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以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为例以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8 28 2 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相关素材相关素材 商品粮 豆 基地商品粮 豆 基地 东北区原是以旱作杂粮为主的地区 但是由于社会生产条件的变化 作物比例结构已经发生 重大变化 过去 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已经被玉米所代替了 虽然大豆仍是第二大作物 但其所占作物面积比重已由 20 下降到 15 左右 粮食作物中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的是高粱 和谷子 两者已由 40 降到 20 左右 呈增长趋势的是玉米 水稻和小麦 合计已由 35 上升 到 65 左右 水稻和小麦是东北区的两大细粮作物 水稻播种面积 1949 年前只占播种总面积的 2 左右 分布上也仅限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 1949 年后 由于水利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的需要 且水稻又是高产稳产作物 故播种面积逐步增长 已占到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8 左右 产量更 占到 15 以上 水稻种植较多的地区是水利灌溉条件较好和朝鲜族人民聚居的地区 大体是 以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 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盘锦 浑河 梨树 前郭旗 拉林河 为主 但有向北向西推移的趋势 实际证明 只要水利条件可能 东北全区几乎都 可以种植水稻 目前水稻种植已推广到黑河市 这是我国水稻种植的最北界 东北区是全国最重要的春小麦区 小麦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 22 6 为水稻面积的 1 7 倍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 黑龙江省小麦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区的 90 左右 其中以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北部和黑河地区最为集中 水稻和小麦的总产量虽不如杂粮多 但都是商品率较高的作物 都有极大的发展前途 水稻 是重点发展的稳产高产作物 小麦是机械化开荒地区的重点作物 玉米 谷子 高粱是东北区三大杂粮作物 面积和产量合占粮食作物的 70 左右 玉米是发 展最快的作物 在 20 世纪初 玉米播种面积只占粮食作物的 10 左右 50 60 年代一直占 20 左右 进入 70 年代后迅速增加到 40 以上 玉米的分布非常普遍 不管东部与西部 山 区与平原 湿润区 半湿润区或半干旱区 都占很大比重 尤以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已成为 我国的 玉米带 谷子播种面积占杂粮播种总面积的第二位 但产量低于高粱而居第三位 谷子是日常主食之一 谷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 在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中 一直保持在 1 7 左右 分布也比较普遍 以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高粱是本区传统的粮食作物 是东北人民的主食之一 以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大豆生产在东北区农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历史上东北区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品大豆 产地 大豆的商品率一般在 75 80 左右 出口率达 50 以上 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目前 大豆的播种面积有所压缩 虽然产量和商品率没有降低 但出口率大为降低 大豆的分布以 平原地区最多 而北部又多于南部 沈阳以北经四平 长春 哈尔滨到北安的铁路沿线地区 是大豆的最集中产区 一般年份 黑龙江省的产量占全区产量的 65 吉辽两省各占 15 左 右 内蒙古东部占 5 左右 东北区种植大豆历史悠久 气候和土质条件适宜栽培大豆 单位 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 3 左右 总产量占全国 2 5 强 甜菜基地甜菜基地 甜菜是东北区发展最快的工业原料作物 东北区是全国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 产量占全国的 1 2 强 甜菜分布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 其次是三江平原 黑龙江省的甜菜面积和产量均占 东北区的 2 3 左右 吉林省和内蒙古东部占 1 4 左右 辽宁省产量较少 东北的北部和西部 地区 地多人少 又是半湿润 半干旱的气候和微碱性土壤 极适宜甜菜生产 是甜菜制糖 厂的主要分布地区 有建成更大规模的甜菜基地的可能性 黑龙江垦区黑龙江垦区 黑龙江垦区总面积 5 6 万平方千米 下辖 9 个分局 103 个农牧场 2 326 个农业生产队 工商企业 2 358 个 现有耕地 202 万公顷 160 万人口 250 多亿元资产 拥有农机总动力 290 7 万千瓦 机械总动力达 397 7 万千瓦 现有农用飞机 