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15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2-2013_第1页
开封市15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2-2013_第2页
开封市15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2-2013_第3页
开封市15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2-2013_第4页
开封市15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2-20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前前 言言 建设高标准粮田是国家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提出的 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高标准粮田是在现代农业理念的指导下 配 套水平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的农业 经营模式等要素的集成 高标准粮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 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基础性工程 是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措施 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现实要求 国务院 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中明确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国家重要的粮 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要求河南省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 区 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而建设高标准 粮田是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形势下 我市根据 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开封 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 2009 2020 年 和 开封市农业发 展 十二五 规划 2011 2015 年 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 通 过整合资金 聚拢政策 集中布局 强化管理 提供配套服务 加快建 设一批百亩方 千亩方和万亩方 统筹推进水 电 路 林等田间 2 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 集中打造 田地平整肥沃 灌 排设施完善 农机装备齐全 技术集成到位 优质高产高效 绿 色生态安全 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 本规划编制依据 1 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开封市核心区建设规划 2009 2020 年 2 开封市农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2011 2015 年 3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实施意见 汴政 2012 75 号 4 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5 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豫政办 2012 164 号 3 一 规划背景一 规划背景 为了适应我市现阶段农业发展需要 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 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11 32 号 夯实 三化 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 稳定提高粮食综合 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按照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 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 豫政 2012 26 号 要求 市 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 出台了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 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实施意见 汴政 2012 75 号 并提出着 力打造尉氏县 通许县集中连片 15 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 计 划到 2013 年底形成灌排设施配套 土地平整肥沃 田间道路畅通 农田林网健全 生产方式先进 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示范区 二 基本情况二 基本情况 2 12 1 全市基本情况全市基本情况 开封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 总面积 966 6 万亩 耕地面积 591 5 万亩 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 1150 万亩以上 总人口 543 万人 农业人口 445 6 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 82 全市乡镇 91 个 村委会 2390 个 乡村农户 98 5 万户 乡村农业劳动力 266 万人 2011 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434 3 亿元 其中农 4 业产值 257 7 亿元 林业产值 5 4 亿元 牧业产值 144 2 亿元 渔业产值 4 2 亿元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22 8 亿元 全市农林牧 渔业增加值 237 