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doc_第1页
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doc_第2页
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doc_第3页
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doc_第4页
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生必读观后感 一本中医养生广告读本,不知其中有多少知识是真是假。但作为一个对中医养生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对中医养生了解多一些总是没坏处的。下面就把中医药的一些基本常识做简短摘录。 中医养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编著)、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东汉时期人)作为早期中医养生的代表,给养生做了一个解释,“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中医的发展现状,中医发展到今天,已从国内发展到国际,以其治根治本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医的养生原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平不等于平等,应为“阳主阴从”的关系。”扶正气,调平衡是为中医养生根本。中医的核心是哲学,体现为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再生哲理,而西方治病追求的是杀菌,体现为对抗,战争思维。 中医的治疗思想分为补益养正派和泻火清毒派,是为相对为主,不是绝对。中医治病的感知过程体现在患病部位会有一般疼痛、加重疼痛、减缓疼痛、痊愈。加重疼痛是为中医里的“气冲病灶”,是攻克病原最关键的时刻。 黄帝内经讲,“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养人之阴。” 未病已病之交,谓之交病,即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百病在于瘀,气血瘀滞是表象,阳气虚弱,正气不足是本质。 人体过于虚弱会出现“虚不受补”现象。就是说人体虚弱到一定程度,脾胃虚弱,中气不旺,不能运载药力,瘀滞处也会气机瘀滞。 女性三七(21岁)成熟,四七(28岁)生命力达到最盛;男性则在四八(32岁)后开始走向衰老。 中医美容大法:旺肾健脾,补肝益肺,养心养血,活血以旺盛血行,使五脏气血充盈,肌肤得养。 五脏六腑,五脏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包括:肾、肺、肝、心、脾;六腑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属于胸腹腔的区域划分)。 一、【中药】 中药的灵魂是配伍,将药材按“君臣佐使”的方式组合起来。一般为“一君二臣三佐五使”的配比,君臣佐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其中,中药的提纯只是提纯了“君”,没了君臣佐使,降低了中药的效果。黄连、麻黄是为中药,但黄连素、麻黄素就是西药处方了,是为提纯。中药的发展方向为浓缩,保证配比。 中药的三要素是方(配方)、材(药材,地道纯正,特定的时间、地点生产的药材才能保证药效)、法(制作方法,古代遗留下来的古法炮制制作方法要遵守),缺一不可。中药根据外观分为汤药(汤也)和丸药。汤药(汤者,荡也)药劲大,见效快,急性病可选用,七天不见效就要考虑换药了。丸药(见效慢,缓也)药效在720天显现,慢性病可选用,效果不明显,即可换方换药。 药食同源,药食同性,可食之物都有“寒、凉、热、温、平”的药性。 中药目前按照制成品分为中成药、保健食品、食品。 二、【肾与肝】 肾为先天之本,阳气之根。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补血养血可助毛发生长。 肾主骨,牙为骨之余。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繁衍后人。 肾生骨髓,髓生肝。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藏血,脾统血,人体血液是靠肝脾来调节的。肺主皮毛调皮贵在调肺。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功能。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阴茎属筋。 男性属阳,以气为本,故重在补肾;女性属阴,以血为本,故重在养肝。 肾开窍于耳。 三、【脾与胃】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 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气足能知五谷。 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统血,脾有生血功能,脾虚容易导致贫血。脾气足,其血旺。 引起脾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吃,二是思。 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之气即为中气。中气为人一身之气之枢纽。 脾气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脾气虚弱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太久,下牙龈萎缩。 调养脾胃,离不开疏肝平肝养肝,使肝气条达。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人无胃气者,辞而不治。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通降饮食水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 气以壮胆,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蓄养胆气。 阳出于阴则窹,阳入于阴则寐。 四、【重点病症】 冠心病(心脏病):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头晕目眩、嘴唇发紫,舌头发紫。 发病原理:随着年龄增大,阳气不足,气血流通减慢,血液中杂质沉淀,血管硬化,造成堵塞。 高血压:血管堵塞,但组织器官每时每刻又需要足够的血供量,以完成新陈代谢。血压升高就是为了保证供血充足而调高了压力,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原有的血液灌注。 高血脂(脂肪肝):以肝为核心的造血机制气化功能失调,不能把营养气化为血而成为脂肪。 糖尿病: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人阴阳失衡后的一个具体表现。以肾、膀胱为主体的水循环系统气化功能失效所致。 支气管炎(哮喘):以肺为核心的循环系统失调所致,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腰椎病(肩周炎):肾主骨,对各种骨病的调养当以调肾为本。 风湿(痛风):在内正气不足,在外风寒湿,三气杂至,致气血闭阻,经脉不通所致。 前列腺增生:尿急、尿频、尿痛、小便点滴不出或淋漓不净,小腹部会阴胀痛,腰部酸胀刺痛,性功能下降。 肾阳气不足,以致三焦气化失常,紊乱。扶下焦阳气为根本,顾护脾肾元气为主,调三焦气化使之正常。 青春痘:肺主皮毛,肺气不足,肺免疫力弱。 便秘:分实秘和虚秘。血虚则肠失濡润,气虚则传送无力。 肥胖:十胖九虚。肾气虚弱,脾阳不振,造成气血衰弱,容易导致肥胖。脾主肉,相当于代谢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正确的减肥理念应该是把人补瘦,补肾脾之阳气,使之可以气化脂肪为血而瘦,而不是泻瘦,饿瘦。 五、【养生保健】 人体虚证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之分。凡精气足者饮食必然清淡,嗜咸者定是脾肾两虚,脾虚则会饮食无味,导致口味重而嗜咸,形成恶性循环。 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易损难复,晚9点至早5点,尤其是晚11点至早3点最好休息,是人体阳气收藏归位的最佳时间。春夏养阳,秋冬收藏。 不食生冷食物是顾护脾的元气。西瓜性寒,伤脾最重,食后易腹胀,不思饮食,重则便稀泻肚。桃梨少吃,葡萄、苹果、甜橙性平,可吃。矿泉水、纯净水、碳酸饮料属生水,多饮伤脾,白开水属热水,性温,不伤脾。自来水中漂白粉净水,漂白粉性寒,凉茶、啤酒性寒,抗生素大多苦寒,易攻伐阳气。 唇干便燥属内热,可适当吃一些生冷食物。 七分饱,三分饥,吃饭吃得太饱,伤脾胃。早饭中饭可适当多吃,晚饭要少吃。俗称“过午不食”,晚饭不吃或只喝粥等易消化食物。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要清淡,吃平性温性食物,少吃或不吃寒凉燥热之物,寒凉之物损阳,燥热之物损阴耗阳。啤酒少喝,伤脾。 人体内的细胞大约3个月更换一次。所以慢性病的调养一般为100天左右。 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