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淹 回忆你所知道的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壮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死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别 古代描写离别的诗词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别 2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3 雨霖铃 柳永 4 雨霖铃 安史之乱时 唐玄宗避地蜀中 于栈道雨中闻铃音 起悼念杨贵妃之思 采其声为 雨霖铃 曲 象征 离愁别恨 5 词牌介绍 柳永创作这首词时 由于仕途失意 心情十分压抑 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 更是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就反映了他当时的这种复杂的心情 6 教学目标 1 体会词中情感2 把握两种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借景抒情3 学习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7 直接抒情 8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1 请找出直接抒发词人感情的句子 并概括词中感情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9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以来 多愁善感的人离别时都会很伤心更何况是在这让人不能承受的冷清凄凉的秋天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这一次分开 经过的将是一年或更多年的分离 我料想即使有好天气 好风景 也会因无人共赏而形同虚设 离别了恋人 纵然是有万千深情蜜意 又能向谁诉说呢 10 借景抒情 11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2 请找出词中写景抒情的诗句出来 并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句 12 名句赏析1 赏析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4分 2 赏析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4分 3 有人盛赞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名句 你同意吗 为什么 6分 赏析思路 手法 依据 作用借景抒情 意象 意境 感情 13 1 赏析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这一句给我们点出了别离的季节 萧瑟凄冷的秋天 地点 汴京城外的长亭 具体时间 雨后阴冷的黄昏 1分 寒蝉 长亭 日暮 雨歇 1分 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 1分 的送别氛围 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1分 14 2 赏析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4分 名句赏析 这一句运用了借景抒情 虚景写实情的手法 1分 词人借用想象之景 浩渺的烟波 沉重的暮霭 望不到边际的楚天 1分 营造了一个迷蒙辽阔的意境 1分 含蓄深沉地表现了词人分别后抑郁难舍 孤独寂寞的感情 1分 15 3 有人盛赞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名句 你同意吗 为什么 6分 同意 观点1分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1分 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 酒 杨柳 晓风 月影 1分 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 1分 用酒的愁苦 柳的寂寥 晓风的清冷 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只影单 孤零惆怅的心境 2分 词人以风之凉 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抒情含蓄 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小结1分 杨树岸晨风淡月 16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7 虚实结合 18 1 实写 2 虚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 实事 实境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 幻想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 想象 设想的未来之境3 回忆 已逝之景之境4 联想 由此及彼 虚实结合 虚实相生虚实相济 19 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 实 哪些是 虚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虚 虚 实 实 虚 虚 虚 实 虚 虚 实 虚 虚 20 阅读下面的诗 回答问题 6分 天津卷 凉州词 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 1 边城 唐代边境城镇 与吐蕃对峙 2 安西 安史之乱后陷落 作者写此诗时安西已被吐蕃辖管三十多年 碛 q 沙漠 练 白绢 泛指丝绸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分 21 诗中前两句暮雨 低雁 芦 笋为实写 1分 营造了春天阴沉昏暗的意境 分 表达了诗人对紧张恐怖边境的担忧之情 分 诗中后两句遥远的驮铃声为实写 驼队应该穿过沙漠后到安西为虚写 1分 是想象的繁华的丝绸商运之景 诗歌通过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表达作者盼望收复安西边镇 恢复往日繁荣的感情 1分 22 黄昏时分 边城阴雨连绵 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中低飞 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透过丝丝细雨 看见远处的沙漠在低吟着 似乎在诉说着久违的感觉 河边的芦苇发芽似笋 抽枝吐叶 每一片嫩嫩的叶子 都被雨水洗刷着 争着向上生长 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到来 生命的希望 这时 从沙漠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驮铃声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支驮运货物在缓缓行进的骆驼队伍 由远及近 穿过沙漠 到达遥远的安西 同时 诗人的那颗无比沉重的心也随那逐渐向远方消逝的驮铃声 越过了沙漠 飞到了那虽然远在视线之外 却时时进入思念中的安西 23 概括艺术特点 1 直接抒情2 借景抒情3 虚实结合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杨柳 晓风 残月烟波 暮霭 楚天 24 离别环境 离别场面 此去行程 别后情景 伤离别 背诵指导 25 作业 1 请分析鉴赏本词虚实结合的手法 6分 26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描写了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 写的是现实之景 是实写 手法 依据2分 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