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明清小说分析.ppt_第1页
第四讲明清小说分析.ppt_第2页
第四讲明清小说分析.ppt_第3页
第四讲明清小说分析.ppt_第4页
第四讲明清小说分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明代戏曲 一 杂剧 一 明初的杂剧创作 1 朱权 太和正音谱 2 朱有炖 宪王遭世隆平 奉藩多暇 勤学好古 留心翰墨 制诚斋乐府 传奇若干种 音律谐美 流传内府 至今中原弦索多用之 李梦阳汴中元宵绝句云 中山岗孺子倚新妆 赵女燕姬总擅场 齐唱宪王新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钱谦益 列朝诗集小传 3 其他宫廷剧作家 二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创作 1 徐渭的 四声猿 2 王九思 曲江春 康海 中山狼 3 陈与郊 昭君出塞 4 徐复祚 一文钱 王衡 郁轮袍 二 传奇 一 界说1 传奇 之名 最初用于称小说 最早见于唐元稹 莺莺传 现有唐传奇之称 2 宋代 传奇一词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传奇指民间说话伎艺所讲述的各种奇异故事 狭义的传奇 则指民间说话伎艺中小说家的一种题材类型 如南宋末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 云 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 谓之 银字儿 如烟粉 灵怪 传奇 说公案皆是搏刀杆棒发迹变泰之事 3 根据现存的文献资料 以传奇称戏曲 始见于南宋末年 张炎的 满江红 词小序 赠蕴玉 传奇惟吴中子弟为第一 他所说的传奇 应指当时流行于南方的南曲戏文 4 此后 元人习常称南曲戏文为传奇 与此同时 元人也称北曲杂剧为传奇 5 明清以来 人们更多的以传奇作为明清时期一种特殊的戏曲体裁的专称 含义 嘉靖时诞生明清传奇 传奇是与杂剧相区别的长篇戏曲的通称 传奇是与宋元戏文相区别的明清长篇戏曲的通称 传奇是明中叶以后昆腔系统的戏曲剧本的特称 相对于杂剧 传奇无疑是一种长篇戏曲剧本 通例一部传奇剧本由二十出至五十出组成 而杂剧则是一种短篇戏曲剧本 通例只有一至七出 相对于戏文 南曲 传奇具有剧本体制规范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特征 而戏文在剧本体制和音乐体制上却有着明显的纷杂性和随意性 因此 就内涵和本质而言 传奇是一种剧本体制规范化和音乐体制格律化的长篇戏曲剧本 传奇体制的确立 审美趣味文人化 剧本体制规范化 语言风格典雅化 二 明代传奇创作风貌1 明前期 1 有益风化的教化剧 丘浚 五伦全备记 邵灿 香囊记 语言风格 刻意卖弄才学 强求绮丽 标榜典雅 以 香囊记 尤为突出 把传奇引入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圈 2 虚实相伴的历史剧 周礼 东窗记 叙岳飞抗金事 姚茂良 双忠记 叙唐朝张巡 许远抗击安史之乱的事迹 王济 连环记 叙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用义女貂蝉设连环计 谋杀董卓的故事 沈采 千金记 全剧以楚汉相争时韩信的生平事迹为主 又牵合项羽事迹 而以汉高祖刘邦成大业事为背景 以张良 萧何为贯穿线索 苏复之的 金印记 叙战国时洛阳人苏秦合纵连横事迹 张凤翼 红拂记 祝发记 窃符记 虎符记 灌园记 等 以 红拂记 最富盛名 3 情理和谐的风情剧 陆采 南西厢 变为南曲 郑若庸 玉玦记 叙南宋时山东巨野人王商 在妻子秦氏庆娘的劝说下 上京应举 落第后耻于归乡 淹留临安 结识了妓女李娟奴 年余财尽 娟奴与鸨母商议 用倒宅计 抛弃了王商 王商发奋读书 应试中状元 授翰林学士 京兆尹 报仇杀了娟奴和鸨母 其初 因张安国之乱 秦氏偕婢逃难 途中为安国所擒 欲纳为妾 秦氏誓死守节 剪发毁容 以断安国之念 及张安国兵败 秦氏等人被送往京城 由王商在癸灵庙审理 王商遂得与秦氏重逢 剧作旨在批判妓女负心 警戒浮浪子弟 表彰贞节 以艳情故事宣扬伦理观念 曲词典丽 用韵和谐 堪称文词派中登峰造极之作 2 明中期 1 魏良辅与昆腔的改革 2 中期三大传奇 宝剑记 忠奸对立和情理冲突从此成为明清传奇的两大主题 浣纱记 历史剧的新篇 在采用悠扬柔美的昆腔的同时 又充分注意到曲词的典雅工丽 鸣凤记 时事剧的发轫 文词派 曲词和宾白都偏重于典雅绮丽 是口味纯正的文人之曲 剧情介绍见教材 3 明后期传奇的繁荣 1 沈璟和吴江派 沈璟重格律 重本色 顾大典 许自昌 王骥德 吕天成 叶宪祖等剧作家 2 其他戏曲家 张凤翼 红拂记 徐复祚 红梨记 高濂 玉簪记 周朝俊 红梅记 梅鼎祚 玉合记 汪廷讷 狮吼记 3 沈 汤之争 4 明末传奇的余辉 1 袁于令 西楼记 2 吴炳 粲花斋五种曲 3 孟称舜 娇红记 4 阮大铖 石巢传奇四种 汤显祖 一 生平与思想二 牡丹亭 一 艺术魅力 1 沈德符 顾曲杂言 汤义仍 牡丹亭梦 一出 家传户诵 几令 西厢 减价 2 汤显祖 一生 四梦 得意处唯在 牡丹 2 娄江俞二娘 秀慧能文 天天捧着剧本 反复诵读 再三品味 蝇头细字 密密批注 不禁幽思痛惋 年仅17岁就断肠而死 在 惊梦 折上 她注道 我睡觉也常常做梦 只有梦中才能见到平时见不到的东西 就像丽娘见到的那样 全剧评注完毕 她另抄了一份 打算托人捎给汤显祖 但不久因感伤太过 忧愤而亡 汤听说后 伤感不已 曾作诗悼念俞二娘 其一 何自为情死 悲伤必有神 一时文字出 天下有心人 哭娄江女子二首 之二 4 明末杭州女演员商小玲 最擅长演出 牡丹亭 她曾爱上一位俊俏书生 因故不得遂愿 忧郁成疾 所以每次演到 牡丹亭 中的寻梦 闹殇等出就好像身临其事 总是缠绵凄婉 泪痕盈目 一天 正在舞台上演出寻梦 唱到 待打并香魂一片 阴雨梅天 守得个梅根相见 