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湘教版选修2_第1页
高中地理 2.2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湘教版选修2_第2页
高中地理 2.2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湘教版选修2_第3页
高中地理 2.2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湘教版选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2 22 2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证据 2 运用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岛弧一海沟带火山 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大陆漂移阶段图 分析大陆漂移的过程 2 通过阅读海底扩张的过程示意图和太平洋洋底年龄图 理解海底扩张 消亡的过程 3 通过阅读六大板块分布图 认识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运动特征 并解释海底地形的成 因及其分布规律 以及岛弧一海沟带火山 地震频繁发生的机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的沉浮 发展历史 认识到科 学的发展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2 通过了解两类全球构造理论 固定论和活动论的长期论争 领会其中蕴含的 世界是 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等唯物论的观点 3 领悟大陆漂移假说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魁力 产生探求海洋科学奥 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海底扩张理论 2 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 海底扩张理论的内容以及证据 2 板块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媒体与教具教学媒体与教具 采用教学挂图 多媒体 网络等手段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讲授过程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南极洲是一个冰雪大陆 人们却在这里发现有巨大的煤层 非洲是一个热 带大陆 人们却在这里发现了古冰川的遗迹 南极洲有煤 说明这里曾经是森林 非洲和印度 发现了古冰川的遗迹 说明这两块地区原来所处纬度较高 这两个事实都说明我们脚下的大陆 在漂移 板书 一 大陆漂移假说 资料收集 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 借助网络 收集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关资料 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小组 主要收集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魏格纳的生平及主要贡献的材料 第二小组 主要收集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观点的有关材料 第三小组 主要收集大陆漂移假说的兴衰史 以及它的价值与意义 第四小组 分别收集大陆漂移假说在海岸形态 地质构造 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 方面的证据 资料汇集 各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集 并选出组长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用心 爱心 专心2 交流探讨 由各小组长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汇报公布 以便全班同学共享资源 师生归纳总结 1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 称 为 联合古陆 或 泛大陆 围绕泛大陆的海洋叫 泛大洋 中生代以后 联合古陆解 体分裂 其碎块即现代的各大陆块逐渐漂移到现在所处的位置 2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 海岸形态 地质构造 古气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 3 大陆漂移说的意义 大陆漂移假说的精髓 活动论思想 活动论思想与固定论思想 有本质的不同 这种思想精髓被继承 并发展成为后来的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 板书 二 海底扩张理论 1 海底扩张的主要内容 讲述 海底扩张理论认为 洋中脊轴部裂谷带是地幔物质涌升的出口 涌出的地幔物 质冷凝形成新洋底 新洋底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 洋底的这一形 成 推移 扩张 消亡的传送带模式被称为海底扩张 读图探究 阅读图 2 11 海底扩张的过程图和课本 P22 内容 思考以下问题 1 结合海底扩张的过程示意图 说明海底的生成 扩张 消亡处分别形成了哪些海 底形态 2 当新的海底形成时 地球的大小依然保持不变 这是为什么 点拨 1 从海底扩张过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 岩浆从洋中脊涌升而出 洋中脊是 新的洋底生成处 宽广的大洋盆地对应于海底扩张运动区 海沟和岛弧则相当于较老洋底的 消 亡区 2 新的海底形成后 推动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逐渐向两侧扩展推移 更老的洋底 在海沟处不断消亡 因此 当新的海底形成时 地球的大小依然保持不变 阅读思考 阅读图 2 12 太平洋洋底年龄图和 大洋底还在继续扩张吗 资料 说明 太平洋洋底岩石年龄有何分布规律 点拨 根据磁测和深海钻探的方法 测出太平洋洋底岩石年龄由洋中脊向两侧递增 探究活动 1 大陆上的最古老岩石年龄可达 38 亿年 而洋底岩石年龄不超过 2 亿 年 2 亿年以前形成的岩石到哪里去了 2 洋底的沉积物和陆上的沉积物比较 谁的更薄 为什么 3 从洋中脊向两侧洋底的岩石年龄 沉积物厚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点拨 由于地幔物质即岩浆在洋中脊处涌出冷凝 形成玄武岩等喷出岩 构成大洋地 壳 新洋底再推动较老的洋底向两侧扩张 由于洋底两亿年就更新一次 所以洋底总是年轻 的 因接受沉积时间短 因而沉积物厚度较薄 并且从洋中脊轴向大洋边缘呈逐渐增厚的趋 势 讲述 如果热是以热传导的方式传递 热流值等于该地的地温梯度与岩石导热率的乘 积 地球内部热能主要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 而放射性元素主要存在于花岗岩中 大洋地壳 是缺失花岗岩层的 所以人们曾经预计海区的热流值不过是陆地热流值的 1 3 但是 根据 海区热流实测的结果 发现海区热流量的平均值大体与陆上相等 显然 海区一定有其他的 热量来源 这就是海底在洋中脊处从上地幔获得了相当多的热流量 热流值由洋中脊向两侧 递减 至海沟处最低 这正是海底扩张的结果 总结提问 根据以上学习 海底扩张理论的主要证据有哪些呢 归纳总结 海底扩张的主要证据为 全球性的洋中脊和裂谷带 大洋形成的时间很长 但洋底岩石的年龄较轻 没有发现比株罗纪更古老的海底岩石 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上部 用心 爱心 专心3 结构差异明显 而下部结构却差异甚微 海洋地壳热流量平均值与大陆地壳热流量平均值几 乎相等 活动 想一想 上述证据是如何证明海底扩张的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1967 年 美国的摩根 J Morgan 英国的麦肯齐 D P Mekenzie 法国的勒皮顺 X LePichon 等人 把海底扩张说的基本原理扩大到整个岩石圈 并总结提 高为对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的总体规律的认识 这种学说就是板块构造学说 板书 三 板块构造学说 投影 图 2 13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讲述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三部分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层上 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球上的岩石圈被一系列构造活动带分割 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球面板状块体 每一个构造块体就叫岩石圈板块 简称板块 读图思考 读图 2 14 六大板块图 完成以下问题 1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哪六大板块 2 六大板块中 哪一个板块全部由海洋组成 3 板块的边界有哪几种 其表现分别是什么 4 板块内部和板块边界的地壳运动有什么不同 5 东非裂谷和大西洋是如何形成的 6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 会形成什么地形 7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会形成什么地形 点拨 1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美 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 2 六大板块中 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都是海洋 3 板块的边界有两种 一种是张裂边界 也叫生长边界 主要表现为洋中脊 另 一种边界为聚合边界 也叫消亡边界 主要表现为海沟 海岸山脉 4 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5 东非裂谷和大西洋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6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 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在大洋 板块上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7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课堂练习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以下地理现象的成因 1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2 东亚岛弧链的形成 3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4 对比世界火山地震带图与六大板块分布图 说明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于六大板 块分布的关系 点拨 1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形成的褶皱山脉 2 东亚岛弧是亚欧板块 大陆板块 与太平洋板块 大洋板块 相撞形成的 3 由于红海位于张裂边界 因此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地中海位于聚合边界 因而面 积不断缩小 4 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处 原因是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活跃 探究活动 1 根据所学知识 结合海底地形图 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用心 爱心 专心4 2 运用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