5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492 元 2011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 695 万亩 总产量达到 258 95 万 吨 其中夏粮面积 443 万亩 产量 173 73 万吨 秋粮面积 252 万 亩 产量 85 22 万吨 棉花种植面积 73 万亩 产量 5 1 万吨 油 料种植面积 157 万亩 产量 42 9 万吨 蔬菜瓜类种植面积 272 万 亩 产量 841 2 万吨 开封市作为农业资源大市 是河南省粮食生产主产区 开封 农业资源丰富 自然条件较好 地势平坦 土壤为粘土 壤土和 沙土 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 是我国小麦 玉米 棉花 花生 瓜菜 淡水鱼生产和出口基地 市属五县均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 地 2011 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83 3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80 旱涝保收田 364 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 62 机电排灌面积 434 万 亩 占耕地面积的 73 近年来 市委 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放 在 三农 工作的突出位置 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 制定了 全 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开封市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 2009 2020 年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打造粮食生 5 产核心区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围绕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田间工程及农机服务 万亩粮田改造 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建设 力争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市粮食主产区达到高标准粮田的奋 斗目标 2 22 2 规划区基本情况规划区基本情况 规划区总面积 15 万亩 涉及尉氏县张市镇 十八里镇 通许 县的大岗李乡 共 3 个乡镇 55 个村 人口 10 68 万人 现有机井 957 眼 机电井 954 眼 桥 773 座 路 90 85 千米 高压线 21 09 千米 地埋线 227 86 千米 变压器 45 台 规划区中 通 过提升标准能够达到高标准粮田的有 11 8 万亩 未开发面积有 3 2 万亩 其中 张市镇 南谢 北谢 东西万村 沈家等 16 个村 耕地面积 53289 亩 人口 33266 人 现有机井 396 眼 机电井 206 眼 桥 154 座 路 17 75 千米 十八里镇 包括丁家 石槽李 大 小王货 周庄等 26 个村 耕地面积 52676 亩 人口 41272 人 现有斗桥 44 座 农桥 232 座 现有路长 18 7 千米 沟长 85 77 千米 机井 404 眼 机电井 218 眼 高压线 7 76 千米 地埋线 69 6 千米 变压器 16 台 大岗李乡 包括南岗 大岗游 陈村 三王 刘寸岗 杜庄 铁 6 佛寺 游庄 任张 宋营 苏刘庄 吴召 小岗张等 13 个村 耕 地面积 53200 亩 人口 32849 人 现有斗桥 101 座 农桥 242 座 现有路长 54 4 千米 沟渠长 70 54 千米 机井 157 眼 机电井 530 眼 高压线 13 33 千米 地埋线 158 26 千米 变压器 29 台 三 规划区粮食生产现状与潜力三 规划区粮食生产现状与潜力 规划区土壤主要是两合土和粘土地 肥力中等 平均有机质 含量为 0 88 速效氮 59 mg kg 速效磷 9 2 mg kg 速效钾 78 mg kg PH 值为 7 1 适宜种植小麦 玉米 瓜菜等作物 2011 年 规划区粮食总产量 93277 吨 其中小麦平均亩产 400 公斤 玉米平均亩产 393 公斤 本项目规划实施后 规划区内年亩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250 公斤 增产潜力巨大 四 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四 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 4 14 1 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4 1 1 农田设施不配套 耕地利用率低 规划区农田设施配套不完善 尤其是耕地治理后的农田配套 设施比较缺乏 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民科 技意识不强 导致耕作粗放 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但开发潜力 7 较大 夏季主要种植小麦 秋季主要种植玉米 棉花和少量的大 豆 花生等农作物 并有部分水果瓜菜种植 农业生产投入大 产出少 粮食年平均亩产 800 公斤左右 很难抵御自然灾害和市 场浪潮的双重冲击 4 1 2 组织化程度低 服务体系不健全 人多地少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加之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 新技术新品种推而不广 使耕地的产出率难以提高 目前土地流 转 特别是粮食生产向种田大户转移受阻 土地股分合作也由于 利益分配矛盾仅是小规模范围 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要素投入机 制都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发展模式 加之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和管 理不完善 都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4 24 2 制约因素制约因素 4 2 1 自然因素 规划区主要自然灾害有 干旱 洪涝 冰雹 霜冻和干热风 等 其中以干旱 洪涝和风灾最重 4 2 2 社会因素 规划区内现有灌溉措施不配套 大水漫灌 灌水量大 灌水 时间长 费时费工 灌水质量差 肥力流失和水资源浪费严重 4 2 3 技术因素 8 目前传统的农业生产种植方式 现有的农村经济条件造成对 农业生产的投入不足 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 2 4 经济因素 