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旧人教版_第1页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旧人教版_第2页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旧人教版_第3页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旧人教版_第4页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旧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高 20112011 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届高三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 卷 选择题 和第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 请将第 卷答案填在机读卡上 第 卷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卷上 3 本试卷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史 全册 第 卷 选择题 48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 24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 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 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 省事节用 量刑从宽 对下属不苛察细过 虚怀自持 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 儒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道家学说 2 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 惧之 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 不正确的是 A 宣扬 天人感应 学说 B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 施行仁政 C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 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3 钱乘旦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 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 并有着辉煌的 无与 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 夷务 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 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 探索世界本源 4 某学习小组以 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 金刚经 卷子 该资料卷末有 咸通 唐懿宗年号 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 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已见 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 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 刮骨英雄胆气豪 开颅举臂始从曹 五禽小戏强民体 句沸麻惹祸妖 诗中所提人 物的医学成就还包括 A 提出 四诊法 B 编写临床医学的经典 C 精于方药针灸 D 整理 本草纲目 6 怀素曾这样描述一种书法形式 含毫势若斩蛟蛇 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 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 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 万字千行意转殊 当时擅长这种书法的人物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柳公权 D 颜真卿 7 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 他制订了 A 大衍历 B 太初历 C 十二气历 D 授时历 8 厚葬是古代的陋习之一 被称为 千古一帝 的秦始皇的陵墓如果被发掘 其大量的随 葬品中将不会出现 A 坚致如雪的白瓷 B 精雕细琢的玉器 C 图案精美的丝绸 D 熠熠生辉的青铜器 2 9 在我国古代 社稷 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 社 指土地之神 稷 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 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0 国语 晋语 中说 公食贡 大夫食邑 士食田 庶人食力 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 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11 黄梅戏 天仙配 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 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 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 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 不承担国家赋税 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情景 以家庭为生产 生活单位 A B C D 12 土地一直是各国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东晋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 B 唐朝时吁田和围湖造田现象更加普遍 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开发 C 建国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土地改革 把土地分给人民 D 美国的西部开发使资本主义经济向西部扩展 13 明代沉船 南澳一号 发掘引起社会关注 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 有大臣 请开市舶 易私贩而为公贩 不得往日本 亦禁 不得以硝黄 铜 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 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 政策 14 据统计 宋朝耕地面积为 5 6 亿亩 明朝增加到 8 5 亿亩 清朝又增至 11 亿 12 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 不少是 瘠卤沙冈 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 用的 边际土地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 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得以引进 B 明清时期 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 C 土地利用率持续下降 D 大量土地开发 破坏了生态环境 15 电视剧 乔家大院 在央视一套播出后 由李鸿章在光绪四年亲自书写的 仁周义溥 的牌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以乔家为代表的 商帮 文化 商帮 这种商人群体最为活跃是在 A 宋元 B 明清 C 民国 D 隋唐 16 清朝雍正帝强调 农为天下本务 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即田 亩之中少一耕嫁之人 他的这一做法 A 表明统治者重视农工商业的发展 B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表明封建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17 清朝康熙帝说 赋敛日繁 而民心涣散 与民休息 道在不扰 欲使群生乐利 比户丰盈 唯频减赋 其具体体现这一说法的做法是 A 资产少者则其税少 资产多者则其税多 B 总括一县之赋役 量地计丁 一概征银 C 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D 以田载丁 丁从地起 3 18 柳宗元认为 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 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9 诗人左思在其 咏史 中浓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 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20 我国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率先考虑的问题大多是 A 推行和亲政策 B 推行垦荒屯田 C 设置管理机构 D 发展民族经济 21 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的局面 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2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 分别设置了 A 中书省 伊犁将军 B 宣政院 中书省 来源 K C 伊犁将军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23 年号纪年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现象 下列与年号无关的历史概论是 A 太初历 B 贞观之治 C 绍兴和议 D 靖难之役 24 下列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现象中 体现了 关注民生 政策取向的是 秦朝以法为师 以吏为师 唐朝完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 元朝实行行省制 A B C D 第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 非选择题 52 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 20 分 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 中 值得注意的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较新提法出现在 建议 全文中 建议 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这预示 着 未来五年中国将加大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贫富差距 更多穷人将分享到改革果实 分析人士说 让最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弥合贫富和城乡差距 避免出 现穷人依旧贫穷甚至更穷 富人则更富的不利局面 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古代 许多政治家也关注过贫富差距问题 也试图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如北宋王 安石变法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尝试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彼富宝为之则害民 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 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 不愿 者不强焉 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 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 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 良贷 材料二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 由其才性智愚不同 富者智识差长 忧深思远 宁劳 筋骨 恶衣菲食 终不肯取债于人 故其家常有赢余 而不至狼狈也 贫者 一醉日富 无复赢余 急则取债于人 积不能偿 至于鬻妻卖子 冻馁填沟壑 而不知自悔 是以富 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 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 虽苦乐不均 然犹彼此相资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4 材料三 变法前 王安石提出 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 和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的 理财方法 材料四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 引用奸邪 更张法令 驯至靖康之难 人皆咎安石为 祸首 廿二史札记 1 材料一是什么法令 2 分 其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分 达到了怎样的效 果 2 分 2 材料二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而当时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 分 3 王安石变法中 体现其材料三的理财方针而采取的措施还有 2 分 市易法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保甲法 将兵法 A B C D 4 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2 分 A 国家与官僚地主阶级的矛盾 B 官僚地主与中小地主的矛盾 C 农民与国家的矛盾 D 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5 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评论材料四的观点 6 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2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中国科技发明 来 源 高 考 资 源 网 来源 高 考 资 源 网 KS5U COM 来源 高 考 资 源 网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来源 高 考 资 源 网 KS5U COM 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 公元 1 400 年452862 1738 公元 401 1000 年453271 1329 公元 1001 1500 年 673857 2943 公元 1501 1840 年 472194 45396 根据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的统计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写道 在公无 3 世 纪到 13 世纪之间 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 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英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 16 世纪以 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 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材料三 火药 罗盘针 印刷术 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马克思 经济学手稿 1861 1863 材料四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 中国人却用经做爆竹敬神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 电的利弊 请回答 5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4 分 为何明朝前期以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世界 6 分 2 列举中国古代三项早于西方千年的科技成就 6 分 3 被李约瑟称为 中国科学史中最卓人物是谁 是谁 2 分 其主要成就有哪些 2 分 4 根据材料三 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6 分 5 根据材料三 四 依据所学知识 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迈开近代化的步伐的原因 6 分 答案答案 一 选择题 本大题 24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3456789101112 DDBCCBAABABB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CCBDCCCCCDDC 二 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 5252 分 分 25 20 分 1 法令 青苗法 2 分 目的 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 巩固统治 2 分 效果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2 分 2 原因 才性智愚不同 2 分 实际原因 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农民负担沉重 2 分 3 D 2 分 4 A 2 分 5 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 2 分 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 也取得 了一定成效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2 分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 于统治腐朽 而不在于王安石变法 2 分 26 32 分 1 1 现象 中国在 1 至 15 世纪 或秦汉至明朝前期 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 16 至 19 世纪中期 或从明朝中后期到鸦片战争前 中国的科技落伍了 4 分 领先原因 封建社会处在上升时期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社会相对稳定 封建经济的 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