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商榷三则_第1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商榷三则_第2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商榷三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商榷三则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教材商榷三则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老课新题 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 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改革开放年代 认真地 冷静地思考这一课题 是具有特殊现实 意义的 本文拟就此有关四个问题展述个人认识 一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什么教育 我认为不单是 政治思想教育 也不全是 思想教育 而应是 德育 不少文章 著作 或是大 小会议 在谈及中学教育时 人们总习惯使用 政治思想 教育 思想教育 这类概念 其实 这很值得讨论 在我看来 一是不准确 未能概 括中学教育的全部内容 在内涵把握上有差异 二是易使教育空 大而不实 甚至带来负 面影响 政治思想 是指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政治意识 主要是对社会政治关系 的见解和态度 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政治思想在中学教育中是方向 是灵魂 但是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它绝对不是全 部内容 也绝不是大部分内容 对受教育者学生来说 年龄愈小 掌握知识愈少 则愈是 如此 思想教育 与 政治思想教育 相比 内涵简单 而外延则宽阔得多 思想 是观念 是理性认识 既然如此 它的内容就应是丰富 多方面的 不仅包括政治思想 还包括经济思想 军事思想 文艺思想以及其他各种思想 作为中学生 不是大学生 的 青少年 绝大多数是非成年人 正处于人生观 世界观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 除掉学习知识 掌握能力 锻炼身体外 在学会做人方面接受的教育无疑是多方面的 不 应该也不可能只局限于阶级关系 国家管理这一类政治思想教育内 因此 思想教育 比 政治思想教育 更适合中学教育的情况 但是 思想教育 也不全面 严格地说 它 没有包括道德品质教育在内 而这一点 对十几岁的中学生却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 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 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准则 从道德内容看 不仅包括道德意识 还 包括道德活动 从道德特点看 既具有阶级性 时代性 又具有传统性和群众性 从道德 养成看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 而不是成年以后 这就清楚地表明思想与道德两 者虽有相通之处 都属于意识形态 但毕竟不能互相替代 那么 用 道德教育 恰当么 也不恰当 较为全面地 准确地说应是 思想道德教 育 简称德育 德 孔子说思想上懂得 道 而在行动上按 道 去做 这就是 德 有德之人 必是懂道之人 是行得正走得直的人 长期以来 德才相对 谓之德 才兼备 说明 德 包括了思想与道德 现代教育方针 谓之德智体全面发展 同样说明 德 包括了思想与道德 德 内涵最简单 外延最宽阔 在汉语中包含了政治思想 思想 道德全部内容 因而 渗透 德育 之说在中学教育中最为恰当 2 我们强调渗透 德育 而不是政治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 这是中学生年龄 知识 心理特征所决定的 强调渗透德育 不是有意淡化政治思想教育 削弱政治思想教育功能 恰恰相反 是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打实基础 是从大处 远处着眼 而从小处 近处 实 处入手 正如课程开设 万万不可或缺的是政治课 但同样万万不可的是把所有的课程都 开设成政治课 进行德育 不仅仅要进行政治信仰教育 如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 四项基 本原则教育 这固然是必须的 重要的 但是 大量的 具体的 细微的则是爱父母 爱 兄弟姐妹 爱同学老师 爱学校 爱家乡 爱祖国的教育 是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的教育 是温良恭俭 文明礼貌的教育 是追求真理 维护正义的教育 是科学态度 敬业精神的 教育 是民族自豪感 历史责任感的培养 如此等等 不要以为所有中学生经过教育可以 在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的基础上都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同样 不能奢望通过简单的 口号式的教育 就能使学生超越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发展阶段而成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的人 不可想象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 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 连祖国都不爱 的人会爱党爱社会主义 我们知道 坚信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终究只是 茫茫人海中部分先进分子通过长期努力才可以达到的 用培养先进分子的要求来要求全体 中学生 这只是拔苗助长 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但是 我们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做到谦虚好 学 勤奋上进 诚实正派 遵纪守法 爱家乡爱祖国 有理想有道德却是必须的 而且是 可以达到的 也只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教育做实了 做好了 坚信马列主义 坚信 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才会越来越多 政治思想教育才会更有效 二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它具有依附性 蕴含性 渐进性 多样性 评判性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 把握这些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知道 世上事物千差万别 各有其特殊的内部联系 不了解这一点就无从确定这 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 无从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 也就无法辨别事物 更 谈不上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 因此 认识和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 矗根据这一原理来看 在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上 了解其特点 把握其特点应该 是首要任务 它的特殊性是什么呢 我以为主要是 1 依附性 正如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一样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总是离不开事实 总是依附于 寓存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 理解和评价上的 政治 凭其科学理论说服人 文学依藉人物 情节的描写感染人 历史则以事实为基础上的评价启迪人 由于历史事实 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 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 因而 离开了它 历 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 也失去其教育性 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 尽管历史科学 博大精深 而德育的内容也丰富多彩 但说到底是一种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正因为如此 它才烛古照今 叙史载道 若脱离史实 渗透 就成为空话 2 蕴含性 又可以说是暗示性 它的育人功能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 不可否 认 它也可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 正面宣传灌输教育 但是 这毕竟不是主要形式 主要 的是在历史教学准确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有意识地但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心理 和行为的影响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是最好的写照 那种 同学们要这样 同学们要那样 硬贴 标签 和口号式的教育或许气势磅礴 但绝不是我们所说的 渗 透 也难收到渗透德育的功效 老子说 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渗透 就是这种无为而为 不言而言的教育艺术 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学生在蕴含性教育中受启发 3 得教育 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 这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来得迅猛强烈 但是 一 旦领悟 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必定要深刻 牢固得多 3 渐进性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 某一历 史内容教学的事 应该说 任何时候 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 功能 量不一定大 但一定有 这种一点一滴点点滴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 就构成德育渗 透的渐进性 它告诉我们 每一堂历史课教学 从渗透德育角度看 不能没有 同时也告 诉我们 难以过多 纯粹讲述历史 就事论事 不承认或不屑于德育渗透 是不行的 但 是 借题发挥 喧宾夺主乃至空洞说教也是不可取的 渐进性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渗透德 育 忌讳的是一曝十寒 需要的是持久的耐性和韧性 锲而不舍像滴水穿石 4 多样性 所谓多样性 是指受教育者在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活动中得到的启示与觉 悟难以完全平衡一致 历史是过去了的社会 社会是进行中的历史 两者都是个复杂多层 次的有机整体 而学生由于家庭背景 知识水平 心理特征的差异 这在蕴含性 渐进性 的教育过程中 使得即使是同一历史内容的叙述评价在不同学生的心里也会产生不完全相 同的影响 包括感知 想象 情感 意志等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用不着大惊小怪 所谓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在渗透德育的多样性上是反映最明显的 正因为这样 不要以为某 一历史内容的教学在渗透德育问题上只会有一个集中的 唯一的目标效果 只要是健康 向上 进步的 使学生受益即可 很多历史教学参考书 在规范教学目的上往往定位于某 一点的教育 这从编写角度看 是可以理解的 也是可以允许的 但是以为就只有此教育 而无其他教育 无疑是一种天真的主观想象 从理论上说 是不够科学 不够全面的 在 教育实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