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 悲歌哀痛 如泣如诉 突然仆地身亡 5 扬州少女冯小青 容貌艳丽 能文善诗 但她出生低贱 被卖给某富商做妾 受到富商之妻的悍妒凌辱 不到二年 小青不堪折磨 染疾而死 小青生前感叹红颜薄命 曾经夜读 牡丹亭 再三咏玩 感慨万千 写了一首饱含血泪的诗 冷雨幽窗不可听 挑灯闲看 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 岂独伤心是小青 6 林黛玉 红楼梦 第23回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 歌声婉转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 便不留心 只管往前走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 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 唱道是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 倒也十分感慨缠绵 便止住步侧耳细听 又听唱道是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 不觉点头自叹 心下自思道 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可惜世人只知看戏 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想毕 又后悔不该胡想 耽误了听曲子 又侧耳时 只听唱道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林黛玉听了这两句 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 你在幽闺自怜 等句 亦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 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 细嚼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 水流花谢两无情 之句 再又有词中有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之句 又兼方才所见 西厢记 中 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之句 都一时想起来 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 不觉心痛神痴 眼中落泪 7 据邹弢 三借庐笔谈 所述 扬州有个叫金凤钿的才女 特别喜爱词曲 对 牡丹亭 更是 读而成癖 直至 日夕把卷 呤玩不缀 由爱 牡丹亭 进而对汤显祖产生了爱慕之情 她认为 汤若士多情如此 必是天下奇才 於是几次托人给汤显祖捎去读 牡丹亭 所感的书信 并大胆表白 愿为才子妇 的心愿 由於辗转耽搁 半年后书信才到达汤显祖的手裏 汤显祖深为其真情感动 立即星夜兼程赶往扬州和她一见 不料金凤钿已死 金姑娘临终时对家人讲 无缘与汤若士相见 终生遗憾 须以 牡丹亭 殉葬 愿以其相伴於黄泉 汤显祖听知此情此景 不禁黯然神伤 在扬州为金姑娘守墓一个多月后 怅然而归 8 三女评 牡丹亭 的佳话 长生殿 作者洪昇有个好友叫吴吴山 初聘黄山女子陈同 尚未完婚 陈便去世 陈同生前酷爱 牡丹亭 一边看 还一边加以评点 得病后依旧倚枕而读 爱不释手 她母亲多次劝阻不成 不得已把书偷偷拿去烧了 幸好上卷放在枕头底下 才免于一炬 陈同死后 吴吴山看到了这卷幸存的 牡丹亭 见上面密行细字 评语极精辟动人 有几页还斑斑点点沾满了泪痕 让他惊叹不已 不久 吴吴山娶了清溪女子谈则 谈则在看到陈同评点的 牡丹亭 后竟也爱不释手 她叹息下卷不存 便从书市购来了下卷 仿照陈同的意思补评下去 吴吴山读了谈则的评语 简直与陈同如出一手 更是惊讶 不料 谈则评完 牡丹亭 也竟一病不起 离开了人间 几年后 吴吴山继娶古荡女子钱宜 钱宜看了几页陈 谈评注的 牡丹亭 就人了迷 她一边看 一边也在书页上注下了自己的感想 全书注完 她对吴吴山道 以前曾听说有个叫小青的女子评过 牡丹亭 但后人不得见 眼下陈 谈两位姐姐 评点得如此精湛 何不把它刻印出来让其流传呢 吴吴山听了点头称是 答应了她的请求 钱宜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作为刻板资金 到清康熙年间 三妇合评的 牡丹亭 终于刊刻行世了 二 故事情节1 汤显祖 牡丹亭记 题词 传杜太守事者 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 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考柳生 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2 直接取材是明万历间话本 杜丽娘慕色还魂 小说写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之女丽娘 在一次游园之后 感梦而亡 她生前曾自绘小像 死后为柳太守之子梦梅所得 梦梅日夜思慕 遂得与丽娘的鬼魂幽会 最后开冢还魂 杜 柳结亲 3 故事情节55出 三 思想内容戏剧冲突 情与理的对抗天下女子有情 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梦其人即病 病即弥连 至手画形容 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 复能溟溟莫中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 