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一章第一章 行星地球行星地球 第一节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1 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称为天体天体 2 星云是由气体气体和尘埃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主要物质是氢氢 3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级别和层次 由高到低 总星系总星系 银河系银河系 太阳系太阳系 地月系地月系 其中与 银河系同一级别的是河外星系河外星系 简称星系 简称星系 5 八大行星 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 海水 金 地 火 木 土 天 海 类地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巨行星 土星 木星土星 木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天王星 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火星和木星木星之间 位于椭圆轨道的是哈雷彗星哈雷彗星 周期是 7676 年 6 地球的普遍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同向性 共面共面性 近圆性近圆性 7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有生命的存在 宇宙环境看 宇宙环境安全宇宙环境安全 光照稳定光照稳定 从自身条件看 日地距离适中 有了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有了适宜的温度 地球质量 体积适中 有了适宜呼吸的大气地球质量 体积适中 有了适宜呼吸的大气 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地球原始重力收缩 形成了原始的大洋地球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地球原始重力收缩 形成了原始的大洋 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 光球层光球层 色球层色球层 日冕层日冕层 3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黑子 在光球层 周期为 1111 年 耀斑耀斑 在色球层 4 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乱磁场 出现磁暴 高纬出现极光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乱磁场 出现磁暴 高纬出现极光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一 地球的自转 1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作逆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 球做作顺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 2 自转周期为 23 时时 56 分分 4 秒秒 叫做恒星日恒星日 1 个太阳日为 24 小时 3 自转速度 角速度 15 1 小时 1 4 分钟 除南北两极外 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相等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两极为 0 60 N S 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二 地球的公转 1 地球绕太阳太阳的运动 叫做地球的公转 2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来看是逆时针逆时针 3 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之上 4 公转的周期是 365 日日 6 时时 9 分分 10 秒秒 用心 爱心 专心2 5 公转速度 1 月近日点最快快 7 月远日点最慢慢 三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1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平面黄道平面 两个平面之间的交角称为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 度数为 23 26 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周期为 365 日日 5 时时 48 分分 46 秒秒 称为一个回归年回归年 时间比恒 星年短 四 地球自转的意义 1 昼夜交替 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中沿着自转的方向从夜进入昼经过的线 称为晨线晨线 从昼进入夜经过的线称为昏线昏线 2 地方时 1 概念 因经度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称为地方时 2 地方时的计算 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 15 小时 1 4 分钟 3 时区 共 24 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相邻两个时 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 3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受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影响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 北半球右右偏 南半球左左偏 赤道不偏不偏 五 地球公转的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北半球就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 球 越往北走昼越长长 直射点在南半球 南半球南半球就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越往 南走昼越长长 2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自春分日到秋分日 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在此期间 太阳 直射北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长夜越短短 其中夏至日这一天 北半北半 球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南南 极圈以内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自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 是北半球的冬半年 在此期间 太阳直射南南半球 南半球各 纬度昼长夜短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长夜越短短 其中夏至日这一天 南半球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 北半球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南极圈以内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北极圈以内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赤道 全球昼夜状况是昼夜平分昼夜平分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同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那天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北回归线及 其以北的地区其以北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的范围是南半球南半球 冬至日那天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南回归线及 其以南的地区其以南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的范围是北半球北半球 3 四季和五带 用心 爱心 专心3 1 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白昼最长 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白昼最短 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北温带国家一般把 3 3 4 4 5 5 月划 为春季 5 五带 热带是指有直射直射现象的带 其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之间 寒带是指有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现 象的带 其范围是极圈以内极圈以内 温带是指既无直射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带 其范围 是回归线到极圈之间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从低纬低纬地区向高纬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地壳 地幔地幔 地核地核 2 两个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 纵波突然下 降 横波完全消失 3 岩浆形成和来源地 其名称为软流层软流层 4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 5 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w w w k s 5 u c o m 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 地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 直接热源 3 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 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 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 4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 差异 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5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称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6 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P31 图 2 4 