 1mg 3 取下瓶塞 将恒温水槽内烧杯中的蒸馏水注入比重瓶 水面高 于试样约 10mm 同时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 如 1 洗衣粉 洗涤灵 并摇动比重瓶使大部分试样沉入水底 必须使试样颗粒表面上附气 泡逸出 注意 摇动时勿使试样摇出瓶外 14 4 取下瓶塞 将盛有试样和蒸馏水的比重瓶置真空干燥箱 器 中抽真空 逐渐达到真空度 98kPa 735mmHg 不少于 15min 如比重瓶 试样表面仍有气泡 可再加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 摇动后再抽真空 必要时 可反复几次操作 直至无气泡为止 注 抽真空不宜过快 防止样品带出比重瓶 5 将保温烧杯中的蒸馏水再注入比重瓶中至满 轻轻的塞好瓶塞 再将带塞的比重瓶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 并塞紧瓶塞 6 将有比重瓶的盛水烧杯再置恒温水槽 试验温度 0 1 中 保持至少 30min 后 取出比重瓶 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 m7 准确至 1mg 3 5 4 计算 1 试验温度下液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式 3 5 4 1 及 3 5 4 2 计算 b w 3 5 4 1 b 3 5 4 2 式中 b 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 g cm3 b 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 m1 比重瓶质量 g m2 比重瓶与盛满水时的合计质量 g m3 比重瓶与盛满试样时的合计质量 g W 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 15 水的密度为 0 999 10g cm3 25 水的密度为 0 99703g cm3 2 试验温度下粘稠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式 3 5 4 3 及 3 5 4 4 计算 b w 3 5 4 3 b 3 5 4 4 式中 m4 比重瓶与沥试样合计质量 g m5 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 g 3 试验温度下固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式 3 5 4 5 及 3 5 4 6 计算 b w 3 5 4 5 b 3 5 4 6 式中 m6 比重瓶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 g m7 比重瓶与试样和水合计质量 g 3 5 5 报告 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 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 验的精密度要求时 以平均值作为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 并准确至 3 位小数 试验报告应注明试验温度 3 5 6 精密度或允许差 1 对粘稠石油沥青及液体沥青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15 0 003g cm3 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0 007g cm3 2 对固体沥青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0 01g cm3 复现性试验 的允许差为 0 02g cm3 3 相对密度的精密度要求与密度相同 无单位 3 6 沥青针入度试验 3 6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 改性沥青针入度以及液体石油 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其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 25 荷重 100g 贯入时间 5s 以 0 1mm 计 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 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 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针入度指数 PI 用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宜在 15 25 30 等 3 个或 3 个以上温度条件下测定针入度后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得 到 若 30 时的针入度值过大 可采用 5 代替 当量软化点 T800 是 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 800 时的温度 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 当 量脆点 T1 2 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 1 2 时的温度 用以评价沥青的低 温抗裂性能 3 6 2 仪具与材料 1 针入度仪 凡能保证针和针连杆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 并 能指示针贯入深度准确至 0 1mm 的仪器均可使用 针和针连杆组合件 总质量为 50g 0 05g 另附 50g 0 05g 砝码一只 试验时总质量为 100g 0 05g 当采用其它试验条件时 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仪器设 有放置平底玻璃保温皿的平台 并有调节水平的装置 针连杆应与平 台相垂直 仪器设有针连杆制动按钮 使针连杆可自由下落 针连杆 易于装拆 以便检查其质量 仪器还设有可自由转动与调节距离的悬 臂 其端部有一面小镜或聚光灯泡 借以观察针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情 况 当为自动针入度仪时 各项要求与此项相同 温度采用温度传感 器测定 针入度值采用位移计测定 并能自动显示或记录 且应对自 动装置的准确性经常校验 为提高测试精密度 不同温度的针入度试 验宜采用自动针入度仪进行 2 标准针由硬化回火的不锈钢制成 洛氏硬度 HRC54 60 表面 粗糙度 Ra0 2 m 0 3 m 针及针杆总质量 2 