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_第1页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_第2页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_第3页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_第4页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设计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课课 堂堂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表表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 黄鹤楼送别 学科学科语文授课班级授课班级五 1 授课时数授课时数 1 设计者设计者刘泽义所属学校所属学校 福安市甘棠中心小学 本节 课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 课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的文体是一篇 文包诗 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 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 展现了李白创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本文诗文互照 情景同现 是一篇形式新颖 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文章 依据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教材自身的 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发展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基本素养 基础能力出发 让学 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 掌握和应用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常识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节 课 教学目标本节 课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过程和方法 练习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读文 诗 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1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经验 2 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初始能力 1 1 学生有课前预习新课的行为习惯 2 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方法 如 边读边想 边读边做批注等 3 大部分学生能独立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大体概括 较正确 流利的朗读课文 信息素养 1 学生能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 学生搜集孟浩然 李白的名诗 2 学生能过有效地利用课文资源 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 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25 2 1理解并掌握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 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都有意不去触动藏 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25 2 2理解并掌握 李白的话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敬仰 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 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 前往扬州 不知我们何 日才能再见面 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25 2 3理解并掌握 孟浩然的话 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 了 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25 2 4感受体会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25 2 5感受体会岸边杨柳依依 江上沙鸥点点 25 2 6感受体会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 凝视着远方 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义 做到诗文交融 1 借助多媒体教学 2 结合课文词 句展开教学 并进行概括 3 学生结合生活实践 合作交流讨论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 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 情 1 多形式的朗读 以读为主 以读促说 培养并发展学 生的语感 2 借助课件讲解 教学环境要求教学环境要求 2 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 资源 选择教学媒体 资源 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 体 类 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25 2 1理解并掌握 课 件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 望蓝天白云 一会儿远 眺江上景色 都有意不 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 惜别之情 BG 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文章的重点 120 秒 自制 25 2 2理解并掌握 课 件 孟夫子 您的人品令人 敬仰 您的诗篇誉满天 下 自从我结识了您 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 长和老师 今天您就要 顺江东下 前往扬州 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面 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AH 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文章的重点 120 秒 自制 25 2 3理解并掌握 课 件 王勃说得好 海内存 知已 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 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 的波涛永世不绝 AC 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文章的重点 120 秒 自制 25 2 5感受体会 课 件 岸边杨柳依依 江上沙 鸥点点 FE 渗透了借景抒情 的表达方法指导 30 秒 自制 25 2 6感受体会 课 件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 凝视着远方 只见一江 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 边 FE 体会诗文意境 和朋友间依依 惜别的深情 30 秒 自制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 提供事实 建立经验 B 创设情境 引发动机 C 举例验证 建立概念 D 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 E 呈现过程 形成表象 F 演绎原理 启发思维 G 设难置疑 引起思辨 H 展示事例 开阔视野 I 欣赏审美 陶冶情操 J 归纳总 结 复习巩固 K 自定义 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 设疑 播放 讲解 B 设疑 播放 讨论 C 讲解 播放 概括 D 讲解 播放 举例 E 播放 提 问 讲解 F 播放 讨论 总结 G 边播放 边讲解 H 边播放 边议论 I 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J 自定义 3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 教学策略阐述教学策略阐述 为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突破本文的教学重 难点 促进学生在一 定程度的提升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 1 在课堂中 学生可通过读一读 说一说 划一划 背一背 想一想 演一演等方法学习课文 2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清晰化 让学生更易理解课文的内容 3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共同探究教材内涵 4 欣赏诵读 拓展迁移 积累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 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本栏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 应详细阐述并绘出流程图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 资源 设计意图 依据 检查复习 1 认真学习钻研教 材深入学习 课程标 准 把握好教学目标 2 针对课堂教学活 动做好充分的预设 1 熟读课文 2 查找资料 学生搜集孟 浩然 李白的名诗 课件 教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 过收集学习资料感受所学 知识运用的广泛性激发学 习兴趣 导入新课 1 展开教学 熟悉 课文并理解课文 2 指导阅读 加强 朗读 提升能力 1 明确学习内容 2 明确李白和孟浩然之间 所藏的情感 依依惜别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 教本 在朗读的同时 启发学生 想象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 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体悟情感 1 运用配乐朗读渲 染情感 2 运用课件再现情 境 3 运用想象说话体 味深情 1 通过指名读 小组读 齐 读 练读 分角色读等 充分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与 孟浩然 通过语言与动作 神情来表达自己对诗情的 理解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 升华 课件 教本 道具 让学生通过独立朗读课文 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 在 合作探究中体会诗文意境 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4 巩固拓展 1 组织学生自主提 问并通过交流与探究 解决问题 2 欣赏诗文 拓展 迁移 积累运用 1 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 2 课后同学们去收集几首 送别诗 然后挑选其中的 一首 也去查找一下诗人 创作这首诗的由来 尝试 把它改写成像 黄鹤楼送 别 这样的文包诗 课件 展示仪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 更深入的思考 培养学生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充 分利用了本课的教学资源 巧妙地做到了 以读促写 读写迁移 导入 课件 引题 学生轻读课文 检查自读效果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 2 3 自然段 学习第 4 5 自然段 了解事件的人 物 时间 地 点 课件 重点句 课件 重点句 动 画演示 指导朗读 关键词语的掌握 理解课文内容 体 会依依惜别之情 结束 总结 学习 感受美景 体会依 依惜别之情 了解借景抒情的写 法 5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 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 2 课后同学们去收集几首送别诗 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 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 尝试把它改 写成像 黄鹤楼送别 这样的文包诗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 写话 岸边杨柳依依 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 好像 2 背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形成性检测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 的 内 容 25 2 3 感受 体会 让学生回忆与朋友的和谐相处 让他们像李白 孟浩然那样对班里的好朋友说说心里 话 25 2 5拓展 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 25 2 6拓展 课后同学们去收集几首送别诗 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 尝试把它改写成像 黄鹤楼送 别 这样的文包诗 教学预测 反思教学预测 反思 黄鹤楼送别 是一文诗兼美的 文包诗 形式的课文 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但它却不同于 劝君 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 从李白 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 虽带有一丝依恋 几许惆怅 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 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 基于这一点 文章充满了诗情画 意 本文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 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 诗话对照 情景同现 使得诗与文浑然一体 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