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7 页 20XX20XX 语文教师观课报告语文教师观课报告 听课 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 提高业务能力 最有效途径 下面是 xx 整理的 欢迎大家阅读 一 春风拂面 这是一篇议论文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比 较陌生 因此新课导入部分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让学 生很快地进入文本 使他们接近文本 更深入地理解 课文这是值 得我们执教者思考的 而老师的导入就 像一阵春风 一样 令学生神清气爽 利用多媒体课 件展示许多学生们熟悉的名人 立刻渲染了课堂的气 氛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情感体验立即被这 阵春风唤醒 就像全 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曾说 过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 为顺着学生的学 来 导 的启发引导式 曹老师的课堂正是这句 话的体现 老师在课始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说起 让 学生自己产生疑问 真理是怎样诞生的 并对课题 简单理解 其实就是对文章主要观点 有了初步的了 解 也为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二 春雨如丝 第 2 页 共 7 页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 人文感悟大大超过了 对语言文学的感悟 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最基 础的语言训练抛到了脑后 或是轻描淡写 一笔带过 词语教学 是语言训练中的重头戏 如果没有扎扎实 实的词语训练 那精彩纷呈的人文感悟又从何谈起呢 我 认为 要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 必须从扎实有效 的词语教学入 手 而曹老师的词语教学宛如春雨 那样细腻那么缜密 令人耳目一新 曹老师在本堂课 的词语教学中 让学生选一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自 己的理解 并不是让孩 子孤立地解释词义 而对于文本引用的三个事例 学生一读就懂 但 是如果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 就难以发现作为议论 文所引用的事例和记叙文所写事件的差异 也难以发 现因不同的 观点而选择不同的事例这些重点等 这 些议论选材和表达的特点 是需要作为引导者的教师 特别的指导 讲述 学生才会去关注 当然 教师又 不宜在文本知识上做 过 多讲解 要少用 论证 论 点 论据 之类的术语 正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 无声 教学中 曹老师抓住三个事例的共同特点 大胆取舍 精读第一个事例 研 读中提出一连串的 问题 如 1 这个事例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 什么 2 哪部分写得最简单 为什么作者将 发现问题 第 3 页 共 7 页 和 得出结论 想写 3 是不是发现问题 就轻松找 到真理呢 这中间会有怎么样的过程呢 4 课 文还写 了两个事例 再对比第一个事例 看看这段话在写法 上 内容上有什么相同 等等 这些问题的提出看 似完成课堂目标 实则也将学习方法无声息地渗透给 学生 曹老师用最常见的提问促使学生将阅读的重点 转移到关注三例的内容和表达上 进而关注三例的表 达效果和意图上 从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不同 的文体 在叙事时的差异 发现了不同的观点在引用 3 例时的详略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曹老师的 追问 艺术 著 名语文专家吕叔湘说过 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 生的语文能力 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 曹老师对于 文本的三个 事例不是简单地概括了事 而是在概括 的基础上再设问题 并在层次上形成了一定的难度梯 度 很好地补充与挖掘了文本的深度 培养了学生的 思考能力 体现了教 师的功底 很难得 三 雨后春笋 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 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 阅读感受 体验和理解 有人认为 这是一篇枯燥的 议论文 有什么好读的呢 但曹老师都充分地让学生 在读中品 析 读中感悟真理 就像层层剥笋一样 第 4 页 共 7 页 与孩子们一起攻破一个个问题 完成一个个小目标 在重点研读第一个事例时 曹老师就让学生有层次 有目的地去读好重 点语句 通过多次默读 自由读 个别读 找出事例中的规律来 后两个例子作为略写 曹老师采用了对比阅读法 架设三个科学事例之间的 联系性 引导学生初步 感受三个科学事例表达的共 性 更精彩的是张老师巧妙地设计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第二段在课堂出现过两次 第 一次是在课始曹老师用范读的 方式来引出课文的真 理 揭示课堂 第二次是通过三个事例的对比朗读引 出此段话 通过再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规范 准 确巧妙使用符号语言所表达的独特效 果 最后曹老 师利用引读法 让学生正确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 的含义 总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感 悟 让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使学生 对课 题 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四 春光灿烂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 真情的交融 使师与生 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 量的潜力 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 充满生命活力 的完美的境界 我觉得张老师的课堂就有这样的魅 力 第 5 页 共 7 页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曹 老师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 学的全过程 并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 让学生 有充分的时间 进行思考 圈画 交流 汇报 解读 表达 举例等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语 文知识的阳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中 让他们在语文课 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热爱生命 的作文指导 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学期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 但是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 小 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写好以 生命 为话题的作文 实属不易 因此 老师必须在此之前 将 功课 做足 引导学生认真感悟本单元课文中一 个个形象 具体的人物和事例 从不同角度反映对生 命的思考 对人生的感悟 因此 在导入本课时 教师直接进入正题 努力 引导学生遵循课文 学习课文中的范例 明了文章内 容 归纳这几篇课文的异同 力争帮助学生理解写作 的范围 让四年级的孩子真正懂得 我该写哪个方面 的内容 很好的引导学生确定选材的范围 可以从自 然界的动植物身上感受到生命的内涵 也可以从自己 身边的人的事情中感受到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四年级的孩子 不过是九岁十岁的样子 在他们 第 6 页 共 7 页 身边所发生的 神奇的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故事 也有 不少 只要我们的写作指导贴近他们的生活 就可以 成功地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引爆他们写作的强烈 欲望 这时候 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 营的编造者 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 表现生活的高手 孩 子们的习作就可以做到内容言之有物 感情真挚动人 很好地展现个性魅力 为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搜集了 许多图片 孩子们被震撼了 心底的那一份真切的情 感被隐隐牵动 写具体 是学生习作中难以解决的 问题 老师从范文入手 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范例 让 学生从中体会 写具体 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真切地 感受到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 动作 神态来塑造人物 如何以自己的心理活动来烘托人物 有了具体范例 学生有了实际体会 领略了方法 自己的习作也就 水到渠成 课下同学们已经搜集了许多热爱生命 的资料 把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或是自己身边热爱 生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这一话题 让孩子们获得了 发言的机会 一时间教室里气氛活跃 大家畅所欲言 我被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所感动 原来 在我们眼里 的小孩子 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有着那么丰富的情感 孩子的善良 真挚让我动容 在此基础上 孩子顺利 地度过了选材关 因此 练笔的要求下达后 学生们 第 7 页 共 7 页 可以仿照课文或者老师的例文 抓住自己最感动的瞬 间着力刻画 这样 文章的最精彩部分可以完成 无 疑 这又突破了学生写作中的又一个难点 让作文走进学生 成为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生写 作兴趣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重庆课件研发
- 暑假新课预习提升练:第三单元检测卷《分数除法》(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
- 重庆市课件大赛
- 外研版(一起)五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1~10单元达标测试卷(共10套含答案)
- 突破与量有关的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含解析)-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 重工作业课件
- 老年人防毒知识培训课件
- 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课件
- 老年人睡眠障碍课件人卫
- 2025年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 - 2026学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销售话术培训方案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铁工电〔2023〕54号国铁集团关于印发《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通知
- +GF+-SIGNET8850电导率变送器手册
- 大豆收购合同范本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水准仪认识
-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
-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