海陆热力环流 7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8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垂直于等压线 指向低压低压 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风向与气 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即垂直于垂直于等压线 高空中的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的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平行 近地面的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摩 擦力擦力的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成一夹角 P31 图 2 5 图 2 6 图 2 7 图 2 8 第二节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 1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通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2 记住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全球共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P34 图 2 10 3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 夏季北移北移 冬季南移南移 4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 用心 爱心 专心4 5 记住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气压中心名称 P37 图 2 13 和图 2 14 6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最大 所以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最典型 东亚冬季吹偏北风 西偏北风 西 北风 北风 性质特点是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夏季吹偏南风 东南风 偏南风 东南风 性质特点是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P38 图 2 15 7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大气环大气环 流流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 地形地形 洋流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8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全年位于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之下 盛行上升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9 纬度纬度 40 60 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 全年盛行西风西风 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温和湿润 10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P39 图 2 16 11 气候类型的判别 P40 图 2 17 第三节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见的天气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锋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系统 2 水平方向上湿度 温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 叫做气团气团 3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 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锋线和锋面统称锋锋 4 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 大风 降水云 大风 降水等天气 5 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 可以将锋分为冷锋冷锋 暖锋暖锋 准静止锋准静止锋 6 冷锋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P41 图 2 19 7 冷锋过境前气温高 气压低 天气稳定气温高 气压低 天气稳定 过境时气温降低 出现大风 雨雪气温降低 出现大风 雨雪天气 过 境后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气温降低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冷锋降水在锋后锋后 8 暖锋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过境前气温低 气压高 天气稳定气温低 气压高 天气稳定 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过境后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气压降低 天气转晴 暖锋降水在锋锋 前前 P42 图 2 20 9 梅雨 准静止锋准静止锋 寒潮 沙尘暴 我国夏季北方多暴雨 冷锋冷锋 10 气旋 中心低压低压 中心气流运动是上升上升 近地面周围气流运动是逆时针旋转辐合逆时针旋转辐合 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辐合顺时针旋转辐合 天气阴雨阴雨 低压槽也是阴雨天气 P44 图 2 22 11 反气旋 中心高压高压 中心气流运动是下降下降 近地面周围气流运动是顺时针旋转辐顺时针旋转辐 散散 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辐散逆时针旋转辐散 天气晴朗晴朗 高压脊也是晴朗天气 P44 图 2 23 12 我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天气 反气旋 我国秋季北方秋高气爽 反气 旋 13 台风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 强度最大的海域 台风的三大灾害 狂风 暴雨 风暴潮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台风的好处是带来丰沛的带来丰沛的 降水 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降水 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14 寒潮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寒潮带来的危害 降温 大风 雨雪和降温 大风 雨雪和 霜冻霜冻 用心 爱心 专心5 第四节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 1 近一二百年来 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是变暖变暖 2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所致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所致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 面的长波辐射 3 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 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4 全球变暖的后果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没 积温增加 干旱加重 影响农作物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没 积温增加 干旱加重 影响农作物 产量 影响水循环 进而导致蒸发和降水异常 气象灾害加剧 产量 影响水循环 进而导致蒸发和降水异常 气象灾害加剧 5 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 毁林 人为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 人为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6 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植树造林 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减少消费 减少废弃植树造林 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减少消费 减少废弃 物的排放 使用公共交通物的排放 使用公共交通 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章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 1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陆地水陆地水 海洋水海洋水 大气水大气水 其中海洋水海洋水是主体 2 地球淡水中冰川冰川是主体 3 河流的补给形式有大气降水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冰雪融水 地下水地下水 湖泊水湖泊水 土壤水 生物水等 4 河流水和湖泊水的补给关系 枯水期 湖泊水补给河水湖泊水补给河水 洪水期 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P54 图 3 2 5 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P55 图 3 3 6 水循环的意义 使地球上的水体不断更新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促进了自然界的 物质转移和能量的交换 塑造者地表的形态 第二节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稳定地沿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洋流 2 按性质分 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寒流和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暖流 反之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寒流 3 海洋水体运动的原因包括 盛行风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盛行风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 其中盛行风盛行风是洋流运动 