25 架 农科院及研究所 17 个 教育单位 458 个 垦区开发建设 50 年来 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累计生产粮豆 1 043 2 亿千克 向 国家交售商品粮 672 5 亿千克 累计上交利税 65 7 亿元 国家累计投入 43 9 亿元建设资金 已全部收回 现已形成年提供商品粮 50 亿千克的生产能力 建成功能齐全小城镇 140 个 2 1997 年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35 1 亿元 粮豆总产 851 9 万吨 工农业生产总值 226 9 亿 元 销售总收入 298 5 亿元 全口径利税 34 7 亿元 目前 垦区已形成一 二 三产业综合经营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特大型垦区 截至 1997 年底 垦区已提前三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经国务院 批准 垦区已经跨入全国 120 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行列 昔日的 北大荒 50 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如今已拥有耕地 200 万公顷 成为我国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基地 变为名副其实的 北大仓 它提供的大豆产量占全国 的 1 10 小麦产量占黑龙江省的 1 2 乳制品占全国的 1 10 今日的 北大仓 已不只是个大粮仓 改革开放以来 这里大搞粮食深加工 发展粮食加工 业 建起了许多榨油厂 面粉厂 制糖厂 乳品加工厂等 北大荒 生产的色拉油 起酥 油 组织蛋白 浓缩蛋白等皆属全国开创性产品 并远销世界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大仓 还有广阔的草原 为大规模发展饲养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随着奶牛饲养业的发展 北大仓 的乳品加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生产的奶粉 麦乳精 糖果等多达 40 多个品种 吉林省的玉米生产吉林省的玉米生产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因处于我国黄金玉米带的腹地 又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 玉米便成了绝对的当家品种 播种面积在 200 万公顷左右 约占播种总面积的 60 商品率 也在 60 以上 而且在全国玉米出口总量中 吉林省独占 35 的份额 吉林人亲切地称玉米 为 铁杆庄稼 自 1987 年承担国家 丰收计划 项目以来 吉林省大面积大范围地推广了玉米杂交综合丰 产技术 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100 多万公顷 新增总产 10 多亿千克 取得了社会效益 经济 效益双丰收 玉米的连年增产 丰收计划 首当其 功 正是以 丰收计划 为龙头 将 农业中多学科的单项技术和科技成果 涉及种子 栽培 耕作 土壤 农机等 有机地组装 配套 加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成为农业增产的 第一推动力 丰收计划 的实施 不仅使 玉米大幅度增产 而且带动了全省粮食生产的大步前进 松嫩平原农业基地的巩固与提高松嫩平原农业基地的巩固与提高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 东靠长白山地 西接科尔沁草地 北枕大小兴安岭 南至辽河干流 以北 跨黑龙江 吉林 辽宁三省 共辖 53 个县 市 土地总面积 19 5 万平方千米 1990 年年末人口 3 466 万 分别占东北区的 20 4 和 34 6 松嫩平原是东北区自然资源最为优越 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 不仅耕地面积大 而 且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耕地面积占东北区耕地总面积的 53 耕地中黑土 黑钙土和草甸 土约占 83 土壤自然肥力高 气候属中温带半湿润地区 适宜于一年一熟的喜凉作物和早 中熟的喜温作物生长 粮食品种以玉米为主 其产量占本区粮食总产量的 71 6 占东北全 区玉米总产量 64 2 其次为水稻 小麦和大豆 松嫩平原不仅是东北区的农业精华之所在 在全国也具有重要地位 松嫩平原在东北区农业开发历史较早 外延开发的潜力已不大 深度开发 提高单产则有较 大潜力 全区有公顷产 2 250 千克以下的中低产田 460 多万公顷 约占耕地的 1 2 松嫩平 原粮食单产不高 主要是由于农田投入少 耕作管理粗放 本区的土壤自然肥力较高 但长 期以来 只用不养 采取掠夺式经营 黑土带土壤侵蚀严重 地力下降 土壤有机质含量以 每年 0 04 0 09 的速度下降 本区粮食产量不稳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频率高 伏旱 秋涝在 有些年份亦较重 低温冷害频繁 今后松嫩平原农业的发展 应立足于资源的深度开发 着重解决产量不稳定不高的问题 主 要是加强水利建设和建立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增强对旱 涝的抗御能力 合理调整作物品种 布局 避免 减轻低温冷害 努力培肥地力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 时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强化种植业和饲养业 农区和牧区的结合 巩固提高以玉米 水 稻 小麦 大豆 甜菜以及肉 奶为主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 