规划区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 第二 三产业较为落后 依靠 地方财政对规划区进行综合治理困难较大 五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五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5 15 1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 三化 协调发展的要求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工程建设为 基础 以科学创新为支撑 与发展新型现代化农业相结合 与新 型农村社区建设相衔接 与管理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科技 服务 农业产业集群相配套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投入力度 集 成技术措施 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装备水平 提高农业专业化 规模化 标准化 集约化水平 实现可持续发展 5 25 2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5 2 1 建设原则 一是土地集中连片 合理确定规划区内高标准粮田百亩方 千亩方 万亩方的规模 耕地连片面积最少 100 亩 少于 1000 亩 的划为百亩方 1000 亩以上 少于 10000 亩的划为千亩方 多于 9 10000 亩的划为万亩方 15 万亩高标准粮田规划区域内要有完善 的农业生产设施 要避开村庄 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设施 利于 大型农机作业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 高标准粮田百亩方 千亩方 万亩方划定后 按照年亩产 1250 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 配套 农田基础设施 农机 农业技术等物质技术装备 显著提高耕地的 抗灾减灾能力 提高单产水平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三是规 模集约化经营 统一规划 设计 建设高标准粮田 创造条件 逐 步将高标准粮田区域内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 坚持 统分结合 推进土地流转 改进管理模式 实行统一经营 提高 劳动生产率 四是管理服务到位 根据高标准粮田规模 建设需 要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行政管理 技术服务机构 各项扶持政策必须到位 5 2 2 总体目标 按照 科学规划 综合配套 稳定面积 规模经营 集中投 入 主攻单产 的原则 建设 田成方 林成网 渠相通 路相 连 旱能浇 涝能排 电配套 农机化 科技优 的高标准粮田 到 2013 年底 规划区将全部实现田网 渠网 路网 林网 电网 五网 配套和农田排灌能力 土壤培肥能力 农机作业能力 三力 提升 达到 田地平整肥沃 灌排设施完善 农机装备 10 齐全 技术集成到位 经营机制先进 优质高产高效 绿色生态 安全 标准 把 15 万亩粮田建成全市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样板区 新品种 新技术 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区 农业体制机制创新 的试验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 5 2 3 具体目标 一 抗灾害的能力 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 100 日降雨 150 200 毫米 雨后 1 天排出积水 二 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层厚度大于 20 厘米 有机质 含量每公斤 20 克以上 秸杆机械化全量还田 三 道路林网设置 农田机耕路硬质化 路面净宽 5 米 两侧配置 2 行林带 生产道净宽 3 米 配置 1 行林带 按一级农 业田林网 每格 300 亩 相间建设 四 机械化程度 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 80 五 打井配套 按照 50 亩一眼井的规模 合理规划 六 农业技术服务 项目区良种覆盖率 病虫害统防统治 率 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均达到 100 七 产出效益 年亩均生产粮食 1250 公斤 六 总体布局和建设标准六 总体布局和建设标准 6 16 1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11 6 1 1 布局设置 为确保高标准粮田的永久性利用 规定高标准粮田要在基本 农田集中度较高 优质基本农田所占比例较大的基本农田集中区 规划 根据其示范带动效果 规划以张市镇 十八里镇 大岗李 乡乡级公路为轴心 在两侧集中连片建设 15 万亩高标准粮田 其 中张市镇 5 万亩 十八里镇 5 万亩 大岗李乡 5 万亩 6 1 2 规划年限及目标任务 一 规划年限 2012 2013 年 二 目标任务 按照高标准粮田建设要求 在通许县 尉氏县建设 15 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 其中尉氏县 10 万亩 通许县 5 万亩 6 26 2 建设标准建设标准 6 2 1 产出效益标准 粮食生产能力年亩均稳定在 1250 公斤 种植其他作物亩纯收 入在 3000 元以上 与一般农田相比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提高 30 以 上 6 2 2 产业服务标准 规划区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农业生产专业化 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规划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龙头 12 企业 农民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面积在 60 以上 要 积极推广先进的工程措施 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等适用技术 结 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 全 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 提高产品效益 规划区要实行项 目公开 政务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6 2 3 设施能力标准 6 2 3 1 水利设施标准 一 