5g 0 05g 针杆上应 打印有号码标志 针应设有固定用装置盒 筒 以免碰撞针尖 每根 针必须附有计量部门的检验单 并定期进行检验 其尺寸及形状如图 3 6 2 3 盛样皿 金属制 圆柱形平底 小盛样皿的内径 55mm 深 35mm 适用于针入度小于 200 大盛样皿内径 70mm 深 45mm 适用于 针入度 200 350 对针入度大于 350 的试样需使用特殊盛样皿 其深 16 度不小于 60mm 试样体积不少于 125mL 图 3 6 2 针入度标准针 单位 mm 4 恒温水槽 容量不少于 10L 控温的准确度为 0 1 水槽中 应设有一带孔的搁架 位于水面下不得少于 100mm 距水槽底不得少于 50mm 处 5 平底玻璃皿 容量不少于 1L 深度不少于 80mm 内设有一不 锈钢三脚支架 能使盛样皿稳定 6 温度计 0 50 分度为 0 1 7 秒表 分度 0 1s 8 盛样皿盖 平板玻璃 直径不小于盛样皿开口尺寸 9 溶剂 三氯乙烯等 10 其它 电炉或砂浴 石棉网 金属锅或瓷把坩埚等 3 6 3 方法与步骤 3 6 3 1 准备工作 1 按本章沥青试样准备方法准备试样 2 按试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 25 或 15 30 5 等 保持稳定 3 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 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 10mm 并 盖上盛样皿 以防落入灰尘 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 15 30 室温中 冷却 1h 1 5h 小盛样皿 1 5h 2h 大盛样皿 或 2h 2 5h 特 殊盛样皿 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 0 1 的恒温水槽中 1h 1 5h 小盛样皿 1 5h 2h 大试样皿 或 2h 2 5h 特殊盛样 皿 4 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 检查针连杆和导轨 以确认无水和其 它外来物 无明显摩擦 用三氯乙烯或其它溶剂清洗标准针 并拭干 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 用螺丝固紧 按试验条件 加上附加砝码 3 6 3 2 试验步骤 1 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 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 0 1 可用恒温水槽中的水 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 试样表面以 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 10mm 2 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入针 连杆 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 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 接触 拉下刻度盘的拉杆 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 调节刻度盘或 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3 开动秒表 在指针正指 5s 的瞬间 用手紧压按钮 使标准针 自动下落贯入试样 经规定时间 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注 当采用自动针入度仪时 计时与标准针落下贯入试样同时开始 至 5s 时自动停止 4 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 读取刻度盘指针或移指示 器的读数 准确至 0 5 0 1mm 5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 3 次 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 距离不应少于 10mm 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 温水槽 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 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 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 再用干 棉花或布擦干 6 测定针入度大于 200 的沥青试样时 至少用 3 支标准针 每次 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 直至 3 次平行试验完成后 才能将标准针取 出 7 测定针入度指数 PI 时 按同样的方法在 15 25 30 17 或 5 3 个或 3 个以上 必要时增加 10 20 等 温度条件下分 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但用于仲裁试验的温度条件应为 5 个 3 6 4 计算 根据测试结果可按以下方法计算针入度指数 当量软化点及当量脆点 3 6 4 1 诺模图法 将 3 个或 3 个以上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绘于图 2 的针 入度温度关系诺模图中 按最小二乘法法则绘制回归直线 将直线向 两端延长 分别与针入度为 800 及 1 2 的水平线相交 交点的温度即 为当量软化点 T800 和当量脆点 T1 2 以图中 O 点为原点 绘制回归直 线的平行线 与 PI 线相交 读取交点处的 PI 值即为该沥青的针入度 指数 此法不能检验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 仅供快速 草算时使用 3 6 4 2 公式计算法 1 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测试的针入度值取对数 令 y lgP x T 按式 3 6 4 2 1 的针入度对数与温度的直线关系 进行 y a bx 一元一次 方程的直线回归 求取针入度温度指数 A1gpen lgP K A1gpen T 3 6 4 2 1 式中 T 不同试验温度 相应温度下的针入度为 P K 回归方程的常数项 a A1gpen 为回归方程系数 b 图 3 6 4 2 确定道路沥青 PI T800 T1 2 的针入度温度关系诺模图 按式 3 6 4 2 1 回归时必须进行相关性检验 直线回归相关系灵 敏 