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三江平原的开发与治理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是由黑龙江 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冲积而成 因此得名 包括合江北区和牡丹江地区的 21 个县 市 土地总面积 10 68 万平方千米 1989 年年末总 人口 759 万 分别占东北全区的 11 2 和 7 6 3 三江平原地貌类型以低阶地与漫滩为主 海拔多在 50 60 米 最低仅 34 米 因此除大河外 中小河流都无明显河道 多为沼泽性河流 容易泛滥 很多地区在雨季是一片汪洋 只有少 数地方有孤丘残山凸起 三江平原气候温和 10 C 的积温 2 400 2 700 C 年降水量 500 600 毫米 特别适 宜于春小麦和大豆生长 河网密度大 水资源丰富 除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三大干流 外 流经本区的主要支流还有 200 多条 平原地下水位埋深多在 1 5 米之间 易于开采 矿化度一般小于 0 5 克 升 适于灌溉 全区水资源总量约为 310 9 亿立方米 人均水量达 4 096 立方米 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区还有宜农荒地 118 万公顷 集中连片 地形平坦 开阔 适于大型机械化操作 并有宜牧荒地 41 万公顷 宜林荒地 16 5 万公顷 以及 6 7 万 公顷苇塘和天然水面 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 三江平原是中国农业的新开发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 该地以国营农场为主力 大量开垦荒地 耕地面积由新中国初期的 40 多万公顷扩大到现在的 368 万公顷 扩大了 8 倍多 每一农村 人口拥有耕地达 0 88 公顷 为全国平均的 7 8 倍 由于人均耕地多 使得这一地区在粮食 单产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 能提供较多的商品粮 1990 年 全区人均粮食 904 千克 粮食商 品率高达 82 6 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生产粮食近 7 000 千克 劳均农业总产值达 8 035 9 元 人均粮食 粮食商品率 劳均生产粮食及劳均农业总产值分别为全国平均的 2 3 倍 2 6 倍 5 2 倍和 5 4 倍 粮食品种以大豆 小麦为主 其次为玉米及水稻 1990 年种植面 积分别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36 0 34 6 16 2 和 9 6 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 20 5 37 7 23 2 和 15 5 和松嫩平原有明显差别 三江平原是中国国营农场的重点建设地区 国营农场拥有的耕地占全区 36 2 拥有的固定 资产占全区的 80 左右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 农用载重汽车分别占全区的 55 78 和 88 国有农场机耕 机播 机械收割面积分别占耕地的 99 5 93 4 和 87 0 国营农场不但积累了一套机械化生产和管理的经验 而且培养了一批精通专业的机 械 管理骨干 为今后三江平原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也为整个三江平原农业现代 化建设起了示范作用 多年来三江平原的开发主要靠扩大耕地增加产量 耕作粗放 广种薄收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缓慢 中低产田面积大 1990 年平均每公顷产粮 2 781 千克 仅为东北全区平均产量的 67 1 在现有耕地中 每公顷产粮 1 500 2 250 千克的中产田占 41 7 每公顷产粮 1 500 千克以下的低产田占 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出行平台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评级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必背100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环保物流智能化升级策略
- 重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珠海市企业中层竞聘笔试题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检测卷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电竞公司内部牵制管理规章
- 环保公司采购档案管理细则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物理化学实验:实验一 溶解热的测定
- 茂县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报告
- 4月份公路养护工作计划
-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2
- 初中英语中考专题训练阅读理解-应用文篇
- YC/T 210.2-2006烟叶代码第2部分:烟叶形态代码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熵权法教学讲解课件
- 医师病理知识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
- 课堂因“融错·容错·溶措”而精彩
- 安宁疗护服务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