灌溉工程标准 规划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100 灌溉 水质达到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GB5084 94 完善灌溉系统 合理 布置输水 配套渠系 渠道布置应结合排水系统 田间道路统一 规划 减少交叉建筑物和占地 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 0 7 新建 加固和更新改造的渠道 闸门 涵等小型水利工程 应符合国家 和水利行业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 不同区域的灌溉渠道衬砌防渗 率在 30 50 渠道断面尺寸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农田灌溉制 度科学合理 灌水方法先进 规划区提倡节水灌溉技术 推广砼 防渗渠道 适当发展低压管道和微喷灌技术 二 排水工程标准 排涝设计标准达到日降雨 150 200 毫 米 雨后 1 天排出 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雨后 3 天内降至地面 0 8 米以下 满足小麦生长期降渍的需求 排涝沟疏浚 使其达 13 到设计排涝模数的排涝能力 排涝系统力求健全 排水出路力求 通畅 排水系统依据当地地形条件 河网特点 按高水高排 低 水低排 就近排泄 力争自排的标准设置 各级排水明沟宜相互 垂直布置 排水路线宜短而直 排水沟道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 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机耕作业及农作物对地下水位 的要求 三 配套建筑物标准 农田中沟渠以上建筑物配套率和完 好率达到 100 田间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 90 以上 建筑 物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相应的规范标准 6 2 3 2 农业设施标准 一 基本农田标准 农田工程建设中 农田集中连片 土 地平整 以有林道路或较大的沟渠为基准形成网格田 以满足农 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的要求 农田林网一个网格面积控制在 300 亩左右 规划区通过施用农家肥 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壤进行培 肥改良 使土壤中各类微生物均衡 理化性状协调 通透性适宜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 20 克 公斤以上 农田耕作层厚度达 20 厘米以上 地表以下 1 米土体无明显障碍层 化肥 农药等投入 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 二 田间道路标准 田间道路分为机耕路 干道 生产 14 路 支路 两级 机耕路与村庄及乡村公路连接 生产路连接机 耕路与田块 机耕路净宽 5 米 主要路段硬化 设置间隔回车点 生产路净宽 3 米 田间道路结合规划区内灌溉沟渠合理布置 达 到既利于灌排 机械作业 运输和田间管理 又能节约土地 减 少平整土地和田间配套建筑物 农田道路建设规格表 级级 别别通达范围通达范围 旁靠沟渠旁靠沟渠 级别级别 行车情况行车情况 路面宽路面宽 米 米 简易公路沟通乡与乡 乡与村之间大 中沟双车道6 8 支 路沟通村与村 中沟 斗 渠 单车道 加错车道 5 田间路通往田间 小沟 农 渠 单车道3 4 生产路深入田间隔水沟不行机动车1 2 三 耕地质量标准 高产耕地质量标准的四个主要指标 基础地力 耕作条件 基础设施 主要作物生产能力 见下表 表 1 基础地力表情况表 15 项 目 有机质 g kg 全氮 破解氮 mg kg 有机磷 mg kg 速效钾 mg kg 阳离子代换量 cmol kg 标 准 20 0 15 75 15 10014 24 表 2 耕作条件表情况表 项 目耕层厚度 cm 旱季地下水位 cm PH 标 准 2080 以下6 0 8 0 表 3 基础设施情况表 项目 单元规模 亩 田间道路 Km k 粮田林网 Km k 节水灌溉面积占有 效灌溉面积的 标准 50012580 表 4 主要作物生产能力情况表 项目 小麦 公斤 亩 棉花 公斤 亩 玉米 公斤 亩 花生 公斤 亩 标准 550 300 600 350 一年两熟麦玉 米 麦棉 麦 花生轮作制度 16 6 2 3 3 林业措施标准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按照 河南省林 业生态提升规划 中提出的农林间作控制率稳定在 95 干支渠 和机耕道两侧共配置 2 行林带 农渠一侧配置 1 行林带 规划区 粮田林网按每格 300 亩相间建设 七 主要建设内容七 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区高标准粮田主要建设内容汇总 高标准粮田示范 区建设规划面积 15 万亩 本着 新建区要高标准建设 完善区要 填平补齐建设 的原则 合理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突出新技术的 集成 组装和配套 规划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分为田间工程建设和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7 17 1 田间工程建设田间工程建设 田间工程建设主要包括 打井 建桥 土地平整 土壤培肥 灌溉排水沟渠 渠系建筑物 农用输配电 田间道路 农田防护 林网等内容 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科技应用 全面提高规 划区农田综合生产水平 保持持续增产能力 计划河渠清淤 113 千米 完成开挖土方 24 6 万立方米 新打机井 681 眼 修复机井 91 眼 配深井泵等配套设施 1060 台 套 埋设地埋管道 480 千 米 架设高压线 112 千米 安装变压器 122 台 铺设地埋线 408 千米 维修旧桥 383 座 修建水泥路 99 公里 农用机械 70 台 17 套 改良土壤 15 万亩 2012 2013 年规划区营造防护林 1 万 亩 农田林网防护林以杨树 桐树等树种为主 也可种植当地适 宜乡土树种 7 27 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 改良项目区土壤 主要通过小麦 玉米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 优化轮作制度 增施有机肥和实行测 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促进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加强规划 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农业技术力量 依靠阳光工程培训 健全病虫害统治统防 