R 不得小于 0 997 置信度 95 否则 试验无效 2 按式 3 6 4 2 2 确定沥青的针入度指数 PI 并记为 PI1gpen PI1gpen 3 6 4 2 2 3 按式 3 6 4 2 3 确定沥青的当量软化点 T800 T800 3 6 4 2 3 4 按式 3 6 4 2 4 确定沥青的当量脆点 T1 2 T1 2 3 6 4 2 4 5 按式 3 6 4 2 5 计算沥青的塑性温度范围 T T T800 T1 2 18 3 6 4 2 5 3 6 5 报告 1 应报告标准温度 25 时的针入度 T25 以及其它试验温度 T 所对应的针入度 P 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 PI 当量软化点 T800 当 量脆点 T1 2 的方法和结果 当采用公式计算法时 应报告按式 1 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 R 2 同一试样 3 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许 偏差范围内时 计算 3 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取整数作为针入度试验 结果 以 0 1mm 为单位 针入度 0 1mm 允许差值 0 1mm 0 49 2 50 149 4 150 249 12 250 500 20 当试验值不符此要求时 应重新进行 3 6 6 精密度或允许差 1 当试验结果小于 50 0 1mm 时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2 0 1mm 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 4 0 1mm 2 当试验结果等于或大于 50 0 1mm 时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 为平均值的 4 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 8 3 7 沥青延度试验方法 3 7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 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 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2 沥青延度的试验温度与拉伸速率可根据要求采用 通常采用的 试验温度为 25 15 10 或 5 拉伸速度为 5cm min 0 25cm min 当低温采用 1cm min 0 05cm min 拉伸速度时 应在报告中注明 3 7 2 仪具与材料 1 延度仪 将试件浸没于水中 能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及按照规 定拉伸速度拉伸试件且试验时无明显振动的延度仪均可使用 其形状 及组成如图 3 7 2 1 图3 7 2 1 延度仪 单位 mm 1 试 模 2 试样 3 电机 4 水 槽 5 泄水 孔 6 开关 柄 7 指针 8 标尺 2 试模 黄铜制 由两个端模和两个侧模组成 其形状及尺寸如图 3 7 2 2 试 模内侧表面粗糙度 Ra0 2 m 当装配完好后可浇铸成表 3 7 2 1 尺寸的 试样 19 图 3 7 2 2 延度试模 单位 mm 表 3 7 2 延度试样尺寸 mm 总 长74 5 75 5 中间缩颈部长度29 7 30 3 端部开始缩颈处宽度19 7 20 3 最小横断面宽9 9 10 1 厚度 全部 9 9 10 1 3 试模底板 玻璃板或磨光的铜板 不锈钢板 表面粗糙度 Ra0 2 m 4 恒温水槽 容量不少于 10L 控制温度的准确度为 0 1 水 槽中应设有带孔搁架 搁架距水槽底不得少于 50mm 试件浸入水中深 度不小于 100mm 5 温度计 0 50 分度为 0 1 6 砂浴或其它加热炉具 7 甘油滑石粉隔离剂 甘油与滑石粉的质量比 2 1 8 其它 平刮刀 石棉网 酒精 食盐等 3 7 3 方法与步骤 3 7 3 1 准备工作 1 将隔离剂拌和均匀 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两个侧模的内 侧表面 并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妥 2 按本章沥青试样准备方法准备试样 然后将试样仔细自试模的 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入模中 最后略高出试模 灌模时应注 意勿使气泡混入 3 试件在室温中冷却 30min 40min 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 0 1 的恒温水槽中 保持 30min 后取出 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 沥青 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 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 且表面应刮得平滑 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 1h 1 5h 4 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 针正对标尺的零点 将延度仪注水 并保温达试验温度 0 5 3 7 3 2 试验步骤 1 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 然后将盛有试 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 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 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 并取下侧模 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 25mm 2 开动延度仪 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 此时应注意 在试 验过程中 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 且仪器不得有振 动 水面不得有晃动 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 应暂时中断循环 停止 水流 在试验中 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 则应在水中 20 加入酒精或食盐 