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生而不可与死 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嗟夫 人世之事 非人世所可书 自非通人 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之所必无 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汤显祖 牡丹亭记 题词 四 艺术成就1 改动 汤曾就当时有人改动 牡丹亭 一事在诗文里不止一次提到王维的 雪里芭蕉图 诗有 见改窜词者 失笑 醉汉琼筵风味殊 通仙铁笛海云孤 总饶割就时人景 却愧王维旧雪图 文有 答凌初成 不佞 牡丹亭 记 大受吕玉绳改窜 方便吴歌 不佞哑然笑曰 昔有人嫌摩诘之冬景芭蕉 割蕉加梅 冬则冬矣 然非王摩诘冬景也 其中骀 dai 荡淫夷 转在笔墨之外耳 2 结构汤显祖说 因情成梦 因梦成戏 以情与理的冲突为中心线索 牡丹亭 分为三个情节结构段落 第2出 言怀 到20出 闹殇 写丽娘的 生可以死 21出 谒遇 至35出 回生 写丽娘 死可以生 36出 婚走 到55出 圆梦 写柳杜婚姻成立 人间 阴间 人间 现实 理想 现实 依次转换 即是丽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历程 也是汤文化探索的完整精神历程 3 人物形象塑造王思任 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 赞 牡丹亭 的人物塑造 其款置数人 笑者真笑 笑即有声 啼者真啼 啼即有泪 叹者真叹 叹即有气 杜丽娘之妖也 柳梦梅之痴也 老夫人之软也 杜安抚之古执也 陈最良之雾也 春香之贼牢也 无不从筋节穷髓 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 亦文亦史 亦败亦成 如此等人 皆若士玄空中增减圬塑 而以毫风吹气生活之者也 4 语言重意境 重抒情 决定了 牡丹亭 的语言特色典雅蕴藉 李渔 闲情偶寄 批评说 惊梦 首句云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以游丝一缕 逗起情丝 发端一语即费如许深心 可谓惨淡经营矣 然听歌 牡丹亭 者 百人之中有一二人解出此意否 若谓制曲初心并不在此 不过因所见以起兴 则瞥见游丝 不妨直说 何须曲而又曲 由晴丝而说及春 由春与晴丝而悟其如线也 若云作此原有深心 则恐索解人不易得矣 索解人既不易得 又何必奏之歌筵 俾雅人俗子同闻而共见乎 其余 停半晌 整花钿 没揣菱花 偷人半面 及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等语 字字俱费经营 字字皆欠明爽 此等妙语 止可作文字观 不得作传奇观 段落赏析惊梦 商调引子 绕池游 旦上 梦回莺啭 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贴 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 旦 晓来望断梅关 宿妆残 贴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 旦 翦不断 理还乱 闷无端 贴 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 春香 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 分付了 旦 取镜台衣服来 贴取镜台衣服上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 旦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 整花钿 没揣菱花 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雲偏 行介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 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 旦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 早茶时了 请行 行介 你看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旦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 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 是花都放了 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 旦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 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 贴 成对儿莺燕啊 合 闲凝眄 生生燕语明如翦 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 去罢 贴 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 提他怎的 行介 隔尾 观之不足由他缱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 贴 开我西阁门 展我东阁床 瓶插映山紫 炉添沉水香 小姐 你歇息片时 俺瞧老夫人去也 下 旦叹介 默地游春转 小试宜春面 春啊 得和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