的主要动力 4 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很大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对气候有 降温减湿降温减湿的作用 西北欧的气候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P59 图 3 7 南美洲大陆西岸 的热带沙漠气候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主要原因就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 P59 图 3 8 5 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有 北海北海 道道渔场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纽芬兰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 用心 爱心 专心6 汇处 深海水上涌处形成的渔场 秘鲁秘鲁渔场 6 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 加快速度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 加快速度 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 海雾 对海上航行不利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 阻碍航行 7 洋流对近海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加快净化速度 也会使污染范围扩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加快净化速度 也会使污染范围扩 大大 8 记住洋流的表层分布规律 记住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秘鲁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北大西洋暖流 巴西暖流的位置 在图中标出纽芬兰 北海道 秘鲁渔场 P57 图 3 5 和 P58 图 3 6 第三节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2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的洲是亚洲亚洲 其次南美洲南美洲 最少是大洋洲大洋洲 最多的国家是巴西巴西 其次俄罗斯俄罗斯 中国第六 3 中国水资源分布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夏秋多 冬春少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夏秋多 冬春少 4 以色列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 开源 有效的利用海水和咸水 节流 发展滴灌技术开源 有效的利用海水和咸水 节流 发展滴灌技术 5 5 咸海面积减少的原因 全球变暖 降水少 蒸发旺盛 人们生活 农业 工业用水太全球变暖 降水少 蒸发旺盛 人们生活 农业 工业用水太 多多 6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开源 合理利用地下水 修筑水库 跨流域调水 海水淡化 人工降水 开源 合理利用地下水 修筑水库 跨流域调水 海水淡化 人工降水 节流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节流 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 2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它主要表现为地壳地壳 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3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垂直运动 就全球而言 地壳运 动主要以水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 水平运动形成断裂带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地势的起 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4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5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 它主要表现为风化 侵蚀 搬运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堆积 6 在温度 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 形 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者砂粒 这种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7 7 记住书上各地貌名称及其作用力 P71 图 4 3 4 6 P72 活动图 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二节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山地的形成 1 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挤压作用的时 便会发生弯曲变形 这叫做褶皱褶皱 2 褶曲的基本形态 P73 图 4 10 基本 形态 从岩层形态上 看 从岩层新老关 系上看 一般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中心老两翼新山岭山岭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中心新两翼老 盆地和谷地盆地和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成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容易被侵蚀成 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 板块背离运动张裂形成裂谷 海洋裂谷 海洋 相对运动碰撞形成褶皱山系褶皱山系 4 记住板块的名称 能解释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安第斯山等山脉的成因 P73 图 4 10 5 P74 活动题 6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压力或张力张力 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 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 生破裂 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 这叫做断层断层 7 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谷地或低地 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的岩 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山岭或高地 如我国的华山华山 庐山庐山 泰山泰山等 8 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熔岩高原 如东非高原东非高原 岩浆沿着地 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往往会形成火山火山 如长白山长白山主峰 9 火山由火山锥火山锥和火山口火山口组成 有些火山口积水形成火口湖火口湖 如长白山天池长白山天池 火山锥上 部坡度较大较大 下部坡度较缓较缓 10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山区以公路公路为主 而后才是铁路铁路 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影响交通线路的分布 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影响交通线影响交通线 路的延伸方向路的延伸方向 山区需要迂回前进迂回前进 弯曲度和长度大于平原和丘陵 11 P76 图 4 16 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 用心 爱心 专心8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向源侵蚀 加长河谷加长河谷 下蚀 加深河谷加深河谷 侧蚀 加宽河谷加宽河谷 2 河谷的演变 初期 落差大 流速快 河流以向源侵蚀向源侵蚀和下蚀下蚀为主 河谷加深和延长 河谷呈 V 字型字型 中期 落差变小 下蚀下蚀减弱 侧蚀侧蚀加强 凹岸侵蚀侵蚀 凸岸堆积堆积 河谷 变得弯曲 河谷拓宽 成熟期 河谷展宽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 U 型型 3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 洪积洪积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 河口 三角洲三角洲 4 河流冲积平原城市密布的原因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农副产品丰富 5 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 要避开洪水的威胁 P80 图 4 21 P81 图 4 22 P81 图 4 23 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施工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自驾租赁汽车合同附加车辆清洗保养服务
- 2025版时尚简约内墙抹灰工程合同
- 2025版淘宝电商运营人才招聘与管理合同
- 2025版砂石料采购合同范本及供应商履约能力评估与考核
- 2025版离婚协议书专业起草与子女抚养费用约定合同
- 2025年墙纸产品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调查合同
- 贵州省开阳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贵州省惠水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农业机械设备配件供应合同
- 2025年浙江省中考社会试题卷(含答案)
- 2025年公需课考试题库(附答案)
- 农资货运运输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过敏原提取物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公路养护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物业基础培训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背诵提纲详细版
- 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 2025版安全生产法全文
- 2025年中国护腰垫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