良种统一供给服务体系 为高标准粮田建 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主要种植小麦品种 矮抗 58 周麦 18 周麦 22 兰考 198 主要种植玉米品种 郑单 958 浚单 20 浚单 22 喜玉 12 主要种植棉花品种 富棉 289 豫杂 35 鲁研棉 15 主要种植花生品种 豫花 15 开农 49 开农 41 主 要推广技术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麦套花 生技术 搞好农机作业推广工作 突出推广小麦生产机械化 玉 米生产机械化 秸秆还田机械化 高效植保机械化 现代高效农 业配套机械化等农机先进适用技术 确保规划区农业生产机械化 综合水平达 80 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 100 高效植保机械 化水平达 90 以上 现代高效农业配套机械化水平达 80 以上 通 18 过各种措施的建设 使项目规划区科技进步份额贡献率达到 70 以上 比非规划区增加 10 个百分点以上 7 37 3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15 个 强化专业化生产 加快土地流转 发展规模经营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面 积由 1 万亩增加到 3 万亩 农民合作经营面积由 3 万亩增加到 10 万亩 积极调整规划区种植业结构 着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面积 2 万亩 7 47 4 项目区尉氏县 通许县具体建设内容项目区尉氏县 通许县具体建设内容 规划区县域道路需要打通三条道路 第一条 尉氏县南谢村 通许县北户岗村 第二条 尉氏县北谢村 通许县宋营村 第三条 尉氏县南谢村南 通许县南户岗村 具体建设内容 分县实施 尉氏县实施内容如下 规划区共需投入资金共计 11567 万元 计划河渠清淤 93 千 米 完成开挖土方 22 2 万方 新打机井 646 眼 修复机井 91 眼 配深井泵等配套设施 737 台 套 埋设地埋管道 318 千米 架设 高压线 92 千米 安装变压器 102 台 铺设地埋线 318 千米 维修 19 旧桥 366 座 修建水泥路 81 公里 建设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一个 通许县实施内容如下 规划区共需投入资金共计 4685 4 万元 计划河渠清淤 20 千 米 完成开挖土方 2 4 立方 新打机井 175 眼 修复机井 157 眼 配深井泵等配套设施 332 台 套 埋设地埋管道 90 千米 实施 节水灌溉 2 3 万亩 架设高压线 20 千米 安装变压器 20 台 铺 设地埋线 90 千米 维修旧桥 15 座 修建水泥路 18 公里 建设区 域农业技术服务站一个 八 投资估算八 投资估算 8 18 1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开封市 15 万亩 尉氏县 通许县 高标准粮田示范工程建设 总投资额来源于尉氏县 通许县规划投资估算数据 到 2013 年 12 月底 完成该项目 按照两县投资估算 共需投入资金 16252 4 万元 其中 田间工程建设需要投资 11182 3 万元 农 田科技建设需要投资 5070 1 万元 详见下表 20 开封市开封市 1515 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表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尉氏县通许县数量单价 元 合计 万元 总投资总投资元元 一一田间工程田间工程元 11182 311182 3 一 河渠清淤 km9320113 1 开挖土方 m32400015369 2 岸坡整治 m50000123 5 二 灌溉工程 1 新打机井眼 6461758216000492 6 2 修复机井眼 91157248300074 4 3 地埋管 km31890408522002129 8 4 机井配套眼 73733210697000748 3 三 输变电线路 1 高压线 km92201121120 2 地埋线 km31890408280001142 4 3 变压器台 1022012220000244 四 混凝土路 km811899 1 4 米路 km3911501600 2 5 米路 km427491960 五 建筑物工程 1 闸 b h 10m2 铸铁闸门 2 2 5 扇 2 2280005 6 启闭机 8t台 2 2100002 机电及安装台 2 260001 2 2 桥 36617383 农桥座 3351234725000867 5 斗桥座 3153670000252 21 六 田间林网万亩 0 70 31150150 二二农田科技建设农田科技建设 5070 15070 1 一 农业机械 1 植保喷药直升机架 213120 2 农田机械设备台套 502070 740 1 二 农业科技 1 建自动观测站个 112100 2 增施有机肥万亩 105151001500 3 推广配方肥万亩 1051530450 4 推广新品种万亩 1051530450 5 病虫害统防统治万亩 10515901350 6 技术培训万人次 2 41 23 6100360 合计合计 16252 416252 4 8 28 2 资金筹措资金筹措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 二是整合 各类支农资金投入高标准粮田建设 按照 渠道不乱 性质不变 统筹安排 集中使用 各负其责 各记其功 的原则 统筹运用 三是按照 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 和 总量持续增加 比例逐步提高 的政策要求 加大市 县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九 效益分析九 效益分析 9 19 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规划项目实施后 将建成高标准粮田示范田 15 万亩 每亩年 可增产粮食 450 公斤 项目区全年增加粮食产量 6750 万公斤 增 加农民收入 1 35 亿元 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 1264 元 9 29 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实施后 将成为全市高标准粮田的示范区 带动全 22 市高标准粮田创建工作 使农田基础设施普遍得到改善 抗灾能 力明显增强 现代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推广 将极大地改善农 业生产条件 降低劳动强度 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 逐步改变农 民对土地的依赖 促进二 三产业的发展 一是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规划 项目实施完成后 规划区新增灌溉面积 5 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 