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 重新试验 3 试件拉断时 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 以厘米表示 在正 常情况下 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 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 如不 能得到这种结果 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3 7 4 报告 同一试样 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 3 个 如 3 个测定结果均大于 100cm 试验结果记作 100cm 特殊需要也可分别记录实测值 如 3 个测定结果中 有一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 100cm 时 若最大值或最小 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 则取 3 个测定结果的平 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 若平均值大于 100cm 记作 100cm 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 试 验应重新进行 3 7 5 精密度或允许差 当试验结果小于 100cm 时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 20 复现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 30 3 8 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 环球法 3 8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 煤沥青的软化点 也适用于测 定液体石油沥青经蒸馏或乳化沥青破乳蒸发后残留物的软化点 3 8 2 仪具与材料 1 软化点试验仪 如图 3 8 2 1 由下列部件组成 1 钢球 直径 9 53mm 质量 3 5g 0 05g 2 试样环 黄铜或不锈钢等制成 形状尺寸如图 3 8 2 2 图 3 8 2 1 软化点试验仪 单位 mm 图 3 8 2 2 试样环 单位 mm 1 温度计 2 上盖板 3 立杆 4 钢球 5 钢球定位环 6 金属环 7 中层板 8 下底板 9 烧杯 图 3 8 2 3 中层板 单位 mm 图 3 8 2 4 环夹 单位 mm 3 钢球定位环 黄铜或不锈钢制成 4 金属支架 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 上层为一圆盘 直径略大于烧杯直径 中间有一圆孔 用以插放温度计 中层板形状 尺寸如图 3 8 2 3 板上有两个孔 各放置金属环 中间有一小孔可支 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 一侧立 杆距环上面 51mm 处刻有水高档记 环 下面距下层底板为 25 4mm 而下底板距烧杯底不少玩于 12 7mm 也少 得大于 19mm 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螺母固定在一起 5 耐热玻璃烧杯 容量 800mL 1000mL 直径不小于 86mm 高不小于 21 120mm 6 温度计 0 80 分度为 0 5 2 环夹 由薄钢条制成 用以夹持金属环 以便刮平表面 形状 尺寸如图 3 8 2 4 3 装有温度调节器的电炉或其它加热炉具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等 应采用带有振荡搅拌器的加热电炉 振荡子置于烧杯底部 4 试样底板 金属板 表面粗糙度应达 Ra0 8 m 或玻璃板 5 恒温水槽 控温的准确度为 0 5 6 平直刮刀 7 甘油滑石粉隔离剂 甘油与滑石粉的比例为质量比 2 1 8 新煮沸过的蒸馏水 9 其它 石棉网 3 8 3 方法与步骤 3 8 3 1 准备工作 1 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 按本规程 3 4 的规定方法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 试样环内至 略高出环面 为止 如估计 试样软化点 高于 120 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 不用玻璃板 均应预热至 80 100 2 试样在室温冷却 30min 后 用环夹夹着试样杯 并用热刮刀刮 除环面上的试样 务使与环面齐平 3 8 3 2 试验步骤 1 试样软化点在 80 以下者 1 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成都杨溪湖220kV变电站110kV配套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 湖南省衡阳市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原卷及解析)
- 新疆初中物理试卷及答案
- 消防设施工程风险评估与应对方案
- 2025北京遴选考试真题及答案
- 节能设施改造-洞察与解读
- 奖惩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环境设计课程中思政资源库建设的跨学科探索
- 2025年重庆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
- 安全培训开班式讲话课件
- 矿山道路土路施工方案
- 丽水2025年丽水市生产力和投资促进中心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26学年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次月考(一、二)(含答案)(人教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劳动保障协理员考试复习资料
- DB3301T 0286-2019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 道路护栏设计和路侧安全净区宽度的计算
- 轴类零件工艺工序卡片
-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学课件
-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红、白喜事常识(完整版)
- 并机调试步骤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