6 万亩 新增除涝面积 3 万亩 改善除涝面积 2 万亩 新增节水灌 溉面积 4 万亩 改良土壤面积 15 万亩 有利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 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二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规划区各项工程措施的全 面配套完善和物质装备的提升 不仅给规划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 保障 也使规划区内的交通运输 供电 给排水 林网等设施和 等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农民的生产 农事作业条件和生活状 况将发生深刻变化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是提高粮食产量 保障有效供给 规划项目实施后 规划 区每年新增粮食 6750 万公斤 充分发挥了增粮保供给的作用 同 时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 设施农业 精品农业得以快速发展 以适应部分高档消费的需求 发挥了拉动内需 刺激生产 促进 23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效能 四是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突 破 建立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合作体系 推行农产品生 产企业化的法人经营模式 实行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 专业化 规模化 组织化 解决农户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 大力提升农 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探索科研 龙头企业 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 以及建立农业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 完善产业链 构建现代 农业产业体系 促进更多的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增加农民更多 的工资性收入 9 39 3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规划营造农田防护林 1 万亩 规划区农林间作控制率由 86 提高到 95 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 通过工程措施 生物措 施和农业措施 减少和控制水土流失 规划区改良土壤 15 万亩 增加土壤有机质 减少化肥用量 改善土地理化性状 避免了土 壤的进一步板结 9 49 4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项目投资根据农业部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有关标准进行投资测 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 16252 4 万元 建成后将成为我市高标准粮 田建设的示范区 观摩区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显著 24 十 保障措施十 保障措施 10 1 组织保障 项目县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 确任务 强化措施 切实抓好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建设工作 市里 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 农林 农业综合开发 发展改革 财政 交通运输 水利 国土资源 粮食 农机 供销 供电 气象 科技 农林科学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项目县要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 县直有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市 县领 导小组对涉及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协 调 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负责高标准粮田项 目的组织 设计 实施和管理 同时 规划区乡镇成立项目工程 指挥部 由乡镇长任总指挥 组织各类项目的实施管理 确保项 目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 10 2 项目保障 整合项目资金按照规划区建设规划进行合理投入 这是高标 准粮田建设的亮点 也是难点 高标准粮田建设是政府行为 市 县及各相关部门要按照 渠道不乱 性质不变 统筹安排 集中 使用 各负其责 各记其功 的原则 确保各类项目资金及时足 25 额到位 农办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项目 中低产田改造项 目在规划区投入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国家千亿斤粮食标准粮田项 目在规划区投入 科技部门负责农业科技项目和科技培训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粮油倍增计划项目 现代农业项目在规划区投入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规划区涉农项目用地的保障和土地整理项目在 规划区的安排 水利部门负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大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规模化节水增效综合示范项 目在规划区投入 电力部门负责规划区的农田电网工程建设 交 通运输部门负责乡村道路建设和县乡道路改造工程建设 农机部 门加大规划区农机推广服务力度 加大机收 机种 机防面积 推进农业机械化 供销部门负责对农资的协调 管理及供应 粮 食部门承担粮食监测预警 指导协调粮食收购 储存 气象部门 负责气象监测预报 建立小气候观测站 农林科学部门负责农业 科技创新 新成果转化推广 新品种 新技术在规划区率先利用 农林部门负责的农田林网建设 农业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阳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